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 }3 I' n ?( j* l7 I, r) e
作者:笔记侠 来源:笔记侠(ID:Notesman)
6 n5 I. I+ T6 y8 Z d
我最痛恨聪明人
许多年前,任正非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做《我最痛恨聪明人》。
, z6 v* z: j1 u) G# [/ j任正非说:“我最痛恨‘聪明人’,认为自己多读了两本书就了不起,出于投机或急于求成的心理,写大篇幅的文章和建议,这是不做实的表现。我只看那些本职工作做得好的人写的建议,因为公司提倡的是‘小改进,大奖励;大建议,只鼓励’。”
/ ^( X+ ^6 E3 b$ d" p当华为还只是个小公司,技术、管理、质量等企业竞争的要素都不行的时候,华为只有在诚信和服务上下功夫,一旦给客户承诺的,无论如何都要实现。
; \ f" \! o9 h5 ^& p k3 e8 e. Z
别人不愿意去的地方,华为去;别人不愿意干的粗活累活,华为干。
4 V7 \! I; z% p" A
所以几年前,当国内有一群中小企业家来华为访问时,问任正非是否能够指点一下商业模式,让他们做大。
# `0 n. S' u c6 }5 i2 W
任正非的回答是:小公司别搞那么复杂,只要做好诚信,做好服务,使自己能够活下来,就行了。
+ A$ ^0 w+ \) P+ q, p
这是一个看起来比较直白,却又实实在在的秘诀,因为华为当年就是这么走过来的。
面子是虚的,不能当饭吃
只有真正经历过贫穷的人,才会迫切地想要成功。0 ]" K6 N+ V/ [- z) Z) N" p
- K0 ]1 x& ^+ u8 g
任正非常说:“我要的是成功,面子是虚的,不能当饭吃,面子是给狗吃的。”
; O- r3 ?" t( p( }1 A* ]但其实,这句话的源头是其父亲任摩逊的口头禅,即“面子是给狗吃的”!
2 q; w- _* ?3 h1 n: l7 p7 [) n; P5 D, b3 w$ o5 F: ~- ?: e
任正非父亲任摩逊,是一个知识分子。文革时间里,他被扣上“臭老九”的帽子,身陷囹圄。
8 K6 b" c' h6 Y1 r; k* n, P
受难期间,任摩逊常被反动派推到大街上游行示众,头上戴着高帽子,脸上被涂抹得漆黑,其惨景令人内心震颤。
- n2 M7 b0 } G& S8 u
但父亲、母亲一边忍受羞辱,一边工作,照顾任正非的弟弟和妹妹。无论条件多么艰苦,也都要抽空读书、学习。
: ]; O S: H# j4 n# N) [6 B
这段难忘的岁月,让任正非初尝了人生艰辛的一面。
3 g$ ~& \' c6 H
任正非的青少年时代,全家9口人,靠父母的微薄收入度日。加上当时全国经济处于困难时期,粮食严重短缺,全家人常常饿肚子。
! q' X6 @1 Y+ K9 k3 K
19岁前,任正非没穿过一件新衣服。因为孩子多,每到新学期,母亲就为学费发愁,经常要靠向人借钱维持,有时还借不到,因为别人也一样困难。
9 K' C# w; F7 d7 Y- B尽管日子十分难过,任摩逊和妻子还是坚持让7个孩子都上学读书。
' W. ^ ^8 d4 K) z- q: W
任正非每天饥肠辘辘,最大的愿望就是吃上一个白面馒头。而直到他高考前,这个愿望都没能达成,倒是可以吃上一个小小的玉米饼了。
- p* O. d. s! p
而任正非也知晓,“这小小的玉米饼来之不易,是从父母、弟妹的嘴里抠出来的,我无以报答他们。”
7 l/ `7 e1 {5 X z+ s
家里所遭遇的一切,任正非都历历在目。他觉得痛心疾首,自己愧对父母。任正非想,如果真要做一个孝子,就得马上回去,继续在学业上深造。
$ p) h% w% B7 B0 j- S) w$ P4 l
任摩逊为了鼓励任正非,把自己穿的翻毛皮鞋给他,希望他在大学岁月里,不要虚度。
7 z" S. n, a1 z3 `6 {
多年以后,任正非回忆起来这一幕说:“我当年穿走父亲的皮鞋,没念及父亲那时是做苦工的,泥里水里冰冷潮湿,他更需要鞋子。现在回忆起来,感觉自己太自私。”
- h3 {( }6 K7 Q3 ^4 O9 i
在文革期间坐了10年牢,出狱后,任正非父亲任摩逊二话没说,继续出任中学校长,一直干到75岁。
, P8 B. ~' Y. `" O- a( A
父亲让任正非看到了什么是“活下去的倔强”。
( J) T; [. @& b
所以任正非经常感慨:“我真正能理解活下去这句话的含义!”“你是想吃饱肚子还是出名?”“知识分子不要脸才能进步。”
* C+ i. Z$ ]4 S, _% C这种艰难的岁月,让任正非形成了,活着就是一切的信念。
“我不要脸,我要活下去”
在华为初期,活下去成为最高纲领。
( u8 d& k% c* g$ f9 c7 p9 j0 [* Q5 E
“那时候,活下去真的是难啊!”华为原董事长孙亚芳曾经这样感叹。
% x L# D* f) ~6 u! @4 s6 D一开始华为是个贸易公司,“十几个人,七八条枪”,既无产品,又无资本。在华为最响亮的口号是:“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
2 d& q! g4 Y9 Y+ ^* W0 t/ B1 J, m这时候,活下来就是胜利。
" z: k& F9 r7 a) b" J, U
当时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不到2.9年,每年倒闭100万家以上。在改革开放40年里,甚至作为MBA优秀案例的企业,都有80%倒下了。
1 \& x3 y4 s# K/ n' P% Y* ~% F0 l
任正非其实并不甘心,只做一个为赚钱而奔波的商人。但现实异常残酷,他明白:必须先赚钱,先壮大自身。
$ A1 @' x1 Q, K
在华为年销售额还不到1亿的时候,大家觉得任正非最大的特点就是:爱吹牛!
7 _/ \( d; z" S% ]" V6 z0 [有一次吃午饭时间,任正非从厨房里出来,带着围裙、挥舞着锅铲,热情洋溢地说:“20年后,华为将是世界级的公司,全球通信市场将‘三分天下’,华为有其一……”
5 w; \# Q# a7 ~% y, |5 Y. j当时大家先是错愕,然后兴奋的鼓掌。
Z% u1 ?+ h: _! R# h! b1 b, C那是一个“半夜吹口哨”、互相壮胆的时代。
( m# V7 e ^+ R a3 Y
然而,华为人也明白:为理想而痛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看它终成笑谈。
+ a ^8 D7 t) t
而刚起步的华为,招来的年轻人,大家都很“好面子”。
8 q, P9 \1 _6 u) v8 ]江西生,现在的华为董事会秘书。20年前,他去拜访某县邮电局局长,推门进去之后,都不敢看对方,满脸通红地把材料放在桌子上,说:“局长,这是我们公司的介绍。”没等对方答话,就跑了出去。
4 ~( _ `. Y; u任正非就是在这个时候提出了——不要脸才能进步。
$ k5 k9 l! x2 K5 a# z任正非要求员工,到了华为,一切从0开始,华为是靠业绩说话的,任何人的过往辉煌在这里必须被清零。所以,任何人必须战胜自我,包括虚荣、自大、自卑、浮夸以及惰怠的心理。
/ N8 U3 e @+ T) j5 M* [在“不要脸才能活下去”的鼓励下:
; ~: _7 M0 o. b6 b& x( O! E/ ?
胡厚崑,曾经在广西百色县邮局走廊里等了2天,才有机会进门拜访;
1 \3 l, c8 h4 r4 e, D/ r9 J
李健,在尼日利亚做产品,费尽周折才约上对方总裁,结果在总裁门口等了3个多小时,最后当人家上厕所时,堵在厕所门口,才见上一面;
: U6 s) m4 C9 D
魏承敏,在河南做售后工程师,曾经和同事连续三天三夜,在冰天雪地的乡下,坐大巴、手扶拖拉机,晚上在矿山、村镇为客户维修交换机,饿了就在农户家吃,困了就在机房里睡;
r7 K$ C1 `8 ]1 f4 U! \……
- a3 U0 w* [" I( D' p9 O& D几年后,江西生成了华为董事会秘书;李健曾创造了一年4亿美元的业绩,销售连续几年全球第一,成了西非地区部总裁;魏承敏成了南太地区部总裁。
' M4 I5 K3 w. R* ~& l
就像任正非说的,“不要脸的人,才能进步”。
% a1 W+ { P# g, u
华为进步了,不仅在通信市场“三分天下有其一”,还成为世界第一。
在鼎盛时候,写《华为的冬天》
活下去,也是华为的最低纲领。
2 a1 |: `4 S3 k8 W任正非说,谁能忍受别人忍受不了的痛苦,谁就能走在别人的前面。
" N# E& k0 \% K/ h5 F& }9 A% m5 s: H H
为了走在前面,任正非在一篇《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狼文化”:狼有3大特性:1.敏锐的嗅觉;2.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3.群体奋斗。
& ~, d+ M# d. T3 `5 X, O4 X
但这个“狼性”,绝非残忍和反人性,而是一种高度敏感、放眼未来的战略视野,是奋斗精神、群体合作的凝聚力。
: M- C7 o. l0 D" ]1 |' O4 ?- ~于是,土狼以100:1的兵力,蚕食狮子的边缘市场,在复杂的利益关系中穿梭,用面对挫折屡败屡战的执着和忍耐,向狮子证明:自己是一个凶猛而难缠的对手。
c A, f1 z* x# B" \! N3 V. L最终土狼逐渐进化成狮子。
# t8 C, l6 l' s: D' q4 q% y
而任正非担心,华为成为狮子后,组织的“狼性”,奋斗精神消失了。而成功与繁荣的背后,充满了各种陷阱。
, P, R! v3 C+ s: s2 x于是,任正非在华为鼎盛的时期,写下了《华为的冬天》:
2 V' e+ U8 U; s( N( b, `7 T, {
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也许是这样才存活了十年。
: {* k- k, y; t( c我们大家要一起来想,怎样才能活下去,也许才能存活得久一些。失败这一天是一定会到来,大家要准备迎接,这是我从不动摇的看法,这是历史规律。
" f% T% F% a6 W! x7 P巨人的崩溃,往往只是一瞬间。诺基亚就是,在最鼎盛的时候倒下的。
6 V( K# p5 ?$ {3 j任正非深知,最安逸的时刻,往往也会埋藏下未知的隐患。
% M% z: M. q+ A" n+ E5 T
为了能够“活下去”,任正非想象出无数种华为可能被打败的场景,这就是蓝军战略。
) K7 t" P( j' P2 W6 K4 N+ B
任正非对蓝军战略的解释是:“蓝军就是要想尽办法来否定红军”。
4 |8 |4 C5 Z9 i蓝军可以虚拟各种对抗性声音,模拟各种虚拟对抗声音,模拟各种可能发生的信号,通过自我批判、警告语模拟……这样,才能使华为保持很高的“冬天”意识。
! A8 e* ~! K7 ]+ s$ v Z* q
因为华为,不能在舒服中死去。
6 T0 J4 ^1 I. _3 c
所以,华为的人,从来不要面子,不讲究舒适,也不畏惧失败。在中东、在非洲,在世界各地,他们背着床垫、毯子,甚至在战争中冒着危险,只为第一时间抢修通信。
0 f' Y G& W, j+ R+ s6 }这才在外资巨头围猎下,用一代人的拼搏,奋斗出一个春天。
人才管理,才是真管理
很多企业只有一头头狮,就是老板。大家都鼓励老板,等到老板“干不动”了,企业就关门了。
$ G1 L& S4 O3 T$ t9 D1 J0 Y而在华为,任正非不管产品,不管销售,甚至不管战略,但是他管思想。任正非在华为有两个权力:一个是思想解释权,一个是否决权。
. _8 g! @5 q3 T# H一家企业的思想权就是对思想的最终解释权,思想(解释)权才是公司最大的权力。
8 ~) a4 S, Y( C O2 P那么,谁去做公司战略?
% p3 R0 O, L1 Y2 ^( ]. N2 B/ E
很多公司是老板关在办公室里做战略,怎么可能会了解一线的情况。而在华为,是600个最贴近战场的作战单元的一把手做战略,然后汇聚形成公司的战略,最后再打下去。
4 V, k6 H1 s" k( y8 V其次,看一家企业是否优秀,就看它能不能将高管团队发动起来,很多公司不是发动高管,而是让他们互相制约。
5 h. P, D' ^8 r- c, T华为有19万人,人才济济。但任正非从来不承认华为的成功是人才的成功,他认为华为的成功是人才管理的成功。
7 ]- B, f3 }4 X7 {( k人才的成功和人才管理的成功有本质的区别。
0 @: O" }6 ^0 Z( P6 r" C5 p牛人的特点是都不服,不服就成立一个个山头,再把自己的小兄弟拉过来,成立了无数帮派,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
1 P" X+ @, U8 f& X, j. o* m! K b1 Z华为也挖了很多牛人,但牛人不重要,对牛人的管理才重要——人才能归顺你,为你所用才重要。
华为管理体系的基点
原点从三个方面来看:
" r% y- P* b, M C0 B& ^7 l: ~# ^( j7 o商道:企业为什么存在?企业做买卖、商业模式究竟遵从什么、坚持什么?
& U4 `" x: I. _; @) ?5 F2 x8 \
天道: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如何看待市场环境?
/ _# R! K, `) N. H: F人道:企业和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如何去认知人、了解人性,分配利益?
" Y# T- s# w( b2 Y) R
以上三个就是华为管理体系大厦最基础的原点。
8 v0 L4 ]4 l' O
6 x) G4 |$ ]8 p2 Z
1.商道:创办企业的目的是什么?
' X5 s, |( n4 F5 _2 K& h$ d任正非创办华为的目的是什么?盈利吗?的确,赚钱很重要,但不应该是企业的终极目的。是为国家吗?可能也没想这么伟大。那么,企业为什么而生?
& |0 y! M8 T2 [, T" a* `" u" E
彼得·德鲁克说:企业只为顾客而存在。
" d$ f6 @+ F% S. o
同样,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没有任何争议——不是为任正非而生,不是为利润而生,不是为社会而生,只为客户而生。
$ S7 J! [4 y% V h企业(家)回到本质,是商人。因此,必须将技术转化为产品和解决方案,有客户买单,企业才有存在的意义。
; q0 u; |2 u* i P2 `. R7 A
企业管理要对准客户,而不是对准老板,也不是对着利润。
" u2 n! \/ p9 v; @ U' C1 A
在社会上,只有两类人愿意真心实意地把钱掏出来,一类是父母,一类是客户。
; Y1 j& F" g9 d
任正非说:你们不要围着我转,围着我转是不能升官发财的,一定要围着客户转,客户喜欢你们,我就认可你们。这是华为的人才观。
7 M V" ^1 t% D. t" q
很多企业有人拍马屁,演戏,搞来搞去,实际上是企业家自己出了问题。
/ S, {' P* T, {7 a. a比如,做产品找不到客户的痛点和痒点,就是企业家自己是自嗨型的。
' |- [% d* Q# a1 v! _6 ^4 \% ?
在华为,研发以客户为中心,接待流程以客户为中心,组织以客户为中心,人才以客户为中心,整个文化体系就是客户第一。
! b: F. `& X8 K; `7 r; h; V1 T5 E7 S任正非说:背靠背的全是客户。研究客户究竟有什么痛点,搞定它,企业就可以基业常青。' J, A1 j& w/ F; a1 \
很多公司的管理层每天开不完的会,内部开会其实都是成本,不能产生价值,只有客户买单,才产生价值。
1 o) \- B% G1 q. r2 m( R5 B( d5 G所以,任正非非常反对为了取悦他,汇报时用精美的PPT,要求用600字word汇报,600字说不清楚,说明管理层就没想清楚。
" I" C3 ]- W# [( N, u4 u
真正重要的是全朝一个方向,搞定客户,因为只有客户才给钱,赚到钱,活下去才重要。
& z& g4 a4 d. ]
& j; v3 m$ Y3 ?; l2.天道,物竞天择
+ }$ C: T- W+ b9 V8 I
物竞天择是自然法则。
! c5 U! |' i# }& I; u- ]# r }在非洲的肯尼亚草原,动物大迁徙时,角马遇到鳄鱼,大部分角马可以存活,少部分角马会被吃掉,谁跑得快,谁运气好,就活下来了。
* E( W( g' f! l9 {, L. e8 H
商业世界,中小企业有90%的概率会死掉,也是物竞天择。要让员工每个人都幸福地活下去。所以,华为强调靠奋斗和才华。
+ _3 L0 r( s* C8 [) Q进入华为的员工通常也是985,211的硕士和博士,百里挑一,但华为每年的干部淘汰率是10%,员工淘汰率是5%。
5 ~0 \1 k3 w5 k6 A+ |. I
也就是说,19万人,每年会淘汰员工9500人,下台干部有300人。一个岗位在职超过3年,人会惰怠,这是人性使然。
9 Z; g! ~, ]9 T# R7 n8 t
所以,人要流动起来,要建立淘汰机制。
3 F n! W" ?: k8 A5 I
人能不能奋斗终生?
8 ?; s/ K* i. P. F+ a( [* [' T2 G% Z不可能的,企业突然哪天成功了,上市了,好日子来了,奋斗精神一定会消失的。接下来就要交给奋斗的职业经理人。
! E9 w2 G& s0 V& f
) ^' L/ B* k5 G+ x; ]0 B$ Z
3.人道:人性是自私的
5 W) p9 ?0 I m/ h$ Z有没有无私的人?有,很少,很难碰到。任正非说:我也是一个自私的人,我要80%,你们干吗?
3 w& m- H1 |6 I9 G! p' O2 n/ H6 Z所以,无私是最大的自私,只是自私的格局更高而已。
3 _. y/ V7 P: ?1 W( K+ ]员工到企业图的是什么?两个东西:一个是发财,一个是升官。都是利益交换,不是爱的交换,毕竟企业和员工之间本质上是利益关系。
( P% x; J- G y% _% q! M华为要求高级干部要有使命感,中层干部要有危机感,基层员工要有饥饿感。
: I: C. Y- P* Q2 E% K3 V基层员工来到公司,房子都买不起,女朋友都谈不起,每天给他们讲愿景和梦想是没用的。
+ q' x. ^8 U' A a g
每年淘汰10%的中层干部,没危机感,位子是保不住的。人性是自私的,管理就要顺着人性来进行,激励的最高境界是利用人性害怕失去的特点。
1 n1 i `, O% K1 j
下属做不好,想踹他们两脚,能不能踹?能,只要发的钱包括“踹”的钱就行,如果不给钱,老板踹一下试试。
+ X5 l, T0 J( I+ s% w很多公司做激励,大幅度加薪、发钱,其实根本没有想清楚怎么发钱。
: l( Y, M, Q( T9 Y# _2 { C大幅度发钱会激励一阵子,时间长了,人们就会形成惯性,认为自己值这么多钱。
7 O6 V8 y, \3 N4 _6 t& }* d% E3 v激励一定要小步快跑,建立有利于自私的机制。华为的文化口号就是“不让雷锋吃亏、不让焦裕禄吃亏”。
5 Y5 w$ G% ~* c5 c, _$ n9 v有人告状说:做雷锋动作是真,但动机不纯。那么,我们要不要考核一个人的动机?
" V* F0 ]) Y M5 a" I# `" n+ y人力资源管理认为:人才管理要了解他的动机,人性部分。人性能不能经得起考验?也许能,但是代价会非常大。
* M, S" T7 X# V5 g. e7 m6 k
所以,不要考验人性本身,人性是琢磨不清楚的。
# Y/ a; v; G+ Y* r
自私并不可怕,人性本身就是趋利避害,要用人性的贪婪驱赶人性的惰怠。
& v, Y. g, v6 A: D3 I) `" F& R建立人才的治理体系,没有那么多公平——华为员工的的全球调配就是哪个地方大家都想去,就将级别定低一点;哪个地方大家都不想去,就将级别定高一点,这就叫人才管理。
/ t6 `$ v8 G- E6 Q
文化和管理背后是利益驱动体制。
6 Q5 i+ L5 f+ U9 o: M3 U6 ?很多老板常给员工讲道理,结果发现员工就是不听。但是,一旦和利益挂钩,道理就会有效果,道理才叫道理。
: y. R- \" Y1 n% u3 F& r, r所以,任正非说:从来不质疑动机,我只看你的动作本身,如果是装,装到底就叫真。
# K/ L, x/ k( ~/ ]- a5 h7 H- R
如今,很多老板不会管理00后,你每天用60后的思维去管理他,是你不对,他只是懒得理你而已。
% K1 p& ^+ h z& Z4 P00后喜欢自由,蔑视权威,晚上不睡觉,早上起不来,在岗时间长了,没有兴趣,但他们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很强。
H9 N1 e. d8 B( M, h# T* v
因此,华为在00后方面,做了些规定:
6 s. ~" z& M8 E/ H% c8 C第一,建立内部人才市场。00后在一个岗位上不想干了,你可以换岗,但换岗的前提是必须在本岗位上做得优秀,不优秀不能换岗。
* ?+ v0 X' A& |$ w
第二,弹性工作。每天早上10:30才上班,但晚上12点才回来,你去得早,就可以早离开,不是必须早上8:30打卡。(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