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4.2环境政策
- `( w2 ~+ F* G1 z# G2 p1 Q" I% m3 u0 g5 b6 g
(1)环境政策内容未能充分反应组织的作业活动及环境冲击。* O/ \( b0 G, w. F
6 m+ j" [9 \- g3 A1 S/ m1 }) g! l
(2)部份员工不了解组织之环境政策(即对内宣导工作不落实)。
- p- ]# C, W9 W! P" j; W0 P( |! R" S; j
(3)环境政策无对外沟通管道。: \9 F4 v- [. q: ~' q
% d5 L9 C& a: P/ n7 k 4.3.1环境考量面
5 g0 g8 T) Z$ w4 D- s: S4 a5 P$ p! f
(1)部份部门(如采购部门)并未进行环境考量面之查验工作,或环境考量面之查验不够完整。
. d. G( S! p* D0 s& ^, J) y( \) Y1 W4 ?
(2)未辨识间接冲击(如供货商、承包商)。
6 F9 ?/ e4 I( r* k" c+ {- g6 |$ e3 d) M! G& T
(3)重大环境考量面评估准则定义不够明确(或判定准则未予以文件化),难以藉此评估冲击辨识结果之合理性。
* R! R1 }; s: M H0 L% M1 q5 Q
8 n* s! f. O- b' O; j6 g: S, x (4)对列入重大环境考量面之项目未做进一步之处理或改善。. A( D* [4 u: m
0 M% L7 Z* M* f7 N. x0 j3 e% i 4.3.2法令规章及其它要求事项
; U2 P, \% b# X I6 I2 _9 C% Q8 @# `$ v2 `$ b" \
(1)组织未能有效辨识并取得与其环境考量面有关之法令规章。 Q) c; ^1 y* E M: M8 E
4 B5 }" p. W, {+ ^0 |) V
(2)组织未建立取得相关法规之管道与程序,以致未能取得最新法规。
) w4 j( U7 U" C
( q* r% X; N) i* F1 o 4.3.3目标与标的2 m$ O3 J6 v2 k) [ w; p
7 B4 K. l* A* k( r
(1)部份目标与标的无法追溯其与先期审查结果(重大环境考量面、不符合法规部份)之关联性。$ i7 d. w: P. U% c/ z+ h
+ p/ n4 I9 Y7 r" @" K
(2)部份目标与标的未设定绩效指针,难以客观评估其执行绩效。
- x" B& q' @6 E
9 z; \- r) t* f [! w& c! B (3)部份标的无法被量测或追踪。
/ a. B* X7 c) {2 A8 U! k5 k6 m! I6 u8 Y& R3 o4 A0 H( Q [( Z
(4)部份目标与标的与环境政策之间未能有适当之对应。
: j) J( t& ^2 [1 r3 m5 k2 K
2 U( Y) \' h5 W( B8 e, a3 c* D! } 4.3.4环境管理方案& {0 _% b6 q* p: Y3 X( g$ @0 I
* o ? h' V2 }4 A0 R
(1)部份组织设定之环境管理方案内容无法达到目标与标的之要求。
* ?4 t9 }" n) B# n3 X& t; P* l: j, E5 [
(2)环境管理方案未说明改善的方法及时间表。
( d) @! v7 j( V6 M7 Z% |
9 `3 R, q$ g! m (3)相关改善方案之权责与分工不清。/ c+ ~2 E6 E a- m) R! N
( @& [5 o) M5 Q* ^+ Z9 Z (4)环境管理方案欠缺执行纪录及结案的验收基准。
) x. }5 d6 g& b$ X* G& ~6 q. U
. ?2 T( z/ v+ K! ]* x$ a 4.4.1架构与责任
- v# r& g' }& ~' r+ U* m
' s1 r& P& K6 } b% l (1)执行相关环境目标与标的、环境管理方案之权责不清。
7 h+ }4 k! S- u
) X1 o1 c4 Q1 @; B (2)部份部门在环境议题方面之权责未明确定义。: [* ~. p4 u4 E: N
N6 d, U7 ]. r" ~6 w( u8 p# ~9 @
4.4.2训练、认知及能力
# }+ r5 E2 ^$ Y; k; ?& E+ b3 h8 p, g3 z9 V* S! p9 T! J
(1)部份部门未针对环境管理系统各要项,对部门同仁进行教育宣导。1 b4 T) Z4 \% |2 a% ~% }* ~
" `' ?' z! Q F8 K) f. i- G7 c8 _2 G% H (2)教育训练工作不落实,致相关部门员工不了解其在环境管理系统中所应担负之责任。$ s# r. `; H j) r/ v) g" d$ l
4 k, H( n3 a+ @2 V' u% V
4.4.3沟通7 f% u! s% P9 A- v- B) N. H3 B( r
! m0 J. { S# f1 e
(1)无接受与响应员工关切议题或向员工宣导环境政策、环境管理系统相关信息之程序。
2 _8 v$ L4 Y9 p0 W+ f7 e5 x5 [4 Q8 u* _" R2 a7 M
(2)无具体对外沟通之程序或做法。! z' b5 Z6 @* `; C5 s; o
! ^0 I2 t, _7 U1 Z. s 4.4.4环境管理系统的文件化) T- O6 a6 d. ^/ W4 W) T
, y" F% D) M Y* M
无。. ~! {' i0 G/ W f/ k3 _: L+ p
! L0 t4 e( n. h! u5 o/ `% I
4.4.5文件管制
+ a2 x, _! i; H& B' i- X* r n5 V+ O5 C0 Z1 @* x
(1)部份文件未定页码,及未确实执行签章及押注日期。1 R' u" O8 o3 l1 ^
0 l, R+ O" q0 `9 B; u5 D
(2)部份部门之文件未妥善处理导致不易检索。
' g9 g' y, A7 A$ L6 O4 m8 q' c; Z
(3)与环境管理系统有关之重要作业地点无相关文件。
) \! ^1 N$ X/ L8 W2 T2 B; Y0 Q6 R" Y* e
4.4.6作业管制
1 w7 V0 z5 @3 o, C- K( }, Q- j' p; a- Z' F& f! q* W9 X
(1)部份部门未依照组织制定之程序书执行相关作业活动。
+ Y1 f: M0 s+ u) H& D. T( Y6 y% ^+ S2 A
(2)未针对部份明显易见的环境议题订定相关作业管制办法。( {5 h4 x3 |" e) |5 ^
a# i$ g7 u- u- d" H
(3)未将与供货商或承包商有关之重大环境考量相关之作业办法传达给供货商或承包商。
# g& d; S! o/ p, K! `3 x3 B* j* }" G3 A4 s, |: _/ A( K
(4)份重要环境污染防治设备之操作办法或标准书中,未界定操作指针参数。
X) y" |( L1 W) d( v* U' U+ M5 Z2 h5 z7 ]( @4 |+ ^
4.4.7紧急事件准备与应变) p' [4 R# E% b
( P" B6 Z6 O! }+ S1 B& n# \# a
(1)未说明在紧急事件发生之后,组织如何审查并修正其所订定之紧急应变程序。0 @6 v' q0 l! k, Q
: ]$ ^' N0 P( |) j5 q
(2)组织未订定紧急应变训练/准备计画。
& k; }/ n, Z$ k' M
8 z& A2 B4 ~6 e! `. S6 G& L (3)紧急应变程序或实施办法(作业规范)中,未针对事件发生后之应变步骤、通报系统及人员分工等事项进行详细说明,以致无法评估应变计画之有效性。
( B2 @) h1 x6 L6 }- E8 e) j1 b- c9 x3 i0 I
4.5.1监督与量测
: y: h7 N& a+ _1 c$ l1 M8 H) x) Z U* n. F
(1)部份环境管理方案之执行进度未予以监控与管理,亦未留存相关纪录资料。
6 y% Y( J" x! y" U
) f1 V) m9 ?% q8 J (2)相关之文件化程序中无定期评估其与相关法规之符合性的说明,亦无充分证据显示组织有定期评估相关法规之符合性。
) Z4 D1 w+ i6 } S {- e) {9 M$ K/ R* Z$ w# i, f
(3)委外量测结果未明定验收标准或规定。
( v( }3 q* ~" W; G" o4 G. B' D7 H% [2 z, x( |& J/ A$ J; G4 w
(4)部份设备或仪器未校正/校验。
4 i+ y2 ]# A* M4 ]# h) `# _6 u
1 m5 M" Y* K! b8 Q. d 4.5.2不符合、矫正与预防措施* x* S! F& F2 @8 @
0 l( o% s; R s* T: v
(1)组织未依据程序书的规定,针对不符合的情形提出报告,并进行矫正措施。
. o$ m+ F X8 k' | ]; I
% B% k, R5 B1 a2 ] (2)未能针对内部稽核时所发现之不符合事项,落实矫正与预防措施。
2 e4 [% F ^( A) o
% [8 c, w( G r2 p3 E 4.5.3纪录
! S+ n d# J. M% j- O% U
5 D* O$ v5 |! b2 Y, V (1)部份窗体之格式不符合组织自定之程序手册的要求。! S3 z9 {% l `9 v, x0 u/ o4 o. v
! E9 ^0 w% K9 {7 Q, ^; F. z2 O( E
(2)相关环境纪录未适当保存与维护。
# X' F5 p+ T) w6 q! d3 @! d1 Z0 C" Z7 R% A. \) F
(3)组织自订之纪录保存期限不符合相关法规之要求。
! \- l7 j! G' d m' I1 b- C1 t' r- `- m" x, [1 B0 n
4.5.4环境管理系统稽核6 t0 o) d8 C% `. L+ U+ l2 J
0 E0 O# f8 N9 a5 e4 ? (1)未依照组织内部作业程序书之规定,将重大环境考量面纳入稽核计画中。0 K# p4 P) X/ c7 _9 H- A: `# @* o
: J7 W) S Y& K 4.6管理阶层审查
& l: s4 l$ K: k2 ?5 b3 X5 ?5 G# f; m8 c: T& j
(1)组织之高阶主管未参与并主持管理审查会议。4 a0 }( j: F& { f4 X. Y7 l
, {2 j0 Y; Y% ]6 N$ z0 E, b1 F! ~
(2)管理审查会议中未检讨政策、目标与标的之达成绩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