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 @8 ]$ o9 S在每次自己参加的内部审核,还有认证公司的外部审核,还有我自己出去给别人审核当中,出现过各种各样的意外情况,还有千奇百怪的问题。当然,其中让我感到最为忧虑的是审核员的自身能力和水平,自己打铁的水平不硬,还去教别人怎么打铁,这或许就成为导致目前认证行业乱象的根源之一。
一些审核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很高,对标准很熟悉,一说出口就是专业的标准术语,一提要求就是必须拿来某某表格某某清单,让接受审核的人听得云里雾里、抓耳挠腮…,就是提供不出审核员所要的资料,使得审核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如何让高冷的标准走进日常工作,显得格外重要。
举个例子来说,某位审核员到现场生产车间询问科长,请拿来你们的“组织环境清单”,科长问什么是组织环境?审核员答就是从社会经济文化等角度识别的内外部要求。科长一听傻眼了,我们没有识别过,这应该是公司管理部门的事情。结果这位审核员就要开不符合项了。
还有一个经历过的案例,一位审核员询问是否有“公司知识清单”,结果受审人员真的拿出来一份“带着热气”的知识清单,这位审核员满意的记录下来相关信息,接着审另外的过程了。根本就没有进一步的确认这些知识是否适宜、全面,为公司运营是否提供了帮助,也没有确认这些知识有没有在公司范围内得到分享与更新。
如何将标准的要求、认证的要求转化为受审单位能够听懂的大白话,是待解决的一项问题,我认为审核员只有多多思考如何将自己变为摆渡者,而不是搬运工,同时向具有行业经验的审核员多学习,通过文审信息和受审单位的沟通交流,了解公司的实际运营状况,才有可能避免这类问题。
学习才能收获,分享才能提升,希望众多还没落地的审核员多多省身,通过不断的学习改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