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既然将供应商分为A,B,C三级,组织自己一定策划并形成有供应商分级标准文件;文件中应明确给定对供应商的风险控制程度,哪一级该通过现场(二方)审核去到达控制目的。另外,也不清楚这A,B,C类供应商是“优秀”、“较优秀”、“一般”的称谓,还是按供应商所供应产品对组织自己产品的影响程度的等级分类? 如是前一种分类,组织为了自身产品持续满足用户需求,通常会加大对“一般”供应商的现场审核力度;而按后一种"对组织自己产品的影响程度的分类"法,就会对A类物资的供应商加强现场审核的控制力度。
* x% s, J4 c1 _& u( ~2、一般来说,采购风险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
2 Z( ~2 @0 V$ l# g 质量风险---- 质量的一致性、稳定性、符合性。可确保组织自己产品的稳定性、一致性和符合性;
9 R: {6 g: [( o# S t 价格风险---- 减低成本和投入。以最低的投入采购性价比适宜的产品。' F/ g! `9 W# j" J6 t O1 C' s4 k" F
运输风险--- 对产品的运输条件和运输环节以及包装防范控制,规避运输导致的产品损坏、丢失和影响其按时(及时)交付;3 P; q- x* e2 K4 ~) j) G8 }. K
信誉风险--- 对供方信誉的考核和评价,可规避采购目标的交付时间、资金和采购品的安全风险。如供方是否通过必要且有效的认证,获得并持续保持信用资质。守信合同、诚信经营等等。3、以下给出2个来自外企对供应商二方审核的检查文件供参考。但愿对您做好二方审核有所帮助!
+ Y2 ]0 `: f- L5 ], t/ l1 M0 V! u7 P4 Y2 R3 a1 N) c) ~8 C
2 _, Q, r' s5 u/ p3 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