rml 发表于 5-29 11:14:51

rml 发表于 5-29 12:19:37

钢铁侠110 发表于 6-4 06:48:15

生产过程出现了不合格,然后返工处理。可控的因素都未发现异常,找不到问题所在,可能是技术水平还不到位。不将不合格的责任胡乱拍给操作人员、维护人员等情况,也属正常。
算是采取了纠正,但受水平限制,无纠正措施。

fanbaihang 发表于 6-5 13:16:06

本帖最后由 fanbaihang 于 2020-6-5 13:20 编辑

可能工艺还不太成熟,生产中临时调整投料是经常会发生的,不应该判“不合格”,将责任胡乱的拍给操作人员。
如果一定要判“不合格”,那么连原因可能也找不出来。

fanbaihang 发表于 6-6 09:23:06

fanbaihang 发表于 2020-6-5 13:16
可能工艺还不太成熟,生产中临时调整投料是经常会发生的,不应该判“不合格”,将责任胡乱的拍给操作人员。 ...

贯彻标准还是从实际出发,推动企业发展进步,而不是脱离实际死扣条文,给企业增加困惑。

rml 发表于 6-7 08:59:56

fanbaihang 发表于 6-7 09:26:09

流程性生产中临时调整投料是允许的,不会有人一定要开不合格的。
同时,它这个动作不在乎叫什么名称,叫变更、更改、调整…都可以,由企业按习惯约定叫吧,标准没有规定。

牛角尖 发表于 6-7 09:50:34

rml 发表于 2020-6-7 08:59
非自动车床车削工件,车工会多次量测加工情况。每次测量实际上都会形成一个判断:是否达到加工目的,是否 ...

这就是检验也是一种控制手段的管理理念。08版8.2.4组织应对产品的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产品要求已得到满足。这种监视和测量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见7.1)在产品实现过程的适当阶段进行。 移到16版 8.5.1c)在适当阶段实施监视和测量活动,以验证是否符合过程或输出的控制准则以及产品和服务的接收准则;   就是体现了这个理念。--“在适当阶段实施监视和测量活动,以验证是否符合过程或输出的控制准则”

rml 发表于 6-7 10:00:38

牛角尖 发表于 6-7 10:15:30

本帖最后由 牛角尖 于 2020-6-7 11:30 编辑

fanbaihang 发表于 2020-6-7 09:26
流程性生产中临时调整投料是允许的,不会有人一定要开不合格的。
同时,它这个动作不在乎叫什么名称,叫变 ...
流程性材料的调整确是生产中允许的。举一个染色的例子。面料染好出锅前要取一块样对色。颜色合格后进入下道过程。不合格作补色调整。这项工作叫做自检。根据检验结果进行处理,不合格-采取补救措施。合格放行到下个过程。这是一组常见的控制措施

rml 发表于 6-7 10:27:09

fanbaihang 发表于 6-7 10:46:56

rml 发表于 2020-6-7 10:00
去帮我批你那牛角尖同伙有95楼的发言。
他回复的是我,但我不想批他了。

讨论问题呵,以事实为证据,以标准及法规为准绳,怎么会“看人下菜”呢?

rml 发表于 6-7 10:49:52

fanbaihang 发表于 6-7 11:02:28

rml 发表于 2020-6-7 10:49
哦。就不要因材施教了?你俩对得上味口啊。

大家集中思想讨论问题,勿要偏到对人上去。

牛角尖 发表于 6-7 11:26:06

本帖最后由 牛角尖 于 2020-6-7 11:29 编辑

rml 发表于 2020-6-7 10:27
这种“理念”本身是正确的。
问题的关键是你分不清楚“检验”和“验证”。
检验可以是过程控制手段, ...
进步了,不错。你终于承认检验也是一种控制手段了。你原来只要听说“检验也是一种控制手段”那可是要被你扣上不懂标准,不懂逻辑、不懂语法的帽子的。现在终于知道了检验(自检、互检、专检)也是一种控制手段了。教会了你,应该感谢我吧,结果不但没得到只言片语感谢,有扣个帽子“不懂检验和验证”。建议你看看9000的3.18.2的注1,应该清楚他们之间的关系了。8.6验证的证据不就是可以包含成品检验的结果吗?,这一点想通了, 8.6、8.5.1c)还有1注1可能都想通了。总的来说有进步,但是还要继续努力。

fanbaihang 发表于 6-7 11:37:29

rml说:“主要是有关人员不理解这种过程监测,把过程监控当成验证监测,过程控制当成放行控制了。实际上,2015标准在控制监测上写得也有问题/”

请看一下:2015标准8.5.1条c)“在适当阶段实施监视和测量活动,以验证是否符合过程或输出的控制准则”。
    1、这里“实施监视和测量活动”例如,过程或输出检测“,这有异议吗?
    2、以验证是否符合过程或输出的控制准则”,这个“以验证”是否可以说“用以验证”?这句话是在说1、“实施监视和测量活动”的目的。这样理解有异议吗?

——没有弄明白,“2015标准在控制监测上写得也有问题/”,这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rml 发表于 6-7 12:46:01

rml 发表于 6-7 12:54:55

rml 发表于 6-7 13:07:08

rml 发表于 6-7 13:22:38

rml 发表于 6-7 13:27:32

rml 发表于 6-7 15:40:04

牛角尖 发表于 6-7 18:06:51

rml 发表于 2020-6-7 15:40
唉,我以为找到老师了呢。

这些瓜东西,连“c)在适当阶段实施监视和测量活动,以验证是否符合过程或输 ...

不要轻易判断标准的表述语法上有问题,首先应该思考是否自己对标准理解有问题,也就是先要看懂标准。然后再讨论标准是否有不合理的地方。

rml 发表于 6-7 18:44:40

fanbaihang 发表于 6-7 18:46:30

rml 发表于 2020-6-7 13:07
它没写成完全句子,实际上是没按一般句式写。结果,导致那些瓜儿往往拿起一半就开跑。还以为自己理解能力 ...

——没有弄明白,你说:“2015标准在控制监测上写得也有问题/”,请问,这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rml 发表于 6-7 18:50:37

fanbaihang 发表于 6-7 19:00:16

rml 发表于 2020-6-7 13:07
它没写成完全句子,实际上是没按一般句式写。结果,导致那些瓜儿往往拿起一半就开跑。还以为自己理解能力 ...

你说“它没写成完全句子”,这个“它”是指标准8.5.1c)的这句话吗?如果是指这句话,那你认为该怎写,写出来让大家看看。

fanbaihang 发表于 6-7 19:06:26

rml 发表于 2020-6-7 15:40
唉,我以为找到老师了呢。

这些瓜东西,连“c)在适当阶段实施监视和测量活动,以验证是否符合过程或输 ...

不是与谁斗,是你说:“2015标准在控制监测上写得也有问题/”,想把“问题”问问明白不可以吗?问一下问题也是在与你斗吗?    这么紧张呵?

rml 发表于 6-7 19:06:27

rml 发表于 6-7 19:13:05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公司生产过程出现不合格,以生产变更处理是否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