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用户名
 免费注册用户名
  • ISO爱好者祝广大坛友蛇年大吉!!!
    各版块官方QQ群号新手如何获得更多贡献值审核员注册挂靠推荐如何成为国家注册审核员新手入门必读-论坛版规
    查看: 3439|回复: 11

    软硬件开发企业能删减7.5.2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2-4 08:4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请教各位高手:
    / \6 n6 i1 }9 T/ a% m7 m      软件开发中一些错误和缺陷是在交付用户后才能发生的,这不正是需要确认的过程吗?; ~% r5 Y9 X) s/ F' c
    请赐教。
    发表于 12-4 10:5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通过模拟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4 14:3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您是否将其识别为:在实现软硬件(系统集成)前,“需要鉴定和确认其能力的过程(术语3.4.1注3;7.5.2)”? ?我们暂且不定义为“特殊过程”。因表述的术语和标准本身的定义就有矛盾。。识别为““需要鉴定和确认其能力的过程”比较恰当。
    . Q7 n7 d  T7 R6 m% p: ]* _% d
      C% b6 h( j4 c3 c      我的意见是存在这些“过程”!" _# c% q4 }+ A

    ; C8 U5 V' _) p6 u      在类别为(33.01.00,33.02.02,33.06.00)计算机软、硬件提供中,确实存在着标准术语3.4.1注3;7.5.2所定义的“过程”。实际上,软硬件服务的提供组织在项目开发和实施前,都必须根据项目的复杂程度、规模、所涉及的技术领域、技术难度等方面,挑选、确认项目的人员配置、开发和实现的资源配置,建立模型和流程、确定采用方法、选择软件工具等。并对其进行“能力鉴定”,“确认”能力满足要求后才与安排!3 d5 |% M" t; c/ p, U
          即使这样控制,也难免在产品交付后还有“BUG缺陷”显现出来(其实,世界上就没有无缺陷的软件产品和它的载体---硬件系统)!. R$ ~, [9 K: D' V& O
           所以,我的意见是 软硬件开发企业不能删减7.5.2 !删减后不能确保有能力实现7.1,7.5.1策划的结果。
    4 ^! f# T* O' f+ w$ u# @, q4 ?7 L$ e% r2 l       有盆友提出用“模拟”来控制“错误和缺陷”的发生,也可能对小型的软件系统可行,对大型的系统软件和软硬件集成的系统如何用“模拟”来控制BUG?   由于软硬件集成的系统的唯一性、使用场地和用途的特定性,除特别重大的项目外,目前尚无组织在系统安装实施前先在组织内部搭建一个模拟环境来验证控制。毕竟,模拟的环境不能替代软硬件集成的系统的唯一性、使用场地和用途的特定性环境!
    0 e. L5 P: [$ X8 ~" c& p) \     
    ' u# w0 R" L/ G0 X4 N     windows系统从WIN32到目前的WIN8,一直在通过“补丁”和升级来纠正交付后运行中才发现的BUG(缺陷),就是典型的案例。microsoft 公司对软硬件开发、实施人员的能力、开发模型、流程、方法和工具的控制已经非常严格,但还是免不了“BUG缺陷”出现。。。。$ @1 \9 \0 G/ s/ T6 y1 P% D

    4 k0 L9 q9 A* u1 u. B      以上意见仅供参考。欢迎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4 20: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yuanye318 发表于 2013-12-4 14:33* S; h5 F, \+ t; _
    首先您是否将其识别为:在实现软硬件(系统集成)前,需要“鉴定和确认其能力的过程(术语3.4.1注3;7.5.2 ...
    3 }6 |% A$ t3 ?5 N4 [9 F) k
    感谢您中肯的解答,我也同意您的看法。您的解释更专业,更具说服力。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5 07: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yuanye318 发表于 2013-12-4 14:337 C# I7 o' o( s8 {# J+ Y' a+ @
    首先您是否将其识别为:在实现软硬件(系统集成)前,“需要鉴定和确认其能力的过程(术语3.4.1注3;7.5.2 ...

    6 J$ T5 ?, f+ f能不能删减,还要看企业所做的软件的复杂程度。中国企业所做的软件,寿命都是很短的,都属于短平快项目,很难走完设施开发的全过程,在这种情况下,更不可能对过程进行确认了。& a1 b2 c$ Y: `9 R+ d% @
    我认为,作为一个设计开发过程的软件开发过程,首先要按照设计开发的要求,完善相关的策划。输入。输出,评审,确认。验证诸环节的工作,这样才是正道。4 W4 s* p  h+ Q+ c2 E' @
    对于软件开发中是不是有“需要确认的过程”,要看这个软件是做什么用的,不能一概而论。个人认为,对软件产品的追踪与完善,不属于“需要确认的过程”,而属于不断确认,不断完善的设计过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5 07: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yuanye318 发表于 2013-12-4 14:33. g7 R7 `" l# J% B( k# k) a
    首先您是否将其识别为:在实现软硬件(系统集成)前,“需要鉴定和确认其能力的过程(术语3.4.1注3;7.5.2 ...

    7 g9 M, R1 m) U- c* u* S这就是软件开发的特殊性,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完善,这还是一个设计开发的过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123

    回帖

    6318

    积分

    博士

    积分
    6318
    发表于 12-5 09: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52

    主题

    1万

    回帖

    11万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118733

    Medal No.10

    QQ
    发表于 12-5 13:3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6 06:53:05 | 显示全部楼层
    rml 发表于 2013-12-5 13:330 f9 g( Y3 w6 X! q7 r2 f
    既然破例了,也对孙先生这帖和下帖表示支持——但不支持对中国软件的评价——这在后面说说。' a- N1 J0 L7 q& V) a( P$ F; H( @
    首先想说的 ...

    . }; {" p% A; v/ l' l8 ^! n/ M长长大篇啊,比我说的清晰多了。谢谢你回来
    4 W! s6 I" p7 m

    点评

    rml
    经常都在“回来”,但已经不太想发帖了,  发表于 12-7 13:3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9 14:5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软、硬件开发企业是否可删减7.5.2的问题,本身是个难点,展开讨论非常必要。但愚认为,不论是谁的意见(包括本人“仅供参考”的意见),读者均需自判正误,以免被误导。因唯有标准是唯一准则。# h$ W$ L$ V" l* n
    另外,尚有一个权威的指南标准《GBT 19003-2008 软件工程 GB∕T19001-2000应用于计算机软件的指南3》可参照。这个标准上的7.5.2是没有删减的。现节选于此,提供研究。如同行坛友需全文,请短信联系,可奉送!

    GBT 19003-2008 软件工程 GB∕T19001-2000应用于计算机软件的指南3中关于7.5.2的表述.docx

    387.16 KB, 下载次数: 172, 下载积分: 贡献值 -1 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52

    主题

    1万

    回帖

    11万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118733

    Medal No.10

    QQ
    发表于 12-9 16: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ISO爱好者 ( 鲁ICP备09041441号-1 )

    GMT+8, 2-4 11:50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