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案例1】- Q' p9 }, @& d) B* e4 {
某涂料厂生产丙烯酸系列内、外墙涂料,质检科长说他们的产品分别执行国家关于内、外墙涂料的两份通用标准。但是该厂涂料有十多个品种,其产品说明书声称各种指标参数分别高于国家标准的规定,并且价格也高低相差十余倍。
7 s |# C v- p9 b该厂提供了每年按国家标准规定做的型式试验报告,但没有说明是送哪个品种去做的型式试验,报告仅记录了按国标要求各项参数结论为“合格”,但没有提供高于国家标准要求的试验证据。$ ~0 I8 u/ k0 J/ ?% m
质检科长说:“涂料检测站都是只按上述两份国家标准检测的。”& Y6 q- w/ V Q: E' _3 D
审核员问:“你们没有针对不同的涂料制定企业标准吗?”
5 n- V0 X- i: _% Z7 Z0 z质检科长:“没有。”4 ^+ S" M$ I4 I8 j
案例分析:
' h: U8 d7 L" Y( ]- @由于该厂涂料品种有十余种,价格也相差十余倍,可见产品的性能肯定也有很大差别,而且该厂对外声称其产品性能高于国家标准,就应拿出高于国家标准的证据。对这些产品的型式试验就应该按高于国家标准的要求来做,因为国家标准不能覆盖这些产品的要求。企业应该制定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并按企业标准要求进行型式试验。
. H: R6 d/ P. K! h* B0 }" s e/ e& r% Q: x本案违反了标准“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规定的“组织应对产品的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产品要求得到满足。这种监视和测量应依据策划的安排,在产品实现过程的适当阶段进行。”
$ ?, c7 O! o( _/ `( b: B* l: i! {
8 m8 t8 R- f+ ?/ ]【案例2】( \( N* T w1 j. a& |
某公司新产品研制均由产品设计工艺负责人负责,从研制到投产所有技术问题均由他一个人负责。( c/ v0 A9 [0 w. B* i3 r
审核员想了解对产品工艺的有关规定,开发部经理说:“这些东西都在产品设计工艺负责人脑子里,为了保密,只在个人的笔记本里有记录,没有整理成文件。”
9 ?5 |8 g* G" j$ h- A审核员要求索看笔记本,经理拿来一个项目的笔记本,审核员看到上面密密麻麻写了很多的内容,多是平时做试验的记录,没有一定的格式。
; g0 ?. R; d: W3 L P7 g$ [' N审核员问开发部经理:“你看得明白吗?”$ [( k" t D7 {+ _$ x
经理说:“都是当事人自己记的,我一般不看他们的记录,一切由产品设计工艺负责人自己负责”。
8 W/ Z. i9 V: D1 V: q) X2 J5 _审核员看到该公司多数的研制人员都是原来从研究所出来的,平均年龄大概50岁以上。
( @! r u' P4 O审核员问:“这些笔记本以后上交吗?”4 p6 E8 v3 v* ~) I5 T! n$ C9 z
经理:“没有明确的规定”。% u5 c& f' |) D; n: b
审核员:“如果设计人员不在了怎么办?”# Y9 f' P8 b9 G" b
经理:“不知道,好多年来都是这么规定的,没考虑以后的事”。0 R6 ~3 w! C+ A' |' [! ]
案例分析:
, J2 q; o4 }# Z: q公司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对的,为了保密可以将文件根据实际情况按密级分类保管。保管在个人手里,实际上很难确保对这些资料进行控制。: Z& J; e* g5 s% L& w! m2 h' R
本案违反了标准“4.2.3文件控制”的“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应予以控制。”和“7.3设计和开发”的有关规定。' u/ ?6 p$ r' P: F
* N# ] W0 i$ B【案例3】: g' X l2 o, c% Q5 W3 q% H
某试剂厂生产某种液体试剂,在起草产品标准时,技术监督局某人要求对于成品检验应按国家标准《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GB/T2828—1987)进行抽样检验,并说如果不按该标准抽样检验则不给标准备案。该厂无奈,于是就在标准中规定成品检验按GB/T2828执行,但在实际中又不照办。
0 D* s1 X4 } |! U4 @ x实际上由于是流程性产品,检验只是由搅拌罐中不同位置用吸液瓶取三个样品送质控室检验,根本无法按照GB/T2828抽样。 + ~; H4 Q. X+ K2 w+ `" |7 k
案例分析:* W/ U3 w: Q' P- X
对于流程性产品不适于按GB/T2828进行抽样,这里违反了标准“8.1总则”的“这应包括对统计技术在内的适用方法及其应用程度的确定。”这里按不同位置取样送检的方法是正确的,关键在于检测前对于液体应充分搅拌均匀。% g0 U7 {0 c! T- \/ L
自己制定了标准,又不照办,违反了标准“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的“这种监视和测量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的规定。& }+ B I8 P- u3 G9 d, i0 \
- }& n) h9 l2 \, F- j【案例4】
" S" g8 A# x5 y4 d某厂质量目标规定:成品合格率为98%以上。
, g( M+ f: x& {2 U% c3 N$ I7 j- J审核员问张技术员:“成品合格率指的是什么含义?”
4 H. X" V& |; L+ S2 Z' m# p9 v他回答:“这是指的成品出库以后的合格率,因为我们的成品检验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检验,只是按检验规程进行抽样检验,因此存在不合格的风险。”! ]. N4 c0 g9 E" ]1 e5 J/ ~- [* a
李技术员回答:“这是指的成品入库前的合格率。”( L. Y# ~ N8 W: ]9 D
检验员小王却说:“这是指的成品一次交验合格率。” 6 v# |1 X' I# N* C1 F7 c4 G
案例分析:7 d7 Y2 O5 J/ K$ E' \1 k3 r
本案说明在企业内对于质量目标的定义没有得到员工的理解和沟通,这势必影响对实现质量目标的考核与控制。违反了标准“5.4.1质量目标”的“质量目标应是可测量的,并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及“5.3质量方针”的“d)在组织内得到沟通和理解”的规定。* k$ t( ?! J0 K
1 T K" E- r; O4 @/ U* f9 H
【案例5】
4 `& i' t% V' {1 H. k, j5 F( v Q0 C某线路板焊接加工企业,客户都是带料加工。
. n# f' G1 }( G9 h3 X审核员问检验员:“是否对客户送来的物料进行检验?”
- _1 y( ^1 {" C8 J+ V1 J检验员说:“我们没有检验手段,客户送来什么料,我们就用什么料,反正是他们提供的,我们只负加工的质量责任,物料质量我们没法负责,这是客户自己的责任。” & t# `( ^, F% t9 w
案例分析:
$ Z: j3 q( U/ w' t5 J即使企业没有检验手段,也应按规定进行外观验证,并保留验证记录。对于顾客送来的质量可疑的产品,也应在与顾客签定的合同上予以泣明,分清责任。
}0 N; g) S- ?; _本案违反了标准“7.5.4顾客财产”的“组织应识别、验证、保护和维护供其使用或构成产品一部分的顾客财产。”的规定。
s( i$ p. u' Y& ]' M1 W* O; ]3 ] 4 ^- s% F# W/ }2 @$ P/ c- c$ c
【案例6】
. q- R# H l0 j' r* z, ?1 v审核员在审核某建筑公司第一项目经理部时,看到技术交底和检验记录填写的笔体非常相似,于是询问项目经理:“技术交底和检验记录是由谁填写的?”项目经理说:“是资料员填写的。”
: \0 K3 U. ]. r! ?审核员问:“资料员有技术员和检验员的上岗证吗?”
4 O; V6 J/ R' b' ^. N项目经理说:“由于工地人手少,只好由资料员代劳了,好在质检站对此也没有提出异议。”
9 w: C1 `0 |/ c) E! _当地政府主管部门规定:“技术交底应由具有资质的技术员或技术队长负责,检验工作应由具有资质的检验员负责。”7 m- x4 \& ~" ]& _5 f. P: T, e
案例分析:& I& Q3 e' w% |+ O7 E O
这种事情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常有发生。技术交底应由技术员或技术队长交到施工的班组长,检验记录应该是检验员在施工现场实际检测的结果,而不是事后由别人在屋子里补填记录。" f4 s: O' e( }7 Q: W
填写记录的人员没有相应的资质,违反了标准“5.1管理承诺”的”a)向组织传达满足 g$ I# p! A# T. p4 J
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及“4.2.4记录控制”的“应建立并保持记录,以提供符合要6 S1 @) O! i* K" U4 q7 U* s1 D+ f" K+ E
求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