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用户名
 免费注册用户名
  • ISO爱好者祝广大坛友蛇年大吉!!!
    各版块官方QQ群号新手如何获得更多贡献值审核员注册挂靠推荐如何成为国家注册审核员新手入门必读-论坛版规
    查看: 740|回复: 2

    为什么我们总觉得收入跟不上付出、配不上能力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9-25 01:5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为什么我们总觉得收入跟不上付出、配不上能力呢?! s, `/ j- _5 x; M0 x& {' a3 L% {2 `
      n) g% p& B/ K2 ?
    原创 张应春 朗欧企管 2022-09-14( Z6 e$ \, S1 e2 o( }

    1 w9 o1 ]7 G4 Y( r. A* W- d+ c* L4 i2 v$ @4 Q

    3 P: L* t: E: S5 x
    能力
    导读:很多老板都有一个困惑:“我们员工的收入水平在同行业当中属于中等偏上,但为什么员工依然对收入不满意,对公司不满意呢?”

    / t+ u/ n( [8 ?* Y* c" j6 q
    然而在员工看来,同样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我的收入、我的劳动所得跟我的付出不成正比呢?我付出那么多,得到却那么少……”

    8 @8 @: T" u/ R4 ^( y  I  z
    在“付出”和“得到”的矛盾当中,老板和员工各有各的立场和想法,久而久之,老板和员工之间形成了一种博弈。员工心里想:“你给多少钱,我干多少活。”而老板心里想:“你干多少活,我给多少钱。”

    & W4 K, i2 w. f+ i4 f' m
    如何化解这个矛盾呢?本文站在员工的角度,为你解读为什么我们总是觉得收入跟不上付出、配不上能力?
    —1—
    三个原因
    (1)公平性法则
    % p5 ]. [8 M+ `5 d
    我经常讲,我们选择入职一家公司,其实一定是经过了多次的对比,并且是当下自己所认知的范围内最优的一个选择。否则,我们为什么不选择自己认为更好的那家公司,更好的那份职业呢?
    6 W- N4 q2 J/ M! y* O/ E" r4 U
    有了这个心理上的认知后,我们再深度地思考一下,当初明明是自己最优的选择,为什么到后来我们会诸多抱怨?
    ' O4 Q$ e& y, Y6 a. S5 d$ W# v  B
    其实第一个原因,我们习惯对比“得到”而不是“付出”。

    8 `' I5 m* {' F  J/ ]) z
    在这里,我要讲一下公平性法则。俗话讲“人不患寡而患不均。”我们在职场中,喜欢跟其他的同事比收入,一对比发现B同事这个新人的收入比我还高,落差感马上就来了,我们常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于是抱怨就产生了。
    : @3 z% E# N1 @# y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抱怨的不是收入本身,而是抱怨“不公平感”。因为从收入角度而言,你会发现,无论待遇再低的公司,它都有一波人在那里兢兢业业地做事。同样,无论待遇多好的公司,它也一定会有人觉得待遇不够好。

    * ~; W+ R4 V1 R% g2 l
    所以,工资绝对值的高低并不是我们产生抱怨的最核心原因,最核心的原因是,我们习惯性地对比“得到”,而不是对比“付出”。

    % d* ^/ ^9 s6 A8 @
    对比“得到”会让我们过度关注利益和结果而忽略过程和付出。当一个人只看到别人的收获,而看不到他的付出和努力的话,就会产生妒忌心和抱怨——凭什么他拿得比我多?殊不知,他的付出也许是你的几倍。

    ! b2 F( b: F: a
    所以在奥斯卡颁奖典礼现场,获奖者在走红地毯的过程当中,一定会有一个颁奖词,告诉人们,他(她)因什么作品而获奖。这叫对比“付出”。
    . A4 n' M# l% M8 w4 ?) s
    企业里面做优秀员工评比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有一个颁奖词,我们要告诉大家,这个员工为什么会被评为优秀员工?是因为他的业绩、人品、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如果没有这个动作,简单粗暴告诉大家,张三、李四、王五被评为优秀员工,大家上台领奖,500块钱一个红包加一本荣誉证书。这个时候,其他员工的关注点就会放在“得到”上,很多员工会想,优秀员工为什么不是我?甚至骂领导不公平……
    $ G/ }1 e! [9 o6 v; N9 V- W: y' a
    所以,我们为什么会觉得收入跟我们的能力不匹配?其实我们很多时候,我们是在跟别人对比“得到”,而不是对比“付出”。我们只看到了别人的得到,而没有看到别人的付出,这是错误的。
    (2)归因法则
    归因法则讲,把原因分为内归因和外归因。我们在看待成功和失败这件事情上,我们是双标的。

    * e% r0 _  N) o5 q! i, K
    当看到别人成功了,我们会说,那是因为当年那个大环境好,比如,马云是活在互联网的元年,所以马云把阿里巴巴做成功了。你看,我们会把别人的成功外归因。
    : o" a$ ~/ f2 D% L* b$ G
    那别人的失败呢?那我们会内归因,我们会觉得那一定是那个人不行,那个人有问题,是他自己的原因造成的。
    8 y2 S% ?! g9 t3 t; E9 G
    反之,对我们自己来讲,我们自己的成功,我们一定会心里安慰并告诉自己,你看我多么的努力,多么的热爱学习和拼搏才得到了今天的成功。我们把自己的成功习惯内归因。

    + t" L. F" y5 B. u9 V
    如果自己失败了,我们就会怪外部的原因,你看,这几年疫情的影响,经济形势不好……这不能怪我,是外部的原因,这叫外归因。
    1 {6 ^! r- [- Q$ u+ k
    所以,我们经常会觉得收入和付出不匹配,我们经常会把对收入不合理的感觉归结于外部原因,我们把没有升职加薪归结于领导的偏心和不重视。

    4 X' |/ \# \( ^2 z) p7 @( f
    那你思考一下,为什么怀才不遇的总是你呢?如果领导真的像你说的那样偏心,他为什么能做领导?就算他糊里糊涂做了个领导,为什么他针对的总是你而不是别人?
    (3)欲望清单法则
    欲望,我们可以把它细分为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饿了要吃,困了要睡”,这就是生理需求。“我要吃大餐”、“我要吃山珍海味”、“我要喝茅台、五粮液……”这叫心理需求,其实也就是我们的欲望。
    8 r# R. Q: l- x" {
    这个欲望,你把它用好了,会让你不断地上进;但如果你没有用好,就会让你变得贪婪、无知,让你变得投机取巧。

    - W  n! g! B% W6 u( i. C0 }
    很多人没有管理好自己的欲望,总是认为收入低了,殊不知让自己的能力匹配得上欲望才是最重要的。
    —2—
    三个建议
    (1)做到原则公平,规则公正
    ; h$ q) G' A) \) o2 S4 L: X
    我们既然知道“人不患寡而患不均”,我们既然知道“一定要对比付出而少去对比得到”,那么我们就要做到原则上公平,规则上公正。
    ) _1 C% p; _; @4 M# R/ a0 C5 f
    公平、公正本身是一种最好的激励。公平、公正就是给我们的团队每天、每旬、每月“照镜子”。

    9 }6 E! T2 f8 Q) W
    你给他多“照照镜子”,让他看一看他的付出,所取得的业绩。以及别人的付出,别人的业绩。这样有对比,而且是对比付出,他就会觉得原则上公平,规则上公正,而公平、公正是最好的激励。
    1 N5 c2 {  _2 q4 u" W
    (2)凡事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当我们遇到了任何自认为的不公平、不公正,一定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给别人找麻烦。我们要想着,我究竟是哪里做得不够好?因为你怪别人没有用,别人不会关注到你的情绪,领导也没有办法了解每个人的想法,那我们唯一可以关注的就是自己。

    ) C. q+ a! c( C" t6 l' T- f# o
    就像这次疫情,很多人抱怨生意不好做,但我发现在我们朗欧服务的客户企业当中,有些企业这几年的生意反而更好。因为已经跟我们合作的企业,这些企业家基本上关注到了管理,他在同行业当中,企业是颇具规模的,同时他的思维是具有前瞻性的,他知道请外部的团队来帮他解决内部的管理问题,所以这都是百果必有因,百因必有果,因果是不虚的。

    8 P/ z. Z) A0 {1 d0 V
    所以,只有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在自己身上用力,少一些抱怨,多聚焦一些能量,培养自己多一些能力,你才能驰骋职场。
       (3)学会管理自己的欲望
    我们要关注生理欲望,还要管理心理欲望。
    1 Z( H) Q6 a' Q. e' y$ F
    欲望,每个人都有。但问题是,有的人自身的能力跟不上欲望的增长,能力是一口井,欲望是一片大海;能力是一颗星,欲望是一个宇宙。
    9 @3 o) x1 a* n/ b
    一个人没有欲望也不行,我们合理地把欲望用好,它就是追求,就是梦想,就是目标。但如果没有用好,不匹配的话,你就会变得懒惰、牢骚满腹、狂妄。每个人要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欲望。
    结语
    ; H! q6 D$ r, K
    我们为什么会觉得收入跟不上我们的付出,我们为什么觉得收入好像跟我们的能力总不匹配?3个原因和3点建议,希望能够通过我的阐述,引起大家的重视,大家一起去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在思考的过程当中,我们去找寻到属于我们自己认知范畴内的答案。

      C1 V3 t$ j+ @# X4 S8 o
    * ^9 ?) G" S, Z. j

    55

    主题

    6233

    回帖

    2万

    积分

    博士

    积分
    21687
    发表于 9-26 02:4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威马公司亏损几十个亿,但是创世人老董却年薪12亿。这是什么规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62

    回帖

    1167

    积分

    硕士

    积分
    1167
    发表于 9-28 01:5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说的言之有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ISO爱好者 ( 鲁ICP备09041441号-1 )

    GMT+8, 2-4 03:4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