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标准化
* U# ~, ]! e5 x
标准化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两大车轮之一,是企业追求效率、减少差错的重要手段。. N5 ]* a9 P! m
# b3 k. ?6 T/ U6 C o+ P m
1 p- a& c1 c5 B$ d1 t标准化的四大目的
* m9 |2 @9 X* n% a. a1 I
c. L( p4 x& C7 X; g
在工厂里,所谓制造就是以规定的成本、规定的工时,生产出品质均匀,符合规格的产品。要达到上述目的,如果制造现场之作业如工序的前后次序随意变更,或作业方法或作业条件随人而异有所改变的话,一定无法生产出符合上述目的的产品。因此必须对作业流程、作业方法、作业条件加以规定并贯彻执行,使之标准化。
2 \+ C( Y5 f" b+ ^
V3 g/ @4 Q- T标准化有以下四大目的,技术储备,提高效率,防止再发,教育训练。标准化的作用主要是把企业内的成员所积累的技术、经验通过文件的方式来加以保存,而不会因为人员的流动,整个技术、经验跟着流失。达到个人知道多少,组织就知道多少,也就是将个人的经验(财富)转化为企业的财富;更因为有了标准化,每一项工作即使换了不同的人来操作,也不会在效率和品质上出现太大的差异。
0 n6 p6 l. s" I, e& N! \
如果没有标准化,老员工离职时,他将所有曾经发生过问题的对应方法、作业技巧等宝贵经验装在脑子里带走后,新员工可能重复发生以前的问题,即便在交接时有了传授,但凭记忆很难完全记住。没有标准化,不同的师傅将带出不同的徒弟,其工作结果的一致性可想而知。
/ D( z# ^- V Q/ ^) x* C8 a$ ^( Y$ C+ [6 l, S
良好标准的制定要求
* s2 O$ C: |3 V; \8 U5 b: D0 J& E3 g* T3 N p g" w. K) t3 l
很多企业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标准,但仔细分析,你会发现许多标准存在操作性差、不明确等问题,例如,“要求冷却水流量适中”。什么是流量适中?不可操作。“要求小心的插入”,什么是小心?不可理解。其实,一个好的标准的制定是有要求的,要满足以下六点:
! G) I& v, w" _! n" H$ g# N( J1.目标指向。标准必须是面对目标的,即遵循标准总是能保持生产出相同品质的产品。因此,与目标无关的词语、内容请勿出现。
9 m5 Z; x4 l6 q0 B9 E: }2.显示原因和结果。比如“安全地上紧螺丝”。这是一个结果,应该描述如何上紧螺丝。又如,“焊接厚度应是3微米。”这是一个结果,应该描述为:“焊接工作施加3.0A电流20分钟来获得3.0微米的厚度”。
8 p) `8 @7 b3 Q: H' h4 S9 j3.准确。要避免抽象,“上紧螺丝要小心”,什么才算是要小心?不宜出现概念模糊的词语。
& h8 h$ T, [7 n3 E G
4.数量化—具体。每个读标准的人必须能以相同的方式解释标准。为了达到这一点,标准中应该多使用图和数字。例如,使用一个更量化的表达方式,“使用离心机A以100+/-50rpm转动5-6分钟的脱水材料”来代替“脱水材料”的表达。
$ ~8 [7 U! ]7 y5 e- ~! [/ @% V) O" }2 K5.现实。标准必须是现实的,即可操作的。标准的可操作性非常重要。可操作性差是国内许多企业的通病。我们可以在许多企业车间的墙上看到操作规程、设备保养等标准,我们比较以下两个表,感受一下什么是可操作性。
+ J+ N& q) w- z1 l: [
6.修订。标准在需要时必须修订。在优秀的企业,工作是按照标准进行的,因此标准必须是最新的,是当时正确的操作情况的反映。永远不会有十全十美的标准。在以下的情况下修订标准:
内容难,或难以执行定义的任务;
当产品的质量水平已经改变时;
当发现问题及改变步骤时;
当部件或材料已经改变时;
当机器工具或仪器已经改变时;
当工作程序已经改变时;
当方法、工具或机器已经改变时;
当要适应外部因素改变时;
当法律和规章已经改变时;
标准(ISO等)已经改变。
$ \. e R$ Z$ i/ j3 _/ H# }1 X* Q4 k: _: a% i; ]# A! E( E( R
! X7 O% r+ t+ T: c# X# J( S二、目视管理
& e# C. f, Q7 s! e5 B: |& G' U
: y B) ~4 {& ^2 G; V2 K8 b. }* S
目视管理实施的如何,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现场管理水平。无论是在现场还是在办公室,目视管理均大有用武之地。在领会其要点及水准的基础上,大量使用目视管理将会给企业内部管理带来巨大的好处。
& S; ~/ P8 M$ {* p" F4 l
( I% e0 V: L* U0 I8 j9 w9 z: T" m高效率的管理方法
( [/ }4 `! z# k6 R. P! l: T, H6 R s6 _- r: |6 G7 R5 b
管理对管理者而言也许体现了优越感,但对被管理者来说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尽量减少管理,尽量自主管理”这一符合人性要求的管理法则,只有在目视管理中才能发挥的淋漓尽致。实施目视管理,即使部门之间、全员之间并不相互了解,但通过眼睛观察就能正确地把握企业的现场运行情况,判断工作的正常与异常,这就能够实现自主管理目的。省却了许多无谓的请示、命令、询问,使得管理系统能高效率的运作。1 y& t8 K% `7 T( D
4 K. x) T' j9 S7 |+ L' c$ `
/ p$ Z6 \- }* i' v& U" P( \对错一目了然的方法
3 P6 }6 B# \- |: G4 @# {5 R, ^& I6 q- g8 W; g1 R
很多企业的管理规章制度只是留在文件上,殊不知不用看文件,在现场就能判定对错对现场管理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 n2 Y4 l& S' j. p
( {5 X6 o, [) a: x. K
目视管理的水准
' r( R9 C' E: M( a% D& Z
/ e, K% x0 h) Y$ A8 j8 T目视管理可以分为3个水准:
初级水准:有表示,能明白现在的状态
中级水准:谁都能判断良否
高级水准:管理方法(异常处理等)都列明
1 D6 ^9 q) t2 d q8 \* L) j
- v9 T1 S/ s b _4 A2 N& ?9 | e; K5 }7 p$ i4 o
三、管理看板
7 R$ G" U% m* O2 k5 d. H+ A# u/ E/ a+ Y5 T' i
管理看板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非常有效且直观的手段,尤其是优秀的现场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9 N) ?: n$ w& j8 W; f( ?0 Z
管理看板是管理可视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即对数据、情报等的状况一目了然的进行的透明化的管理活动。它通过各种形式如标语、现况板、图表、电子屏等把文件上、脑子里或现场隐藏的情报揭示出来,以便任何人都可以及时掌握管理现状和必要的情报,从而能够快速制定并实施应对措施。
% P6 N. p# {7 A, U: t& D按照责任主管的不同,一般可以分为公司管理看板、部门车间管理看板和班组管理看板三类。(如下所示)
( {( y8 j- O3 V2 H
7 @$ R! ]2 d! N' A+ m区分:
" J5 h6 O- [) |$ Y& U% P) G/ Y# W
; q: L: K7 Y& P! O公司管理看板部门车间管理看板班组管理看板
7 x( k4 S5 p$ S7 d9 U: x: P. @
, ] l l4 f7 t7 W# u0 j
6 q; s: I5 Q! e3 l/ n' G& C责任主管:
4 W3 `6 }7 j/ L0 t
- B2 L o! t. h( o& ?高层领导中层管理干部基层班组长7 g9 _( ~2 P8 A, l, Y8 B0 a0 E
2 j% m8 P1 Y+ E4 H
K8 M5 t/ {2 y) Y: U3 }
常用形式:
0 K; J9 l+ \2 \+ O+ c8 ~
* @4 p7 V, |/ n( K
各种ERP系统大型标语/镜框匾/现况板移动看板' O' B4 ~6 s/ ~$ Y
标语/现况板/图表移动看板/电子屏
现况板/活动板图表/移动看板活动日志/
0 F+ p6 X' o' c1 a- `5 x6 q! N
% O) U$ ]$ n7 _) F
项目内容
! L: }3 {0 ?: g/ k3 O9 j* C
# B" N5 t s5 L- `% G: C2 ^& f3 `) Z
, U7 d4 w% `1 g) | ]+ o/ w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