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
导读:你给员工涨工资,他就会加倍努力地工作吗?这个问题看起来似乎毫无意义,毕竟哪个人不想涨工资呢?但结果真如你所预期的吗?
V, l0 d0 g1 w ?# S前几年,有位企业家朋友非常苦恼地找到我,他说,因为公司的员工流动率比较大,整个公司人心不稳,不能踏踏实实地干活,就想到了用调薪的方式激发大家的动力。调薪方案是由高层和人事牵头,又征求了员工的意见,最后达成共识才公布实施的。普通员工和管理层都不同程度地做了上调。
# ^1 H. ~2 Q' D0 Q$ a8 W刚开始大家的积极性确实很高,但是才过了三四个月,就又回到之前的状态了。显然,调薪没有达到这位朋友预想的效果,反而是增加了企业的用人成本。这是为什么呢?
' d. U+ M. R: b, j' l
01
T/ Y: J9 Y: F$ G0 B: T$ G" V3 F1 q
$ s b. K$ ~* }, R0 p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two factor theory
有的人说,涨工资能激励人,有的说不能,也有的说暂时能。那么,涨工资到底能不能激励人呢?在得出结论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理论,这是与工资和激励相关的“双因素理论”。
4 y! L0 d/ {1 E8 X
双因素理论是赫茨伯格在1959年提出来的,至今对我们的企业管理有很大的启示。双因素理论把工作条件分为两大类,分别是保健因素、激励因素。保健因素,指的是公司政策、工资福利、物质条件、管理制度、人际关系。激励因素,指的是工作成就感、价值肯定、挑战性工作、成长机会、奖金。
7 r% B) U" }' z. P P+ P: y
图: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02
2 q* }: {4 E4 V
+ C% Y( f: Y: w5 g0 K
“激励因素”能使员工干劲十足
Motivator
我曾经问过一个做警察的同学,问他做了这么多年警察工作会不会很枯燥。他说不会,天天有激情,因为每天面对的对象不一样,每天处理的事情也不一样,每天都有可能是新的挑战。他们每天都有不一样,遇到的事也好,解决的问题也好,都让他们的工作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完成以后自然就有工作的成就感,也能获得外界和自我的价值肯定,当然也是一次次很好的成长机会,所以他们每天都干劲十足,其实这就是激励因素在起作用。
3 n6 Y$ c1 t& Z0 ?: y: n% [ n
; S3 U6 ^! z7 [# V5 X03
& u5 t4 |' x* w' p1 b& p; L3 _+ y( t; p
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不满意,不能激励人
Eliminate dissatisfaction
我在导读里提到的案例,究其根本,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分清楚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如果员工的月工资是1万,下个月你给他涨到1万3,他的积极性肯定是会跟着上涨的,但基本上只能管几个月。
" y& s, e, L$ S2 |- A3 T+ V! a
为什么呢?因为人的欲望是不能够完全被满足的,比如,当他只有1万的月薪时,他可能只是吃个快餐;到1万3的时候,他可能就去吃麦当劳了;到1万5的时候,他可能就去吃围餐了;到2万的时候,他可能就去五星级酒店吃饭了。
/ q7 q% L( d+ D; U" g9 R" h
举这个例子,就是想说明人的欲望是双螺旋上升的,是跟着螺旋历法往上走的,而且一旦上去就很难再适应下降,这是人性的本质。当他拥有了已定的标准,他就会按照下一个目标看齐。
5 i/ }- L" s1 s2 C- [
所以,如果你给他涨了3,000块钱,但对于相应的工作任务、工作目标,你没有对他做一个新的明确的要求,那么,一旦新的工资固定以后,慢慢地他又会没有积极工作的动力了。
! k; C5 k4 t6 `
04
% E( ~2 [6 z$ K: C
/ d- N1 @; |* ~5 _. I ]/ v双因素理论下的招聘技巧
Recruitment Skills
有了这个认识以后,我们在招聘的时候,就有了很多小技巧。比如,在面试应聘者的时候,你可以通过看他的个税APP去查他的收入。假设他原来的薪资是2万5,那么现在他到你的企业来,希望你能给到2万6的月薪,这样的要求一般来说是合理的,但是这里有两个关键的点要关注到:
$ z6 j7 G7 m% M- y. C2 Q, u/ r第一,他在上一家公司做了多长时间;
" t2 s: B& f9 l2 l: L
第二,他在上上家公司的收入是多少。
' f. {4 h% ~: l: e+ h l如果说在上上家公司是2万3,他在上家公司是2万5,那你可以给到他2万6;如果在上上家公司是1万8,而且干了两年,而在上家公司是2万5,只干了5个月,那么这就意味着,他这1万8一个月的价值是被承认的,而他2万5一个月的价值是不被承认的。这就是我们对一个人基本的一些判断。可能这样讲,显得我太庸俗了,但庸俗的事,我们就要庸俗点来讲。
0 g1 d8 h: r5 _( k' m% H8 U1 t5 B5 @
6 q8 O5 i3 W/ f* ]6 F# M有的人可能就疑惑了,一般来说,我们去下一个公司,肯定是想提高一点收入的。但其实,这对你也是不好的。就拿上面的例子来说,当你2万5的月薪拿了5个月的时候,你就会认为自己的月薪必须超过2万5。这个时候就叫德不配位,就是你的能力没有跟上你的收入的时候,结果来了一个2万5的机会,把你“噌”地弄过去,你还真的就认为自己可以拿到2万5了,然后去到下一家你就一定要2万6、2万8的,而且还觉得是给下一家公司的面子,毕竟你只是要求涨千把块钱而已。但其实你2万5只拿5个月,你1万8拿了两年,这个是很现实的问题。
$ t S! Y9 d D' t7 w
所以现在我们面试也好,招人也好,这也是一点技巧。你不要听应聘者讲那么多,你就让他把个税APP给你打出来看一下。也许他会跟你讲,他的上家公司有一部分是走的现金,那你至少可以判断出他的上一家公司不太正规。由此,你就知道那家公司的规模应该不大。所以,如果他跟你讲上家公司的规模是2,000人,那肯定不对,因为2,000人的公司不至于这样子干,大概真实情况是200人。这就是对一个人的价值进行判断,对企业来说是很好的,因为你能够识人。识人、选人,比用人、育人更重要。
% j5 T5 a8 T" b
当然,认识到这些,对我们每一个人也是好的,因为这样,你就知道,不要一下子把自己的欲望拔得太高。像刚刚说的这个例子,只有两种结果,一种结果是你确实干得下去,你在那干,一直拿2万6或2万8,如果干不久,那就可能干个5个月又换一家;另一种结果就是在那干得久,干得还可以,同时企业的效益也不错,所以他愿意给你2万8,但是当企业效益不好的时候,比如遇到疫情的时候,企业首先就会把2万8的人给裁了,留下一万多或两万的员工,因为2万8的员工成本太高,这是很现实的问题。所以,我们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也是一个不断沉淀的过程,不是一下上、一下下这样陡坡式变化的。
% Q) x5 p3 Q7 v, v4 u现在回到涨工资的问题,我们再来看,结论就出来了。结论就是涨工资只能消除不满意,不能很好地激励人;只有激励因素,才能够让人们有更好的工作成绩。
当然,虽然涨工资不能激励人,但我并不是反对给员工涨工资,而是要告诉管理者,不应把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希望只寄托于物质层面的鼓励,当员工的保健因素得到满足以后,管理者应特别注意处理好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的关系,用好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的转换作用。有的时候,工作成就感、价值肯定、奖金、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机会和成长机会比工资福利本身更具有激励效果。
05
( f) ~+ m3 S; T# Y
' F! D) ]9 M# d0 [& p p% z+ w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的四个要点
Four key points
现在我们知道了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各自的作用,那么如何正确运用它们呢?这里我们要把握住四个要点。
% D3 b0 q( t) M& C7 k1. 保健因素只能升不能降
/ u- J/ \, B4 U6 C8 [假设这个月你给员工加了工资,那么,在接下去的时间里,如果他没有重大违纪之类的,他的工资是只能升不能降的。因为降了,员工就会不满意。先涨后降相当于负激励。
5 K6 h8 a6 ~* F \, P) a
2. 激励因素不能全员享有
3 ~/ F% Y& w! f5 p8 P当某个激励因素全员享有以后,它就变成了保健因素,也就起不到激励的作用了。
7 O. E" ^! \5 E+ t$ F+ Q
比如,有的企业搞股权激励,非常纠结是全员模式,还是只针对骨干人员,因为如果只是给骨干人员,余下的大部分员工就会动力不足。但其实,岗位有高低,能力有大小,每个人给企业创造的价值本来就是有差异的,而股权激励的对象,就是那些能为公司创造更多价值的人,尤其是之前没有过股权份额的核心员工,有了以后,是有很强的激励作用的,但如果人人都有份,那就无法凸显核心员工得到的激励了。
" y2 U6 F/ r4 p/ D: I( C. S
所以,在设计激励因素时,一定要避免大锅饭的现象,让激励因素真正发挥作用。
; K/ W" E) ^1 K c, u$ }8 P
) |3 C1 Z$ f2 \. o+ B$ F9 v" y5 m8 o4 j# a. O i
3. 保健因素必须持续稳定
3 ?/ t& V" [ ^ a) a6 o% w! n
保健因素虽然不会有激励的作用,但是一旦缺乏,员工就会不满,从而导致工作的积极性下降。所以对保健因素的调整要很谨慎,即使像餐补这样的小福利,也不要随意取消。一旦取消,有些员工会认为是企业出问题了,或者企业对员工更加苛刻了,等等。
6 t9 N' a) s# v$ J5 c2 u A# N# ?4. 激励因素必须动态变化
7 y& X! j0 R% q" O5 l* b
激励因素必须是必须变动的,不能固定。因为激励因素一旦固定下来,就会变成保健因素。
v2 A! \) V! C" E8 X/ K结语
3 n( y& m& }! K' V" O2 ~; w# t
很多人认为给员工涨工资,就能带来更高的工作绩效,但是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给我们相反的结论:涨工资只能消除不满意,并不能很好地激励人;只有激励因素才能使人们有更好的工作成绩。忽略这两点,加薪再多也不会有激励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