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2 i6 y8 {; E( _! F
经济日报刊文:落实“同线同标同质”,消解质量内外不同2017-03-22 中国认证认可
% a* p7 |8 ^( x2 Q4 M- @# |" a不少消费者为了购买更优质的中国制造产品,不得不漂洋过海,到海外抢购“中国制造”。这样的尴尬局面,不仅给消费者带来极大不便,损害了“中国制造”的形象,也束缚了内需潜力的释放。为此,我国必须进一步扩大“同线同标同质”的实施范围,推动更多行业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进而带动国内相关产业提质升级,引导消费回流,优化供需结构。
3 ^; W8 i& P8 f& a; s7 Y/ d5 x# B5 p" z' d
& O. ]3 C0 k. j1 w3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引导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扩大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实施范围,更好地满足消费升级需求。
1 b: ~3 E) f3 E6 j) B所谓“同线同标同质”,是指出口企业要在同一条生产线上,按照相同的标准生产出口和内销产品,使供应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产品达到相同的质量水准。
' Q/ z3 z( L% s; `( j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承接了大量的国际产业转移,并依靠廉价的土地资源、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迅速发展成为举世瞩目的“世界工厂”。不过,在制造业快速发展的背后,却在许多领域存在产品标准“内外有别”的现象。
2 ]4 Y% c' O1 s' Z一方面,由于我国与一些发达国家在发展阶段、发展水平上确实存在明显差距,发达国家确实对产品质量要求更高;另一方面,我国的制造业长期依赖来料加工、出口贸易的发展模式,也必须主动适应海外的标准体系。这就导致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内销产品与出口产品存在明显的标准差异,出口到发达国家的产品质量明显好于在国内市场销售的产品,形成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的“质量高差”。
' k# k5 }9 i* f% q( k b尽管这种“内外有别”的双重标准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特定阶段的产物,不过,随着我国国内消费水平提升和需求不断变化,反而造成一些内销产品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不少消费者为了购买更优质的中国制造产品,不得不漂洋过海,到海外抢购“中国制造”。这样的尴尬局面,不仅给消费者带来极大不便,损害了“中国制造”的形象,也束缚了内需潜力的释放。
) x& g6 F7 I( F从企业的角度看,一些出口加工企业按照双重标准生产国内外两个不同市场的产品,增加了企业成本。而且,一旦国际市场发生变化,外销产品出口受阻,转内销又将面临标准不符的问题,使企业的经营难度进一步加大。5 ^3 |" R; Q% @7 ^7 }. a- R4 Y! ^. t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我国有关部门加快推动出口企业“同线同标同质”。从已经披露的信息看,目前我国已有1180家企业、约5000种商品达到了“同线同标同质”的要求。不过,这与国内消费潜力的释放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在这样的背景下,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 B$ r6 _/ T! q( [! A! p3 G
, m* P! v' j- O7 d6 I4 R3 J
+ l% W: t- s5 L2 \. U从政策层面看,必须进一步扩大“同线同标同质”的实施范围,推动更多行业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进而带动国内相关产业提质升级,引导消费回流,优化供需结构。同时,完善公共服务平台,特别是着力加强对“同线同标同质”产品质量和生产企业的监管,使“同线同标同质”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推动形成更多高质量供给,促进国内国际市场深度融合,促进更高水平的全方位开放。+ b: e( {; O$ J
对制造业企业而言,必须主动适应消费升级的新变化、新趋势,积极主动落实“同线同标同质”,不断提升质量供给水平。同时,以此为契机,加快实施技术更新换代,始终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推动企业向中高端产业层级迈进,不断提升“中国制造”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使消费者不出国门,就可以买到与国际市场同样优质、价格更加低廉的产品,以更多有效供给适应和引导消费需求,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
$ F+ P @+ \% q% |1 ` l4 L; e来源:经济日报 国家认监委
+ ?$ j* B. s6 V0 m: 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