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用户名
 免费注册用户名
各版块官方QQ群号新手如何获得更多贡献值审核员注册挂靠推荐如何成为国家注册审核员新手入门必读-论坛版规
查看: 38370|回复: 135

你是真做还是假做管理评审?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3 08:57: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真做即按标准要求,有七项输入和三项输出,还有会议记录,评审计划,评审总结报告等。我之前在几家通过ISO论证的企业做事,没看见一家真做的。看来,5.6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还停留在纸上。这也可看出,5.6的可操作性不强。
单选投票, 共有 328 人参与投票
71.04% (233)
28.96% (95)
您所在的用户组没有投票权限

4

主题

41

回帖

1242

积分

硕士

积分
1242
发表于 2010-8-3 10: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公司以前也是假做,但我去了之后就真的做起来,说实话真做确实要花些时间和功夫的,开始时各部门都不知道怎样报告输入和输出的要求,只能一个部门一个部门讲解,现在终于理顺了。管理评审的整套资料包括计划书,输入报告,输出报告,会议记录,评审总结报告等,很大的一套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41

回帖

1242

积分

硕士

积分
1242
发表于 2010-8-3 10: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公司以前也是假做,但我去了之后就真的做起来,说实话真做确实要花些时间和功夫的,开始时各部门都不知道怎样报告输入和输出的要求,只能一个部门一个部门讲解,现在终于理顺了。管理评审的整套资料包括计划书,输入报告,输出报告,会议记录,评审总结报告等,很大的一套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346

回帖

2万

积分

班主任

积分
29587

Medal No.2Medal No.3Medal No.1

QQ
发表于 2010-8-3 10:47:46 | 显示全部楼层
管理评审当然应该真做,否则就失去了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主题

1568

回帖

1万

积分

博士

质量求道者

积分
13224
发表于 2010-8-3 10:5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效的管理评审策划,建议看看并理解“ISO14001-2004附录A”的
8 ]/ ^3 v2 F& c# }  r+ f- dA6管理评审
" x/ ]1 f& x4 j. k3 e; a" X2 i; e管理评审应当覆盖整个环境管理体系,但不必在一次评审中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所有要素都进行评审,同时评审过程可以延续一段时期。+ \8 P, C# t% L5 r5 i; c
7 L: h1 Y+ y* M+ k- ?
现在的管理评审形式完全被审核员、咨询师搞得模板化了,只是为了应对审核,而不考虑其可操作性和效果。
+ a. }! g4 u/ M2 _) ^企业真做的,他们根本不知道或视而不见,不知道实际就是管理评审——见下文,反而去引导企业做假。

点评

各企业应该是做了的 只是可能不全面或少记录,但可以挖掘出  发表于 2018-7-11 16:18
很有道理,企业真做的,他们根本不知道或视而不见。  发表于 2010-8-4 05:39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值 +3 收起 理由
wxsunhao + 3 非常有道理

查看全部评分

关注微信公众号:IATF16949-Q,获取干货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主题

1568

回帖

1万

积分

博士

质量求道者

积分
13224
发表于 2010-8-3 10:59:1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2007年本人在别的网站发表对管理评审存在的误区的观点文章,现重新修订后贴出供参考:
2 C- L4 {% J! F, L2 u6 ?
/ M1 X' W7 O- ?$ k' X7 }0 u- t5 M  i审核过的组织,提供的管理评审证据往往仅在内审后做一次,然后在每次监督审核前做一次,应付审核的味道很浓。实际上,对这个条款大多数人存在理解上的误区——包括和同行的交流,主要有以下几点: 3 Y0 f' j8 m. K2 F3 G" V, p0 N7 o. B
1、认为管理评审必须在内部审核后才能进行,实际上完全不是这样。为什么这个条款放在5.6,而不像其他体系放在最后一章呢?其实体现了标准“领导作用”的原则。管理评审是最高管理者的职能,应该在完成体系策划后就进行,以引起其足够的重视! 0 y2 F! q6 |. ]9 a; {/ T
2、认为一次管理评审必须涉及标准要求的所有输入信息,标准没有这么规定。实际上管理评审和内审一样,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进行滚动式的评审完全可以,每次针对不同的重点,只要在一个周期内完成标准要求相关信息的评审。
7 V+ \* o% D5 w; I+ s3、认为管理评审必须由总经理主持,标准也没这么规定。标准明确了是最高管理者,但最高管理者可以是总经理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组人。比如说,针对顾客的投诉,由质量总监主持,总经理出席,也完全可行,只要职责权限明确其是最高管理层的一员。
2 I+ F7 L* D. C) j; b. K4、认为管理评审的策划一定要形成“管理评审计划”。实际上有其他文件若规定了策划的时间间隔,并不一定有书面计划的要求,且最高管理者根据实际,可决定临时增加管理评审的次数——当然和第2点一样,不一定每次都覆盖所有的输入要求。 ! X! s6 ]8 ~/ y
5、认为管理评审输出一定要形成“管理评审报告”。标准也未规定这样的记录形式——这和内部审核要形成报告不同。个人认为,完全可以是以会议记录的形式,形成的决议就是一次评审输出。众所周知,内审是监测体系的符合性,但是当内审发现某一过程符合标准要求了,但其效果却没达到预期,那么就是有效性的问题了,这时就必须通过管理评审来进行系统的解决,往往涉及到策划和资源的问题了。" M9 B% c' O$ ~! G9 W- D  w
6、最后,标准也没规定,管理评审一定非要通过召开会议的形式。- n0 I, D7 Z. ?$ z7 s" a
" B& O  @9 x7 X# o
所以,企业完全可以结合实际,选择合适的、有效的方式实施管理评审和记录,而不要被“形式的枷锁”所禁锢,仅仅是为了应对审核,做一堆没有必要也没多大价值的记录。

点评

很透彻!学习了  发表于 2018-7-11 16:23
“企业完全可以结合实际,选择合适的、有效的方式实施管理评审和记录,而不要被“形式的枷锁”所禁锢,仅仅是为了应对审核,做一堆没有必要也没多大价值的记录。” 精髓啊!不管管理体系运行,或评审,有效性是关键  发表于 2012-2-2 17:36
写得好,赞一个。  发表于 2011-6-16 13:32
关注微信公众号:IATF16949-Q,获取干货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212

回帖

2360

积分

硕士

积分
2360
发表于 2010-8-3 15:56:5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管理评审和内审都是做给外审看的,我的说法可能太主观,但事实也决非上面有的同仁讲的完全按照标准做了,做可能是做了,但目的也是为了应付外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85

回帖

816

积分

学士

积分
816
发表于 2010-8-3 18:2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管审俺在企业都是真做的,但不会按标准将其模板化。1 C( N6 T8 I9 w4 P. p
至记录可按标准要求整理令其貌似符合标准以忽悠认证机构和客户审核。2 c. @+ I) n: m3 u8 a% w8 `
俺认为体系工作就是应该这般做,活人是不能让尿给憋死的…/ R+ R6 T/ g) d5 h0 q
4 O9 f( j/ ~' r' n2 G* i$ }# ~  I& }( Y
有老师说,你不作假不行吗?- g1 C7 g: G! a
说实话,还真的不行,3 {" a3 b$ o6 G
顾客的很多什么SQE啊说你的不懂质量...
欢迎访问我的博客
http://blog.163.com/chiun-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4 05:46:27 | 显示全部楼层
管理评审我们单位是真做的,但是不是起来应有的作用,对质量改进有没有作用,就不好说了。还是有许多形式的东西在里头。从最高管理者到主办单位,对管理评审都有一定的认识上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85

回帖

816

积分

学士

积分
816
发表于 2010-8-4 08: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作用的,首先坚持做,养成这种管理习惯,显而易见,这种习惯的是非常困难的,这不是刷牙,天天刷,坚持15差不多即可养成习惯。
& L* A% H( f3 V
3 `: `3 f+ p1 `1 Y* @至少组织懂得回顾测量一段时期来的绩效,也懂得制定目标的作用和意义(量度标杆).( p5 W% c9 @& v7 ^
原来管理绩效是可以通过此种形式测量和控制的。: E4 P9 u0 `* E
对管理活动有了客观地测量和评价,6 x" U8 C* Y: x6 V# r3 S# t8 K- n
管理进入了控制状态,6 P2 E7 M9 j+ T
管理绩效也就可能实现预期了,
* x0 s! Z: w' L. R2 C. |. Y8 y那我们就可能掌控未来了...
欢迎访问我的博客
http://blog.163.com/chiun-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4 08:57:30 | 显示全部楼层
5、认为管理评审输出一定要形成“管理评审报告”。标准也未规定这样的记录形式——这和内部审核要形成报告不同。个人认为,完全可以是以会议记录的形式,形成的决议就是一次评审输出。众所周知,内审是监测体系的符合性,但是当内审发现某一过程符合标准要求了,但其效果却没达到预期,那么就是有效性的问题了,这时就必须通过管理评审来进行系统的解决,往往涉及到策划和资源的问题了。4 o6 C, S( f1 R4 {" S/ H

: J# f. P/ a  R6 z( e/ |1 [! f这点我吃过亏。有次我做管评,会议记录里有祥细的七项输入和三项输出,就是因为没有另外再编管理评审报告,被国家电网公司的一位刘性女专家认定为不符合。据说这位专家是高审,多年来专门从事审核工作的。
  A+ i0 K, J+ W) g& {1 @标准规定太笼统,不具体,故许多人理解不一,造成众说纷纭。
" n$ v6 x9 K  f) f1 K: ^: u0 _& ^" B5 P; |1 x9 A0 A
由于管理评审的作用相当于年度总结,有很大程度的不足之处,主要是:
5 }  N7 M5 K# K% t, ^: K一、过去一年的事已经过去,再总结也意义不大,成了马后炮。不如当场纠正,当场处理。
; {9 S  Q/ g/ G' G二、新的一年的事无法估计,谁也不知在下一年会需要什么资源,体系和产品会有什么改进等等,一般人很难规划,只有高层才能把握,但高层往往又不想参加管评,其意见不好得知。+ {0 l1 J; G$ q) T. c
三、平时要有数据,才有管评的输入。但很多企业平时很少做统计,做到年度总结,找不到内容可写。$ u: V1 W6 ]9 J2 s
四、说管评可结合企业的年度总结会一起开,但企业的年度总结会的安排往往是高层决定的,不是管代能决定的。由于认证日期的迫近,可能等不及高层组织年度总结会。
$ f% K" [8 q- o  P+ K4 w5 J五、企业的部门负责人没有做过管评,不知道输入什么内容,只能让体系专职人员代办。
3 P: @0 \+ m2 g; z. A基于上述原因,管评在很多企业只能做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399

回帖

5476

积分

博士

积分
5476
发表于 2010-8-4 09: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管理评审之我见( K+ A  {, u+ ]! V

7 f  k/ m3 \6 C5 h( L7 q在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均有管理评审的条款,说明其是组织在体系实施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活动过程,管理评审的目的是对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和效率作出评价,并针对产品、过程、资源、方针目标等方面提出改进要求,以便及时调整公司经营战略和管理流程,确保经济效益的提高。# v% N: S+ p% Y5 ^# J
现在各组织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是:每年一次,根据管理评审输入、输出的要求,由各部门编制体系运行评价报告,然后,由最高管理者主持召开会议,对组织整个体系运行状况作出评价,提出改进要求、资源要求等。而且,相当数量的审核员非常认可此种方式,对报告不完整的还开具不符合。那么,此种一年一度的管理评审效果如何?真的能达到评价体系运行效果,提高管理水平,增加企业效益的目标吗?本人对此有不同见解。本人认为,一年一次的管理评审方式不完全符合标准的要求,也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起不到它评价体系的作用,也不能够及时对体系的改进做出判断。. v1 T: Y$ c; c- ~4 A: L' ^
管理评审应始终贯穿在组织的整个管理过程中,时时都在对体系过程进行监控、对产品进行改进、对组织的资源进行优化,我们可以从:1、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要求;2、组织的实际运行两个方面来解释此问题:  T) H( U+ B; g( d# ?
第一、标准要求: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中,5.6.1管理评审总则:最高管理者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评审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其中涉及时间及要求的是:1、策划的时间间隔,2、确保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时间间隔应该以体系运行持续有效为前提的。
  M" f6 a8 V1 n$ l3 |因此,组织应以保证体系运行效果为前提,策划管理评审的时间间隔,组织应该根据实际,可以半年、一季度、或一个月组织一次,依据组织的需要设置;评审内容可以针对管评输入的一个条款也可以全部,但每年要对所有的输入条款做最少一次的评价,而且只要整个过程符合PDCA的要求即可。因为,现在的组织时刻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类信息瞬息万变,要经营管理好一个组织,就要不断利用市场信息,不断修正前进的方向,才有生存的可能,如果一年只用一次管理评审来评价体系,保证体系的有效性,非常不现实。3 P% S. j" p0 R- i: p( x
第二、实际运行:管理评审评价的是质量管理体系,它主要包含 1、识别体系所需过程及其应用;2、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3、确定过程运行需要的准则和方法;4、确保获得资源;5、监视、测量分析这些过程;6、实施持续改进。管理评审的输入就是以上过程的运行结果。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以上过程时刻都在发生变化,要对这些过程不断调整,实行动态化的管理,才能使组织始终保持最佳状态,确保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单靠一年对其运行数据进行一次评价,组织的改进将相当困难。  U0 Q+ P# K1 w- N% b3 d
那么,如何有效实施管理评审?其方式、频次和证据如何控制?
7 F7 }3 s3 v5 {% H6 G- c1 |1、管理评审的方式:标准无要求,可以根据实际采取会议、专题讨论等多种方式;
# R" I5 d6 u& g+ \4 a2 S7 f2、管理评审频次(时间)的策划:可以根据管理评审输入要求并结合公司的工作安排,每月或每季组织一次,或针对专题临时组织,重点解决本期内出现的资源、产品调整、体系改进的问题。年终时可结合年度总结会对整个体系运行状况和当年采取的改进措施及其效果做出综合性的评价,并制定来年的改进计划。
8 T* U7 M' V: P8 o& R3、管理评审的证据:更是非常丰富多采的,最直接的就是组织的效益,它有效地证明了改进的成果,是“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直接反映;其次是组织管理流程的调整、产品的更新换代、资源的配置等;最后才是各类会议纪要、改进记录等。可从说证据存在于组织的整个运行过程中,不单单是一次会议纪要和一份管理评审报告。9 M$ L# X( l1 Y' ?: `- P
因此,要做好管理评审,就要深刻理解标准的精髓--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不断将标准的要求与组织实际运营结合起来,起到他应有的作用,才不会产生为了评审而评审的两张皮的现象。   % v- A& x9 t# B" Z0 E3 R) D
" i/ S) _0 l2 m6 c+ v0 G5 ?* u4 X
以上为本人观点,仅供参考.请各位同行雅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4 09:3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兄的意见很好,理论上是对的,但操作性?
  n. V/ |: c1 ~/ n& a如果增加管评次数,效果肯定比一年一次好,但无疑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管理费用。谁来做管评呢?开会或探讨都要花时间和精力的。但很多企业管理人员用人很少,一年一次真正意义的管评就费尽心思,折杀人了,还想多次?! b( B; J0 h( _
曾经听过老总说过这么一句,我们都开会做总结和分析去了,谁来管现场;我们埋头于对之前的工作分析和总结,可当前的事都解决不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85

回帖

816

积分

学士

积分
816
发表于 2010-8-4 19: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是俺在组织里干质量的原因,观点比较势利。
7 {" m3 e3 j: W* Z/ g8 u$ j俺不关注形式的符合,比较看重过程和结果的有效。% ?6 o; P6 S" J0 \, {
所以我理解体系工作还是全员参与互动好,
. O; ~# E$ i! R; p& N不要搞ISO专员制。# _9 ?; J* E% Y! f& }4 w& ~
让各部门负责人参与管理评审,( m# }) ^, P) b
体验ISO9000的洗礼,
& O9 p- `* g# t. P! e哪怕因此不专业造成5.6符合性一塌糊涂。
) H/ E: N! a: g' O- Q" @% W我相信这种貌似糟糕的互动局面要比ISO专员搞出来的符合性漂亮的表象好。+ ]# a) s0 y: n
因为这般多少有点管理评审效果。/ ]" ]8 r  a. R4 K

' M5 d  l, \  t" N7 s4 Q类似形式和内容矛盾的例子很多,如:9 t5 d3 _5 m, w. H
很多审核员(以我们顾客的SQE为例),- `1 z- V, ^0 ?8 Q. x* \
就仅知道检查供方的监测设备量值溯源的符合性,
# l# b, s! H. n: w3 V% i, L7 V+ c而不懂检查供方监测设备的充分性和其测量系统的匹配性及其有效性。7 r1 n* Q  o3 X3 w9 c
就俺长期在制造型组织里感受看,
+ F; o+ `. M; V监测设备是否充分和测量系统是否匹配对产品质量的贡献更大的多。7 ?% \& @: ?. |% p/ g' L" N; ?
因此换个角度,我去看我供应商的监测设备的控制等,8 G0 {' x2 a- [
我都不看有其没有什么检定和校准证书,0 M/ E7 [& @+ C+ Q& m' ^
我多会看其监测设备有没有校准标签,
8 G: B8 n  b( N- g1 k' _6 @更关注的是监测设备和手段否充分,测量系统和产品质量要求是否匹配。
/ X  o( l. S) H8 G$ ^7 w如果连监测手段都不充分,测量系统设计不科学,
: ^' q4 Q! H/ D% z) u5 O检定和校准证书再多和再漂亮貌似也无法掩饰7.6存有严重问题。
+ B1 v5 Z; ]% c* R
2 n  I+ ~& v, y9 R9 w因此我理解,做体系可以作假的,
6 f8 F9 ], m& D0 h( q但是作假应建立在有效性的基础上,3 W+ J' ?+ W& k. R' {; u, `
不要迷失地把自己做成捣浆糊专家了。2 _9 q9 K% T/ X7 l: A4 }' r

) W. B+ R+ t9 _3 j; L+ n/ a: p1 Q让我们结合组织具体情况表现体系的符合性吧,
7 e' O" T& B7 a+ i如有必要就通过作假来实现它吧,
5 B  k' R( F% E, o' z6 B让顾客的SQE为我们的假符合而倾倒。
欢迎访问我的博客
http://blog.163.com/chiun-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5 09:29:45 | 显示全部楼层
灰太郎的散文诗形散而神不散" _) X/ ]; {7 W/ L. O, O' s
说到两点
0 |9 O4 `/ i/ g9 k一是不设ISO专员,体系让各部门自己搞
2 W* w. X* m7 p4 r( x好象ISO专员抢了质量主管的事来做/ P/ p' e& u; ^0 }5 ?( }8 N
质量主管不管质量体系
" Q, v. m3 f5 i* Y还专门设个ISO专员来搞3 t" H8 I; v7 W5 T/ R9 m
可笑,还抢了饭碗% D' @4 O) W3 _& y
质量主管有精力搞体系何尝不可" d( Z- }0 |5 W
但大企业分工明确; h6 n# f& H. D/ r* Q2 O5 y
质量管理有专职) D- S6 w3 k8 ~7 l, P* L
质量体系有专员" i, a+ s6 J3 ~' x3 x
要是因工作忙不过来
0 @( ~8 |' m( i! B6 L; n8 V误了认证的大事
6 A! Q: Y/ v" g质量主管能承担吗?
, X+ J; s0 h3 J/ C2 U不设ISO专员也对  |& a% l8 A; y' p7 c$ L7 B
体系就是每天每人的工作
# n+ T7 a& A' U/ B2 X$ \! h何必要个造假分子瞎嚷嚷
# `' O: I# S0 G, t) j$ `$ j1 L# i0 r& Y) u/ `2 R
二是审核员不懂检查供方监测设备的充分性/ ^/ s: D  }% E: y# C# ^5 R
和其测量系统的匹配性及其有效性; b- A+ D9 x6 g% G0 c9 B7 D
这个涉及专业知识
- h& E& M5 y( P: k看审核员懂不懂行
) o1 |, b% [4 o2 u# l% u3 H! a看有没有检定报告简单# o# s/ Y, u, t( S5 b' T' H' b
查有没有检测能力很难
6 H! t7 w8 i( v6 I测量设备的精度能满足吗?8 G1 c: r4 _  d: A; l7 c$ N
测量设备的数量能满足吗?
2 E$ A6 Y! m  S. L( {" e) v测量人员的资质能满足吗?8 J/ p, p+ Q1 z1 x- e
关键工序有没有应有的测量设备?- R$ {! C) `/ l
测量系统MSA是TS的要求
/ u$ H! W9 g. `6 r非专业审核员那里懂
7 C# v/ F  ~6 {) @" C' J7 F审核就是查记录这个层次
4 M) \/ J$ {, T5 J审核员不用云分析
; p7 S0 n" Z' A+ i9 k* g. A: P搞不好分析结果不对  C" J7 i! E- v1 r
惹得对方好笑

点评

非常赞同  发表于 2015-2-5 09:2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85

回帖

816

积分

学士

积分
816
发表于 2010-8-5 11:30:29 | 显示全部楼层
版主羞煞俺哦,
& K) u7 ~, S6 O" G4 ?+ h. P俺的意思是绝大多数组织是盈利组织,$ b, s8 T$ \8 l
搞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基于自身的利益。
, G7 Q* X& \7 h" h组织建立ISO 9000体系旨在通过满足顾客要求来增强顾客满意,
4 h+ k8 k0 A. T* R* b5 V! p; F2 S但这种建立不能牺牲组织的利益为代价。
" _  E7 F8 k; J6 N9 m: r( i' T4 {$ ]
很多情况下,组织的利益和顾客的满意是和谐的,
8 z. A6 Z0 h7 c$ V0 e7 u但也并非完全如此,# n. J7 F! R- H! F8 `" \
当互相矛盾时,! t' F8 E# e6 z% w9 L  E1 {
通过作假来平衡双方以及利益方可以是质量工作者的工作内容。
( d3 s, e- {2 f  N! L1 i8 c" E# q, H: P9 {% p
俺认为质量是博弈、匹配和和谐,; H. N! T3 w4 y! W2 W% X6 ?% G) x, A
什么以顾客为关注焦点,7 J5 ^% I  X6 ]3 O, ~+ p
什么零缺点…8 n$ e4 q7 b/ ^7 x" e& k
在俺看来都是扯淡!/ U  g2 |! d5 \0 V# P$ r

1 A8 M  x3 k3 d4 q  Y# B可能是仅在组织里做质量的缘故吧,9 B3 F/ T4 G' M5 L, C* y2 A
视角有限,观点仅供参考!
欢迎访问我的博客
http://blog.163.com/chiun-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主题

1568

回帖

1万

积分

博士

质量求道者

积分
13224
发表于 2010-8-5 18:57:2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不出这个论坛诗人挺多,借用一句台词——你太有才了!
关注微信公众号:IATF16949-Q,获取干货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85

回帖

816

积分

学士

积分
816
发表于 2010-8-6 08: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就人的眼睛看文字来说,5 Y* E1 l9 P5 |5 t  `
一目一行,
( {$ ?7 P9 o1 p# x: r: q! X一行文字4-6公分长看起来较轻松,2 C# o9 v* b8 k2 y5 J' u
因此俺将帖子文字截断为4-6公分长,
. o7 [) ^6 {: \9 m都是以网友为本啊,2 N# I' z( W2 p3 Q  h
什么诗啊,
, B5 C8 V" m' E6 M; `/ S老大们就是不要损人了哦…
欢迎访问我的博客
http://blog.163.com/chiun-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主题

1568

回帖

1万

积分

博士

质量求道者

积分
13224
发表于 2010-8-7 14:36:16 | 显示全部楼层
5、认为管理评审输出一定要形成“管理评审报告”。标准也未规定这样的记录形式——这和内部审核要形成报告不 ...
4 @, V- p% F* ^/ e# B0 nemeipengxu 发表于 2010-8-4 08:57

# p. m0 Y2 z# g. \! S- Z: n" f$ h$ e' F- v/ H
( N# s+ b0 f, B5 Z# P" G9 p
你以后可以问问这位刘性女“专家”,哪一条标准有必须形成“管理评审报告”的要求?管理评审输出记录=管理评审报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672

回帖

3万

积分

博士

积分
33253

Medal No.1

QQ
发表于 2010-8-8 00:3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真假行家一眼见分晓。不要多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7 09:26:03 | 显示全部楼层
管理评审是真做还是假做关键取决于公司最高管理者,如果他们仅仅是为了取证而做体系,那他们就会叫你做假管理评审,如果他们真心实意贯彻标准,那就会真做。大家认为如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19 09:37:50 | 显示全部楼层
众所周知,内审是监测体系的符合性,但是当内审发现某一过程符合标准要求了,但其效果却没达到预期,那么就是有效性的问题了,这时就必须通过管理评审来进行系统的解决,往往涉及到策划和资源的问题了。& l0 o) h. z9 M  p4 O( n6 f

; E7 b: v6 F' [& i以上说法欠妥,内审也需要判断体系的有效性。

点评

rml
能讲解一下内审是如何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的吗?  发表于 2011-4-20 11:14
rml
能讲解一下是如何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的吗?  发表于 2011-4-20 11: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87

回帖

2927

积分

硕士

积分
2927

Medal No.1

发表于 2010-9-20 11: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管评真做,记录补充8 }% l% v: k' E: X- x) f* @
别把没有的事造出来就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21 06:4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几位说的都很有道理。管理评审是管理体系的工作之一,没有必要把它程序化。其实,正规一些的企业都有办公会的制度,在这种会上所讨论的质量问题,都可以归结为管理评审的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30

回帖

963

积分

学士

积分
963
发表于 2010-9-30 22:30:40 | 显示全部楼层
众所周知,内审是监测体系的符合性,但是当内审发现某一过程符合标准要求了,但其效果却没达到预期,那么就 ...
9 |! R& q8 p) j2 W+ b8 I: q" J. C& u. Ghenryhohejun 发表于 2010-8-19 09:37
# w/ v# j5 ^" g/ J' L

, F* J9 Y, ]# L
2 j; H4 b% F2 a   说到符合性与有效性,有几个问题一直弄不明白,希望哪位老师指点一下。(1)符合性与有效性怎么区分?(2)体系究竟是三性(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还是四性(增加一个符合性)?几者关系又如何?(3)内审与外审各自关注的特性是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 12: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1。符合性指符合ISO9001标准、法律法规和本企业的体系文件,有效性指策划的目的是否达到。可能存在符合体系文件规定,但有效性差,那就是策划不合理造成的。
+ {0 I3 X  Q9 @2。内审可以查四性,管理评审主要查三性,符合性查不了。& z$ p* F6 c4 S- M0 o4 R3 M4 J) u$ `
3。内审关注是否符合本企业的体系文件,外审关注是否符合ISO9001条款

点评

认同!  发表于 2019-4-20 01:4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2 05:46:42 | 显示全部楼层
觉得还是把管理评审神秘化了。管理评审不就是对管理进行的评审吗?企业的许多会议都是对管理在进行评审,而且还是真正解决问题的。标准也没有说每一次评审都必须对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评审,也没有说每次评审都必须包括所有的输入,完全可以按企业的实际进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0-27 08:2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假做,因為老板們都沒時間參加評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255

回帖

1756

积分

硕士

积分
1756

Medal No.1

发表于 2010-10-27 15: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没有没有高层人员参加的管理评审全是假的,资料不管全不全。7 h! y% ^/ \8 _4 e  ?
另外说明一点,管理评审也不局限于会议这种形式。
' b* R7 _5 e$ e4 X! x2 q文件报批也是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在大多数企业还是很切合实际的。7 U3 L7 |9 K: S# T" U; Q, i
不管是哪一种方式,能解决问题就是最好的方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435

回帖

7332

积分

博士

积分
7332

Medal No.5Medal No.10

QQ
发表于 2010-10-30 16:2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人都知道要做真的,但实际做不到,比如高层不重视,所以有些就会做假资料来应付。. ?1 E! O9 z7 _
现在基本成行业潜规则了。当然真做的也有,不否定一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ISO爱好者 ( 鲁ICP备09041441号-1 )

GMT+8, 2024-11-23 05:4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