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两大误区及应对策略2016-07-20 [url=]安全标准化[/url]
3 b& T' Y" I" M2 P9 i; s近几年,安全文化在国内颇受关注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一部分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不断思考、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相当一部分企业还苦于无从下手或者简单地生搬硬套,安全文化建设的口号非常响亮,但实际的进展和效果不尽如人意,不少企业错误地理解安全文化的内涵外延以及作用,在推进过程中采用了不恰当的方式和方法,只有澄清这些误区才能更好地推进安全文化建设。 7 z8 m/ j. B# ~, [0 _# J# i; M
[size=1em]误区一:无限放大安全文化的内涵
: @% R4 }9 M# S# Z1 P. X; e1 Z 认为安全文化包罗万象,涵盖了安全理念、安全物质、安全制度和安全行为等安全工作所有要素,将安全文化当成了一个筐,没有体现安全文化本身的特点。7 E: z3 o' X+ K. u! {. Z$ `' h
0 y4 H3 D; z Q
4 J5 z Z/ N( `: E国内外关于安全文化的定义是怎样的?
' Q$ h6 g8 |/ d/ _ 在国内,一种广泛流传的看法是安全文化包括安全理念文化(或者安全精神文化)、安全物质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和安全行为文化,这种观点与最早提出安全文化概念的国际核安全咨询组以及我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对于安全文化的界定是有较大差异的。 国际核安全咨询组界定的安全文化是指组织及其成员的安全素质和对待安全的态度,我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AQ/T9004-2008)关于安全文化的定义是:被企业组织的员工群体所共享的安全价值观、态度、道德和行为规范组成的统一体,从以上两种说法可以看出,安全文化主要指态度、素质以及行为表现,不包括安全物质和通常所说的安全管理体系或者安全生产标准化层面上的安全制度建设。 * d# e, A- |: W& b/ |# @
我们应该怎样来定义安全文化?# z6 T& j" d3 E9 D2 R# o: O: y" r. }
为了更好地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笔者建议企业在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时,把安全文化定义为狭义上的安全文化,其核心是安全理念、安全氛围和安全行为。安全制度和安全设施(含作业环境)不属于狭义的安全文化范畴,但其可以像一面镜子反映出一个企业安全文化的优劣,评价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成效应包括设备设施和安全规章制度建设。当然,企业在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的时候,可以同步推进企业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的升级改造以及安全制度的优化,全面系统地持续改进安全工作。
. l& Q0 t9 C C* }. y: j% S9 P: S4 M[size=1em]误区二:片面夸大安全文化的作用; S7 k$ E) \+ Y+ D! Y' M8 {- V7 E/ k
认为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的最高阶段,是万能灵药,有了安全文化不再需要安全规章制度,完全可以依靠员工的自愿自觉实现安全。
) k! o8 `( B2 a* x" A3 Y' @4 o要明确安全文化的作用,首先要弄清安全制度与安全文化的关系。6 G3 h4 ]( D, \2 a6 _% b* x
一些咨询机构和专家片面夸大安全文化的作用贬低甚至否定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比如,错误理解杜邦布拉德利曲线,鼓吹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的最高阶段,员工完全自觉自愿遵章守纪,安全文化取代制度管理,不再需要制度管理,这是一种极为有害的观点。 杜邦布拉德利曲线反映在实现了成熟安全文化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员工心态和行动可以分为自然本能、被动依赖、自主管理、团队互助4个阶段,这4个阶段也体现了不同水准的安全文化,所以又称为杜邦安全文化曲线,但即使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达到了团队互助的第4阶段,依然离不开制度管理,文化自觉和制度约束同时存在,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以杜邦为例,杜邦在推进安全文化的同时也在推进杜邦HSE管理体系,其并没有以安全文化取代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制度是企业的内部法规,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和根本,必要的制度约束是自愿自觉行动的前提,没有安全制度作为支撑,安全文化将是空中楼阁;良好的安全文化可以推动安全制度有效实施,弥补制度的不足与滞后,两者相辅相成。
0 i; N' n+ Y. g1 f2 T9 M其次,要知晓安全文化主要解决的两大难题。
0 O. m% o& ?4 H7 t; v: g6 J 安全文化主要针对两大难题,一是企业并没有真正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并不认同所有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观点,安全没有成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在安全与生产进度、成本、经济效益发生冲突时往往牺牲安全;二是员工的不安全行为缺乏真正的解决办法,需要通过理念、氛围和恰当的方法改变员工的心理认知,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从要我安全变为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安全变为企业从上到下的主动追求和自觉行动,这就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
1 h) K/ m2 ]. A+ O: d那么,安全文化的作用究竟是什么?% ^" A3 k1 Q- b
2 Z" s) F, _- L5 Z6 ~1 _
+ E1 }; a3 L7 S7 N; O 其作用是在企业树立良好的安全理念,营造安全氛围,以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每一个人的生命、价值、权利和尊严,建立主动关心、互相关怀、沟通顺畅、关系和谐、朝气蓬勃的企业氛围,管理层为生产一线创造条件提供帮助和指导,员工在作业过程中遵章守纪避免不安全行为, 从上到下更好地享受工作和生活的丰富美好。
# u% M7 z b- z8 }" w# F o7 ]5 ?2 E l1 Y
, b& X: J" X G. o5 R: D2 v/ X; u
[size=1em]安全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 }% Q& I5 H0 z1 i5 m! P* g4 [, i/ I1 O- R# P+ S
% b3 z0 {4 C8 I) {( d4 ^
内容上要拒绝空洞,结合实际
8 c u$ W- T2 S 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不是写和说,少说多做,通过领导层的行动产生示范效应。安全理念不能只在公司文件、宣传栏和员工手册里体现,而是需要通过恰当的方法让全体员工发自内心的认同并身体力行。 安全文化本身并不空洞,包括组织及个人的核心价值观、态度、认识、能力和行为习惯,安全理念、安全氛围和行为安全内容深刻丰富而且都有具体细致各具特色的方法。安全文化是贯穿企业各个层级的安全价值观,影响个人和群体对于安全的态度和认识,同时又体现在企业从最高领导到基层员工的一言一行当中,在杜邦、巴斯夫、康明斯、通用汽车等卓越安全文化企业中能够亲身感受到领导层、管理层和一线员工对安全发自内心的关注以及良好的安全素质和态度。 安全文化建设既要总结提炼,又要学习借鉴,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总结提炼应当实事求是切合实际,将自身多年积累的好的经验和做法总结出来传承下去,同时又有开放的心态和开阔的视野,不固步自封因循守旧,充分向先进企业学习借鉴。但学习借鉴不是生搬硬套,企业的发展历程不同,所处的发展阶段不一,面临不同的现实条件制约,以及中外的文化差异,企业所能采取的方式方法必然不会完全一样,只能在掌握精髓和实质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灵活运用。
! l' y( S0 X2 r+ \5 p; ^2 h方式上拒绝说教,循序渐进
$ h6 d0 [5 `/ V* J+ ?- x 一些企业在推进安全文化时主要依靠说教式的宣传教育,刮风搞运动,一昧强制推行从其他企业引进的方法,急功近利,开始时轰轰烈烈,然后流于形式,最后无影无踪。) g% K* O' W, K1 ~' g3 J4 S" i3 y! l
安全教育培训是安全文化推进的重要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单纯的说教容易引起员工尤其是8090后青年员工的反感。 安全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应遵循文化的特点和规律推进,而不宜简单粗暴的方式生硬说教强制推行,采用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方式寓教于乐,启发和激发员工主动性和创造性,诸如毒蛇捕捉行动(危险识别)、安全特攻队(岗位安全知识和技能训练)、我亲身经历的安全故事分享等。 安全文化建设往往与企业文化建设相互促进,安全文化既反映了企业的价值观和追求,又体现在从最高层领导到一线员工的态度、素质和行为上,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积累沉淀逐步形成并被全体员工所认同,不可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安全文化建设需要不断的思考、探索和实践,锲而不舍循序渐进,最终实现自主管理和团队互助,既生产稳定、安全有序又朝气蓬勃、充满活力。
/ ~. `: _1 V0 l4 H: z, k- x6 ]# y4 ^ g. C/ p F; r) p3 J9 X' G% B%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