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用户名
 免费注册用户名
各版块官方QQ群号新手如何获得更多贡献值审核员注册挂靠推荐如何成为国家注册审核员新手入门必读-论坛版规
查看: 5220|回复: 87

求判案例分析

[复制链接]

26

主题

53

回帖

1143

积分

硕士

积分
1143
发表于 2013-8-22 12:06: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案例:供应部从一家新供方采购了一批水泵密封圈,到货后组装车间来不及检验,经领导同意就直接安装到急于生产的D-25水泵上,3天后密封圈检验结果出来了,发现性能不满足设计要求,此时已组装完56台,其中29台已安装了这批密封圈,但无法查出哪些安装了这种密封圈的水泵。请教各位老师、高手,判那个标准条款更合适?谢谢!
发表于 2013-8-22 18:26:29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isofans.com/thread-94086-1-1.html! A0 i, ?0 Y3 i! l
请参考上面案例的讨论,自己对照标准要求,辨识并判断正确的答案。
+ ]9 ?0 \; E2 k/ a+ h5 i8 O请特别注意你的案例与上面案例的区别。
  d+ W2 o9 T+ O8 [3 I  h
案例一:审核员在进货检验站看见一个箱子内装5个零件,箱子上挂着一个“拒收”标牌。检验科长说:“这批零件应该两个星期前就到货,但今天早上才收到,一共有20个,因生产急用经生产部部长批准先用了15个零件,但经检验发现这5个全部不合格,所以挂了“拒收”标牌。审核员问:“另外的那15个零件呢?”检验科长说:“车间主任说那15个零件已经装配在产品上使用了,但因没有什么特殊标记,现在也不知道装配在哪些产品上了,一时很难找到。”
案例二:供应部从一家新供方采购了一批水泵密封圈,到货后组装车间来不及检验,经领导同意就直接安装到急于生产的D-25水泵上。3天后密封圈检验结果出来了,发现性能不满足设计要求,此时已组装完56台水泵,其中的29台已安装了这批密封圈无法查出哪些水泵安装了这种密封圈

3 K: {  |& s/ p% j  n% P( 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2 18:48:32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案例所给信息,我们可以得知如下审核证据:
* j7 K" G) Z! |. w5 W- ~$ a! o$ @& m
1、供应部从新供方采购的一批水泵密封圈经领导同意未经检验就直接安装到了急于生产的D-25水泵上;
# z1 [' Q3 N$ n) E1 I) w+ B2、D-25水泵已组装完56台,其中的29台已安装了这批未经检验的密封圈;
$ j$ t6 f4 L8 g  C9 C' Z3、3天后密封圈的检验结果出来了,发现其性能不满足设计要求;
; J3 D* q! m# j2 V' ]5 h& }4、现在无法查出已组装完的56台D-25水泵中哪29台安装了这种性能不满足设计要求的密封圈;
* e6 Q1 A/ W. \$ f3 e9 }" \5、案例并未提出对D-25水泵有可追溯性要求(如要求控制水泵产品的唯一性标识,并保持记录)。
9 d" V4 a# F4 |* N
, L- ]- R8 ]) @7 W  ]可对照的审核准则:
, W( h$ I# u7 v4 X  @- U+ `8.3 组织应确保不符合产品要求的产品得到识别和控制,以防止其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

" V  c. j6 j; ]8 D- `! g
# W  p; S- o8 q5 r0 q; h
) c$ Y8 b4 `5 R7 z
7 r5 v, V! Z# b' J/ }

点评

其实我觉得这个题有两个不符合一个7.4.3,一个7.5.3!  发表于 2013-8-22 21:24
To 夏工:错的。  发表于 2013-8-22 21:08
不符合GB/T19001-2008标准7.5.3标识和可追溯性:适当时,组织应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中使用适宜的方法识别产品。  发表于 2013-8-22 21:0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96

回帖

745

积分

学士

积分
745
发表于 2013-8-22 19:47: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符合GB/T19001-2008标准7.5.3标识和可追溯性:在有可追溯性要求的场合,组织应控制产品的唯一性标识,并保持纪录。
8 [7 ^) \% k2 U
! A- N4 s5 P4 j1 l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点评

诚意忠告:以你的智商水平是不适合做审核员的,只适合给脑残白痴提鞋拎包。  发表于 2013-8-23 10:40
脑残的不轻……  发表于 2013-8-22 20:58
苟杳吕洞宾……  发表于 2013-8-22 20:37
建议你就自己的脑残问题尽早就医!  发表于 2013-8-22 20: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2 20: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天进步 发表于 2013-8-22 19:47
; C$ `# v' i+ {* x2 u, w2 w) m不符合GB/T19001-2008标准7.5.3标识和可追溯性:在有可追溯性要求的场合,组织应控制产品的唯一性标识,并 ...

4 u9 E% H; \+ @; q居然学会抢答了 进步不小啊……
; A3 ]7 q. z' V# f6 |6 s, s" u- Q可惜,跟那个脑残白痴学,能得到的,除了鸭蛋,就是与他一样脑残白痴

点评

建议你就自己的精神状态问题尽早就医!  发表于 2013-8-22 20:2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2 20: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能有多少人分辨的出两个案例的细微不同之处。
7 i, P8 T- @4 Y6 a* Z1 i对这样的题目,考试时如果你按照一样的思路来判标的话,结果就是一个:失分。: C* o$ e8 @. c3 g
% r: ^2 G0 P, H: u+ w) z; H* w
p.s. 网上就这两个案例所给出的所谓“答案”均为7.5.3的最后一段产品的唯一性标识,其实都是错的。; O* Q0 ?  ?  J3 N* D) ^

点评

判断出这里面的所谓“细微差别”,就是中国式考试的特点,习惯于把人教傻了。  发表于 2013-8-23 06:08
我是谁并不重要,目前也没有必要告诉你这种人。  发表于 2013-8-22 21:41
你说失分就失分,你是谁?你说错就是错啊,你以为你是谁?  发表于 2013-8-22 21: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

回帖

140

积分

小学生

积分
140
发表于 2013-8-22 23: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8.2.4 产品的验证

点评

靠蒙是蒙不出成绩的  发表于 2013-8-22 23:5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3 06:0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里,判753是对的,也已经得1分了,问题是判753的哪一句话。对于这一类“紧急放行”的情况,标识的目的是这一批产品要检但还没有检(结果没有出来),用第二句话更合适些。“组织应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中,针对监视和测量要求识别产品的状态。”

点评

咱有这个权力吧  发表于 2013-8-24 05:59
还不一定是谁傻了呢?你自己可以憨,可你无权要求别人都跟你一样憨!  发表于 2013-8-23 10: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3 08:53:13 | 显示全部楼层
wxsunhao 发表于 2013-8-23 06:026 v4 U! I5 n5 h4 l, `: J$ S
在这里,判753是对的,也已经得1分了,问题是判753的哪一句话。对于这一类“紧急放行”的情况,标识的目的 ...

1 J) Z( A1 g( L, h9 G  e. }/ H第二题是不能判7.5.3的。8 C1 q3 O/ Y; {! ^
只能判8.3的“组织应确保不符合产品要求的产品得到识别和控制,以防止其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  R3 r# Z1 \) C# N5 X5 V. e  G0 b* d
识别其中的差别,对考生来说还是十分重要的。
6 K( |: Y2 E3 Z& G案例参考判标,请移步至29楼:http://www.isofans.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94674&pid=303872&fromuid=54436
( V. i) r, w  ^& V9 ^! h2 \" J' w, A  O

点评

一行白鹭上青天  发表于 2013-8-24 06:00
判8.3 不合格品控制 d)当在交付或开始使用后发现产品不合格时,组织应采取与不合格的影响或潜在影响的程度相适应的措施?问题是已经无法查出哪些水泵安装了这种密封圈,组织还能采取什么措施?全部返工?交货就吹了  发表于 2013-8-23 09: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3 09: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剑封喉 发表于 2013-8-22 18:26
% R* h+ ], S- b8 _( W( }http://www.isofans.com/thread-94086-1-1.html
, Y9 j! F( \* V  U" n; x# p请参考上面案例的讨论,自己对照标准要求,辨识并判断正确 ...
; M9 r0 K0 S! |9 M+ a
现在对这个“紧急放行”理解不是很清,而且标准也没准则对应对放行的产品提供哪些后续的识别跟踪控制。经过两位大师的拨乱反正的讨论,对特批放行的产品事后检验发现不合格或测试不合格,到底是按不合品控制8.3 还是按进程中的产品检验状态识别7.5.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3 09: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善学分子 发表于 2013-8-23 09:12
# t; |& u4 r6 c, p5 j5 a' I. ?3 b现在对这个“紧急放行”理解不是很清,而且标准也没准则对应对放行的产品提供哪些后续的识别跟踪控制。经 ...
! t9 s+ O8 P) t4 F5 s, X
你的问题很好。
& z: C4 D- i& A3 e6 K. S这两个案例的细微差别就在于,案例一中“另外的那15个零件”是不是不合格品不能确定,而案例二中的水泵密封圈是批不合格品。
! j+ C- g0 W( y+ p请注意辨识我用不同颜色标示出的案例中文字的内容。
. h1 O7 P/ I, C. z! W6 }' Q- h, ]8 y8 p' j3 K$ T& u9 Q
我多次提过,组织向顾客放行产品和交付服务,里面有一层组织应尽的“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责任”的涵义,这点在9001标准1.2对删减的限制条件中也提到,具体的控制要求标准在8.2.4条款中给出了原则规定:; @. Z2 }9 v9 A- u- |% N
1、记录应指明有权放行产品以交付给顾客的人员(见 4.2.4)。' g! z4 G" _& r2 l+ ^
2、除非得到有关授权人员的批准,适用时得到顾客的批准,否则在策划的安排(见 7.1)已圆满完成之前,不应向顾客放行产品和交付服务, B& H+ h* O! n1 C
这里提到的“有权放行”和“授权批准”,就是要求组织对自己应尽的产品质量责任的一种风险控制,因为权责是紧密相关的,权利越大,责任越重。) C/ p1 |) ^: k2 V  m
有关质量风险控制的内容,将来2015版9001标准中相关的内容会越来越多……
6 ?# m$ P2 O6 D; i* k3 O6 }2 B$ `+ ^& D: m
所谓紧急放行(亦称例外放行),是指在策划的安排(见 7.1)已圆满完成之前,组织或顾客对进入一个过程的下一阶段的紧急许可(例外许可)。通常,紧急放行和例外放行,即使经顾客批准,也不能免除组织向顾客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责任。( j( \5 R  d/ ^+ ?# r5 `9 O
! b5 z2 b4 A8 y
& U9 `6 L- D6 I2 |7 d& R

点评

CLEAR. That is why the exams are more difficult to judge if examer is not with sharp eye and mind to look into the tiny details.  发表于 2013-8-23 09:3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3 09:39:3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你是不是CCAA考题的策划中的一员呀。我胡猜的。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3 09:5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善学分子 发表于 2013-8-23 09:39" K4 {, R8 X) k
老师,你是不是CCAA考题的策划中的一员呀。我胡猜的。哈

% c/ n8 X2 r4 `/ k7 R! z我就是个农民老大粗,看到不顺眼的就会说上几句,看到刻意误导的脑残者,就会骂他个狗血喷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3 10: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特批放行的产品事后检验发现不合格或测试不合格,到底是按不合品控制8.3 还是按进程中的产品检验状态识别7.5.3?
) ^" V% c+ `! ~# w/ {1 m. y" `: M0 M) J& G* k$ h; `/ M9 m
对未经例行监测经特批紧急放行的产品,
; r* B: B3 Q' S' ^: i首先组织应有被紧急放行使用的产品能可靠追溯或追回的程序来保证,以便一旦发现问题能及时处理,这点就是9001标准7.5.3第二段所要求的“组织应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中,针对监视和测量要求识别产品的状态”;/ _  z; ?* L4 T3 ]6 C% P5 R
其次组织应对已确定的不合格品,按照自己的不合格品控制程序(8.3)进行受控管理。' W% o+ J- j' n4 P0 Y

; q% B# `6 t! a9 y  Y. C  k这两个案例都涉及到了对采购产品的紧急放行控制(7.4.3、8.2.4)、对过程产品的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7.5.3)以及对不合格品的识别和控制(8.3)问题,既考核考生对9001标准上述条款要求的理解和准确把握,也考核考生对审核证据(与审核准则有关、能够证实)定义的理解和准确把握。
' a8 K$ d. \3 c3 l0 n# A* @- f$ L0 i4 l( m, G$ o8 \

点评

现在的问题不是对不合格的处理。企业没有说不对不合格吕进行处理。这一次真的不能支持你了。光靠骂人不能说明你的强大。你火气越大,说明手中的真理越少。如此而已  发表于 2013-8-24 06:0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96

回帖

745

积分

学士

积分
745
发表于 2013-8-23 10: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剑封喉 发表于 2013-8-23 09:55/ S* R! E% _" v4 Q+ t+ B( a* p
我就是个农民老大粗,看到不顺眼的就会说上几句,看到刻意误导的脑残者,就会骂他个狗血喷头!

: E$ c: n: O' O. s& F; B谁的狗血喷谁的头?这智商,真捉急!

点评

欲盖弥彰……  发表于 2013-8-23 17:50
你这二智商,也会捉急?  发表于 2013-8-23 10:27
狗=刻意误导的脑残者及其追随者,狗血是指你们这些脑残白痴的血,从你们自己的头上喷出,故谓“狗血喷头”。  发表于 2013-8-23 10: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3 10: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天进步 发表于 2013-8-23 10:18
# c% N3 h2 v. J5 n9 ~谁的狗血喷谁的头?这智商,真捉急!

; X. d& Y3 L9 {7 d4 G- a$ |: H你已经被那个脑残白痴给忽悠成纯脑残白痴了& w: K$ q* \' N5 A# F- h
对你这样的二货,我有必要多费口舌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52

主题

1万

回帖

11万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118741

Medal No.10

QQ
发表于 2013-8-23 11: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53

回帖

1143

积分

硕士

积分
1143
 楼主| 发表于 2013-8-23 11:58:1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各位大师的精彩点评!那大师的意见是判7.5.3”唯一性标识”这条款了?

点评

你楼上(rml)是大师还是大屎,请仔细辨别确认。  发表于 2013-8-23 12: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3 12: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捕获.JPG
4 x2 I" u- y, |( C4 g
这也就是说,7.5.3第一、二两段对于可追溯性是无能为力的。

. X6 {( {9 U* o: Y以上这句话是17楼的脑残白痴对我曾经提出过的“追溯只能依靠7.5.3最后一段吗”问题的一个白痴似的总结。
# v+ z/ q7 ^9 p* K( c5 s2 x% m  l6 `
1、什么是可追溯性?- ]1 M* _  y1 o# w8 \. I
就产品而言,可追溯性可能包括以下内容:对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来源的追溯、对产品的生产历史的追溯、对产品在制造过程的不同检测状态的追溯、对产品出厂后的分布及位置的追溯,等等
& D4 o) P4 E- d 8 \5 N0 A6 i2 L" Q7 `4 U
2、识别与可追溯之间是什么关系?2 u! ^6 ]0 @5 q
有识别要求,不一定就有可追溯要求;但要实现可追溯,能准确识别是前提。在产品实现过程中,对过程产品有时仅要求能识别即可,有时除了要求能识别外还要求能追溯,如当发现检测设备不符合要求时,标准7.6要求组织应对该问题设备和任何受影响的产品采取适当的措施,这时组织就应既能识别使用该问题设备检测过的产品,也应能在需要时对这些受影响的产品实现可追溯,以便对其采取适当的措施(如再次检测以确认其符合性、控制其使用范围)。
- O' A6 ~5 \$ _1 V3 l2 s, E! V  O6 j7 U1 K! A% o
3、7.5.3第一、二两段对于可追溯性真的是无能为力的吗?
/ d& @# z+ e* n; t2 j8 k7.5.3第一段要求适当时,组织应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中使用适宜的方法识别过程产品,这对于实现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来源的可追溯性是可行的,对某些组织来说也是必须的,尤其是当AB两个部件、甲乙两种物料仅存在细微差别的情况下,严谨的组织都会采用适当的方法(如对不同部件进行标识、做记号,在生产流程卡上记录物料来源)来识别不同过程产品以实现对不同部件、不同物料的可追溯需求(如AB两部件是不同供方提过的,检验后被安装使用到了不同的产品上,后经证实B部件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如事后发现进货检验有错检、供方主动通知产品质量问题等),如组织对产品和可追溯性控制不满足7.5.3第一段控制要求,就无法实现对有问题部件B的追溯)。' Y! D$ D% J' c1 u! ]6 n1 e9 y6 G
7.5.3的第二段就是针对过程产品在制造过程的不同检测状态的可识别的控制要求,而且是无条件的,目的就是实现需要时对不同检测状态过程产品的识别以及必要时的可追溯。通常组织应有被紧急放行使用的产品能可靠追溯或追回的程序来保证,以便一旦发现问题能及时处理,这也是从7.5.3的第二段要求引申到8.3控制要求的具体体现。本帖的案例就是明证,无需再额外举例说明。
1 p2 m, x* D. [' J" b& Q$ E% F: H5 g
4、如何理解7.5.3第三段对产品的唯一性标识的要求?
9 F- y5 d& ^1 ~2 ~0 w+ n& b; ^临时有事外出,待续。请先看培训教材吧……
. A! E) n5 O0 t; s4 g- r 捕获1.JPG
& ^0 F9 }3 @) X# t细心的朋友会发现,7.5.3的第一段和第二段都有“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中”这句话,而第三段则没有。
) H9 A. q/ i2 C% `这其中有什么区别?
5 t: v) b, I2 O( Q7.5.3第一、二段中的产品,既包括标准总则1.1注1的a)所指的产品:预期提供给顾客的或顾客所要求的产品,也包括标准总则1.1注1的b)所指的产品:产品实现过程所产生的任何预期输出。界定“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的界限通常以产品向顾客交付和服务提供完成为界,适用时还包括产品的售后服务。
- ^) l3 _7 [+ G8 S/ L5 @9 e; o8 Q  _7.5.3第三段中的产品主要针对标准总则1.1注1的a)所指的产品:预期提供给顾客的或顾客所要求的产品,也就是培训教材所讲的最终产品。对这类产品,在有可追溯性要求的场合,组织应控制产品的唯一性标识,并保持记录。当最终产品是以件、只、个、台、包、箱等单位来识别时,产品的唯一性标识应可追溯到单件、单只、单个、单台、每包、每箱产品;当产品是以批为单位来来识别时,产品的唯一性标识应可追溯到批产品。
& f) }" C* F! s( [( T7.5.3第一、二段中对产品及其状态的识别以及引申的可追溯要求,则没有上面的限制,根据识别和可追溯的需要,既可以是对单个、单件、单台、单批过程产品的要求,也可以是对特定批产品、某个员工加工的产品、某个供方提供的产品、某个时间加工的产品的控制要求。* Q7 a& F/ Q% v% y
$ |3 {* o7 f* I2 E
17楼的傻逼不懂装懂,还一再出来秀其无底线的智商,实在是傻逼中的极品。
5 }1 @* K% X6 F#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3 12:28: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东亚糖业2013 发表于 2013-8-23 11:586 {' D- P0 V* y
谢谢各位大师的精彩点评!那大师的意见是判7.5.3”唯一性标识”这条款了?

' d( I! x# b% m" L0 Y# H他敢判吗?除非他再次自己扇自己的耳光,否则他没这个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53

回帖

1143

积分

硕士

积分
1143
 楼主| 发表于 2013-8-23 14:24: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剑封喉博士,是你使这个论坛充满朝气和活力!

点评

是的,促使我认真地想一些问题,有个对手真幸福  发表于 2013-8-24 06: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3 15: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东亚糖业2013 发表于 2013-8-23 14:24
$ G1 g3 }4 l7 f0 ]5 U一剑封喉博士,是你使这个论坛充满朝气和活力!

" j, r; _1 }, \你这样说,那个脑残白痴会找你算账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52

主题

1万

回帖

11万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118741

Medal No.10

QQ
发表于 2013-8-23 15: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52

主题

1万

回帖

11万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118741

Medal No.10

QQ
发表于 2013-8-23 15: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3 15: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捕获3.JPG
5 f1 W0 p- q; d1 f0 r9 y脑残气急败坏,已经分辨不出“组织应控制产品的唯一性标识”是7.5.3第几段的内容了……
# \& A8 e" B5 Y5 x9 v3 D% `" t) K( k9 b  U; v0 `& w5 g$ Q8 L! |
捕获4.JPG
: o& v' c1 v# M& X3 C$ M6 U6 ?记录的定义: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完成活动的证据的文件。企业在案例所述的紧急放行零件上作标记,不能实现事后可追溯?难道脑残一定要把这种标记也作为记录,要求组织按4.2.4进行控制?
  Y: v0 z. ]& g& z1 V
9 H- W) n3 h( _ 捕获6.JPG $ d, x7 P( `1 h
“在有可追溯性要求的场合,组织应控制产品的唯一性标识”,这是7.5.3第三段的原文,脑残居然敢否定。$ E6 S8 O" O8 c

9 f: z8 L' o' M5 F你能指望这样的一个脑残傻逼把一个复杂的问题给解释清楚吗?
! X1 k5 Y  r, H! ^' j  L: K$ @7 z$ f
6 v- V# w+ r  H" M  A6 A6 }9 E1 ?' Q( e, B! 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3 15:31:36 | 显示全部楼层
rml 发表于 2013-8-23 15:15( M0 l' e. z1 @( S9 j; t
那就让我们来看看究竟谁是“傻逼中的极品”吧9 r5 _4 t5 l! t- q" S0 F# {
- x. M* h1 W) p$ i/ w( P3 o
真正的傻逼,自己都不能回答自己的问题。

3 c5 X3 X* j# `9 k, k; z你已经充分证明、而且还在不断补充证明,你是怎样一个脑残和白痴之人。
! A$ v2 N# G5 c/ @; ?, }% |$ E
( c5 u; r) d, w6 x, a. ] 捕获5.JPG / O. T' |6 Q6 _& h
我说的“过程产品”不是标准原要求,你说的“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就是标准原要求?
9 |  V/ Q" a4 w) C你这极品傻逼,发帖前不会多想想啊……
( R1 h3 g7 h) p6 a0 t7 D9 H7 Z0 y; z. g3 Z# @' {& j" G
, b  ~" S  X& b1 c" ^1 H" 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52

主题

1万

回帖

11万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118741

Medal No.10

QQ
发表于 2013-8-23 16: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52

主题

1万

回帖

11万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118741

Medal No.10

QQ
发表于 2013-8-23 16: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23 16:24: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给出我对两个案例的分析判标,供大家参考。
1 k- }6 k$ P. `6 j
案例一:审核员在进货检验站看见一个箱子内装5个零件,箱子上挂着一个“拒收”标牌。检验科长说:“这批零件应该两个星期前就到货,但今天早上才收到,一共有20个,因生产急用经生产部部长批准先用了15个零件,但经检验发现这5个全部不合格,所以挂了“拒收”标牌。审核员问:“另外的那15个零件呢?”检验科长说:“车间主任说那15个零件已经装配在产品上使用了,但因没有什么特殊标记,现在也不知道装配在哪些产品上了,一时很难找到。”
案例分析:对因生产急需未经检验被紧急放行使用的零件,该组织未能按照标准要求“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中,针对监视和测量要求识别产品的状态”,以至造成无法识别追溯未经检验紧急放行使用的零件被装配在哪些产品上了,“一时很难找到”
注意,按照常规理解,此案例中的零件一般是单件加工制造的,案例只是告诉考生20个零件中未安装使用的5个零件经检验全部不合格,考生不能自己推断另外15个被先安装使用的零件也一定是不合格的,且案例并未给出该组织对产品有“产品的唯一性标识”控制要求的信息,因此考生不能贸然判8.3的“确保不符合产品要求的产品得到识别”不符合,也不能判7.5.3的“在有可追溯性要求的场合,组织应控制产品的唯一性标识,并保持记录”不符合。
案例判标:不符合GB/T 19001-2008标准7.5.3的“组织应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中,针对监视和测量要求识别产品的状态”要求。

. a3 L5 C' Q. Z; d. A* r
案例二:供应部从一家新供方采购了一批水泵密封圈,到货后组装车间来不及检验,经领导同意就直接安装到急于生产的D-25水泵上。3天后密封圈检验结果出来了,发现性能不满足设计要求,此时已组装完56台水泵,其中的29台已安装了这批密封圈,但无法查出哪些水泵安装了这种密封圈。
案例分析:与案例一不同,密封圈通常是批量生产的,从本案例所述“3天后密封圈检验结果出来了,发现性能不满足设计要求”我们可以得知,该批密封圈性能不满足设计要求,应属不合格品。该组织无法识别查出已组装完的56台水泵中哪29台水泵安装了这种不合格密封圈,不符合8.3条款“组织应确保不符合产品要求的产品得到识别和控制,以防止其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控制要求。
注意,本案例并未给出该组织对水泵密封圈检测状态识别的具体控制方法(如记号标识、记录控制等),也未给出对水泵及密封圈有要求控制产品的唯一性标识的信息,因此考生不能臆测该组织在此方面的控制情况,判7.5.3的“组织应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中,针对监视和测量要求识别产品的状态”不符合,更不能胡判、瞎判7.5.3的“在有可追溯性要求的场合,组织应控制产品的唯一性标识,并保持记录”不符合。
案例判标:不符合GB/T19001-2008标准8.3的“组织应确保不符合产品要求的产品得到识别和控制,以防止其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要求。

点评

天天进屎的二货还真有爱心和责任心啊,只是你能透露一下你所谓标准答案的来源吗?傻逼!  发表于 2013-8-23 18:10
两个案例的判标【全部错误】!大家小心!怀疑他是故意误导各位!严重怀疑!  发表于 2013-8-23 17:5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52

主题

1万

回帖

11万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118741

Medal No.10

QQ
发表于 2013-8-23 16:4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ISO爱好者 ( 鲁ICP备09041441号-1 )

GMT+8, 2025-10-14 19:3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