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抽样-怎样抽样才具有代表性,不看工厂准备好的样品
前几次去实习,审核生产部,带我的老师说总是看别人准备好的东西。所以想请教下怎样抽样才具有代表性。1次审核生产部:我问工厂把不合格品处理记录拿给我看看,工厂就磨叽的找了一份不合格品处理记录,我说就这一份工厂说还有一份。其他的交到领导那里去了,我要求把最近三个月记录拿来看看。。下午下班的时候给搬了几螺检验记录。。而此时已经没有时间看了。。也没时间去追索了。。。到底怎么抽样我还是比较迷糊,跪请指点。
2.去审品质部:我说拿最近三个月检验记录,工厂说太多了不好找。。最好具体点。。我说你们产品类别和不同来料检验报告拿一份看看,结果带我老师叹气。!
3.审核市场部:我从仓库抄来几个订单,工厂说找不到就说我抄的信息部全。。找不到记录。让他们拿统计表来又说没有,我只能说关键客户拿一个合同来看看。。。。哎这又是他们准备好的。。。
这个东西啊,就是中国式审核,不看别人拿来的记录,那你自己去拿啊,你知道拿什么呢,小人之心,这不是存心是来找问题的么,你这么审,企业下次就不会要你来审了哦。
想做好的企业,没必要去忽悠你;只想拿证的企业,你这么搞也没用,你就是发现他在做假又能怎么样呢,开个不合格还是不让他通过啊,:lol。 文件只是一方面,关键是现场,现在做假记录的多的是,如果这么一两份可以做假,一二十份也可以做假;你认为他拿来的那几份是假的,那他搞几百份来就会是真的么;如果企业提供的都不可信,那你去企业的时候就不应该通知他们,直接去暗访:lol,这样的结果应该能达到你们审核的要求。 自己随意抽查才真是。 上面的道理我懂,但是要是换做见证我估计就过不了。所以想请教正确合理做法是怎样的? 请理解审核的思路和过程审核的思路
有的人抽10个样本也看不出问题,有的人随意抽一份记录就能看出问题
记录是割裂和独立的吗?不同记录之前的关联性和关系是否已经了解?
怎么样通过不同记录重现连续性的过程以发现系统性的问题?
其实关于抽样的问题也是我一直认为官样文章带有误导性质,
强调抽样的随机性是没错的,强调抽取3-12个样本也是没错的
但是所有的记录,不同层级和层次的记录都是这样抽样吗?
所谓的抽样,不是让你把绝大多数的时间浪费在样本审核上
而是希望能够通过抽样发现审核的关注点和有价值的线索
其实大量的问题还是来自于现场而不是记录
抽样是辅助手段而不是唯一。
我曾经和某国内机构的审核组同时审核某大型国企(联合审核),都是质量管理体系,只不过细类不同。
我很佩服国内机构的老同志,抽样很细很多,多到天天加班,弄到企业的人也有怨言
但是最后一看审核发现,没有......因为列出的几个都被企业反驳掉了,证据不充分
这么多抽样,这么长的审核时间,为什么还证据不充分呢?
时间都浪费在抽样上了,按他们自己的话说,记录都写不完
缺乏现场验证,没有实例作为交叉对比,所谓的记录缺陷也就仅仅停留在纸面上。
这个企业有个优良传统,末次会议各部门可以挑战审核发现
正好那次我们审核组也比较偷懒一点,完了就只有我开了3个不符合项
国内机构的审核组开了4个不符合
结果在挑战环节4个都被枪毙掉,这样的审核怎么让对方信服呢?
至于我的不符合,都没有人来提问,让我空坐很无聊啊
因为前因后果都交代清楚了,也不夸大,也不想象,现场怎么样,要求怎么样一清二楚。
最后说一句,抽样虽然是随机性,但是也有明确的目的性,前提是建立在你对企业的业务、过程、特点的理解和了解,跟企业的沟通和现场巡视,往往能够带给你抽样的灵感。 经鉴定,楼上的这位是炫耀帖,看了半天 大概是表达了这么2个意思。
1) 国内的机构几个老同志,加班加点,作的那些都是无用功,提出的问题都被对方一一反驳,
远不如自己的机构牛B
2) 自己的外资机构不但比国内机构牛B, 自己也挺牛B, 表现在审核组其它人审了好几天P也没发现,就自己发现了三个不符合。
站在楼主的立场上, 看了上文 也没明白倒底怎么抽样。不过看样子楼主是实习,是个新手。 按论坛牛人shangxiaomei 老师的观点,不会审不会抽样 这都不是事儿。还是审的少,等审个几十家上百家,见的多了,知道的多了,自然也就明白了,在这里空对空的 瞎问,别人没法告诉你,你得通过实践自己悟。
另外对楼上这个审核 有点好笑, 末次会还有受审核方挑战审核发现?;P 这不跟神话一样。
在末次会前 要开几个不符合,跟受审核部门不确认吗,跟体系负责人不确认? 这种事情都是确认好了,达成了共识,一致意见没有异义了 再开末次会,末次会挑战什么? 当众给人下不来台让组长难堪吗?
这种事情除非是新手,99.9%的情况 都不会出现, 末次会 只不过是走个程序而已,组长会客气地宣布完不符合 问一句“ 相关部门有意见吗?”就跟演戏一样,事先都达成一致了还反驳什么,很搞笑。 这个问题得到了带我老师的答复,两个字。随机。。。。 rml老师已经讲得很透彻了,咱这里现说也达不到他的高度。其实,企业准备好的资料也不一定就没有问题的。 我碰到的每次审核,都是企业把记录抽好,基本上每样记录都有,一样大概准备十份左右,时间在半年内的,这样文件审核就不会花那么多时间,而把时间花在了现场上,大量的时间都是在现场。 要想做好体系认证审核工作,都得分企业进行 zgzn 发表于 2014-10-21 21:10
经鉴定,楼上的这位是炫耀帖,看了半天 大概是表达了这么2个意思。
1) 国内的机构几个老同志,加班加点 ...
你觉得这个审核好笑?呵呵,自己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就不要认为不存在,
末次会议挑战审核发现的企业我遇到不止一家了
恰恰反过来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传统,让审核员能够对自己的审核发现负责,不要信口开河。
对于多现场大规模的企业,你能够保证你会前的确认是全面和充分的吗?
受审核部门保留发言和质疑的权利是很正常的。
国内机构重记录轻现场,我认为这是一种弊病,对于新审核员的培养也是不利的。
审了几十场几百场又怎么样,就真的会审了吗?各种记录倒是熟练了。
但是真遇到动真格的客户试试?
既然说没看明白我说的啥
我再重新说简单点——抽样来自于现场,来自于现场所见的判断。 kingrobin 发表于 2014-10-26 21:51
你觉得这个审核好笑?呵呵,自己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就不要认为不存在,
末次会议挑战审核发现的企业我遇 ...
国内的机构确实是比较重视记录的,但国外的机构不重记录?未必吧。 rml 发表于 2014-10-25 10:47
你那不叫审核员,叫誊抄匠。
好的计划,应明确资料期。上次审核后到此次审核时,一般一年,都应覆盖。只 ...
如果抽一年的记录,一个企业的记录最少有三十种左右,这么抽记录,抽了你还有看,看了还要提问,提问了还要做审核记录,估计没什么时候去现场了,这样的审核,还不如收个钱就直接给证。 kingrobin 发表于 2014-10-26 21:51
你觉得这个审核好笑?呵呵,自己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就不要认为不存在,
末次会议挑战审核发现的企业我遇 ...
末次会议什么挑战审核发现, 这种事情 本人当然也是遇到过的,多见于生手和不严谨的组长, 以为自己很牛B 开什么不符合都无所谓,这叫大言不惭不知深浅。
头几年也遇到过几回, 受审核方当场提出异议弄得这组长下不来台, 以后再碰到他,老实多了,事先确认得明明白白的。
多现场大规模的不能确认吗? 审核员作什么的,你审核完这个部门不把这部门的情况和这个部门负责人作个简单 小结? 发现了什么问题不和受审核方作确认? 这不扯吗,最少说明你这个审核员不 称职,不严谨。
看看CCAA的审核员 见证评价,表现报告,随便 举个吧,比如环境管理体系见证评价表其中就有一项“确认审核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宜性以支持审核发现和结论” 第1条 .是否对自己形成的审核证据的充分性、适宜性进行了确认
第2条 审核发现是否证据确凿、事实清楚、判定准确,并得到受审核方现场确认;
这都是作审核员的基本素质与要求,在事先不确认好,在末次会宣布结果时 弄出矛盾,这只能说是审核员的不称职。 rml 发表于 2014-10-27 11:17
我只能告诉你以下的话:
一、看看我22楼给k老师的回复,正确认识“现场”与“资料”的关系,理解现场” ...
:L 惭愧啊,看来还得好好学习,感谢感谢,:handshake 看了上面各位大虾观点,有点乱!个人还是赞成RML老师的看法:现状已经不好,我们是给新人一些正能量还是负能量?这是一个问题。我个人主张“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自己觉得确实不好了,我自己悄然退出就是。何必因为我不做了就非得把整间房子都完全拆毁呢?留给别人住不行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