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7 r# f- C y
J5 i$ Z" P) C q: t
作者:仪器论坛版友fisher8272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5 _/ [& k% c2 l. q
版区对实验室质量管理不受重视的吐槽不绝于耳。吐槽的事情,大多没错,吐槽的角度,有点问题。
& }; I; o5 m6 Y* N实验室,是个商业机构。商业机构要生存,有两个要素:
一是创造价值,说白了能赚到钱,赚不到钱要倒闭;
另一个是控制风险,要是EHS之类风险控制的有问题,轻则被罚款,重则关厂,也不是闹着玩的。
8 g: Y$ x( z; N9 p5 }; M
中国的很多实验室都标榜自己不以盈利为目的,这种提法还是省省吧,不为赚钱,谁冒那么大风险开公司啊?
/ P R8 ^$ R, O# {) ^/ @5 A' P质量的地位,是由组织策略决定的。如果组织认为质量管理可以创造价值,那么质量的地位自然高。反之,如果组织认为质量仅仅是一种风险控制,那么做质量的地位高不到哪里去,在认为质量管风险的组织中吐槽质量得不到重视,实属自寻烦恼,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 b" `& N1 c. q& K2 \3 ]9 _
商业机构赚钱,主要分两种方式,一种是打工的,赚钱容易,另一种是做品牌的,赚的不容易。前者以foxconn为代表,除了制造之外,其他的几乎都不需要考虑,靠着无以伦比的高效率赚几个铜板。后者以苹果为代表,举全球之智慧开发iPhone,设计过程无比艰辛,赚的可是yellow boy,苹果全球第一的市值,自然就是最好的证明。不过,苹果的质量,与富士康的成本和交期控制,配合的天衣无缝,也是一道奇观。
' e6 q( J" \+ U' {) k4 C想赚得多,是要有实力支撑的。要么如博世、日亚化学那样用专利大棒玩技术垄断,要么像苹果一样,用极致的用户体验和长期的高质量创造品牌。这两种赚钱方式,中国人现在只能想想而已。
( m& X" ^! P. D$ i5 T4 N/ [想做质量,首先规划好自己的职业方向。这个社会大体是公平的,淮南淮北,在过去,可能完全是运气,在今天,更多是个人能力的体现。如果觉得得不到重视,完全可以闪人,抱怨是没有用的。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 A% V: p! _/ x5 B2 J6 C6 f一、质量的文化背景
3 n/ P1 m' h2 x4 t( ^% ~出现质量异常,怎么办?) S2 \: I4 J0 [) ^$ J4 G& a
中国人:恭请老法师出马。
$ T. Q' A6 n4 S* A日本人:我们成立一个QC小组吧。' m. h% b; B# X% o# o
美国人:来做6-sigma项目吧。' V# v8 f d# Y G K
德国人:换台设备试试吧。
" q9 Y7 l5 b z2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
中国人的特点是尊重、或者说是盲从于权威。老法师靠谱一切OK,老法师不靠谱,就只能看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灵不灵了。
- u- i1 \9 S; [3 q( n3 O, {东亚文化讲究的是文以载道,实际上多数是克里空的大兴货,代圣人立言,是天然正确的理由,不需要逻辑。即使是古文观止这种高富帅联盟,拥有完美逻辑的文章,其实也不多。
; f6 f* W% v7 @& }% t5 z! f
比如老中医的诊断书上写的舌苔发黄,赤白带下之类看起来很高大上,但几乎无法量化的诊断指标,经常让我犯晕。如果一门的学问无比艰涩,经验的重要性大于逻辑,真正会的人一定不多,等到这批药到病除的老先生作古之后,中医学的未来会怎样,就不知道了。
9 _7 ^; D% G# O% b简单的总结一下,中国式质量管理,是人治的延伸,管质量的是圣贤,质量就一定好。不是圣贤,一切全部重新洗牌。中国历史上有名有姓的圣贤,一个一个数,也不到100个。
$ k4 l i: t/ I. {! X$ |' M日本人爱厂如家是出了名的,当然,这和奇葩的终身雇佣制以及对上级盲从的文化有关。听起来很不可思议,其实很简单:人员的工资和年资挂钩,换单位意味年资清零,三四十岁的人,和刚毕业的大学生拿一样的工资,怎么养老婆孩子?显然不可能嘛。
* P4 P# j8 y1 [8 L1 g日本公司出现质量异常,大家都是自动自发的组织QC小组去解决的,并且,没有加班费,这些都是终身雇佣制和奇葩薪资体系的必然结果,公司倒了员工就真没饭吃了。日本式的解决方案,是大家很熟悉的QC七大手法,尽管这几大手法的数学技巧并不高,但解决一般的质量问题,绰绰有余。
1 S4 m% }( e# x+ c& u# i3 o在中国,让一群人自发的组织QC小组,用脚指头想想,也不可能。这没有高下之分,只是说明一个道理:背景不同,文化不同,做事的方法自然不同,死抱着自己的方法,说别人不配合,然后到处吐槽,是不是把自己当上帝,把别人当SB了。
8 {& {$ {9 q; `' c% `0 Z; ?' R问题不在别人身上,是没有找对质量管理的切入点,这个切入点,首先是文化。
7 U0 B. u/ P% ]; C4 i8 X: O剩下的就简单说了,美国人解决质量问题靠逻辑,6-sigma的公式,复杂到让人吐血。不过,这种方式可以是成功发现根本原因概率最大的方式,从这个角度看,老美是世界的老大,不是没道理的。
) i( n0 J# W+ U5 |' a9 p3 G9 s德国人的特点是不相信人,只相信机器,看过德国质量书籍的兄弟应该都知道,他们的解决方案一般只有三个字:换设备。
5 ^. N7 [5 F4 ~7 G
插一句题外话,前几天网站上说德国人对中国人印象极差,这结论不假,只是明显的断章取义。德国人对德国人的印象也极差,对日本人的印象也极差,对美国人的印象也极差,日耳曼的民族性,决定了他们不相信人,只相信设备。
, A$ u. s6 }4 Y" I+ l8 T1 w
不过这不能完全怪小编,编辑们都不是学数学的,加上中国人的性格又不喜欢追根究底,因此以讹传讹,司空见惯。只是希望兄弟们有空的时候多看看质量原理,多想想、多实践解决方案,而不是把时间浪费在报纸和电视上,媒体上面的东西,大都是大兴货。
+ A8 x; k1 x- z( _# w' G5 b
4 ~+ Q0 k J. C! Y, X6 C# l+ Q$ V
二、质量的技术层面
8 {" }% U+ u! q4 f0 G高考成绩出来了,有人欢喜有人愁。大家都是从考场上走出来的人,对这场考试,或多或少都有些记忆。; Y* j8 s, A4 ^6 @( d
做质量的,专业五花八门,但绝大多数是理工科毕业的。高考理工科有五门: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问题来了,这五门是考什么的?
: X$ H0 w4 M9 Y& `/ k' {8 @% Z答案可能有很多,我的答案是:语文考表达,数学考逻辑,英语考国际交流,物理考演绎,化学考归纳。不管考试内容和制度是否合理,这种组合的逻辑,是没错的。
8 g0 x9 s5 v3 W" @那么,哪个学科对质量最重要?
4 P9 ]% s, I5 A1 [4 W
答案很简单,看看MBA考什么就知道了。MBA考综合(写作、数学、逻辑)和英语。数学和逻辑,其实是一个学科。逻辑学只有两个分支,一个叫数理逻辑,一个叫形式逻辑。有人说还有其他分类,这种人不是失心疯就是脑子秀逗了。
' T8 |5 n+ n+ u- Z- l; B; y6 c
想做质量,逻辑第一、表达第二,这两项都很好,还做不了,只能说祖师爷不肯赏饭吃,这就没办法了。2 D* Y: d( z: _2 X+ B( ]
工科的逻辑就是数学。数学分三类,代数、几何、统计。几何的主要用途可以用一门课程名称表示:画法几何和工程制图。几何主要和机电有关,我这种机械制图挂掉的大SB,对几何完全免疫,只得庆幸学的不是机械。
9 e1 I9 e0 g2 R: l还好,质量管理和几何没什么关系。) ~5 @/ L8 a! R* N: l
代数是干什么的?两个字:函数。按照同济4版对函数的定义:是一个集合到另外一个集合的映射。这个定义,离天书已经不远了。
0 \) A9 q+ W( P+ A- n! E所谓函数,就是y=f(x)。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7 l8 c+ r# Y0 ?+ K2 P% l) J
求自变量对一个因变量的影响,叫高等数学。% z$ z, ^3 p8 }; u* i, l
求自变量对多个因变量的影响,叫线性代数。
4 ]/ K( [! A' l J2 m产品的关键特性是尺寸A,已知温度和压力是重要参数,求影响函数,叫做高等数学。( Y5 |# M/ G! k4 I
产品的关键特性是尺寸A、B和C,已知温度和压力是重要参数,求对尺寸ABC的影响函数,叫做线性代数。
" U' l4 \5 ~' S+ _* V+ u; B产品的关键特性是尺寸A,不知道温度、压力、模具磨损、人员操作等等因素哪一个对尺寸A有关键影响,当然要想办法找到。这个求解过程,叫概率论和数理统计。( e4 i2 h& [- v7 x3 w% K7 L8 M: Q% {
有没有和楼主一样学材料的,材料人和茅山道士有什么区别?
! p# o" X Z' t$ c i材料学用数学原理炼丹,茅山道士用道德经炼丹。方法有区别,目的都一样:炼丹。所不同是,洋人追求的是实际的黄金,中国人追求的是十分不靠谱的长生不老。
' r5 n% F$ K# L9 T% m& H质量管理,和材料学差别不大,都是炼金术的继承者,没有什么创意,完全是实用主义。
- Y4 V, C* Y: c6 `( C- w9 R8 {1 I9 b- G$ y
上面说了一大堆,和实验室一毛钱关系也没有。是不是楼主得了失心疯了。- _0 U4 m2 X. a. d, E% |1 Z
非也,非也。质量是求y=f(x),要建立这个函数,x怎么得到?% I* H5 R: k( u! a+ Y) p
只有一种方法:measurement,测量。谁来测量?当然是实验室,或者类似实验室的机构。
( T3 J# q- s; Y$ P" U7 a' e1 |要保证y=f(x)的函数关系是正确的,首先要保证测量所得的x是正确的。% R& h% ?: o3 U
OK,测量不确定度出场亮相了。大家都觉得这玩意除了应付审核,没有实际用途对不对?/ v: C5 y. L6 p$ d7 P
当然,这个结论是错的。
0 q- z& w |, E6 R4 l2 {, K测量不确定度,是用来评价量测系统的可靠性的,类似于MSA。量测系统不合格,数据无效,接下来还怎么玩,游戏做不下去了。9 m1 P: A/ v: D4 X2 c p' p
控制并评价量测系统,是实验室质量人员的看家本领,扪心自问一下,到底做得怎么样?我承认,自己是个半吊子二百五。7 X) q+ C5 H* R3 G' Z( j* ^
质控的核心不是CL01那30多页,管的好,CL01真有用;管不好,就是克里空的废纸。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核心,是保证量测系统的准确和精密。体系中的5.2-5.9,全是干这个的。
" P6 O0 f2 F4 M至于5.10,有必要单独说一下。& e' T+ @" }" f% u# M0 z8 y$ L
上个月关于授权签字人职责的问题,版区里有个兄弟说我胡说八道,不懂装懂,说授权签字人怎么可能不管报告的正确性。然后斩钉截铁的说自己是对的,这问题不要讨论了。
, F, _0 m$ i4 K% o4 E- I他是对的,我不对,干嘛和毫无意义的人争辩。还是少说为妙,谁爱怎么想,是自己的事情。
在讨论授权签字人之前,我认为报告审核员应该有能力发现明显的数据异常,这个不会有很大的异议。
继续讲5.10,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中有个概念叫无偏估计,其根本假设是,数据线性无关,这是最常用的估计方式
事实上,大多数数据都是有内生性的,也就是说不同数据之间是有相互联系的。内生性带来的估计是有偏估计。这时候,用无偏估计的结论来分析结果,会出现很大的问题。比如,很容易发现小偷人数和警察人数高度的正相关,据此得出结论:因为警察增多,所以小偷增多,结论似乎也说的通,但完全颠倒了因果。
发现与直觉、既往结论不一致的内生性数据异常,这体现了授权签字人的价值。
但是与直觉一致的内生性数据异常,如果没有大量的前期实验,还真未必有能力看出来,许多伟大的科学家都会在这个问题上犯错误,何况授权签字人。授权签字人也是人,不是神。
把报告不出问题完全寄托在授权签字人身上,和把质量控制完全寄托在老法师身上一样不靠谱。不过,对权威的敬畏,是中国文化的基因,很难改变。) S2 i! @9 l3 z* \
2 j( j* N/ H7 }1 b% W9 N+ V
翱翔版主说过,管理问题,是管理者的懒政。
7 u- R2 I( e! r( C! H1 v狗尾续貂一下:质量管理问题,是质量管理者的无能和不作为。
. ]0 y0 S; G$ e' `4 L实验室的核心问题,即使不考虑盈利,也不是做实验,看看CL01,没有一句是教怎么做实验的。以现在的设备水平,人员在量测系统中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小。所以,一线测试人员不被重视,是合理的,也是必然的,换一批人,量测系统的波动仍在可控范围内。量测系统的稳定使得实验室敢于一年换一批人,要是几十年前,哪个实验室敢以这样的速度换人?No zuo no die,是无知;Zuo no die,才是本事。
9 D7 E: j' t- e9 ~+ v, i+ V& P; G+ n人员不受重视,其实还有犯罪成本低,实验室的核心竞争力不是测试水平的原因,这个方面就不多说了,点到为止。
3 [! [. N% ]$ d5 f. ^
# u8 ]$ p7 ~$ a3 d实验室的质控核心问题,从技术上讲,是在组织可接受的成本范围内,为风险最大的测试系统,搭建合理的量测平台,严格控制风险;从管理上讲,是提振客户信心,4.1-4.15就是干这个的。CL01说,质量负责人的岗位职责是保证管理体系得到遵循,管好量测系统和客户信心,体系自然就得到遵循了。不好的消息是,这两个核心问题解决不好,实验做的再多,也没实际意义,顶多算聊胜于无的安慰剂。好消息是,医学实验证明。事先告知疗效的安慰剂,和药品一样管用。
核心问题解决不好,首先是质量老大的无能。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老板习惯既叫马儿跑,又不给马吃草,左右不是马,马儿只好选择一死了之了。在质量管理这个需要团队合作的体育运动中,孤掌难鸣的孤寂,好多人都体会过。
至于测量不确定度怎么玩,量测系统怎么搭建,怎么管客户信心,这是应用层级的问题,和逻辑关系不大,以后再说。
9 V% w) ?& }3 G$ ^7 T6 J
; O! _ M7 O5 S
三、质量的表达层面
6 ~8 k, Y; ?2 H# n0 [工作层面上的表达,是用最简短的语言把事情说清楚。这种语言的极致,是电报。大清刚有电报时,一字银元两角,可谓字字千金。发电报的功力,最能体现文字表达的水平。
2 L# M& [* b- F我最欣赏的电文,是日露战争对马海战前,秋山真之拍的:
9 V' x0 H2 I+ q- d6 r‘本日天気晴朗ナレドモ浪高シ’明文是"今日天气晴朗但是浪高",意思是今日天气晴朗,但是浪大,主力舰可出击,但是小型船只不宜出击,日军做过此类天气的针对性训练,形势有利。短短13个字就表达了很完整的意思。此外著名旗语“皇国ノ兴廃此ノ一戦ニ在リ、各员一层奋励努力セヨ”(皇国兴废在此一战,诸君当愈益奋励努力)也是出自秋山的手笔。当然,以上是wiki翻译的,我外语很差。
. Q3 E3 R' x3 t; c% @
表达没什么好说的,阅读,加上练习,当然,离不开逻辑思维。
' ]8 F/ J$ k( w" X; v" z对秋山有兴趣的可以再去看看解散联合舰队的东乡训词,也是秋山写的。诸君把里面的海军换成任何一个行业,道理几乎都对。勤奋,总是没错的。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平素质量人员可能没事,要紧的时候,一定要冲上去,并且能打得赢。没几场漂亮的仗,单凭CL01的几句话就发号施令,说这不对那不对,谁理你。
0 A3 F) I5 y) l+ B
战斗的成败,取决于士兵和平时能否备战。个人的成败,也是如此。
# n; E% U/ P( m! x, {# X7 s
单看文笔,秋山真之参谋大佐入错了行。这兄弟活着的时候要是得偿所愿,去当和尚,一定是一代高僧,要是去写小说,日本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人也许就不是夏目漱石了。& t! ]0 J6 U/ ~' n9 J3 C8 h" ?+ n8 L
- b" q+ B9 y' e
四、质量的汇报层面
, g5 w8 r0 c& Z; l6 Q质量控制工具和财务、金融、保险、银行的控制工具大体相同。6-sigma的教材和精算师的教材内容有很大一部分是相同的,说明了什么问题?
( j, X; u4 D; |5 V7 L7 Z
说明质量管理是个财务工具,所有的手段,都是围绕着钱来进行的。所有的质量改进,只应围绕着两个目的进行:一是赚钱,二是省钱。否则,是不会得到财务、销售或者生产出身的决策者的支持的。得不到支持,要么闪人,要么吐槽,毫无实际意义。
/ G; |6 O( G* @1 ?9 ~! q. p
因此,质量的汇报只有两种方式:" P1 y0 Q Q2 z+ _ P5 m& s
向总BOSS汇报:说钱。对其他领导汇报:说KPI和BSC。
: f" C$ o. p( \有时间的话看看crosby的质量免费,这本书很不错。
6 k6 B5 i5 S- u* X# ~6 R( p/ X$ J* B* `
五、质量的体系管理层面
- b- _8 A7 ]' P0 \
先插一句,实验室是商业机构,现在讲17025的老师大多从事业单位出来,技术一定没有问题,管理也没问题,但对商业的理解,大多有问题。因此,这类老师对体系的理解,要打很大的折扣。商业运营,靠得不单是质量和技术。学他们的教材,好处能加深对技术和质量的理解,缺点则是不知道如何下手改变,商业运作,和几十年前完全没有商业概念的事业单位运作,差得太远,不能完全照搬。
5 Y/ a* o' m4 R- E5 s ~3 x& y$ I
一个常见的误区是认为: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主要是管体系的。缺什么补什么即可。我倒觉得,体系是不需要管的,无论实际是否符合,要求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2 ^: R- C. E3 v# D要管的是不符合,找到不符合的原因到底在哪里?
0 |. ~! D! @1 n3 K/ h7 u. ]7 o
心理学有个著名的破窗理论,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不符合是管理混乱的必然结果,如果对一般不符合听之任之,早晚有一天会引发系统崩溃。
& L$ b: a' H' k% }- }. J+ M
从某一类简单的不符合开始,一定要找到根本原因,并消灭此类不符合存在的土壤。5 F' O" N" K) }( f+ T& W6 p
也许有兄弟认为:在管理体系也就是那么一回事的中国,拿简单不符合开刀,就像在泰坦尼克号快要装上冰山的时候还在擦甲板的一样毫无意义。
5 O" N$ V1 ^7 ]0 X0 t
一种简单的不符合,象征着要垮掉的体系,背后是低落的士气和散掉的人心。如果简单不符合都改不好,其他所有的管理措施和环境的改变,都不可能奏效。如果不想办法消灭问题的根本原因,用不了一周,一切都会如故。
, E0 l% u/ L- m: A2 v& v# P1 N
简单不符合能不能完全消灭,能力只是决定因素之一,有时也要靠运气。实验室管理体系,5.1-5.9全部是测试过程的输入,5.10是测试过程的输出。输入可控,才可能有准确的输出。
3 h w& ]% V# c) d
找不符合很简单,找到原因很难。多去看看QC七大手法的应用范围,也许就会豁然开朗。当然,6-sigma更好用,就是太难。
- M4 e: M9 H1 }! y0 U
有人说一个认可周期下来,对体系的理解就差不多了。对此,十分不认同。一个周期,对条文的熟悉程度也许差不多,对条文背后逻辑性的理解,还差得远。论背条文的功力,小学生一定比三四十岁的人强,可是,小学生懂质量吗?
7 J/ N6 V$ F) q R7 r' x
这个观点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多数审核员审不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从而让被审核方看轻了自己,也看轻了体系。质量体系的现状如此之混乱,有很多的原因,质量从业者,当然也“居功至伟,功不可没”。
1 S4 O! w1 x3 z/ L审核员也是做质量的。做质量的很少得到别人的尊重,当然,也很少尊重自己。8 z7 j: g3 A b$ V
质量不能当饭吃,所以不重要。这算不算一种悲哀呢?3 Q9 y7 m0 |' Y L
借用100年前的那次著名的讨论的结果,要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1 Q# \5 p8 w& n: l: D! z5 A
17025从产生到现在已经60多年了,经过了时间的检验,这主义没多大问题,不用研究,研究出问题,也是自己想错了居多。
/ d: e. c* ^* u) t
研究问题,找不符合的原因,从石川图开始。
/ E- `5 s" p( D& l1 v5 h# G3 M# j2 h
% I) m. `( E9 |) J" }% n
六、结语
+ j8 Q d! G! t+ j$ P8 R我也吐槽过质量做不好,后来想想,是自己心态的问题。
% q6 H' S$ x8 e, K比如世界杯,媒体到处都是某某裁判是黑哨,某某队被做掉。恍惚间,觉得世界杯也是中国足协办的。
, q0 N8 N5 k, \9 c5 d原因很简单,多年的生存经验,让大家已经完全是黑哨心态了。有这种心态的人,无论看哪个裁判,都是黑哨。是我们的心魔,哺育了黑哨,也默许,甚至纵容了黑哨。0 _4 Z9 S* |& @! e" Q
质量做不好,很大程度上是受累于我们心中得过且过的奸商心态,造的大兴货太多,已经不知道好货怎么造了。
# v5 _* C" }% a9 n4 d8 A; e, W
还有一个原因不能被忽视,质量是逻辑,逻辑循规蹈矩。企业想要生存发展,光靠逻辑是不行的,还要靠想象力。我们的教育,教给人的习惯是:一听说没试过,回答肯定是:那就别试了。
( d! F5 d$ J2 R7 {) w; R$ G
创造力的差距,要远比质量的差距大得多。/ ^6 V7 H( t; O
质量出身的人大多逻辑性好,循规蹈矩,创造力则一般。而市场,很多时候是不讲逻辑的。因此,逻辑性未必更优,但更好的财务、销售。乃至决断力更好的生产容易上位,当一把手,也是有道理的。
8 M2 _1 g3 Z7 `
作为质量人,觉得自己创造力不错,完全可以转行。不打算转行的话,位置很重要。做大兴货,就不要吐槽自己不受重视,大兴货要什么质量。绝大多数中国制造,是高产能、中等质量、低成本的组合,这种组合比大兴货高不了多少,吐槽,还是省省吧,有这时间,不如好好学习,做点买卖来的实在。
. o, ?* r; W2 j
丰田的全球召回都故意跳过中国,为什么?他们觉得在中国卖的是大兴货。可悲的是,日本的大兴货都比我们的好,这耳光打的,呼呼作响。
- _4 i; d" l& K) i: }* B个人建议是:觉得行业没前途,现在改行还来得及。觉得现在的地方不好,又不想改行,就去找品牌商,或者能赚到钱的品牌供应商那里另谋高就。品牌的建立,是长期的高质量形成的口碑,不想砸牌子,质量一定要重视。当然,前提是,个人要有那个实力。
换个地方一定好吗,不一定,这个,要看运气。有足够的投入,权责对等,加上不错的个人能力,是能做好事情的基础。
/ V+ h+ r+ R. ]& Y$ z, c4 h4 q无论在哪里,心态最重要,其次是实力,运气的影响,当然也不能忽视。
: j+ c: H' \& v) F( V) [4 M8 X6 X过去梨园行是这样定义角的,人可以倒,架子不能。架子倒了的叫戏子,架子不倒的是角。6 j- ]: ?" ]; I( b& f2 s
诺基亚,绝对是角。即使没人买,他的质量控制,依然可以保证用手机砸核桃。: {0 h$ L( M7 P5 n. h7 W
不过,方向错了,质量控制的再好,又有什么用,创造不了商业价值的质量,是没有意义的。, S2 ?$ f$ _; y8 M% ]3 y5 z; b' n
质量是为组织的商业利益服务的,希望大家永远记住这一点。
$ Q$ a3 m( O! [不过,角,只要有一口气在,就有东山再起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