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hxc870216 发表于 11-20 09:47:21

新案例题

今天早晨发现有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我也有疑点。现在发出来,请本论坛的大咖们给做个指导。
案例:审核员在某水嘴厂检验科审核,了解到检验科根据国家标准GB18145制定了水嘴检验作业指导书,指导书上规定:水嘴出厂前应逐件进行耐压检验,并对试验压力、保压试验压力、保压时间等多个检验参数进行了规定。作为审核员,请写出对检验科耐压检验过程的审核思路。

sdhxc870216 发表于 11-20 10:02:26

如附件给出的8.5.1c)
有不少人给出Q8.6
记得之前我在审核一个干粉灭火器生产企业时,要求对每个灭火器的密封性、耐压、保压进行验证,这是生产的一个工序。

fanbaihang 发表于 2-9 20:33:57

了解现场是否有并执行作业指导书(检验标准、检验规范、检验记录、不合格品处置…);查看检验设备、仪表是否符合要求;看现场检验过程、检验记录及不合格品处置情况;查看检验人员资格。

牛角尖 发表于 2-10 10:43:00

fanbaihang 发表于 2020-2-9 20:33
了解现场是否有并执行作业指导书(检验标准、检验规范、检验记录、不合格品处置…);查看检验设备、仪表是否 ...
补充一条,如果组织制定了检验作业指导书,还要查一查作业指导书是否满足标准的要求。

牛角尖 发表于 2-10 10:50:40

sdhxc870216 发表于 2019-11-20 10:02
如附件给出的8.5.1c)
有不少人给出Q8.6
记得之前我在审核一个干粉灭火器生产企业时,要求对每个灭火器的 ...

如附件给出的8.5.1c)
有不少人给出Q8.6   这是成品检验之一。产品特性的监视和测量在8.5.1c))。其结果作为8.6放行的依据。

fanbaihang 发表于 2-10 16:54:34

牛角尖 发表于 2020-2-10 10:43
补充一条,如果组织制定了检验作业指导书,还要查一查作业指导书是否满足标准的要求。

题目上说已经按国际GB18145制定了作业指导书。…

牛角尖 发表于 2-10 18:10:04

fanbaihang 发表于 2020-2-10 16:54
题目上说已经按国际GB18145制定了作业指导书。…

还要核对一下作业指导书,是否有漏项,各项技术指标是否不低于国标(有合同要求的例外)

rml 发表于 2-10 21:27:14

牛角尖 发表于 2-11 08:06:10

fanbaihang 发表于 2020-2-10 16:54
题目上说已经按国际GB18145制定了作业指导书。…

是的,只是对单项检验的审核,7楼的建议应取消。换成8.5.1 b)可获得和使用适宜的监视和测量资源;

fanbaihang 发表于 2-11 09:04:06

牛角尖 发表于 2020-2-10 18:10
还要核对一下作业指导书,是否有漏项,各项技术指标是否不低于国标(有合同要求的例外)

这个文件核对工作,可能应在审核员进入生产检验现场之前进行。

rml 发表于 2-11 09:20:37

rml 发表于 2-11 12:07:09

sdhxc870216 发表于 2-11 13:17:48

rml 发表于 2020-2-11 12:07
说一下原题。
”审核员在某水嘴厂检验科审核“——给出了审核背景。只可能是8.6及其相关的过程。

看起来,这个条款确实是需要放到专业人员去审,而且对专业审核员要求较高,需要做质量部门一定职位具有策划权一定时间后才清楚这些。所以认证机构在审批审核员申请的专业时应该慎重。
或者这个专业审批还是交给第三方机构做比较合适,毕竟目前的小机构实力不足,但目前的认可法规不允许将这个部分做外包,因此构成专业审核员不专业的乱象,影响了认证行业的整体形象。

rml 发表于 2-11 13:32:48

sdhxc870216 发表于 2-11 13:48:47

rml 发表于 2020-2-11 12:07
说一下原题。
”审核员在某水嘴厂检验科审核“——给出了审核背景。只可能是8.6及其相关的过程。

对于这种产品出厂前全检的要求,怎么验证是否做了全检?比如这个水嘴的耐压项目,可否用这个案例做个解答?

rml 发表于 2-11 14:39:08

rml 发表于 2-11 14:55:14

fanbaihang 发表于 2-11 18:54:37

标准GB14185中9.2.2条是审核员必须关注的,包含:不合格分类及接受质量限制。
另外,还有许多厂对密封有渗漏的水咀,允许现场调整的,直至合格或报废。

rml 发表于 2-11 20:44:02

rml 发表于 2-12 12:14:24

rml 发表于 2-12 12:30:50

rml 发表于 2-12 12:58:46

牛角尖 发表于 2-12 13:59:21

本帖最后由 牛角尖 于 2020-2-12 14:02 编辑

rml 发表于 2020-2-12 12:14
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8.5.1c是生产和服务提供的受控条件之一,它的监测结果直接用作过程控制。并不可能 ...
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这是你的认为,
8.5.1c是生产和服务提供的受控条件之一,它的监测结果直接用作过程控制。并不可能传递到8.6去控制放行。
这说明检验也是生产控制的手段之一。8.5.1c)含3个监视和测量,过程、输出和产品和服务,这是标准上写得清清楚楚的。谁说监测结果不能传递到8.6的放行。成品检验的结果就是放行的依据之一,如果产品要求含材质要求,进货检验的结果也是8.6放行的依据。如果合同有规定像热处理的过程检测记录也会成为8.6放行的依据。8.6第二段是放行控制。除非有批准的例外,其基本原则是”策划的活动圆满“,哪些活动?第一段要求的”在适当阶段实施“的”以验证产品和服务要求已得到满足“的”策划的活动“。这才是放行依据。j
我上面举例不就是这些策划的活动例子吗?
那么,8.6验证是否甘于8.5.1c监测呢?这个不用讲理论。自己想想:可不可能验证不做检验试验,只在生产和服务提供的监测资料上做结论?
理论上很清楚,产品要求的检验结果是8.6放行的依据。
16版8.6是08版的8.2.4吗?08版版条款名称是产品的监视和测量。16版8.6是产品和服务的放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就是通常说的检验,放行是检验码?16版“对产品的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16版8.6还有对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几个字吗?
   另外你喜欢纠结00版一注1与08版的区别。研究研究是很有意思的。但有个原则2个版本有不同时,以新版的表述为准。
16版标准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程的结果不再是产品而是改成了“输出“。这些都会对标准产生影响。16版的1注1说的很清楚。没有什么看不懂的地方。标准的“产品和服务”的 已不在包含“产品实现过程的任何输出”这个含义。“任何输出”采取用“输出”2个字表示。这是明摆的事实,但你视而不见。还是固执己见。那就没办法。

rml 发表于 2-12 16:02:35

rml 发表于 2-12 19:33:10

牛角尖 发表于 2-12 20:53:15

本帖最后由 牛角尖 于 2020-2-12 20:54 编辑

rml 发表于 2020-2-12 16:02
这是你的认为,——是吗?当我的认为有充分的依据时,它还只是我个人的认为吗?0 V# ly/ |/ W) s0 N3 D ...
——相反的理由是:检验——原文是”验证“,你连这两个概念都分不清楚——一定涉及客观证据,客观证据一定是已发生的结果。控制可以在结束后进行吗?这只说明你连什么叫”控制“也搞不懂。[/quote]   标准没说过 8.5.1的a)-h)是受控条件吗? 检验不是生产控制手段吗? 生产前不能控制吗?进货检验是干什么的?首件检验是干什么的?不合格不能放行。不是控制手段吗?8.5.1的受控条件没有放行吗?   再看清楚点8.5.1c)写的什么?没有在适当阶段吗?没有“应 ”吗?,你自己都说有。你看看自己怎么说的。8.6的产品要求和08版8.2.4的产品要求是等价的吗?

rml 发表于 2-12 21:29:11

fanbaihang 发表于 2-13 10:43:30

rml 发表于 2020-2-11 20:44
9.2主要在8.1b关注。如果出厂检验策划有漏项,实际上是8.1b不满足9.2.1。8.6审核要在策划纠正前继续审, ...

请看一下讨论的案例:审核员在某水嘴厂检验科审核,…指导书上规定:水嘴出厂前应逐件进行耐压检验,并对试验压力、保压试验压力、保压时间等多个检验参数进行了规定。
这里有几个问题:
1、它说的“出厂前…进行…检验”是不是一定就是大家认为的 “出厂检验”?因为“出厂前”这个范围很大,它可以包括水嘴的整个生产过程。
2、因为一般厂水嘴是按生产批组抽样检验,标准中并没有要求水嘴必须逐个检验的,案例说,企业规定出厂前应逐件进行“耐压试验”,这应该是企业自己或者顾客的特殊要求而设立的要求,既然这是企业的特殊要求,我们就不能按标准的“出厂检验”及“型式试验”来做猜测,认为案例中说“耐压试验”就是指标准中“出厂检验”的“密封性能试验”,不包括标准所说型式试验中的“抗水压机械性能试验”。
3、那么案例中说的“耐压试验”究竟是指什么呢?是指“密封性能试验”还是“抗水压机械性能试验”?还是两种试验都包括在内?我认为均有可能的,因为我们不少企业生产外销水嘴的,我就见到过外国客户就要求“出厂前水嘴应逐件进行耐压检验”,这里的耐压检验就是要求这两种试验都必须一起做,他们认为这样检查后水嘴才放心。实际试验中还有先后顺序的要求,他们要求先做“抗水压机械性能试验”,再做“密封性能试验”。
4、有不少试题,对场景或前提没有明确交代,术语使用也不太规范,所以回答就比较困难,并会引起有各种各样的解释。

rml 发表于 2-13 11:57:45

rml 发表于 2-13 12:44:14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新案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