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3-10-14 07: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贯标”与“认证”的区别:' a# w( K9 Q" w+ _5 z" N
贯标是贯彻体系标准,解决怎么建立、实施、保持持续改进的问题。是组织及其所委托咨询的工作。
( g$ u4 S, x2 W7 s0 a认证是通过对组织贯标持续活动结果的审核,以组织结标准的符合性判定是否为其提供证实的工作。说白了,就是决定是否发放证书的一系列活动。审核中指出问题,要求改进,主观上仅仅是为了满足证书发放条件(叫做有条件通过)。
& G* W' ]# M0 K8 i& Y3 {1 T9 V( c证书是不是鸡肋?至少目前尚无境内哪家正常的证书被拒绝的正式和非正式消息。关键的问题是这证书到底能否派上用场——什么情况下组织才需要这张证书来证实自己。这其实是组织贯标的真正动力是什么的问题。亦即组织是否真正从战略角度来考虑是否需要9001认证的问题。显然的,这方面的认识被很多方面给模糊了。
$ l# }2 U9 _ M8 E* z2 _如果我自己的组织,我可能会从一开始就贯彻9001,以之作为管理框架。但如果我的组织仅仅以零散的产品和服务面对最终消费者,我一定做好产品,但不去追求9001证书。即使我以大宗订货方式组织产品提供,如果我的客户没有提出证书要求作为订货条件,我也不会追求证书。如果我的产品已经独步天下,具有良好的信任,我也不会追求证书。
& K7 U9 q0 W- S+ j" H) U, U反过来,我去买家电产品,我不会关注厂商是否通过认证,我应该并且能够和容易关注的是具体产品的质量。我可以关注产品认证——CCC和饭店星级,却不会却关注体系认证。这并不是不信任认证,而是正常的消费心态。因为你体系证书再漂亮,那只是“能力”证明。而能力最多只是好产品的必要条件,并非充分条件。别说好能力干坏事也给力。好能力做好产品/服务也可能是通过售后的纠正来保障的。那么,可能的场合我为什么不去直接关注产品,非得关注不现实的能力呢?
3 o, M% Q) k# d, j* k质量保证对过对能力的关注来进行,其实是不可能直接却又需要事先关注产品的情况才是需要的。这就是质量保证标准为什么率先产生于军工、推行于高危行业,最后国际化到国际贸易的原因。因为这些场合对的预告关注非常重要。
7 r* n$ i. i. F; ?2 j7 }& ^2 c但是,这些实质问题被完全模糊了。甚至有部门提出要以质量认证作为产品质量监督的日常手段。这简直就是不负责任。造成这种混乱的原因,有ISO不顾的勃勃雄心(这个非盈利性组织非常看重标准“销量”),有大家对认证实质和不理解。反正大家一援敌而上,都希望这块蛋糕做大后有自己能够瓜分的一份。, ], v* Q( D: U0 m
但明白地一想——任何合格评定都建立在最低要求之上。管理也不例外。认证能否提供先进管理水平帮助组织,就是一件再明白不过的事了。3 i, S& ?! s. T+ Y0 l: d
拔苗助长必致枯萎。要求和期望太高,才会有今天的乱象。
% K4 q$ F" r1 N, Z8 q不过,这并非很多人认为的“X国特色”。曾经转过帖子,有英国的低价证书、山寨认证甚至认可这些山寨机构的山寨认可机构……,你认识的谭老师也说早在2003年,就听说美国有出卖证书的情况——境内只有相似的和不及的,一切都在接轨中。" ?- k& z( h7 i {1 A
不过这并不妨碍有兴趣的人们对这一套系统的管理标准进行探索.3 {9 C# D- q( G) Q( K
原文中很多观点都是不正确的。不一一批判了.
. g& U' n5 u( Z至于低端企业,其实有很多组织并不需要这张证书,它们在被动员做认证时,就已经被忽悠了。这是本帖后半的主要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