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涉及ISO的根本之痛。放开市场,大力推广,必然出现鱼目混珠,滥芋充数的现象。关键在于监管力度。为什么沿海的三资企业不愿在国内认证,主要还是国际上不认可国内的认证水平,认为审核员水平低,行政管理部门也缺乏监管力度。/ }. ]$ C ^, c" F4 M; z
国内的认证机构有难言之隐。抓严了,企业达不到要求,通不过认证,顾客跑了,市场小了。抓松了,又降低了要求,要承担认证风险。除了沿海的外向型企业执行ISO体系比较认真外,内地的许多企业都在走过场,本身管理达不到要求,又承担不了高额的推行费用,就做应付式工作,一边在审核前赶制假文件和假记录,一边给审核员好处。通过认证,得到证书,就是得到更多合同的前提。( i+ j" `/ e2 c F' F: O
我觉得解决的办法是认监委加大监控和处罚力度,发现认证机构违规,要杀一敬百。还要提高审核员入行和企业通过认证的难度,来提高审核员和企业认证水平,来获得国际上的广泛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