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3-12-12 15:33:21
|
显示全部楼层
rml 发表于 2013-12-12 12:13
6 H r5 A, y* h' S( V& C呵呵,我不会为激烈但正常的讨论生气。
9 n3 E) r9 m# F5 Y其实,也许是我写得太长了。我的感觉是你没看明白我在说什么。, B$ J- |# z6 B" J+ Z; F( B- |
... : O D9 `' K4 F7 r' W. Q
; {$ k9 [2 v- l+ R) N赞赏您超越了情绪化的争论而达到了理性讨论层次的良好素质!4 [, F: i4 p* h: }& {$ ?$ p' k
使无意于深入讨论此类问题的我,增加了几分兴趣来再次说明一下我的观点,并提供两个ISO论坛上有关针对这方面的观点的网址供您和大家参考,以佐证我的观点!
4 U7 U$ E7 S6 v. k2 K7 _/ O现再次简要地从另一角度来说明一下我的观点:
4 l6 Q* g4 I$ f W" E' W- R3 O1、对您的贴子我已看明白,您将标准条款的理解进行了您自己的经验分类,
6 M, W: T( ^( D |5 }$ P( i" P如:“再举一个例子:还是反应釜中化工过程某阶段,贴在舱门上的作业规程要求该阶段220℃、35Pa,保持55Min然后在30S内排气至常压,开舱……。操作者看温度表、压力表、看钟(有定时装置时设定时的观察可以忽略到设定工步去)等等属于7.5.1e。IPQC专职人员不会一直蹲守观察吧?所以他并没有做7.5.1e,他的抽查并不能作为过程控制条件,而属于对7.5.1e是否正确实施所进行工作检查(8.2.3)”。
$ H, n/ v. P0 Q, M& r看到没?简单点说,7.5.1e是过程自身作为控制条件的监测。而同样的对象由过程之外(不直接实施过程相应操控)的人员对之实行的监测不是7.5.1e。因为这些人员的监测不是即时的控制,如果把这当作控制监测,将会因监测漏失而造成过程失控。
9 [% R9 R$ c; E+ R. O严格说来,9001所有要求没有两可的判断。若有重叠,必定角度不同。7.5.1e与8.2.3这判定的准确性,涉及到是作业操控不足,还是监督不力。改进层面是不同的。1 E6 d' t0 b$ U/ g! X X
然后用您自已分类方式的理解来判断我的观点自然就有问题!
J8 y5 c; Y4 ?* o X& J- G要想真正搞清这个问题,只有我们回过头了重新真正地理解了7.5.1与8.2.3的关系及作用,才能准确运用其判断问题,我相信您也一定赞同这点!/ }/ K9 _7 w# X3 p
首先再次说明一下我的观点那就是:判7.5.1E和判8.2.3都是对,但从“就近原则”来讲:判7.5.1更适宜!& A1 V J+ K* b# F
为什么呢?
; m) E8 v* H3 \9 P# [# G因为8.2.3是体系中的对所有涉及的各类过程提出监视、测量的要求,而7.5.1是遵循8.2.3要求的具体过程中的监视、测量要求!这一点不能不清楚!这自然就判7.5.1比判8.2.3更合适,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就近原则”!6 p+ J9 w, N* f% l( H
而您这位朋友是将7.5.1和8.2.3理解成:是对不同方面的管理要求,甚至理解为只是对产品特征参数的监视和测量,而没包括对现场的人、机、料、法、环、测的要素的监视和测量,这是对过程方法中的质量控制的缺位和肢解的片面理解,而造成的您现在的结论,就不奇怪了!
3 D. \4 e2 F: m6 h因时间有限的关系,不能时时上来面面具到讲得那么清楚,望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