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用户名
 免费注册用户名
  • ISO爱好者祝广大坛友蛇年大吉!!!
    各版块官方QQ群号新手如何获得更多贡献值审核员注册挂靠推荐如何成为国家注册审核员新手入门必读-论坛版规
    查看: 1234|回复: 0

    独家 | 有毒塑胶跑道,事出有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0-15 06: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独家 | 有毒塑胶跑道,事出有因!7 G  p/ ^% y: \* R- f
    原创 2016-10-12 乐粉鹏 [url=]质量与认证[/url]) {4 Y% E5 ?  F, c2 [. b

    + a* F9 Z+ v3 l, T. v5 |
    ! n* {: y1 O" b' h% j% ]4 |5 V3 D! ]
    《质量与认证》10月刊对不久前发生的校园“毒跑道”事件进行了专题报道。从检测标准、检测方法、环保认证等多个方面对塑胶跑道深入剖析,提出评判对策、提升对校园建设、环保安全的重视,让孩子们在阳光下健康成长。今天,认证君选取其中一篇发布,以飨读者。

    * L/ x5 P1 H6 C" L: |: l
    4 i% m! i# U+ g# B2 M+ b9 D& c# o5 t$ y
    不久前发生的校园“毒跑道”事件在社会上受到了极高关注。随后,对“毒跑道”的各方检测也在相继进行。面对国家标准、地方标准,究竟应该如何对塑胶跑道进行合理评判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系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综合检测中心检测部部长乐粉鹏对塑胶跑道的相关检测标准、产品验收、各方监管、原材料把控等问题进行的分析、解读,使大家对“毒跑道”事件从检测角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7 D0 w+ }7 q6 j
    [size=1em]本文首发于质量与认证
    $ B- R  x8 B) l" k
    [size=1em]微信号:cncete

    , `" f% G2 K, i( Q
    2 M+ k0 |' o9 M9 e
    近一年来,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综合检测中心陆续接收到全国各地委托送检的塑胶跑道样品共200多个,其中不合格率约为25%。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在过去一年中,塑胶跑道的不合格比例不低,问题是存在的。
    * p$ w; u; @& _( I  G1 s. ]1 i
    1、国标的产品验收要求存局限
    9 d% \0 }# R  a0 O9 R
    “毒跑道”事件所反映出的根本问题,主要在于涉事跑道存在的刺激性味道,即挥发性有机物所释放的气味。对这种刺激性味道,目前现有的国家标准的产品验收要求并不完善。

      e3 A' L- X0 d  K
    具体来说,按照目前国家标准对塑胶跑道的产品要求,挥发性有机物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理指标,如塑胶跑道的厚度、耐磨性等方面;另一方面是化学指标,如胶黏剂、稀释剂等化学试剂方面。然而,在进行竣工验收或跑道验收时,国家标准却仅仅对物理指标的验收有要求,对化学指标的验收并没有做相关规定。

    % m) ?& {& {$ H' ?* l4 B; g
    换句话说,如果产品在物理指标方面符合国标要求,就是合格产品,而化学指标虽然在塑胶跑道的国家标准中有规定,但并不作为验收指标,所以会存在个别不负责任的施工方为降低成本将有毒有害的化学试剂放置其中,但结果确被判定为合格产品。

    + E+ a9 s7 |3 f. K
    通常情况下,在铺设跑道时,会用到的原材料有三种:橡胶颗粒、胶黏剂、稀释剂,由于国家标准中对化学指标不作验收要求,所以胶黏剂、稀释剂会用的比较多,化学试剂在验收时没有一个量化的标准和要求,这是“毒跑道”事件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
      s4 w) Y. H9 [3 k" G/ }2 y( E4 |
    目前,关于塑胶跑道的国家标准主要应用两个标准:《GB/T 14833-2011 合成材料跑道面层》和《GB/T 22517.6-2011 体育场地使用要求及检验方法第1部分:田径场地》,这两个标准目前还都是推荐性标准,不是强制性标准,并且两个标准都有明确说明,即仅对物理指标作为判定其是否合格的标准,对化学环保指标不作判定要求。
    + c/ b# ~1 H1 }8 y7 O" Y" U0 S& X
    2、国标中检测项目偏少
    ' b3 v8 L3 ]$ G- }
    此外,如一些媒体报道的,涉事塑胶跑道按照国家标准检测后显示为合格,但是跑道味道依然很大,学生身体发生过敏反应。为此,可以参看一下国家标准中对塑胶跑道的检测项目和要求。

    8 N. ^2 m; W: y1 ~7 o
    按照《GB/T 14833-2011 合成材料跑道面层》和《GB/T22517.6-2011体育场地使用要求及检验方法第1部分:田径场地》标准的要求,化学检测项目如下表:
    # q- ?8 C1 P4 h' k; Y' c

    ; e3 M$ V7 p8 F+ s
    从表中可以看出,尽管塑胶跑道建设所用的胶黏剂、稀释剂种类较多,但目前国家标准中对塑胶跑道挥发性的检测指标只有4种:苯、甲苯和二甲苯、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存在检测项目偏少的情况。

    % J- c4 E: _$ |6 c# t: e3 x- |
    与国家标准相对应的,在上海和深圳的地方标准里都增加了一个检测项目叫TVOC(总挥发性有机物)。在TVOC的检测项目中,只要是具有挥发性的成分,超过一定标准,都可以被检测出。TVOC可以进行质量控制,控制产品中的有毒有害成分。因此,国标的检测项目可以参考上海、深圳等地方标准,并由相关专业机构和部门对标准进行进一步修订和完善。
    . J2 T% B, \% X  ~) e$ a+ c2 o3 y9 U
    3、标准待完善
    5 q- |6 }7 e: D+ W$ J
    按照国家标准中7项检测项目进行检测,校方第一次检测报告显示为合格。但因跑道仍有味道,家长要求按照7项指标之外的检测项目再次进行检测。
    & ^) P9 H3 O, {4 Z8 F
    “仅仅达到七个指标,就够了吗?”这是该事件争论的另一个焦点,于是出现了按照深圳、上海地方标准检测的呼声,地方标准中需检测的指标要比国家标准中的7个指标多一些。笔者认为地方标准的出现是一件好事,国标的7个指标中,挥发性的有3个,重金属的有4个。作为挥发性物质,3个指标显然有些偏少,应该增加标准中检测指标的数量,才能保障公众的健康安全。

    ) M4 c) T1 x  V/ ^+ B. }5 b  H
    对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适用的争议,“毒跑道”事件究竟该用国标,还是地标?事实上,在标准使用中,并没有明确规定。作为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原则意义讲,国家标准适用于全国,而地方标准仅仅适用于本地。但是,为了保证孩子的健康,作为甲方、学校、施工方之间可以互相商议,如果双方都可以达成认可,无论国标还是地标都可以作为检测标准。

    " m/ W+ a" E9 V7 l4、原材料有危害
    $ X+ \. w( H/ v4 H! ?
    塑胶跑道的原材料稀释剂若采用甲苯和二甲苯作为稀释剂,后期检测会有超标的可能。若采用乙酸乙酯,刺激性味道较大。塑胶跑道生产使用的胶黏剂和稀释剂所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应该是学生发生身体不适的主要原因。乙酸乙酯的刺激性味道会刺激鼻粘膜;甲苯和二甲苯对皮肤粘膜的刺激作用较苯更强、直接接触可引起皮肤红斑、干燥、脱脂剂皲裂等。

    ! q0 D- J8 Q- n0 n' X# y! G* [5、监管需提升  h+ Y$ L7 p8 K7 r6 f
    监管和防范方面,甲方要对施工方的原材料进行监管与防范。当对原材料进行检验时,应包括:初期可以做模拟样块的检验,把控好质量;后期要做好成品跑道的检验,这些都是必要的。同时,甲方还要委托第三方来做检测,保障质量,而非施工方自己委托某家检测机构来把控质量,这样容易存在问题和隐患,缺少第三方监管。

      F8 r4 M' w; P2 l7 D! ^; o% b6、改进建议$ m4 q: X$ h, l9 P
    针对上面提出的几个问题,提出三点建议。
    2 u* z% K" j' }1 ]5 V
    一,增加验收指标和检测项目。国家标准要进行一些修订,建议将化学指标增加为塑胶跑道验收的判定指标;建议增加化学指标的检测项目,如TVOC、甲醛、乙酸乙酯等。

      s3 A8 W% ~( K2 z- v9 z
    二,塑胶跑道施工采用的原材料,主要为塑胶颗粒、胶黏剂和稀释剂。胶黏剂和稀释剂是产生刺激性味道的主要来源,建议对胶黏剂和稀释剂应选择环保型产品,禁止使用毒性较大的苯类稀释剂和味道较大的乙酸乙酯类稀释剂。

      x$ Q% J! I5 z
    三,提升质量把控。一方面从生产企业(生产颗粒物的、胶水的企业)来讲,产品应该做好内部质量控制,同时监管部门对生产企业进行监督检查,以保证产品满足国家标准。另一方面是施工方(买颗粒物、买胶水的企业,铺设塑胶跑道的一方)采购原材料时,应对原材料进行质量检测,或者让生产企业(对施工方来说是甲方)提供合格的检查报告,施工方也应该去做第三方检验,以确定产品是安全合格的。
    9 q8 X6 P. o: \" }
    只有确定原材料是合格的,才能确定产品合格了;只有产品是合格的,才能保障铺设的跑道是合格的。同时,在进行质量把控时,还可以用原材料去铺一些模拟样块,从而确定产品是合格的。
    * D+ i. P' v6 E/ [& W, B
    简言之,“毒跑道”事件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它反映出的是标准滞后、覆盖不全面的问题。同时也反映出原材料生产质量问题,甲方质量控制手段不足的问题,这些问题共同作用,最终导致了“毒跑道”的发生。因此,得先解决以上各个环节的问题,才有可能解决毒跑道的问题。

    3 D& F; T6 c6 A  v# i
    3 h1 M: C8 g* `4 }: N2 f+ o' e) `5 a, e$ Q/ G*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ISO爱好者 ( 鲁ICP备09041441号-1 )

    GMT+8, 2-5 07:4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