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ml 发表于 11-30 12:06:49

rml 发表于 11-30 12:33:30

小顽童 发表于 11-30 12:50:26

shirong117 发表于 2017-11-30 11:03
就这么答吧:
GB/T 19001-2015 标准条款 8.2.3.1
审核员查合同评审时,销售科长说没有特殊合同需要评审因 ...

标准没有说特殊合同要评审,这是说对要求评审,什么叫特殊合同,由公司定的,要看程序文件或管理制度。顾客的要求要评审,形式是多方面的(合同、特殊合同、产品信息单等),但提供的证据是唯一的,签字满足要求作为评审的证据。销售科长说没有评审,不是不符合,管理者代表的话仅是转移视线,要看到问题的本质,不符合8.2.3.1

小顽童 发表于 11-30 12:52:12

小顽童 发表于 2017-11-30 12:50
标准没有说特殊合同要评审,这是说对要求评审,什么叫特殊合同,由公司定的,要看程序文件或管理制度。顾 ...

不是不符合(就是不符合)

shirong117 发表于 11-30 13:25:41

rml 发表于 2017-11-30 12:06
那就这么判:
事实描述:审核员查合同评审时,销售科长说没有特殊合同需要评审因此从未评审过,也未见评 ...

所以说嘛,要审审这个出题的:lol

rml 发表于 11-30 14:39:51

shirong117 发表于 11-30 15:13:42

rml 发表于 2017-11-30 14:39
哦。那这个行业就要消失了。
又有好多人找不到混饭的点了。
这太不河蟹了。

:lol
硬着头皮要考试了,希望这行别那么快消失。

标准里面经常出现“适用时”之类的,考试选择题中也特别抠这个字眼,这个“适用时”要怎么把握呢?组织可不可以规定何时适用呢?

rml 发表于 11-30 16:33:15

shirong117 发表于 11-30 16:57:06

rml 发表于 2017-11-30 16:33
呵呵,这就开始考我了?我可不是出题人哈。
我好象看过你的几帖,应该还不错吧。所以觉得你是考我的。
...

上个月才开始学标准,现在准备考试呢。感觉考过了也不会审。
问这个问题的原因就是在这里。
8.2.3.2 前面有个“适用时”,有个“应”,他就算拿不出评审记录,说一句“评审了,没记录,这不是适用的时候”。如果将来真审到这条真不敢给他开:dizzy:

rml 发表于 11-30 18:23:34

yangxiaoqing36 发表于 11-30 21:13:00

一剑封喉 发表于 2017-11-27 12:18
先查是否有合同评审记录。如果提供了就没有不符合?8.2.3.1的 “在承诺向顾客提供产品和服务之前评审”...

请问您审核的时候是如何把控的呢?您如果审核一个商店,只卖烟酒。请问还需要评审记录吗?

yangxiaoqing36 发表于 11-30 21:20:17

rml 发表于 2017-11-28 20:25
逗逼这个问题还大致象个问题。为啥不敢放到帖子里说呢?呵呵呵呵……

狗!不对,明明是一贱疯猴嘛,何 ...

在企业运营中,有许多订单只给决策者两份种的时间,去考虑风险;没有时间去召集各部门然后商量一下能不能做;合同评审是一个动词;合同评审结果的成文信息和合同评审过程的成文信息有什么区别呢?我觉得标准条款只重形式那这样的体系要他有何用?我没有某些审核老师要求的记录 但是我制度规定了评审的时间,原则,授权签订人; 授权签字人对公司运营非常熟悉,自己就能拿定注意

rml 发表于 11-30 21:46:14

yangxiaoqing36 发表于 11-30 22:00:48

rml 发表于 2017-11-30 21:46
你问题太密集了嘛。

这种情况,通常是在一个大合同(意向合同或者对前合同约定的延续)前提下的订单。 ...

非常感谢老师,您是我尊敬的老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rml 发表于 12-1 09:34:39

shirong117 发表于 12-1 09:51:15

rml 发表于 2017-11-30 18:23
呵呵。你觉得这个“适用时”没底线?
他认为不适用也行啊。那么请提供其它证据证明8.2.3.1所有要求被满 ...
我后来的点评说的与你的一样,分明是个多余的限定词,为了堵住他的嘴,我就把板子打到8.2.3.1。而且如果人家真拿这条为没有记录辩护,也只能打到8.2.3.1——这个帽子把8.2.3.2对成文信息的要求弄得好像多余了——虽然是要求,但细思极恐,不方便用。

rml 发表于 12-1 11:30:32

rml 发表于 12-1 12:54:12

shirong117 发表于 12-1 13:41:13

rml 发表于 2017-12-1 11:30
不对。你假想的是既然8.2.3.1不符合了,他没评审,记录是理所应当的不适用了。
这很类似于“策划的错误 ...

了解了,原来还能这么开,我以为只能开到最小子项:lol
另外,这种情况(无合同评审)是否可以考虑开具严重不符合呢?

rml 发表于 12-1 14:27:23

shirong117 发表于 12-1 15:26:13

rml 发表于 2017-12-1 14:27
在最前面补充一句:原则上是应该开到具体要求去。但这里这种情况肯定需要判定8.2.3.2适用的结果记录、新要 ...

了解啦,解释的很详细,多谢。
没有审核过,一直被别人审。关于严重还是一般的判定,有明确准则就好了,现在还在学标准的阶段,哈哈。

rml 发表于 12-1 17:49:04

emlen 发表于 12-2 13:29:07

看到这个帖子不知道说什么好,只感觉如果标准认证只是偏重在咬文嚼字而非梳理出最佳质量流程的话,中国的品质提升注定走向一条偏路。

rml 发表于 12-2 15:47:06

牛角尖 发表于 12-3 11:15:03

梳理出最佳质量流程
这个提法很好。最好改成最佳 “管理流程”更好
关于采购的的流程,没有固定的模式。9001对采购过程也只是提出部分要求。RML老师提出的这个可行的采购流程,是实际运行中的一种。还有其它的方式的流程。
日常采购实施,首先应是确定采购信息,即确定要买什么?体现在采购计划或采购申请单明确的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等信息。采购的数量除了生产需求外,还要考虑库存数量。其后,向供应商询价或要求对方报价。这实际上是请求乙方发出“要约”。有经验的采购员一般不会首先要约的(首先报价),这样可以争取主动,如果你首先报价,对方立即同意你的报价(承诺) ,合同就算成立了,除非违约,此时会陷于被动 。如果同意对方报价。即可签订合同。如果不同意报价,可要求乙方重新报价(要约)。如此讨价还价达到认为满意价格为止,即可签订合同。有经验的采购员会始终保持价格谈判的主动性,让对方要约。有钱就是老大,你是甲方就有这个主动权,除非是紧俏物质另当别论
那么采购合同需不需要评审呢? 9001标准没有对采购合同进行评审的要求。不过没有对采购合同评审的要求,不等于不存在对采购合同评审的事实。很多情况下对采购合同的评审内容主要包括,数量是否合理,如是否考虑了库存。价格是否合理,如某种物质市场上都降价了,为什么还是原来的价格。是否采购员有受贿行为(在老板自己当采购员的企业不存在这个问题)等。9001标准对8.4.3确定采购信息方面提出了要求。 采购的结果如果得到一个价廉物美的结果, 企业就走运了,如果多花了不少钱,造成仓库积压,资金积压等企业就倒霉了。但这没有影响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实际上企业(尤其是民企)对采购合同评审的自觉性比对销售合同评审的自觉性高得多。可能是这个原因9001标准没有对采购合同提出评审的要求。

一剑封喉 发表于 12-3 13:08:21

牛角尖 发表于 2017-12-3 11:15
这个提法很好。最好改成最佳 “管理流程”更好
关于采购的的流程,没有固定的模式。9001对采购过程也只 ...
8.4.3的确没有明确提出评审的要求,但有“确保在与外部供方沟通之前所确定的要求是充分和适宜的”的要求。
所确定的要求有哪些呢?包括8.4.3所列的a)~f)要求,这些都是需要组织在与外部供方沟通之前事项考虑好并确保所提出的这些要求内容是充分和适宜的。
如何确保?ISO/TS 9002标准给出了应用指南:组织提交给外部供方的信息(如书面采购订单)应在发布前进行检查。在小型组织中,可能由采购人员对信息是否充分进行检查,可能仅是简单地通过电话获知和确认订单内容。如你所说,实际上不少企业对采购合同的签订是有自己的内部评审流程控制规定的,在不少民营企业对这种采购合同订单的评审控制甚至比业务合同订单的评审控制更为严格,原因不外乎采购合同订单企业需要向外付出金钱,所以一般民营企业都格外谨慎。
需要注意的是,8.4.3所列的a)~f)要求并非所有的组织都会涉及,也并非组织的每次采购活动都会涉及到所有这些要求内容。2008版标准7.4.2用了“适当时包括”,但2015版却把“适当时”去掉了,对喜欢钻牛角尖的人可能会引起歧义。

rml 发表于 12-3 13:34:15

rml 发表于 12-3 13:42:58

牛角尖 发表于 12-3 19:43:15

牛角尖 发表于 2017-12-3 11:15
这个提法很好。最好改成最佳 “管理流程”更好
关于采购的的流程,没有固定的模式。9001对采购过程也只 ...
漫谈一下销售合同的评审
合同法第十三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采取要约、承诺方式。
举个日常的例子,我到一小区门口卖鱼。品种是号称武昌鱼的鳊鱼,来之前对 鱼的价格进行了确定,按照鱼的新鲜程度,经评审内部定价: 活鱼保底价 每斤7元,开口价 8元,鲜鱼保底价4元,开口价 5元。还有一个冻鱼价,因不可能涉及,故忽略。这相当于要约条件的确定和评审。
来了第一个顾客,我开价7元一斤,他嫌贵要还价,我报出价格 6.5一斤 他答应。成交,卖出了1条。
后来又有还价的6元钱成交。这样卖了2个小时,还剩2条没卖出。来了个顾客要求4.5一斤买走最后2条,对这个要约条件我进行了评审,4.5一斤价格仅仅只能有少许的边际利润,如果 这样卖根本赚不了钱,但观察当时的环境,天气太热,活鱼就要变死鱼(鲜鱼), 更加不值钱。发臭后就一纹 钱不值了。本着卖一个钱算一个钱的道理,我答应4.5一斤成交,
以上是一个即时清结的口头合同及合同评审的例子.....待续

rml 发表于 12-4 11:02:01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合同评审的一个审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