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用户名
 免费注册用户名
各版块官方QQ群号新手如何获得更多贡献值审核员注册挂靠推荐如何成为国家注册审核员新手入门必读-论坛版规
查看: 1821|回复: 1

绿色产品体系整合:认证机构的机遇在哪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30 07:3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绿色产品体系整合:认证机构的机遇在哪里?9 l! X% m2 z0 v, C- D$ u5 Z; n
原创 2016-07-28 郝欣 , D% o$ y% g* g

/ M, B0 \0 x9 R! N' D) Z

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体系。将目前分头设立的环保、节能、节水、循环、低碳、再生、有机等产品统一整合为绿色产品,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等体系。完善对绿色产品研发生产、运输配送、购买使用的财税金融支持和政府采购等政策”。

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阐述了“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全面部署了深化改革与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工作,确认“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

2016年1月,中央深改办正式下达《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6年工作要点任务书》,要求2016年7月前完成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整合方案。对于此项改革任务,中央深改办和中央财经办高度关注,并提出该任务“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是让人民群众有获得感的具体体现”,“要从绿色产品角度考虑如何带动中高端消费,从而推动供给侧改革,争取纳入供给侧改革整体方案”,“抓紧制定方案,能快则快,对所提难点问题,要解放思想,敢于冲破现有利益”等一系列具体要求。

那么,如何通过整合绿色产品体系理清其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间的关联意义?如何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预期构建绿色产品体系整合方案?如何通过绿色产品体系建设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部署?笔者希望通过以下浅显认知与分析做出探讨。


3 G2 I/ G1 b, i


$ [2 H/ A1 h9 F: z2 n

整合绿色产品体系是“引领五大发展理念,着手推进制度创新”的需要

: i9 B) H* T, j3 H' W, A) _
6 R4 `' v. {& ^# m9 M

创新发展是“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制度的创新,实质就是顶层设计的创新、体制机制的创新,将制度创新与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并行推进,才能形成创新驱动的“源动力”。

把这次“绿色产品体系”整合与两年前发布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予以联系不难发现,从组织实体的整合到具体业务的整合,其根本都指向了系统结构的调整与转变,其核心都是发挥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其目标都要通过提升供给结构适应需求变化。生产企业对于检验检测认证服务的定制化和市场化选择、降低入市评价成本等系列需求引发了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的供给侧改革,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创新持续健康发展、消费者对中高端消费品的购买意愿等系列需求衍生了绿色产品体系整合的供给侧改革。

两套体制机制的创新改革都是基于供给侧来推动的,看似各成体系,但却又有着相辅相成、互为影响的关系。“绿色”的广义概念涉及了产品全生命周期下的环保、节能、节水、循环、低碳、再生、有机等系列项目及指标,一定程度上,在这一内涵的驱动下自然会通过市场调节和选择使具备部分项目指标能力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向全项目指标能力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转变,“整合”自然是最为便捷的方式之一;做强做大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更能够“一站式”、“一揽子”解决产品和企业对“绿色”评价的需求,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评价,这也使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评价的“绿色”整合成为可能。

所以说,对于整合绿色产品体系,表面上看是在做多重涉及绿色项目指标间的“加法”,而其实质,则应是基于制度创新,做多重标准、标识、认证制度的“减法”,调整存量、培育增量,由此降低评价服务的成本、补上绿色项目指标缺失的短板。


) ^# G: T/ f# l% g" G* H5 L6 i7 k: h
整合绿色产品体系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制造业精致生产”的需要
0 |" H! S. V$ d2 o' u0 g4 \

不断通过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能耗污染,是保持“制造强国”、发展“实体经济”、倡导“工匠精神”的核心竞争力所在。绿色产品体系,也在于通过对产品涉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消费友好等系列指标标准的统筹与评价,形成对市场的优选,从而配合政府财税政策实施,指导消费者购买使用。“政府规划、政策引导、市场选择”,其目标之一也是实现对行业创新能力、制造水平的整体拉动。

从之前类似国内消费者对洋奶粉、智能马桶盖等国外中高端产品境外集中大量采购,致使万亿元人民币流向国外的情况来看,不论产品品牌还是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品牌,都没有获得中高端价值链的认可。国内大企业的产品散落在各级市场,导致对应中高端市场的产品甚至需要引入一个洋名字作为品牌来获得“新生”;标识与认证评价繁多,对一个产品的同一项目,都有着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甚至国际标准多个评价依据,数个标识与品牌散落在产品上,难以形成占据中高端消费市场的合力。

“绿色”产品体系整合中,认证(包括检验检测)作为生产性服务业这一评价手段,将直接服务并作用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加之“绿色”标识作为良好衔接标准、认证与产品的品牌媒介,可以大大推进企业品牌与认证服务品牌的强强联合,从而催生精致产品的不断出现。因此,反观近两年不断兴起的自愿性认证品牌,也同样需要精准、精细、精致化的服务,从而在推动自身品牌的建设的同时,为中高端企业和产品提供增值服务,为成为“百年老店”做好规划。


' Q& B7 B" h# s4 H* w& \
整合绿色产品体系是“培育创新环境,改进财税金融支撑体系”的需要

# J6 F; L# @/ J. H  F8 J/ V+ y

创新需要环境,也就是包括市场化与法治化的环境。多年来,我们对于标准、认证、标识等质量基础设施,更多的是强调其“底线”、“门槛”作用,更多的是处于跟随、复制、转化的状态,更多的是强调政府的行政管理格局。而对于企业的基础研究、原始创新来说,往往是在用理念滞后的制度在管,在用限制创新的指标和标准在评价。这个环境正在用全面深化改革来调整,但原有利益格局和固有思维的“惯性”仍然需要时间来破除和消减。

整合绿色产品体系,从其概念的提出,就在用制度的创新带动管理、技术的创新。国际上用了110多年的实践经验,给出了一整套宽泛、灵活的合格评定模式作为借鉴。在我国现有诚信体系下,把我们的管理预期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互结合才是创新的基础。既然是创新,就要开放灵活,要为市场选择提供公平有效的平台;既然是创新,就要承认滞后,要为产品的再升级、再创新留有空间;既然是创新,就要调整思路,要使后市场监管成为主要抓手;既然是创新,更要鼓励创新,要有符合供给需要的财税金融政策作为支撑。

“形成新主体、培育新动力、发展新产业”。不同于早先基于需求侧所设计的财税金融政策,其目标多是为了通过拉动内、外需求等逆周期手段平抑产能过剩、调节库存过量等问题。基于供给侧的财税金融政策更多的是要遵循经济周期与规律,培育市场主体的能力和素质,激发市场主体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就通过“绿色”产品体系整合引领消费导向来看,供给管理要和市场有效对接,财税金融政策需要系统性的优化组合:一是不断激发产业创新能力,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为市场主体绿色化、智能化、信息化发展提供保障;二是加强地方政府的指导和关注,营造绿色消费环境,提高区域行业企业竞争力;三是强化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服务能力,创新服务方式和质量责任保险制度,使其切实承担绿色产品评价担保的主体地位;四是通过强有力的信息平台支撑消费补贴政策,提高运行和服务效率,以信息化手段引导供需匹配、培育新的发展空间和动力。


+ P8 U" g7 F: z* |: X' s5 M2 X
整合绿色产品体系是“培育创新环境,改进财税金融支撑体系”的需要

' B- E2 c6 l! \; x* n2 ]: A0 s8 E  ]  M

让市场起作用,一方面,是通过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刺激行业企业适应市场需求,转移、消化前期盲目跟风带来的过剩产能,另一方面,也是要在尊重市场的基础上以合理的政策引导市场建设,助推行业企业发展。通过整合的绿色产品市场空间会有多大?短期内估计难以预测和描述。但通过政府合理规划和宣传引导,以技术标准与评价为辅助,形成政策合力,使绿色技术、研发、产品等得以不断推广、应用,使绿色制造、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能源等等付诸实际,才是政府“更好发挥作用”的标志,才是供给升级带动需求潜力释放的最终目标。“有效市场”与“有限有为政府”的融合,是企业发挥聪明才智健康生长的肥沃土壤。

继续简政放权,明确负面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这是当前持续深化改革为市场运行松绑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辅助市场化运行的标识与认证体系,也更应该具备市场化的基本属性,认证、检测机构更应以市场主体而非以从事寻租活动的利益方存在。“打破既有的垄断格局”,已经成为国内外行业企业诟病我国认证制度的重要原因。在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全面开放的改革大背景下,反倒是那些以政府采信为抓手的自愿性认证制度带来了较大的垄断市场、形成了局部既得利益。因此,这就需要所有相关政府部门形成统一思想,减少所谓规划的干扰,让认证检测回归市场、让结果采信回归市场;那些有必要做的,还应该是有效进行规划制度体系、完善实施机构的能力建设,并建立为市场发挥效能的监管与保障措施等。

另外,“绿色”产品体系应该是全面开放的体系,不仅所有具备相关能力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可以参与其中,那些具备自我评价、自我管理和持续改进能力的企业,其能力也应得到充分尊重。因此,获得“绿色”标识的途径,第三方认证只是其中之一,发挥企业质量主体责任、使用自我评价结果也将成为重要的符合性评价方式。一方面,这是“降低企业实际综合负担特别是税外负担”的一种方式,另一方面,这也是提高效率,为更多新兴中、小企业提供创新、创业环境的有效机制。当然,如果作为财税金融政策的技术保障来说,第三方认证实施作为核心和基础仍不可忽视。


/ E) B6 m9 `2 x) n

来源:《中国认证认可》作者:郝欣 《浅论绿色产品体系整合与供给侧改革》

, O& b4 ]7 H$ m% o4 n6 B& Y" X1 h5 q

4 `$ r% U" I% D9 |9 h, ]

1

主题

69

回帖

7729

积分

博士

积分
7729

Medal No.1

发表于 2016-7-30 08: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ISO爱好者 ( 鲁ICP备09041441号-1 )

GMT+8, 2024-11-25 02:4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