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咨询的第三家客户很有科技含量,是一家研制生产泡腾消毒药片的企业。给家用饮水机消毒的时候,主要是用这种消毒药片,放到水桶中溶解后,让消毒水侵泡一会儿饮水机的内部,再把消毒水放掉,再用清水冲洗几次。
能够发生消毒作用的原理,是因为药片里含有氯,而氯对大多数细菌具有较明显的杀消效果。但是,氯在空气中挥发时,对人体的有害刺激也是非常强烈的。二战时期的纳粹就是用氯气大规模地屠杀犹太人。毒性这么强烈的药剂,怎么能够用来给饮水机、饮用水消毒呢?这里就有科技含量啦。
当我刚到企业调研时,立刻就被满屋的化学仪器、玻璃器皿、微机设备震住了,白衣、白帽、白口罩的企业人员,口若悬河的中文加英文介绍讲解,我一句都听不懂。我使劲回忆中学时的化学知识,连一个分子式都想不起来。我克制住东张西望的冲动,凝神注视着面前不知做什么用的设备,对人家的讲解边听边点头,还用手指指点点,问这问那,其实一直就想弄明白他们的主要生产流程。
经过一整天懵懵懂懂的调研,我一点儿没明白企业产品的化学原理和特点,但我却基本弄清楚了他们整个的研发、生产、储存、销售的主要流程,也发现了管理薄弱的关键点,但对于解决这个薄弱点,能否带来经济效益的大幅提升还没把握。
第二天,客户企业的主要领导人在百忙之中抽空亲自接见我们。他是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青年企业家,拥有若干发明专利,精通多国语言。面对我们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从哪儿说起呀?
我当时真不知道应该从哪儿说起,只好就从流程说起。我问领导:消毒药片是用粉末压制而成的吧?在压成药片之前,应该是按配方把各种成分的粉末混合搅拌均匀,再装入压片设备吧?压片之前的各种粉末是按重量称量的吧?压成片后,是按片数计量的吧?装入瓶后,是按瓶数计量的吧?那么,用多少公斤的混合粉末,应该生产出来多少片、瓶成品?谁来告诉我确切的数据?
企业领导双眼直直地看着我,许久没说出话来。他马上打电话,叫来了一个又一个业务骨干人员,谁都说不清楚。我冷眼旁观,其中有些人是真没这么考虑过,而有些人是故意含含糊糊,不愿意说清楚。企业领导也看出来了,他客气地请我先离开企业。
没想到当我第二天来到企业时,得知公司领导因为心脏病急性发作,昨天已经住进了医院。我隐约感到与我昨天的谈话有关,就追问办公室的人员,究竟发生了什么。她吞吞吐吐地告诉我说:昨天您那么一问,领导就让我们现场打开了一瓶药片,放到天平上称量了一下,又数了数片数,推算了一下原料粉末的用量,结果发现,几年来工厂投入的原料,与产出的药片,相差了好多好多。估计经济损失在几千万元以上。这些损失落在了谁的兜里?估计都够判死刑了。
我赶快说:“那赶紧查呀,按生产流程一个一个环节查,准能查出来。”
她说:“不用查了,人都跑了。昨天领导一住院,晚上所有关键人物都联系不上了,今天早上一个也没来。”
“不会吧!”
“其实早有预兆,负责销售的领导,刚进公司一个月,自己就买了一辆捷达车”。
“这里边没你的事儿吧?”
“您放心,没我事儿。我是文秘,接触不到产品。”
我和自己单位的领导,赶快到医院去探望了客户领导。我的领导惴惴地问:“您看目前企业的现状,我们的咨询项目还继续做下去么?”
客户领导说:“不做肯定死,做了可能活。”
于是我就顶着巨大的压力,继续把咨询做下去。我和留下来的员工一起认真梳理了企业研发、生产、销售的各个细节,列出每一个步骤的关键点和控制要素,策划出每道工序的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内容详细到“什么部门的什么岗位收到从哪传递来的什么东西,根据什么标准核查什么内容,然后再根据什么操作规程,进行什么操作动作,生成什么操作结果,经谁检验复核,在多少时间限期内,通过什么渠道、方式,传递给谁。”
我们把完成的文件拿给住院的企业领导审查,他欣慰地告诉我们:这些天在医院没白住,他不仅治好了病,还发现了新的商机。配上这些体系文件,正好可以争取一个新的飞跃。看到他眼里闪烁的目光,我感到自己的咨询选对了方向。
企业领导一出院,就一头扎进了实验室,不分昼夜地忙活起了新产品的开发和研制,这是敏感时期,谁也不敢去打听,新产品要保密。我们就把体系文件分发给相关岗位人员,讨论、修改、培训、试运行。
等到新产品研发成功一上线,大家早已各就各位,每个人都对“做什么、谁来做、何时、何地、如何做、结果怎样”烂熟于心。整个生产流程环环相扣,每道工序交接清楚,再不会发生计量单位错位的笑话。
新产品的销售出奇地顺利,关键是具备了氯还原的新功能。前文提到:氯气消毒效果好,但对人有不良刺激。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在一次吃饭回来的路上,与企业领导沟通,谈到我仅有的一点儿化学知识,好像是有酸碱中和一说。当时企业领导立即制止我不要再多说。我还以为自己班门弄斧,露大怯了。后来企业领导告诉我,就是我的那句话,提醒了他,想到采用内外双层的压片方法,让药片外层含氯,先溶于水,起消毒作用;过后药片内层的中和剂再溶解,消除氯气的刺激危害。先让氯气杀死细菌,再用中和剂消灭氯气,打个时间差,这样既闻不到氯气的刺鼻气味,又能消毒杀菌。这就是前文提到的科技含量啦。
当然,要实现这个设想,还必须经过艰苦卓绝的反复试验,这就是企业领导昼夜兼程的研制过程了。我们咨询完成的体系文件,正好为这个新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起到了支持保障作用。
新产品的第一个试用客户,就是企业领导生病时住的那家医院。原来领导在住院治疗期间,关注到在医院的保洁服务中,很有消毒的必要和需求,可是患者都怕消毒水的气味。他就与医院的领导协商沟通,为医院保洁消毒,专门研发一种没气味的消毒药片。一片药融入一桶水中,前几分钟是消毒水,可以用来擦拭消毒;后几分钟就变成中和水,再擦一遍就能消除氯气味。
后来在用户的参与、建议下,新产品的科技含量又进一步提升,实现了分子结构的双重作用,药片本身不再是双层的了(大大加快了生产速度),但每个药片里都包含着氯和中和剂,遇水溶解后会按照预设的时间先后释出。保洁消毒时也不必擦两遍了,只需擦一遍,就能起到既消毒又中和的作用,而且还具有缓释功能,擦过的物体表面,可以保持几个小时无细菌,因为消毒分子与中和分子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不断地持续先后释放,从而达到延续消毒效果的目的。
还没有等到体系认证,军事医学科学院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关注到了这个产品,将配方和生产工艺列为了国家机密。向这家企业拨付专款2000多万元,要求异地重新建设工厂、库房,长年储存一定数量的消毒药片,作为战备和救灾的应急物资国家储备。
那时我已经不被允许再留在企业里了,我很遗憾没能看到企业通过认证(他们搬家后还是顺利通过了认证)。作为安慰,企业领导向最先试用新产品的那家医院推荐了我,为我开启了又一次新的咨询历程。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