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用户名
 免费注册用户名
  • ISO爱好者祝广大坛友蛇年大吉!!!
    各版块官方QQ群号新手如何获得更多贡献值审核员注册挂靠推荐如何成为国家注册审核员新手入门必读-论坛版规
    查看: 3278|回复: 21

    中小企业咨询与审核的看法

    [复制链接]

    10

    主题

    634

    回帖

    7692

    积分

    博士

    积分
    7692
    发表于 4-13 19:5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目前很多中小企业建立了体系,并通过了认证。我想大家对中小企业的体系现况在审核时也比较了解。/ H+ S6 K( m7 l2 ]3 @! O
    其实标准本身只提基本的管理要达到的要求,而非一套固定的方法,所以本人从事多年咨询、认证相关工作,谈一些个人看法:
    5 C" n- I5 g6 y4 K, k/ d关于咨询:7 ]# @& `  X4 j1 r8 d9 {+ t
    1.少用标准术语,如“管理体系”,策划、验证、质量计划、确认、监测设备、过程监测等,全部用大白话,如:你公司的管理整体思路和流程是什么?工作计划,检查、检查,计量工具(或器具)是如何进行的;
    , l" w. U% U' ^( B2,体系文件要简单,必要时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可合并一起,企业如果有已成型、成熟的管理制度、管理办法等直接从手册或程序文件中引出来,不用另编太多的“程序文件”或管理办法,质量标准只从6个方面提出了程序文件的要求,进行必要的合并。内容不要重复,目前很多质量手册内容太过复杂,在质量手册中说明的同时,又在程序程序中描述, 还在部分三层文件描述。手册在实际工作中只起一个“索引”的作用,4-5页就可以(见4.2.2不过二行字),多了就是自己的过分描述。不要过分对文件、记录的编号、格式等大做文章。对于标准有要求的“必要时,如何。。。”、可行时,如何。。。”,如果不必要,不可性,坚决不要描述。对于成熟的企业和熟练的技术人员,非要编制一份所谓“##作业指导书”真是画蛇添足。7 b- ]5 z! x' ?$ A2 W4 E$ _
    3.对文件和记录进行必要的结合。没有填写之前是文件,填写了实施结果和数据就是记录,尽量把生产和服务流程策划到一种表格中,可包括任务下达,生产过程控制参数,操作人、检验人、检验结果,不合格的处理等。记录越少越好,就怕审核员不会识别;( H5 P) E# Z" k* G8 M
    4.把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与日常管理决策会议、检查结合起来,不要在外审前特意做一次“正始”的内审和管理评审,往往是内审员一个人在战斗。
    8 o' @$ z. y3 F0 F  l& C6 R8 Q/ G; p5.把绩效考核与标准8.2.3,8.3等条款结合起来,达到人人重视体系的目的,不然,体系就是几个人的事。+ D% E" F' }& ]! d5 T
    关于审核:
    3 T, ?8 N( l- M1.少用审核术语,如:请你谈谈对管理体系是如何策划的?你把特殊过程的记录给我看看等。老板是回答不出来的,可直接问:你为了有效管理企业,你当时打算从哪些方面进行此工作?你认为你公司的产品哪些环节不能检验,你是如何控制的等;& f8 K& y$ r& w4 p# y3 N" V, K5 f
    2.不要用个人经验代替标准要求和企业实际管理做法。很多审核员问:请把设备的维修保养记录给我拿来,企业说:我们日常进行了保养,工作忙,没有做记录,文件也没有要求做记录。审核员就问:怎么没有记录呢,工作很不规范嘛,给你开一个不合格项。。。。(遇到这种低级审核员,气死你)。实际企业做得很好,设备运行正常。' s/ i! K( {+ X, c
    3.看企业整体的产品质量符合性和稳定性,不要过多纠缠于一个文件、记录的小问题,很多企业产品质量内部检验,外部抽检均合格,可能存在部分运行记录缺少或不规范的情况,就不能下体系运行不规范等审核结论。
    $ k) w% L8 H  N( T8 p# O4.多提一些系统性问题,少提一些无实际意义的缺陷,如:文件没有审批、没有签字,没有记录清单,没有人员能力评价表、培训记录没有、质检人员没有授权文件等。开与不开对企业没有触动,可以从管理效率,成本控制,法律法规风险回避等方面提出。我相信很少人会开5.4.2的不符合吧,还有天车没有按要求每月自查(7.5.1,法规要求),8 o% I( l3 e+ h' p
    5.多收集一些现场实际看到的,非正始表格的证据,不要只要企业准备好的“审核记录”。真实的现场描述远比虚假的表格记录有意义,标准中要求记录的地方并不多,所以需要审核员进行现场描述,以证实体系的符合性。  N& r6 v# K  D( o% h+ E, ~$ E
       如果企业确实做得不错,可以没有“不符合项”,不要硬找几个所谓“不符合项”。" k" C' \7 M: ~3 p. b

    / q) r3 e, q2 x7 h   个人见解,大家勿喷。! I7 l8 h& ]6 [6 I. l: V; ]

    ( U2 Y. q, }$ S3 t3 r" @

    36

    主题

    1567

    回帖

    1万

    积分

    博士

    质量求道者

    积分
    13224
    发表于 4-13 20: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很有道理,问题是,有几个审核员有这样的专业素养,并且愿意站在企业的角度结合实际考虑问题?当然,很多情况下,企业也有问题,他不知道如果提供证据或者怎么样的证据,说到底还是没有理解标准的具体要求,无法和自己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 W5 u. D0 A0 ~9 }0 J; G1 ^+ W
    , t2 ?+ O: x  Q9 q0 x5 J
    另外谈一下,5.4.2的不符合确是基本没见开过,可能一般都是在一阶段文审是关注一下吧。不过到2015版,有了变更管理MOC的内容,到时候就有得开了。天车的自查是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但有几个审核员知道这个东东?知道查特检院的检验报告就不错了。/ w0 J. {6 ^7 W$ x: p
    我在想,2015版通篇没有“记录”的要求,到时候只知道查“记录”的审核员还会不会审了?, Y! e! Q6 t3 |$ ~' P
    关注微信公众号:IATF16949-Q,获取干货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1567

    回帖

    1万

    积分

    博士

    质量求道者

    积分
    13224
    发表于 4-13 20:32:19 | 显示全部楼层
    至于硬找几个所谓“不符合项”,有时候倒不一定是审核员个人的喜好,而是其所在机构的硬性要求。说得不好听一点,就是用这个方法“立牌坊”。
    关注微信公众号:IATF16949-Q,获取干货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13 21:3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楼主对咨询的理解胜于审核。咨询和审核是一对矛盾。咨询师不能完全按自己的思路和理解去策划体系,因为要迎合不同审核员的口味。楼主讲的是原则,但实际场景下会受限制。) x9 Z2 \' `8 c1 ^: Y. Y( q
    对审核的理解有一些也不太对,比如:多提系统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口头提,但不能是书面的不符合项,否则企业存在系统问题,就不能通过认证。硬找几个所谓“不符合项”,这实际上就是目前审核走过场的表现,找几个不大不小的问题回复机构。太大,企业不能通过认证,太小,机构认为审核员没有查到问题,企业也认为审核员没水平。
    : U1 e- [9 r; g) o! x# v% d2 M审核质量的提高 ,我认为一是对体系的理解到位,二是对受审核方的业务理解到位,三是受审核方的配合到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14 06:3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全。企业在做体系前,可能就已经有自己的管理体系了,但这种“体系”与标准还是有差距的,需要按照标准的要求进行流程再造。这是一个非常艰苦的工作。通常不是简单地把原来企业的文件引用一下就能奏效的。按照标准的提法,内审和管理评审,都是正式的活动,也不能简单地归结到平常工作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683

    回帖

    1万

    积分

    博士

    积分
    19933
    发表于 4-14 07:47:39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所说说的情况确实存在,但这种问题也不能仅在审核员,有些机构技术委员会要求,比如 一家软件公司的6.3,要求提供维护保养证据,咨询审核员只能做一些假的记录。如对计算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14 10:27:40 | 显示全部楼层
    体系文件的具体内容在企业实际工作中体现出来,就达到了建立、实施体系的目的了,体系建立的目的就是规范企业的日常工作,让企业的管理日趋规范,规避不必要的风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52

    主题

    1万

    回帖

    11万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118733

    Medal No.10

    QQ
    发表于 4-14 18:4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15 07:36:06 | 显示全部楼层
    rml 发表于 2014-4-14 18:45
    4 m3 U$ N$ F) U* f% U" ^3 @3 {7 k1 c' G人们总是一边抱怨认证的公信力太低,一面渴望任凭自己想象的灵活审核。或者是非系统的问题不提,或者多提 ...

    ' {4 g  v& ?3 k0 N  i4 ]" l* m* x是啊,许多人在没有学会走路前就想跑了。对标准究竟是怎么回事都没有搞清,就想进行“优化”,这样是不行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1

    回帖

    5016

    积分

    博士

    积分
    5016
    发表于 4-15 08: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小企业咨询与审核的看法”这样的交流值得提倡。固然有诸多的约束条件如机构的要求等,但最终要回归到企业的需求。

    点评

    非常赞同,没有企业的需求,还提什么认证  发表于 4-19 12: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52

    主题

    1万

    回帖

    11万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118733

    Medal No.10

    QQ
    发表于 4-15 09: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23

    回帖

    2957

    积分

    硕士

    积分
    2957
    QQ
    发表于 4-17 22:48: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大家审核过的企业或者咨询过的企业,真正想提升管理和产品质量的认证企业能占多大比例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23

    回帖

    2957

    积分

    硕士

    积分
    2957
    QQ
    发表于 4-17 22:5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审核过的企业,大概90%的是为了取证而取证,这就是现状,尤其是楼主所说的中小企业。咨询包办,企业啥都不懂,更不想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19 05: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wzs721014 发表于 2014-4-17 22:50+ c- b5 }2 A" H0 t% m  m0 v- Q
    我审核过的企业,大概90%的是为了取证而取证,这就是现状,尤其是楼主所说的中小企业。咨询包办,企业啥都 ...
    ; _, {0 z7 K$ M* d
    企业不是不想懂。花了那么多的钱,当然想搞清一些事情,但你吹得云里雾里,别人无法搞懂,只能这样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638

    回帖

    7690

    积分

    博士

    积分
    7690
    发表于 4-19 10: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讨论值得提倡,标准如何与企业的实际结合,让标准最终回归到企业的需求,是认证同行们需要共同思考而努力为之的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52

    主题

    1万

    回帖

    11万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118733

    Medal No.10

    QQ
    发表于 4-19 11: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52

    主题

    1万

    回帖

    11万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118733

    Medal No.10

    QQ
    发表于 4-19 11:44:1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19 12: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许多中小企业离体系的要求确实太远,水平参差不齐,一个标准去要求,产生了许多硬拉上马,咨询和审核都很无奈。这与三标的认证设计缺陷有关。如果体系的认证分等级,就像学生有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不同等级有不同的认证要求。要幼儿园的搞明白大学的,只有造假。另外,认证完全市场化,机构只认钱,给钱就发证,不管企业的实际能否达到。审核其实就是走形式,完成流程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52

    主题

    1万

    回帖

    11万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118733

    Medal No.10

    QQ
    发表于 4-19 12:5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1567

    回帖

    1万

    积分

    博士

    质量求道者

    积分
    13224
    发表于 4-19 23:28:46 | 显示全部楼层
    emeipengxu 发表于 2014-4-19 12:23# h/ v( X$ s2 E) s. _5 z+ v
    许多中小企业离体系的要求确实太远,水平参差不齐,一个标准去要求,产生了许多硬拉上马,咨询和审核都很无 ...
    . x3 \9 A9 D7 m' h
    你的观点很有道理。
    * m0 n+ K' {& o/ j有的评估体系就是有等级区分的,比如软件行业的CMM。" q: e3 T! d  M& V
    BSI也早起早了按等级评估的体系标准,但还没有推广开来。
    ! E6 ]* p- G$ @" z6 g$ I; Q5 TISO也正在考虑,专门制定一个适用于小型企业的体系要求,也许不久,不同能力的企业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申请不同等级的认证了。
    关注微信公众号:IATF16949-Q,获取干货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52

    主题

    1万

    回帖

    11万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118733

    Medal No.10

    QQ
    发表于 4-20 07:4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ISO爱好者 ( 鲁ICP备09041441号-1 )

    GMT+8, 2-4 02:4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