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采购外包过程风险识别和应对措施(质量体系范畴)
本帖最后由 sunjianlang7201 于 2022-2-12 07:55 编辑各位老师好,有研究过采购/外包过程风险的吗,有的话,可否分享下。谢谢!
补充说明:质量管理体系范畴,机械类产品,原材料、标准件、功能件采购,零部件毛坯、加工外包,功能件定置化等。
你要具体说说你都采购些什么产品,外包些什么过程,外包哪些服务,
风险多了去了,随便说几个:
你订购的产品要求8月6号到货,结果货拖延了10天到了,这样你自己的产品生产可能会导致延期,可能导致你无法按期履行合同,将产品交付顾客,严重的话可能会被索赔,影响企业的商业信誉;
再比如,空调等家电企业将安装、维修、售后外包出去了,管控不力,结果服务方收费随意,欺骗消费者,导致投诉增加,媒体曝光后,企业商誉受损,导致没人再敢买企业产品;
再如果,你的某个配件外协给供方了,供方对你的技术图纸等没有按照要求予以保密,导致核心技术泄密,被竞争对手获取,损失巨大;
也有因供方产品设计缺陷、前期试验及验证不充分,交付后导致你的顾客出现安全事故,迫使产品召回,比如汽车行业,如果是小企业足够让你倒闭破产;
niuge 发表于 2022-2-10 15:31
你要具体说说你都采购些什么产品,外包些什么过程,外包哪些服务,
风险多了去了,随便说几个:
你订购的 ...
机械类产品,原材料、标准件、功能件采购,零部件、功能件外包。 sunjianlang7201 发表于 2022-2-12 07:54
机械类产品,原材料、标准件、功能件采购,零部件、功能件外包。
这个最好企业自己的各部门人员研讨一下,还要看你的最终产品是什么,国家及行业标准对产品有无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如果有的话,这些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尤其是强制性的)就是企业的合规框架要求,同时还要考虑顾客的要求(合同、协议)。比如你的产品对某个零件有较高要求(比如机械性能及探伤),那么在你的供应商评价、选择时就应该关注供方的检测能力及质量控制能力,如果能力不足,采购使用后可能会导致你的产品质量问题。 sunjianlang7201 发表于 2022-2-12 07:54
机械类产品,原材料、标准件、功能件采购,零部件、功能件外包。
贵公司“标准件、功能件采购,零部件毛坯、加工外包,”
质量管理上风险
——大批量采购及外加工,存在最大的风险是抽查不够量,判定不严,造成许多不合格零部件混入装配线,以致整机(含潜在)不合格,后果会很严重。
——往往供应商会钻空子,发几批零部件合格品后,跟着来一批夹杂大量不合格的零部件。考验贵公司检验能力。
sunjianlang7201 发表于 2022-2-12 07:54
机械类产品,原材料、标准件、功能件采购,零部件、功能件外包。
如果是“标准件、功能件采购,零部件毛坯、加工外包,”
——大批量采购及外加工的话,存在最大的风险是抽查不够量,判定不严,造成一些不合格零部件混入装配线装配,以致整机存在(潜在)不合格,产品出厂使用后再呈现严重问题。
本帖最后由 牛角尖 于 2022-2-16 10:31 编辑
sunjianlang7201 发表于 2022-2-12 07:54
机械类产品,原材料、标准件、功能件采购,零部件、功能件外包。
什么是风险,通常指的是可能发生的不利影响。采购的风险控制就是在采购过程控制中采取一些措施, 降低产生不利影响程度与发生的概率。
不能按时交货是不利的影响。有些企业这方面做得好,很少有不按时交货的情况发生。有的企业经常发生不能按时交付的情况。不能按时交付就是一个风险,前者发生不能按时交付的情况少,后者多。后者风险高。控制手段之一就是将按时交付作为评价供方的准则之一。这样就可以降低不能按时交付的风险。
进货验证不同于出货验证。有些只是验证一下外观,合格证明等项目。供方是否漏检你不知道。这样供方的出厂检验漏检也是一个风险。通常控制的措施,一是将供方的绩效列入对其评价的内容。二是在有必要时,要求对方提供第三方检测报告或企业自己抽样送第三方检测。这个措施叫做进货确认检验。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险。
一些外包过程尤其是属于特殊过程的外包过程,如热处理,这些过程好多性能指标不能检验,只能通过严格控制工艺过程参数来达到控制产品的性能指标。供方是否能够按照规定工艺操作,这也是有风险的。控制措施之一是派员在生产现场跟单监督。
另外还有采购合同中指定生产产品的设备,交货期的违约责任等。
以上都是常见的示例,很多也是8.4中的直接的要求。也可以说标准的要求也是基于考虑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来制定的。
“6.1.2 1)在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整合并实施这些措施(见4.4);”这个至关重要。
策划到哪里,就要考虑哪里的风险。
像识别危险源和环境因素那样拉清单也可以,但这个难度有点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