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如何把策略转化为管理行为?
分享︱如何把策略转化为管理行为?2016-06-01
引言
TCL曾经依靠深度分销一战而胜,遗憾的是,TCL没有致力于组织和管理规范的建立,只是把它当做一种策略,没有有效地建立组织与管理系统,以及职业化专业化的经营管理团队。
策略——管理规范——行为——绩效
要把策略转化为管理规范;然后,要求每个人的行为合乎管理规范;再看绩效或成效,如果绩效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就要检查行为是否合乎管理规范;再看管理规范是否表达了系统的策略;最后看策略是不是对头,是不是合乎争夺市场的形势。 如果绩效没有达到目标,要依次检查“行为、规范、策略”。如果行为有偏差纠正行为,管理规范有问题调整管理规范,策略有问题调整策略,都没问调整目标。
很多人不知道如何把策略转化为管理行为。因此,把策略局限在做广告宣传和促销活动,商务活动的事情,做得越来越粗暴,简单,野蛮。
当年我告诉TCL,要以速度冲击规模,要以TCL的速度,打击长虹的规模。核心就是把长虹的库存打死。具体的举措以及管理规范,就是深度分销方式。这是一套组织与管理规范,是以现场销售信息为核心的组织与管理规范。遗憾的是,TCL没有致力于组织和管理规范的建立,只是把它当做一种策略,没有有效地建立组织与管理系统,以及职业化专业化的经营管理团队。
目标是一种状态
目标,不是指标及其数值。目标,是一种状态,以及达到这种状态,做什么和怎么做的举措。
这种状态可以用某种特征量来表示。这种特征量,就是指标及数值。每个人都追求健康,健康是一种状态。这种状态可以用特定的指标衡量或表达。比如血压、脉搏和体温,也可以用别的特征量来衡量,比如血糖、血脂等。
没有一家企业可以一战而完胜的。企业必须使自己的路越走越宽,使企业未来的战略自由度越来越宽。下围棋的人都知道这一点,谋势不谋子。兵法上强调的是“形势”两字,形势就是一种状态。
支撑某种状态的关键点,往往就是特征量,可以用某种指标表示。
先形成战略共识,就是对未来要达成的状态的共同理解。然后形成总体的战略举措及其任务。任务可理解为要具体做的事情,也称行动方案。最后,进行任务分解,分解到各个部门,而不是指标分解。总体任务有表达的总体任务的特征量或指标。部门任务有表达部门任务的特征量或指标。最终分解到个人,个人任务也有表达个人任务的指标。 这就是所谓的公司级KPI,部门级KPI和个人或团队级KPI。
没有举措和任务,没有行动方案,哪来表达这些任务举措是否完成的特征量呢?大多数中国企业错就错在简单地把指标分解了。
特征量或指标,是用于检查整个企业是否处在战略状态?各个部门是否处在组织状态?每一个个人或团队是否处在工作状态?
这里的组织状态,可以理解为各部门是否处在协同的状态。企业的失效,往往在于部门之间缺乏协同。不是劈叉了,就是左腿别着右腿。
信息来源网络
值得研究、关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