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4.4.1
. z; _0 n h& I+ X% }+ z6 n8 h4 F7 Y) A0 V9 B: v, l
请负责人介绍XX部门的环境职责、人员配备和分工、设施设备、技术技能及其状况。
% P$ [: M- {0 Y! [0 e+ C7 R0 d0 R0 H: K t* ]# G7 b3 \/ F
4.4.2& w3 W7 h2 f; E1 E" {8 V
8 |2 Y% M: |: U) d1 C* K
1.向负责人了解哪些是具有重大环境影响工作的人员,对这些人员的能力要求是什么?并了解对这些人员进行培训的情况。8 C) O& `; p3 R P8 V4 b
+ O: E9 o/ C3 [/ Z! I2.抽选2~3个可能会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工作岗位,现场观察操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并询问他们是否了解本岗位的环境影响、工作职责、要求和方法。
+ U: z% {, } a; U
) V$ y/ `9 s5 I9 O$ W% h3 |4.3.1) c% M6 J' p, y% n# N# \
: J7 r7 k$ o j. O( y, _4 \8 r1.向XX部门负责人了解改部门的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情况。! p+ q. j! R, z' U( P
0 S& L0 f- X) C) l; ~
2.查阅环境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及其评价证据。现场观察以确认环境因素及重要环境因素有无遗漏(如生产和生活废水排放、污泥的处置、化学品的遗洒和泄露、化学品废包装物的处置、有害气体的排放等等)。
# N. A- Y1 s) v+ A7 Y- e0 \3 \
8 n& z# z5 C4 b' H5 I4.3.24 b9 o6 Q& `; k( Z3 w- |
) W- |, f# X. {; k9 T1 f1.询问负责人获取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渠道。; M& k5 w3 c, y6 @
* N1 n. X( Y0 z* X5 U$ O' W2.查阅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看是否将适用于该部门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均利于其中(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等)。' ?1 c' a+ d- ~& G0 E
- X& {: p) X: R0 o3.请负责人介绍哪些该部门的重要环境因素适用于哪些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并请其提供这些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说明适用的具体条款及其与环境因素控制的作用关系。
% I: T3 Y% h# `4 f
# `2 x3 y' t1 j4.3.3
3 C) l2 n9 t9 |' w3 i
# i& t o! G# F7 M( Y! J1.询问负责人该部门是否制定了相关的目标指标,如有,查阅目标指标规定是否合适,是否可测量。* r6 F. Y7 O, K8 \: I. A
, U3 c1 u6 h6 ~
2. 针对每项目标指标查阅相应管理方案,看管理方案中是否规定了具体的职责、方法、时间表。% ~4 Y; Y' z; v2 A w& z
8 H0 |) }6 o K( G3.抽查管理方式的实施证据,查其实施状况。3 Y+ M9 K! x7 e. i0 \
( O) a2 W9 F& {% T( Z& W0 C/ \
4.4.37 [7 Z( Y5 R: Y5 f! c7 }7 h5 D
$ o% n7 _5 w% P& N: y
1.向负责人了解哪些信息需要哪些部门和人员交流,并查阅相关证据。
6 g! n- T+ M! n6 V0 i2 e" }0 q8 J+ o. Q3 ~6 z3 l4 s3 K. c- i
2.向负责人了解该部门与外部相关方进行信息交流的程序,了解该部门接受到哪些外部相关方的信息(如附近居民的投诉、地方环保部门的信息等)。如有,对照相关程序的规定,抽查对这些信息的记录及其处理/回应的证据。核查是否符合程序的规定。0 }7 T7 {0 g- m1 ~& T I
! D+ A5 C: o k$ f! ]; q8 a/ m; y3.向负责人了解哪些重要环境因素与外界进行何种形式的沟通交流。并查阅相关文件的规定。抽查与外界交流重要环境因素有关信息的证据。核查是否符合文件的规定。
, ]" B' } v' ]; [8 _1 @5 m+ c
4 q1 c9 |1 n: p4.4.6
- _& C0 N: @( N+ ^* t
; g; f6 }5 U8 D" q1.请负责人介绍在该部门需要控制哪些与重要环境因素相关的活动,需要哪些形成文件的程序。
2 H1 G* J5 P' M z0 Q" s8 O! h# b7 z9 D! W
2.查阅程序文件,看程序文件中规定的内容是否充分适宜,程序文件中是否规定适宜的操作方法和运行规程。
+ F" y# s( z' o5 ?# D2 w$ k Y% U. H6 W- `2 W3 w
3.询问负责人在该部门的运行活动中是否有需要由供方或合同方实施的活动?如有,请介绍这些活动中的重要环境因素及相应的控制方法,并请其提供相应的控制程序,抽查这些程序的内容是否充分适宜?询问负责人如何将有关的程序和要求与供方或合同沟通?请其提供向供方或合同方通报相应程序和要求的证据,抽查3~5份以确认通报有关程序和要求的有效性。现场观察供方工作现场环境因素控制情况。
( t, v: U0 e; f5 l7 \& L4 j- f4 y, k- Z! S
4.根据XX部门的重要环境因素和相关程序文件,现场观察运行活动的现场操作/控制的状况、针对各项操作/控制活动分别抽查3~5份运行活动相关的控制记录,以确认是否按规定的程序实施相应的控制活动。
8 q+ `/ b( s c, k; a6 H2 f5 u2 o0 J- ^/ _' ~
4.4.7
1 ? V r4 L% O/ v$ ] s' }0 {1 {; @0 u% x4 b4 K
1.向负责人了解XX部门可能会出现哪些紧急情况和事故?是否由针对性制定相应的应急准备和响应的程序(如应急预案等)。
2 U" G% |1 }. U) p# H; N8 U: S* Y5 }1 M, t) ` E0 D6 H+ s
2.查阅应急准备和响应的程序(如应急预案等),查看其内容是否充分适宜,是否未批准的有效文件。5 T- T2 h0 z+ N+ c8 l: j2 _/ j$ I5 S
. q6 {* o% ^- _5 i1 \
3.向负责人了解定期评审和(可行时)试验应急准备和响应的程序的情况,是否进行修订,查阅相应的评审、试验和(或)修订证据。0 R! K* r9 `' c/ ]' Q1 p+ x
) z. }' m! T# G E, S4.向负责人了解是否发生过紧急情况和事故,如发生过,查阅其处理的证据,看是否按规定程序进行了响应;查阅紧急情况或事故发生后对程序进行评审和(或)修订证据。
4 K/ N( H8 g6 G* }$ a6 ^& F) r$ U' |+ v4 _8 q
5.现场查看应急设施设备的配备情况及设备的状况,确认应急设施设备的充分性、适用性和有效性。
( W( ~" X) Q1 V+ k# p# Q9 A/ P7 d! \. F& H; J) u/ i5 W/ J" z# Z/ n8 Y \
4.5.1/4.5.2
3 f" F0 m7 S7 v6 s) a& F5 |/ {& {& a) q# |3 P, k3 j/ m/ N
1.询问负责人应对重要环境因素运行有关的哪些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 W* K- q+ X* [. m& `' a
9 ]: r8 V% [; G4 t" g9 f" |$ @
应对哪些法律法规和其他有关要求的遵守情况进行评价,多长时间进行一次评价,使用哪些监测设备。9 [. G! b |; x1 i/ r
7 Y! j6 |. A( ]6 L# s$ E+ d
2.查阅测量、监测和合规性评价有关的程序,看是否明确规定测量、监测和合规性的要求、内容和方法。) L2 M0 a* U# z# o' v
, K, H" a6 |) c9 ^( K
3.请负责人提供自体系运行以来实施监测和合规性评价的证据(如:污水、噪音、废气等方面的监测报告、水质分析、污泥沉淀物分析等等),根据不同的监测和合规性评价活动,从证据里面抽查2~3份,依据相关程序/目标指标/法律法规/标准等,看是是否按规定得要求、内容和方法实施了监测和合规性评价。从监测和合规性评价得结果中了解是否有超标排放或违反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情况,了解目标指标的实现情况。
@( S3 b0 c0 m* l n* M$ v
1 ?, e) [ p6 N% r4.从不同的监测设备中分别抽查3~5台(个)监测设备仪器/仪表查其校准或验证及其维护记录;现场查证监测设备是否能正常工作。2 E% d+ j. }) r
9 b l1 L3 Y* |- ]( F& C% C/ B/ p
4.5.3: r; w' {* f4 `& y* o/ X% w5 g2 y
f6 \# U' \3 _* U1.询问负责人如何会识别和处理不符合,如何针对不符合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查阅相应的程序文件,看其内容是否充分,是否是经批准的有效文件。* `3 [& K6 L& S, m0 F7 f+ M" i- p) n
, S0 R+ {. }% m
2.根据对运行控制、监测和合规性评价等活动审核的有关证据,了解自体系运行以来出现的不符合情况。8 l0 H, W! q/ D. _$ z7 m
$ ~/ Q2 i+ _- u+ P3.如出现不符合,抽查3~5份不符合进行处理的证据,看其是否符合规定的程序。查对不符合进行调查而确定的原因,看原因分析是否准确。查对抽查到的不符合采取纠正措施的实施证据,看所采取的纠正措施是否与不符合的影响相适宜。. O6 _8 z4 i% Z; @' Z
1 |4 e$ q! U. E( J) D }4 @7 d; h3 r" c
4.向负责人了解如何评价预防措施的需求,自体系运行以来在针对哪些潜在不符合采取了预防措施。如有,查采取预防措施的证据,看所采取的预防措施是否与不符合的影响相适宜。. P* X; h! o: ^
* @& p4 I: \( g
5.现场查与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有关的活动的实际情况,以确认这些措施的有效性。
# Z7 L \# x- ^5 x- S; |$ b. Z/ f5 c
6.如因纠正措施和(或)预防措施引起了有关文件的更改,查阅对文件进行更改和审批记录,并查证对更改后文件的实施证据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