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选自《马东博客》
6 I2 s, R! Y! W/ }5 v9 J$ R, w) H曾经在博客上写过一篇《管理体系认证末路》的文章,主要针对的是企业在导入管理体系认证时,往往没有作为战略选择,只是作为战术手段,获得客户需要的证书即可。这就为帮助客户获得证书的管理体系咨询师有了生存的土壤,咨询师手里的案子一多,就产生了咨询公司,导致市场竞争加剧、价格下降、利润变薄、咨询师收入下降,最后咨询公司的老板只能招没有经验,刚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由这种水平辅导出来的所谓质量管理体系,只能是为了迎合审核员的文件而非管理活动。因此,常常听到客户说:“如果像您所说的那样简化文件,不知道下一次其他审核员审核时是否会提出问题。”
E6 J3 h' Q( |3 Y5 N$ V0 U一位客户曾经在邮件中向我提出这个问题,我当即回答说:“一家企业的管理,不会因为审核员的不同而不同,如果审核员的差异可以造成截然相反的审核结论,那这样的审核就可以考虑应该废止了。”: v4 J h2 V6 J9 G; c/ x% u/ w6 r
审核的瓶颈在于咨询师、客户和审核员大多是围绕着证书,却将管理体系希望达到的目的;资源效率最大化的本原放在了第二甚至第三的位置,这也是目前许多获得ISO9001、ISO14001等企业的中国老板们,将证书看作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原因了。, n+ T' P& i$ T# a
审核结论与是否获得证书相关,但审核过程中与客户的交流能力,则与审核员的经验和能力相关。既然管理体系是为了帮助企业将资源效率不断提高,这正是企业老板最感兴趣的地方,但大部分审核员在与企业老板沟通时心虚,找不到话题的兴奋点,常常以管理体系条款作为切入点,将沟通变成了审核。我相信90%以上的老板都没有仔细读过标准条款,一旦用标准条款用来审核老板,那与管理层的沟通就已经失败了。
" j( T. p% T7 e8 WTC176小组(开发ISO9001标准的技术小组),曾经对高层访谈提出过"Best Practices"时指出:“不应该用审核的方,而是访谈。从企业经营的角度去了解高层期望,因此审核员在访谈前应该了解该行业的经济环境....”一次成功的高层访谈,审核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X* T' i( I; b& Q* A# Q; N
审核员的瓶颈在于他(她)在进入审核这个行业之前,大多从事的是基层质量管理工作,很少参与企业战略或目标的策划、实施与评估,很少参加管理层会议,对最高管理者最关心的问题了解不多,因此当作为审核员时,就找不到双方感兴趣的话题。另外,一旦选择了审核员这个行业,他(她)需要博览群书,还要时刻关注各类行业的经济走势,这也是许多审核员到一定水平很难再提高的原因了。
: O7 {) K" y3 n4 e) J# _据说现在中国认可委正在加大力度,提高审核服务提供者的水平。对此,偶非常不乐观。
6 ^! }+ e7 \! A2 z8 ?
; a G6 Y- H8 Y* _& u我认为,现在很多现象背后很大的原因就是大家都短视,谁都舍不得时间和精力去做稍微长远一点的事情。
( Y7 P( K1 d0 D* h: O6 |被审核机构,为了快速拿到证书,审核员喜欢看到什么,就作些什么; 8 Y' N3 x7 ~3 y f8 y
咨询机构,为了赢利、降低成本(主要是人力成本),怎么便捷怎么来,所以提供的咨询就多针对于审核应对式咨询;
5 G2 `, O4 t8 m8 f2 f, x审核机构,也为了赢利,也要降低成本(同样主要是人力成本),为了合规,就要中规中矩、四平八稳,所以乐意提供基于条款的审核。 / S$ I! w- D0 u$ ?$ O, L. `! v8 I7 l0 ~
审核员,现在大多数都是没做过管理工作的,工作又很忙(提高效率,也是赢利的一个方法),自己又不打算投入时间充电给自己,所以只能在低水平上徘徊。
1 ~' O# j6 u& P' b+ d5 C4 ?) [8 H$ z0 C
咨询机构和审核机构虽然都面临经营压力,前者可以考虑偷工减料来降低成本,即多算人天少干活。而后者人天数通常不能变,则通过持续选拔低成本人才,或者提高利用率来实现目标。于是,持续恶性循环下去了。
$ V3 |$ {- R0 \" q- z. `" e
) u. o5 Y# E: r4 z4 O最后,大家一起把管理体系建立保持这件事情,做成认证、做成审核,从而变成鸡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