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5 X; D) E- E+ Y: s( @
今天(1月15日),由《质量与认证》杂志社主办的2016检验检测认证行业年度风云榜发布会暨颁奖典礼在北京隆重举行。评选活动同期论坛邀请了9位行业大咖与现场嘉宾分享观点,探讨行业现状,解惑行业困惑,为打通思路开启一盏明灯。
+ `$ ~; O* X, H0 E' m/ h$ r- W
( ?& G0 ^+ V, u7 D如今,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经济已经呈现深度融合的趋势,检验检测认证行业也在经历着一场深层次变革,行业上下绝不固守一隅,怀着无比的勇气和信心,以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新的作为,努力走出一条检验检测认证行业特色的发展之路,收获属于检验检测认证行业人自己的精彩。
2 ^$ S2 s, w- R: X6 Q
2016年,国家出台了很多检验检测认证领域的利好政策,为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检验检测认证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风险与困惑也随之而来,未来的出路在哪里?一起来听听演讲嘉宾的主题演讲。
8 y6 Y7 W# q' s7 [4 U5 I) a( z
; ^9 ?; P* c3 U$ l; p' m% H+ B
国家认监委认可监管部副主任 葛红梅
. k" J* H5 Y* s$ F4 I4 g
演讲主题:国内外检验检测认证行业的新常态
, i% T( U. U" a6 {" A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提升供给体系的中心任务是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下最大气力抓全面提高质量,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国家认监委将提高供给质量、严守安全底线,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出一批消费品高端品质认证服务,同时建立健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体系,更好发挥认证认可的评价引导作用,运用第三方认证、检查等手段,促进相关行业和企业提升技术和管理水平。
8 L1 u2 x( M4 X" d针对中低端认证供给与高端采信需求的矛盾日趋激化、传统的供给项目与新型的认证需求的脱节日渐突显、新业态新模式对行业供给要素配置的影响日益深化,未来,国家认监委将在质量管理体系、能源管理体系等领域继续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活动;制订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规则;修订《认证人员管理办法》;印发《关于建立认证认可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寻求与相关部委签署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今后将继续推制度、联部门、宽准入、严监管的举措。
/ t* @8 t$ E, B: d; ~ [; B: {" U+ Y5 R: a8 v J, q
国家认监委认证监管部主任 李春江
8 b0 o6 f2 _$ a: q! L2 C0 w0 f1 a演讲主题:关于产品认证工作的思考
/ i; O" s( ^) z- I3 a) V2 ?
产品认证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要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高质量标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引导企业形成自己独有的比较优势,发扬“工匠精神”,加强品牌建设,培育更多“百年老店”,增强产品竞争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既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也要注重用新技术新业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 x3 I4 z: A* [1 d; c近年来,产品认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显著增强。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产品认证行业仍处于爬坡阶段,在增强创新能力、提高供给效能、促进产业升级及提升采信水平、增强工作有效性等诸多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8 B/ H. b3 t3 f4 B! ~5 R# T* q& ?, Q
国家认监委信息中心主任 庞翔
7 w- {) R0 j3 B3 K' t7 C' d演讲主题:运用大数据对机构全景多维画像,促进检验检测认证行业品牌发展
) }0 R8 F% t- N: p
根据《认证认可条例》,认证机构须获国家认监委批准、取得资质才能开展认证活动。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对认证机构全景多维画像,有利于各相关方识别认证机构间的差异,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认证服务和认证结果,这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有利于社会监督,通过市场选择来树立和突出认证机构品牌、促进认证质量和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促进检验检测认证行业品牌发展。
9 d: ?* S3 ~+ W6 U2 n* ]
% f8 I6 m% h& o1 S4 ^( @7 M! f M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副主任 刘彦宾
) G1 d3 Y: ]3 a+ I" T. b演讲主题:认证科技创新,助力社会经济发展
+ Z: M) ^. G5 T5 n
CQC承担了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重大课题,积极参与了NQI专项工作,促进标准化与认证业务协同发展,参与全国及地方标准组织10余个;从事家电产品认证、光伏技术服务、软件测评、应对气候变化服务等工作。此外,科技革命在加速,对认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紧密跟踪。政府部门简政放权,给了认证机构更多的活力和空间。CQC处于改革和转型的关键时期,加强科技创新,是引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深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创新活力。
* C b$ D$ \1 d6 f
% R6 H4 g# S. s* p3 _, w# o
德凯东亚区总裁 曾牧
9 J- N5 v" I% q) I4 H; j
演讲主题:国内外检验检测认证行业的新常态
2 J8 q& W8 y+ T' v中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第三方检测市场,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检验检测行业发展与国家经济GDP水平是基本匹配的。
% {- j8 T- b( h1 y R- ~9 h1 P通过分析比对全球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收入排名情况及2012~2015年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有机增长率,评估预测了2016~2018年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有机增长率。同时深度分析阐述了支撑检测认证市场的长期增长的市场驱动力的六因素。
% P- [% b! i% R# m$ j目前几个主要的正在出现的增长共识:更加严格的环境、健康和安全管理;大量的公司需要更多的全球TIC服务;随着TIC的改革和深入,打开了中国的国内市场;新的发行渠道的出现带来了机会,如电子商务;汽车数据分析和新技术。
$ J6 _1 }7 E4 u: b/ l4 h$ S- @/ |8 Q+ p9 [3 B) t1 p0 r
钛和资本董事长 潘晶
, D d n# M: p+ \; M演讲主题:TIC行业投资并购趋势和挑战
4 b4 z+ A; [ A, d5 l" a/ F8 ^% P$ Y
人们对传统TIC行业的认识在于测试、检测和认证等业务领域。但是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和中国各行业发展阶段变迁,我们需要对TIC行业的认知提升到新的阶段,围绕安全、质量、效率及风险管理领域的一切技术服务都是我们行业的拓展方向。但是TIC不是能够通过借助某些机会或者外部力量爆发式增长的行业,需要长期细致的管理和跟随创新,因此不能以试图通过高估值快速退出获得资本收益。
+ R6 q5 S( P' T G1 ?1 q
我们正处在万亿的市场,但我们不在风口。在过去十几年TIC行业发展历程说明,中国第三方检测机构经历了国际贸易机会及环境、食品、汽车等机遇的时候,已经进入了行业机遇与并购整合机遇并存的时代。国际上非常多的检测机构都与资本有深厚长期的股权合作,甚至大比例由私募权机构持股。在整合的时代,国内检测机构应开放心态,借力资本,抓住产业的窗口期,快速发展。因此,需要检验检测认证企业兢兢业业的管理和无处不在的创新。
$ l% A6 M+ f6 a$ R8 ]1 U( V
' { ], d: X6 ^: X# k1 M x) V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马振珠
& O9 [% @; y5 v I5 A5 _ j
演讲主题:诚信与责任
; |; N( I/ N) A, t+ R. I- V
, Y) F! E' A1 O; x. o) ^( P作为第三方检验认证工作者,最根本的任务就是“传递信任、服务发展”。实现这一根本任务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要始终坚持“以诚为本,以信为事”。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责任是提升服务水平,检验检测认证行业是国家鼓励发展的高技术服务业,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给企业和客户带来增值服务,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不靠价格战。同时,第三方认证机构还应为早日实现大做强中国知名的检验认证品牌的目标而不懈努力。
3 w% _2 @# M2 ~2 x; ]
: P/ p, i' D6 ]" A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万峰
2 d& p- I/ ]! U2 R# m
演讲主题:我的品质观
2 e, s, s* k" c( H! J9 C* R" ^
万峰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谈了自己对品质观的见解。他认为道德价值观是树立品质的根基,品质是企业管理水准的体现,品质所散发出的魅力会让每一个客户感受到他们精益求精的追求。
, L3 P5 h1 p l0 [+ K; x, E/ L
( s5 E4 _' F5 _# P; b8 L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认证管理办公室主任
范建波
, T- f$ j+ f/ `1 y$ }' [+ i
演讲主题:认证助理企业,带来质量市场双赢
% W; D$ c% Z0 k. P; [认证对企业产品质量形成规范与指引,企业反过来可以借助认证标准促进自身技术进步,提高产品性能质量。多年来格力电器积极参与国家各类节能减排、绿色认证活动,先后参与了领跑者、领袖榜、“节能机电设备”及“能效之星”、“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等一系列节能产品评选活动、不仅在公司内部倡导认证、环保等活动,也倡导、推动供应商对其供应产品进行认证活动,提高零部件的技术质量水平。
, R4 |& x. @' T3 |: S8 f l-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