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用户名
 免费注册用户名
  • ISO爱好者祝广大坛友蛇年大吉!!!
    各版块官方QQ群号新手如何获得更多贡献值审核员注册挂靠推荐如何成为国家注册审核员新手入门必读-论坛版规
    查看: 1213|回复: 0

    竞争 | 检测认证“纠纷”背后的中外博弈 本土机构缺乏国际认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10 18: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竞争 | 检测认证“纠纷”背后的中外博弈 本土机构缺乏国际认可
    & I, c1 f" n2 b- R2017-02-10 周强 质量与认证
    & ^5 z  k: b8 O1 O' h/ O% M; ]" b$ ^% o8 F' Z

    ; x* @( Q/ D  C2 I; @8 e" q* V) Y
    在2016年“双十一”前夕,中山市的知名企业欧普照明经历了一次“过山车”式的检测风波。在电商平台的抽检中,京东采信国外检测机构出具的一份检测报告,直接关闭了该公司在京东的销售平台,并表示只有收到国内权威检测机构的合格报告后才能开放链接。随后广东质检院成立专家组对该公司产品检测,结果显示,产品并无质量问题。公司负责人表示,仅仅一个晚上直接损失营业额就超过100万元。
    . y- U5 E. ~0 H5 Z2 H; P

    4 W  C3 l  I1 A" B- I
    , @. q9 D/ q( w5 e) `' n% {# s" T" V! I8 c* x1 y5 s
    近年来,部分国家频繁告称中国出口产品检验检测认证不合格,借此对我国出口产品采取海外处罚甚至禁售,我国出口企业蒙受巨大损失。记者调查了解到,我国检测认证机构存在小散乱现象,难以获得国际认可,企业凭借国内检测认证机构出具的认证证书进行申诉,往往在国际上得不到采信。
    8 N* p* G, e$ T  {+ O

    国产产品外拓之路举步维艰


    + E' W2 d6 V7 f+ \$ |( W9 u
    广西桂林国际电线电缆集团公司(简称“桂林国际”)驻澳大利亚分公司是经外经贸部批准的、我国首批50家境外投资带料加工企业之一,经过20多年的经营,其产品销售收入连续3年位列澳大利亚同行业前三位,近年来销售额年均超过2.5亿澳元,其中低压建筑用电线电缆市场占有率接近70%。

    0 D- s* m& Q$ w- {
    桂林国际的快速发展引起了澳洲同行的不满,它们通过海关、税务等各种方式来干扰其正常经营,但未能遂愿。从2011年起,竞争对手们开始在市场上到处搜集桂林国际的产品给澳洲一家国际知名的德国检测机构检测。2013年5月,这家德国检测机构出具了一份关于PVC绝缘电缆不合格的委托报告,随后澳大利亚政府采信了这一结论,认定桂林国际在澳销售的电缆存在质量问题,计划实施处罚和禁止销售。
    ) W8 J3 a- V5 K
    驻澳大利亚分公司代表蔡晓萍告诉记者,桂林国际的产品都是按照每类产品所适用的澳洲或国际标准生产,不少都有相应权威管理部门的批准使用证书。于是公司向德国检测机构提出异议,反复沟通无效后,2016年3月,桂林国际决定提起诉讼,在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的支持下,德国检测机构最终承认误判。
    : k7 _% C5 x' w" ?  R* ]
    记者采访了解到,近年来,欧美等发达国家屡屡通过检验检测认证手段设置“拦路虎”,对我国出口产品实施退运和通报。国家认监委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出口产品遭退运42120批,金额25.13亿美元;2016年1~9月,我国出口产品遭退运28717批,金额15.85亿美元,其中80%的退运是经过国外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检验或检测的。
    4 A* ^2 c6 c2 k. x( o; `
    2015年,山东省一批2200吨大蒜出口到韩国被退回的新闻曾引起轩然大波。这批大蒜在国内经韩国农水产食品流通公社质量检验认定合格,但是运抵韩国后,被韩国农管所认定为质量不合格,最后只能以韩国政府授权的韩国农管所的检测结果为判定标准。
    - B' c5 |* H9 P% Y" u- J4 Q9 V
    广东省质监局局长任小铁表示,当前,不少发达国家对外标榜开放市场,但在它们本国却只认可其指定或授权的技术机构的检验检测认证,形成“弹簧门、玻璃门”。比如中国相关产品进入美国、德国市场,就必须通过美国UL、德国TüV认证。
    3 w  ]7 B9 e. Y4 J, f
    “一些机构为迎合退运发起人的要求,出具不符合事实的检验检测报告,成为歧视‘中国制造’质疑‘中国质量’的帮凶。”广东省质检院院长陈锦汉说,近年来,一些国家利用反倾销和贸易壁垒等手段无法达到限制中国企业的目的,便更多采用技术壁垒来挑毛病,“对于有怀疑甚至错误的检验结论,往往是采信并认定中国产品存在问题,这种先入为主的误判使得中国企业的外拓之路举步维艰。”

    . x9 F3 E6 p. l: V1 b

    本土机构缺乏国际认可度


    ! ^: I4 E4 b+ E$ T  B! ?* f* b8 g
    “一旦在海外遭遇检验认证纠纷,大部分中国企业选择忍气吞声,不会主动寻求本国检测认证机构支持。”蔡晓萍说,澳洲事件发生后,桂林国际也曾向国内多家检测机构申请指导和支持,但因为国内具备检验资质并熟悉测试要求的机构寥寥无几,其中有的机构因担心各种影响,不愿与德国检验机构产生争议。
    / {/ i3 \( H, s7 x( B

    7 E/ j+ g3 ?( F% T* K$ R" f" Y
    日益严峻的国外检验检测认证“玻璃门”背后,是我国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小散乱、难以获得国际话语权的现实。来自国家认监委的数据显示,我国近3万家机构分属26个行业,100人以下的检验检测机构占82.95%,数量多、实力弱、效率低,重复建设严重。有企业反映,国内认证机构良莠不齐,经常出现同一项目检测结果在不同检测机构中可能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

    * H$ L1 j0 g* P, H
    任小铁表示,受区域和行业建制影响,地方政府和部委形成各自独立的检验检测认证体系,行政分割、区域封锁、结果不互认同等重复建设、恶性竞争问题突出,缺少与国际知名机构相抗衡的社会第三方大型检验检测认证机构。

    & Z/ V  M! i+ E
    “检测机构鱼龙混杂,部分检测机构为盈利不择手段,恶性竞争,委托检验报告数据的严肃性和准确性大打折扣。”广东质检院电器检测部部长高晓东举例说,随着我国开放3C认证市场,不再统一规定3C检测认证价格,大量民营检测认证机构为了争夺市场,不断以降低检测力度为代价,压低检测认证价格,“广东已经在多次抽检过程中发现具有3C认证的产品并不合格。”
      f& z: D  l' [0 H
    受访的业内人士表示,我国目前已经成为仅次于欧盟和美国的全球第三大检验认证市场,但我国本土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在标准制订修订、国际认可度等方面与国际权威检验检测机构仍存在巨大差距。不少外贸企业反映,我国出具的认证数据缺乏国际认可。
    - _/ m& _% m2 @) y! Q" V
    记者采访了解到,近年来,瑞士通用公证行(SGS)、英国天祥集团(Intertek)、德国TüV莱茵(TüV Rheiland)等欧美检测认证机构已经以独资或合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在上海、广州等数十个沿海城市建立子公司或办事处,并以年平均20%以上的速度快速在我国扩展,已经成为我国检测市场不容忽视的力量。
    . M4 ^% Y  e! \  z4 O; b) W
    国家认监委数据显示,我国外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有143家,仅占总量的0.5%,市场份额却占25%,年营业收入是市场平均水平的12倍。广东质检院副院长黄海坤告诉本刊记者,中国产品大量出口欧美地区,我国检测机构却对欧美检测标准缺乏长期跟踪和研究,再加上欧美更认可来自本地区检测认证机构的检测结果,“这些外国检测认证机构‘挟市场以令企业’,我国企业只能被动接受国外检测机构,从而进一步挤压了我国本土检测认证机构发展壮大的空间。”

    ) ^- E  C; L& g* V3 A

    强化国家质量基础建设


    " u8 T0 z: y1 Y( P# V- f) h
    任小铁等受访人士表示,计量、标准、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是国际公认的国家质量技术基础,事关我国市场技术权益,而检验检测认证是否合格决定了“中国制造”能否通行国际市场。为此,建议从三方面补齐国家质量技术基础短板。
    / r: ]1 D5 r0 s( d9 x  T5 ]
    一是支持企业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提高应对全球技术标准竞争的能力。
    3 R3 b, A5 c/ o7 C' R$ Z
    当前,我国标准缺失、滞后、老化等特点在新产业、新技术、新产品中尤为明显。由中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只有179项,仅占国际标准总量的0.7%,国家标准相关联采标率为73.5%,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这也是国外频繁对我国设置技术壁垒的重要原因。比如儿童用品对邻苯二甲酸酯含量的监管要求,欧盟和美国分别在2005年和2008年设置并明确标准,而我国直到2016年才在国家玩具标准中正式列入实施,而邻苯二甲酸酯也成为我国儿童用品出口的首要“壁垒”。据统计,2010~2015年,我国共有987批儿童用品因邻苯二甲酸酯超标被欧美发达国家通报,占通报总数的31.62%。
    ; y) P0 q" `; n2 }7 i( @
    二是维护市场技术权益,加强国家质量基础建设。
    ; b' M* U7 ^9 S1 O
    近年来,美国政府标准化政策部门年均拨款达7亿美元,而我国对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方面一年的经费仅相当于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的1/8。我国国家质量基础对经济的贡献也远低于发达国家。在德国,标准对GDP的贡献率为0.9%,法国和澳大利亚为0.8%;欧盟的计量技术成本收益比为2.7,德国、荷兰分别为3.9、3.6;在我国,检验检测对GDP的贡献率为0.1%,认证认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分别为0.914%和0.338%。任小铁建议,将国家质量基础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基础性制度,制定实施中长期规划,增加投入,优化政策环境,为“中国制造”更好走出去提供良好环境。

    8 ]' E) q3 `, h( n0 ?! P& ?) ^
    三是要加强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扶持技术机构走出去。

    9 Y! t4 \5 v6 n# R; \: S0 p
    一方面要加强对国内检测机构的监督与管理,通过依法设立、政府授权和资质认定,扶持和提升我国公益性技术机构的法定地位和权威性,逐步提高其公信力。另一方面加快技术机构改革步伐,整合现有技术机构为跨区域、跨部门服务的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并在保持其公益性基础上,引入市场运营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做大做强,培育一批能与跨国知名机构相抗衡的“航母”型社会第三方公正技术机构,终结国内检测检测机构小散乱弱局面,从而维护我国市场技术权益。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支持其“走出去”,及早布局沿线国家,并帮助这些机构克服在海外发展的初期困难,从而逐步获得国际认可。

    . M! J% x0 n: M* h+ L2 {/ ^! F
    - t: E4 H4 e3 D$ K5 C# i0 w
    - End -

    2 M& T2 Y' ?& m) G, p( ?
    . @- @; S% V* T) e- {
    8 y' g" s+ |. [
    ' n/ ^! Q, J) u% b7 s) q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ISO爱好者 ( 鲁ICP备09041441号-1 )

    GMT+8, 2-5 05:0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