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很多企业的管理者,时常会掉入“盲、忙、茫”的怪圈。盲,是因为看不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忙,是因为每天疲于应对接连不断的问题;茫,是因为无论怎么忙,都改变不了“按下葫芦又起瓢”的局面,更无法达到自己的预期,最终陷入迷茫。
! h. k- Q2 `) c# g0 v
其实管理就像医生治病救人,如果仅仅是发现问题,却看不到问题的本质,就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了;当然,如果发现了问题,却不能解决问题,也无法让企业朝着最终目标前进。
/ D8 x: E0 L7 j A
因此,我们必须弄清楚,管理在本质上要解决的是哪些问题,然后对症下药。我带领朗欧咨询团队常年为制造业工厂提供全天候驻厂辅导,从实战的角度出发,我总结了5个关键性问题及其解决要点,搞明白了,你会发现管理其实并不难。
0 q6 a5 b- u7 z& P0 n1 s/ w3 M9 G
第一个 糊涂账的问题
+ n: M! T c- b
其实我们很多的管理问题,归根究底都是糊涂账的问题。比如,这个货什么时候能出?不知道。你的下属去了哪里出差?不知道。公司的出勤率怎么样?不知道。开会要求落实的事项,员工有没有完成?不知道。
2 R( W- ?2 p# ^ q$ l4 [2 ~" j我们很多老板、高管为什么焦虑?为什么失眠?就是因为不知道。不知道的结果是什么呢?恐惧。比如,明天货运的船期已经定好了,但订单到今天还没完成。老板就问你什么时候出货,结果你说大概还有五六天。老板又问你到哪个工序了,你说还得先去问一下,接下去老板就再也没有等到你的下文了。这个时候老板就要发脾气了,因为如果不能按期出货,就只能走空运了,但空运的成本是航运的三倍,这样企业这单就挣不到钱了。
1 z1 Q5 L! H* L. w( x
这就是糊涂账的问题。你一旦不知情,你的糊涂账就出来了,你对整个事情就没有底,更没有合理的安排。所以你就会恐惧,恐惧就会担忧,担忧就有情绪,有情绪,你的决策就会不准确,最终你就会被人牵着鼻子走,你就无法成为心的主人。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心静,要心安,要成为心的主人,而让所有的烦恼都成为客人。
% x% c* Z: \* _. u- ~
那么,我们怎么去解决糊涂账的问题呢?首先是要建设标准的流程,其次数据要信息化、数字化,管理也可以数据化。这样就可以做到系统知情,你就不会一问三不知,也能做到对事情的整体把控。事情理清楚了,你的管理就会有效。
* S$ f3 ^/ a s+ F第二个 不想干的问题
. q/ G- ?: J/ J9 o
员工不想干,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工作做多做少一个样,员工就没有努力的积极性;可能是员工不满于基本工资,想要承担更大的挑战,获得更好的激励因素;也可能是员工自身能力不足,缺乏前进的动力,等等。
7 t+ J r: v1 M; o: d( @从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要做的,就是建设合理的绩效管理机制,激发组织的活力。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搭建好绩效管理机制,所有的考核就只靠领导感觉的判断,谈不上公平公正,员工也就没有干下去的动力。建设绩效管理机制,其实就是企业给员工一种愿力,让员工有自己的目标,也就能自我激发,自我驱动,他自然会想方设法达成目标。
* Z* M% T: C+ z4 F) \3 f6 Z
其实,但凡名企,你会能发现他们都是有一套自己的绩效管理机制的,由此可见绩效管理机制的重要性。比如,阿里巴巴的业绩与价值观的双轨制考核,要求结果要好,过程也要好;美的集团的“玻璃箱式控制的分权机制”,核心在于责权利的“三位一体”;谷歌的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目标和关键结果)制度,激发员工自下而上设立挑战性的目标。
! y& d( k l/ I- r
第三个 干不好的问题
5 F9 q2 j$ v( j% O. l$ F
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的管理,核心也是对人的管理。所以,企业的管理干不好,主要是因为没有管理好人。企业要管理好人,重点在于人才的培养、人才梯队的建设、团队的打造。
; Y3 \% x3 b0 ~& O; A5 s5 w
1. 人才的培养
: v. _; ~9 g! G. e$ ]7 a5 w
企业优秀的人才从哪里来?很多企业存在一种现象,在内部找不到人才,一味地迷信“空降兵”。马云曾经也迷信过“空降兵”,但最后他认为行的“空降兵”都离开了,所以后来马云说:“长远来讲,公司要致力于自己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只能作为一个辅佐手段。”
# d6 H* q; G+ t* D人才是企业自己培养出来的。培养人才需要老板或高层充分的信任和放权,也需要企业培训体系的支持,以及激励因素的支撑。
9 B( k9 d" Q% m; M, |$ c
2. 人才梯队的建设
1 k) k! X' u8 `+ W2 Z. G
人才梯度的建设,就是要重用一代、培养一代、启用一代。重用企业的骨干人才,由少数的骨干人才调动大多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挖掘、培养储备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或转型做好人才的准备;启用阅历尚浅的年轻一代,给他们训练和施展的平台,在启用中开发潜在的人才。
. Q' Z+ S% G- o4 J( q: R3. 团队的打造
1 z/ t- v) e* m- _很多管理者把团队的打造,简单地理解为搞团建活动、开动员会、喊口号、搞家文化,等等。这些当然不失为辅助的办法,但光做这些,最终只会流于形式,也会让员工不认同、反感。打造团队最核心的是要做到四个顶层设计。
( o" W" v; P& ^/ R& P" g
第一,职业晋升通道的设计。对于员工,其他都是其次,首先就是要有“钱”途和前途。只有给每个员工都做好了职业规划,整个团队才会有活力。
) _ H1 I4 z2 l9 C第二,优胜劣汰机制的设计。这个机制设计的目的是保障优秀员工的利益。优秀员工留得住,企业才能发展。
! x! [0 {0 ?+ q, Q6 g- L) {第三,组织记忆载体的设计。就是要做好各环节的“档案管理”,将员工个人的经验转化成组织的经验。
) ~( Z7 r) R4 R) j! }+ `第四,持续学习机制的设计。并不是每个员工都能保持学习的习惯,但持续的学习是企业的根本优势。所以,朗欧在每个驻厂咨询项目上都会组建“**企业大学”“**管理学院”,它是企业内部持续学习的道场。
3 c" d" e& M" e/ [7 Y第四个 持续干的问题
& ?8 ?/ i3 p# r& g( u1 u持续干的问题,其实是企业的执行力体系建设,就是你怎么保证大家持续执行。然后是你的机制建设。我们很多时候一抓执行力,就想着搞制度,以为建立好制度,就能保证员工的执行力。
0 ^3 I6 ~6 D1 {* W. X( P: a
但是制度的建设是有成本的。因为管理是要成本的,任何一个管理动作都是需要成本的。就像现在的法律修订,比如查酒驾,每年国家为这个要付出很多成本的,包括管理人员、检测材料、时间,等等。我们在企业里面也是一样,你不要随便出规定,不要随便做流程,不要随便做制度。一旦你做了一个制度,你就要想着怎么落地,思考它能不能持续落地,如果分析以后,发现是不能够持续做的,那我们就宁可别做,因为要成本,而且也影响企业的公信力。
6 A5 l, b. j0 X- }
第五个 创新干的问题
( D/ f( e# B' A$ w
模仿式创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制造业正逐步地转向了原始创新阶段,创新干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创新,要靠员工高度的工作热情和创造的积极性。那么,企业要如何给员工营造创新干的团队氛围呢?答案是构建管理、技术、技能人才职业发展三通道。
+ h' c2 [, ]4 \* A技术是我们制造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很多企业在设计职业通道时,往往忽略了技术人员更高层次的晋升通道,只停留在技术评级这样单一的形式,这样就不利于技术、技能人才的创造热情。管理、技术、技能人才职业发展三通道,除了让管理人才走管理通道,还拓宽了技术技能人才的晋升之路,让理论水平高、技术能力强的人才走技术通道,让爱钻研、技能熟练的人才走技能通道,从而让不同能力的员工可以各司其职,又各尽其才。
; W) z; q9 @2 M
有了创新的团队,该如何创新?创新哪些东西?对于大多数制造型企业而言,现场改善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像实验室技术革新这种大创新,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设备、人员,也承担着更大的风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但现场改善是小调整,也是能立马见效的,更容易实现低成本、高效益、大收获的创新成果。
O: g' V' q7 }8 ]- I& [4 C
现场改善就是发现现场问题,再通过创新技术、工具、工艺等方式解决现场问题。比如,通过劳动技能竞赛、金点子提案改善活动,等等,不断激发基层员工参与现场改善的主动创造性和创新活力。
4 E1 J7 C U2 o; v(金点子征集倡议书)
结语
* g1 V8 d& S8 ~7 _
无论你是哪个层级的管理者,都要懂得抓住这5个关键问题:糊涂账的问题、不想干的问题、干不好的问题、持续干的问题、创新干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了,管理上的许多小问题往往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