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用户名
 免费注册用户名
  • ISO爱好者祝广大坛友蛇年大吉!!!
    各版块官方QQ群号新手如何获得更多贡献值审核员注册挂靠推荐如何成为国家注册审核员新手入门必读-论坛版规
    查看: 2280|回复: 90

    不符合的描述与写法

    [复制链接]

    65

    主题

    1235

    回帖

    1万

    积分

    博士

    积分
    12086
    发表于 7-2 12: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在审核中看到过大量的审核案例中不符合的开具,但能开好不符合项的,不足30%,有很多都是10年以上老审核员;! c7 _1 E& y. U
    通常以体系审核为例,一般不符合要写审核发现、审核证据与事实、审核判标依据,这三要素缺一不可;3 o0 f# s3 q4 z3 O
    首先是审核发现,通常要描述到一个过程上,并且有符合性或者有效性的评价描述,6 L+ z- u: y" m/ h
    其次是事实陈述要具体不空泛,证据确切不模糊,可以追溯、还原,涉及到设备仪器的要有型号/编号;
    8 X) D, i  r' y8 {; |最后是判标要说到点子上,不能笼统说不符合标准。8 I- w* d, {# {, Z
    比如:有的不符合就一句话:未能提供游标卡尺、压力表的校准记录。不符合GB/T 19001-2016 7.1.5, [+ E3 M% _8 Y5 @- s; Y
    上述例子,没有描述审核发现,事实与证据不够细致,判标不够清晰,
    $ w& R1 H' \; Q1 k) q  J1 j规范的审核发现描述可以是:某某过程的实施不是完全有效的(有效性评价),某某过程的实施不是完全符合的(符合性评价);某某过程的管理不是完全受控的;. ~6 V, n) T) g$ b& ?# F9 l/ S6 Y
    欢迎大家指正、批评与补充!  W3 I9 S" J5 L5 [& r+ q/ J5 @
    , P4 O& r' i& w3 S( j* K& m" }2 k

    点评

    个人认为评价还是要有的,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说明是什么过程,是符合性问题还是有效性问题,要明确;其次要给出程度的分级,一般不符合或者严重不符合,必要的情况下还要说明分级理由。  发表于 7-3 03:16
    不符合报告就是正式的不符合审核发现,有不符合事实(证据)、结论、准则3个审核发现的全部要素。不符合报告上也没有审核发现的栏目。也就是没有写审核发现的地方  发表于 7-3 01:34

    104

    主题

    5147

    回帖

    6万

    积分

    博士

    积分
    61541
    发表于 7-3 01: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按照审核发现的定义,“将收集的审核证据对照审核准则进行评价的结果”8 q( i; E( X$ P' |* _4 k
    其实不符合报告就是正式的不符合审核发现文件。你看,有不符合事实,也有判定不符合的结论及判定不符合的准则,满足了定义的3个要素:不符合事实、 准则、 结论
    # p5 I. @. N: K( b+ _. h" X你说的审核发现不是定义的审核发现,而是日常用语“审核时发现:... ”,有很多不符合报告的第一句话都有审核发现:XX车间XX产品xx工序工艺文件要求每一个小时监测一次温度、压力等参数,经查实际是每3小时监测一次.......

    点评

    你这“不知审核发现为何物,也不知如何表述审核发现”是娘胎里带过来的毛病,无解的。  发表于 7-3 05:52
    这是无妨的  发表于 7-3 03:48
    审核发现文件与不符合报告文件是一个性质,提法不同而已,通过不符合报告展示审核发现,但最好还是建议在不符合报告中增加描述性评价语言,这个类似于某个小项目的结论性意见。  发表于 7-3 03:37
    审核发现文件-不符合审核发现文件  发表于 7-3 03:30
    你这样都写在不符合事实一栏也无妨。各人有个人的风格。有点要清楚,我说的不符合报告就是正式的审核发现文件。不知同意否  发表于 7-3 03:20
    我一般都会第一行先来一句总括性的评价,第二行写事实与证据,完另起一段写判标的对标要求,不符合在哪个地方,我觉得这三要素必不可少,严谨的不符合开具还会要求对严重程度分级给出理由,也即四要素。  发表于 7-3 02:57
    审核发现审核证据,傻傻分不清。什么是“评价的结果”,你评价了什么?评价得出的结果是什么?  发表于 7-3 02:49
    不符合事实(证据)  发表于 7-3 01:4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1235

    回帖

    1万

    积分

    博士

    积分
    12086
     楼主| 发表于 7-3 02:53:29 | 显示全部楼层
    牛角尖 发表于 2022-7-3 01:00" T& q. Q! W2 Z
    按照审核发现的定义,“将收集的审核证据对照审核准则进行评价的结果”
    , ]& p7 y- b; [8 a其实不符合报告就是正式的不符合 ...

    / w! r' p' I0 z* o9 `1 x/ ]* o" D以7.1.5常见不符合的写法为例,规范的写法如下:# d# d* z: r/ k6 U) K- H
    企业的监视和测量资源管理不是完全符合的。
    7 @3 ^! O& g$ W9 {/ O5 y# V; o事实与证据:现场审核时未能提供在用的LX-60盐雾试验箱(出厂编号:YIBO20180510)按要求进行定期校准/检定的证据。
    ! V; Q/ F, ^, G. _# Y上述事实不符合GB/T 19001-2016标准中7.1.5要求:组织应保留适当的成文信息,作为监视和测量资源适合其用途的证据。

    点评

    “企业的监视和测量资源管理不是完全符合的。”——这句话是多余的。往往会画蛇添足?  发表于 7-3 08:09
    谁要你去证实“X产品的工艺管理上100%完全符合”-所以你说的是废话  发表于 7-3 07:46
    To牛角尖:没有人让你去证实组织体系的100%完全符合性!除非你脑子有包。  发表于 7-3 07:12
    “企业在X产品的工艺监控管理上存在缺失”-这句话也差不多。X产品的工艺管理上100%完全符合也是不可能证实的。  发表于 7-3 07:04
    审核员基于抽样方案实施审核,不可能证实企业的管理是100%完全符合的。“……管理不是完全符合的”这样的审核发现表述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发表于 7-3 06:4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主题

    5147

    回帖

    6万

    积分

    博士

    积分
    61541
    发表于 7-3 05:3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不符合报告表述不符合事实时,必要时我会说明不符合的理由。如:' f! [# t9 S4 m8 B  l& t
    受审核部门:生产部
    , T  Q" N: F" ^( a  p$ K( c不符合事实: 车间材料存放处有10mm 及12mm 304钢板。没有任何规格标识,容易造成错拿、错用。8 A- T8 x# U2 b7 G8 f* X
      不符合GB/T19001-2016 标准 8.5.2条款“需要时,组织应采用适当的方法识别输出,以确保产品和服务合格。” : v( M# s+ W$ z; P1 U3 }
    这里“容易造成错拿、错用”是基于审核员与受审核方沟通后及自己的判断确定的可以造成的后果。是对对标准“需要时”的判断。

    点评

    的确没啥了不起的。我05年之前培训过上百名QMS注册审核员,也许里面就有你的老师,呵呵。  发表于 7-5 08:41
    你以为这是很不得了的是吗。 审核员都会有这样的机会。  发表于 7-5 06:03
    一个人连一点自知之明都没有,离寡廉鲜耻也不远了。请你自省。  发表于 7-5 05:22
    举办单位还特意邀请原来当地质监局退休的老师听课,借以扩大影响。这个举办单位不是本机构  发表于 7-5 03:36
    呵呵,半桶水忽悠,居然还收费。岂有此理!  发表于 7-5 03:23
    听课的学员个个都比你强。学员有时是内审员,有时是审核员 ,还要答疑。去年2场培训是收费的。每位900元。那场面如果是你早就被轰下台了,  发表于 7-5 02:35
    这个牛角尖自以为掌握了标准要求,但从他的字里行间却处处透漏出对标准的一知半解,这样的水平,如果还在其机构承担授课的职责,不误人子弟才怪。  发表于 7-5 02:22
    按这个描述根本就没有构成不符合,开什么不符合。哎!  发表于 7-4 13:54
    如果不会造成错拿、错用等混淆后果就可以不标识,此时造成不合格品的风险为0  发表于 7-3 08:20
    “这里“容易造成错拿、错用””——这句话是多余的,不应列举。  发表于 7-3 08:05
    我知道把不合格的审核员从认证队伍中清除出去,是一项认证风险控制措施之一。  发表于 7-3 07:36
    你知道什么叫做风险控制吗?风险控制是一项项具体的控制措施,不是空喊的口号。不合格品已经发生了还叫风险吗?  发表于 7-3 07:17
    如果你没能找到企业错拿、错用的客观证据,上面的8.5.2是不成立的。这个案例再次证明你的“能力”不堪。  发表于 7-3 06:46
    如果能在不符合事实前加一句通俗简洁的评价更好,比如:企业的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不是完全符合的。  发表于 7-3 06:26
    可以造成的后果--可能造成的后果  发表于 7-3 06:12
    可以造成的后果--可能以造成的后果  发表于 7-3 06: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6233

    回帖

    2万

    积分

    博士

    积分
    21687
    发表于 7-3 08: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牛角尖 发表于 2022-7-3 05:37
    5 N1 Z+ H- U: G2 i# [$ }9 c7 K2 v在不符合报告表述不符合事实时,必要时我会说明不符合的理由。如:2 R& s9 n% E0 H
    受审核部门:生产部 / m4 i, [: N% [% k7 C
    不符合事实:  ...
    / X) ]7 F* ]! `$ U* t2 k8 Z5 G
    不符合事实:……“容易造成错拿、错用。”/ `& u& ?) R8 d* U) Z% H3 V
    ——这句话不是“不符合事实”。

    点评

    这个牛角尖估计连什么可以作为 “审核(客观)证据” 使用都没搞明白,仅凭 “容易造成错拿、错用” 就敢开不符合报告。  发表于 7-5 12:26
    这连个事实都算不上,更别谈是否符合!  发表于 7-5 03: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主题

    5147

    回帖

    6万

    积分

    博士

    积分
    61541
    发表于 7-3 08:2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幼儿园 发表于 2022-7-3 08:18
    4 D0 R4 O) J. k4 ?不符合事实:……“容易造成错拿、错用。”5 S( U6 z8 J6 r; y
    ——这句话不是“不符合事实”。

    % \$ @; D/ L" u6 f# E必要时我会说明不符合的理由。-----因为如 如果不会造成错拿、错用等混淆后果就可以不标识,此时造成不合格品的风险为0  ,所列举的就不是不符合事实。

    点评

    是的,这里说的是标识,标准要求需要时,应标识。因为不标识可能有混淆的可能,所以需要标识,需要标识就应标识。应标识而没标识就构成不符合  发表于 7-3 12:21
    “必要时我会说明不符合的理由”。“容易造成错拿、错用。” ——你说的是不符合可能会造成的后果。凭借这个“可能”就不是开不符合事实。  发表于 7-3 12:14
    需不需要标识,要看有没必要。只要有必要就要标识,不是看是否因为不标识造成了后果  发表于 7-3 08:49
    见下面介绍  发表于 7-3 08:44
    容易造成错拿、错用,属于合理推测,疑罪从无原则来说,不宜定罪。可以开在观察项是合理的。通常而言不符合开具应该以发生的或存在的事实为基础比较好,毕竟还没发生,可以给个建议或观察项。  发表于 7-3 08:4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主题

    5147

    回帖

    6万

    积分

    博士

    积分
    61541
    发表于 7-3 08:4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牛角尖 于 2022-7-3 08:43 编辑 0 C* D9 o+ d7 p) p0 @; Y
    7 s5 w+ X& q) x# ~* V
    这是一个真实的亲历案例。审核生产部时,车间材料存放处有10mm 及12mm 304钢板。没有任何规格标识。我问操作工人,这会不会搞混淆呀,造成错拿、错用。答:不会的,这可以用卡尺量,卡一下不就分清楚了吗?我还没接着说,车间主任说,老师说这个情况有的,总有一些人不会去量的。这种现象不可避免。于是就有了这个不符合报告。后来主任对我说,就是要强调一下,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你的这个不符合是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点评

    这好比每年最高检会复查一些案子,对于一些不能复现事实的案子会发回去重审是一个道理。比如车间主任说总有一些人,是谁?何时?何地?事实?这都要核实清楚,否则的话就是一种无法证实的信息,仅供评价时参考。  发表于 7-3 09:00
    本例中企业自己都说可能造成误拿、误用凭什么不相信  发表于 7-3 08:59
    需要很是的是有没有标识的必要,不是要审核不标识已经发生的后果。标准就是这样描述的  发表于 7-3 08:56
    体系咨询认证审核,傻傻分不清。  发表于 7-3 08:54
    否则的话,不好描述,比如车间主任记不清了,时间说不上来,哪个员工也忘记了,料号也不记得了,这时即便有过事实也不宜作为审核证据,证据的性质决定了其不能是模棱两可的,说不明白的。  发表于 7-3 08:52
    如果在审核中碰到这种情况时,需要核实存在的事实,比如这个车间主任说的拿错料的事实究竟存在不存在,可以通过进一步确认,其他人员的还原,了解清楚,然后在描述不符合事实时,需写清楚时间、地点、错拿的料号  发表于 7-3 08:4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1235

    回帖

    1万

    积分

    博士

    积分
    12086
     楼主| 发表于 7-3 10:3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iuge 于 2022-7-3 10:33 编辑
      B/ p7 d) M. Z4 _$ _2 L% _/ A" l9 t& X" c. X( o
    关于不符合报告的描述与写法,我从国内审核员培训多次经历中也没有发现说有我的这种要求,我是从汽车行业审核员的不符合报告中总结学到的,感觉很好,就引为模式了。其模式还要求要对分级给出理由,比如进一步了解发现这是一个孤立事件,没有其他类似问题存在,该过程涉及的其他管理方面是好的,该不符合没有造成过顾客投诉与索赔,没有导致不合格品流向顾客及其他严重后果,由此分级为轻微不符合。国内的三体系审核不符合报告大多直接描述不符合事实,然后直接判标不符合那个条款(不要求具体到条款细节),勾选一般或者严重,就可以了。因此上说牛角尖老师的写法也不能算有问题,也算行业内大多如此。

    点评

    很好,继续坚持这样做  发表于 7-3 12:0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主题

    5147

    回帖

    6万

    积分

    博士

    积分
    61541
    发表于 7-3 10:47:08 | 显示全部楼层
    niuge 发表于 2022-7-3 10:31
    3 T$ Y: V9 @# O: z- ?* g关于不符合报告的描述与写法,我从国内审核员培训多次经历中也没有发现说有我的这种要求,我是从汽车行业审 ...
    " {+ ~0 l  Q! C  g$ k2 H5 e
    是的,虽然没有描述不符合条款的细节的规定,但审核时还是要有描述到细节的意识,正因为一些审核员没有这个意识,往往在标准上认识偏差大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3 10:4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屏幕截图 2022-07-03 184509.jpg 7 f9 C" B( u& u7 J

    ' E5 @! w2 p5 @' y( o如果一个认证机构及其聘用的审核员连上面的基本要求都不理解、不熟悉、不执行,认为不按规定要求提交审核发现报告 “也不能算有问题”,只能说明一点:这样的认证机构及其聘用的审核员,能力堪忧。" J1 o  [! p5 W% x5 a* j$ f& 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6233

    回帖

    2万

    积分

    博士

    积分
    21687
    发表于 7-3 12:34:35 | 显示全部楼层
    牛角尖 发表于 2022-7-3 08:265 d6 d) q* s, \( z' F: D
    必要时我会说明不符合的理由。-----因为如 如果不会造成错拿、错用等混淆后果就可以不标识,此时造成不合 ...

    3 V3 `: T+ T) C7 v你开不符合,理由是什么?6 G& v& L' B8 a$ w: p- A
    车间材料存放处有10mm 及12mm 304钢板。没有任何规格标识;
    + Y( K. g, q6 R& V1 j还是因为“没有规格标识容易造成错拿、错用?”
    3 n8 e" N4 c1 w8 G% ^& h5 Q. \) j——质量标准有没有这个解释?
    ( ~3 L* m, {3 r4 ]$ n) O2 J* c, ^9 B
    # P3 }* |5 Z7 }

    点评

    你举个例,开个产品标识的不符合看看。  发表于 7-6 09:42
    牛角尖太尴尬了,出来秀一下却暴露了自己就是那种低水平的审核员,连基本的不符合事实认定都做不会。  发表于 7-6 08:10
    两者缺一不可,针对标准的需要时应标识2个要素  发表于 7-5 01:5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主题

    5147

    回帖

    6万

    积分

    博士

    积分
    61541
    发表于 7-3 12:3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幼儿园 发表于 2022-7-3 12:34
    , N. D- Y0 V* c+ f你开不符合,理由是什么?
    6 t" |: n! _9 Y7 R5 a是车间材料存放处有10mm 及12mm 304钢板。没有任何规格标识;7 ?/ ~$ f4 \9 X2 Y* x5 F  r
    还是因为“没 ...

    3 C1 u7 D8 C9 l7 p% X9 F这里说的是标识,标准要求需要时,应标识。因为不标识可能有混淆的可能,所以需要标识,需要标识就应标识。应标识而没标识就构成不符合

    点评

    所以是一个道理,需要标识的就应该标识,此时没有标识就构成不符合,不能说只有造成了后果才构成不符合  发表于 7-5 02:55
    过马路有交通法规,违反交通法规乱窜马路,就可以开不符合项,劝阻或处罚。——还需要解释为什么不能乱窜马路吗?这不是开不符合项必须的口舌。  发表于 7-5 02:40
    也举个例子,你过马路时,没走斑马线,志愿者上前制止,你说为什么拦我,志愿者说,不走斑马线有被车撞死的可能,你说我这不是还没撞死吗,等撞死了再走斑马线还不迟呢  发表于 7-3 13:01
    我认为你审核时可能抽风,对机构是个负面风险,因此决定停止你的审核工作。你认为如何?  发表于 7-3 12:49
    胡说八道、胡搅蛮缠,你很有一套。可惜用错了地方。此处要开具不符合审核员必须给出“不采用适当的方法识别输出就造成了产品和服务不合格的客观证据”,“可能……”能作为客观证据使用吗?  发表于 7-3 12:4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1235

    回帖

    1万

    积分

    博士

    积分
    12086
     楼主| 发表于 7-3 12:5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查了一下国家历届审核员培训教材及CCAA组织编写的教材《审核概论》,这是考试用教材,都是业内顶级大咖所编写,里面的不符合报告范例也是直接不符合事实描述,简单判标条款,然后严重与一般二选一,因此上说,牛角尖及其他一些老师的做法也不能算大问题,但是如果规范良好的写法,我觉得还是汽车行业16949的不符合写法比较规范,推荐采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主题

    5147

    回帖

    6万

    积分

    博士

    积分
    61541
    发表于 7-3 13: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niuge 发表于 2022-7-3 12:54
    4 n  W( \2 @5 n查了一下国家历届审核员培训教材及CCAA组织编写的教材《审核概论》,这是考试用教材,都是业内顶级大咖所编 ...
    # I' T" v+ r1 S/ G# U9 N0 n8 u
    这个事还纳闷过,那么多案卷都有这个问题,每次CNAS评审从来没有开具过这个问题上的不符合,只见过有不符合报告,但在审核记录上没有不符合的描述及标记(这是开得比较多的不符合)。故查看了相关文件,真还没有这个要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1235

    回帖

    1万

    积分

    博士

    积分
    12086
     楼主| 发表于 7-3 13: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牛角尖 发表于 2022-7-3 13:12
    . X- Q* ~, s& }+ F9 ?# S1 f# `. d这个事还纳闷过,那么多案卷都有这个问题,每次CNAS评审从来没有开具过这个问题上的不符合,只见过有不符 ...
    4 w7 T- h) ]6 d6 ]; @  c9 B
    审核的道理都是一样的,为什么IATF的审核规则要求那么写,而三标体系认证规则没有细化要求呢,个人认为主要是严谨规范问题,IATF可能出于严谨要求将执行规则细化了,对不符合的管理要求提高了。而三标体系可能涉及机构较多,给与大家充分的自由,审核发现可以不在不符合报告里描述评价,可以在审核记录、审核报告里描述也是可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3 14:4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某些人眼里,CNAS-CC01:2015《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要求》(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IEC  17021-1:2015《合格评定  管理体系审核与认证机构的要求  第1部分:要求》)的权威性,还不如国内所谓大咖小咖写的《审核概论》,也是醉了。

    点评

    “看过你列出来的标准条款,都看不出有你说的意思”——这是对标准理解不理解的问题。  发表于 7-4 02:42
    这正说明,你对文件理解错误。看过你列出来的标准条款,都看不出有你说的意思,审核概论等的理解都和你不同,只有你一个人还在顽固坚持。  发表于 7-4 00:0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4 06:28:39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不符合?根据 ISO 9000的定义,“不符合”是“未满足要求”。 ) x: m* Y. \4 F6 o+ f
    规范的不符合项包括三部分:
    - j: g& Z( Z2 k" i; o●   提供有审核证据支持的审核发现; ; V  R% g( r& M2 F# u; f/ f
    ●   记录判定不符合所依据的要求内容;
    1 K/ z7 c7 g: f) d- ^, v/ ]●   对不符合事实的客观陈述。 9 N( U2 M% Y0 _/ Q) T
    如果没有审核证据——那就不存在不符合。管理体系审核的重点宜是验证其符合性,而不是开具不符合项。 如果审核员较好地填写了不符合项的所有三个部分,那么受审核方或其他具备一定知识的人将能够阅读和理解不符合项。这还可以作为供今后参考的有用记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801

    回帖

    1万

    积分

    博士

    积分
    17974

    Medal No.1

    发表于 7-4 13:4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ionel 于 2022-7-4 13:46 编辑 8 g) Z' W$ D# d: n8 _$ B  m
    niuge 发表于 2022-7-3 02:537 r; s0 v: a& r* j; b& W6 s5 p- j8 o
    以7.1.5常见不符合的写法为例,规范的写法如下:" ~: \: X6 u. V: q1 J
    企业的监视和测量资源管理不是完全符合的。
    7 l. ]# H; B' L$ [% t$ W事实与证 ...
    3 O, ], M6 Q7 D/ ^# a
    开具不符合是非常严谨的,这个不符合有几个点需要完善:第一,没有确定盐雾试验机是监视测量工具(比如查到某一份检验报告,其载明使用了某编号的盐雾试验机检测了什么项目,或者现场看到某检验员正在使用该盐雾试验机做检测)有些可以用于检测的设备在有的行业或者活动过程中其实是生产设备。第二,即使是监视测量设备,究竟是应该校验还是检定,周期如何,这些需要有文件规定,可以是法规,也可以是公司制定的文件,才能判定为不符合。第三,标准用语“作为监视测量资源适合其用途的证据”这个证据不能局限在校准和检定,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可以作为证据的,不符合报告也不应直接就判定需要校准和检定证书,除非有法规明确要求,如果有法规要求就,校准和检定就只能取其一,也要明确周期。所以这个不符合应该这样些写:
    ( |& \4 R: w( M事实与证据:现场审核发现检验员张三正在进行某产品试验某个产品特性,使用的LX-60盐雾试验箱(出厂编号:YIBO20180510),不能提供有效的校验证据,依据XXXX文件5.5条要求,该型号盐雾试验机需要定期校验,周期是一年。; {4 D" [# ~$ L% H% ?
    上述事实不符合GB/T 19001-2016标准中7.1.5要求:组织应保留适当的成文信息,作为监视和测量资源适合其用途的证据。

    点评

    按照9001标准7.1要求,监视测量资源涉及人员、监测相关基础设施和过程运行环境、监视和测量仪器设备、所需的知识。  发表于 7-5 02:06
    审核7.1.5正确的做法是要依据检测报告中或者使用中的监视测量设备来追溯,审核员不能随便拿个卡尺,查个报告,然而这个公司或许根本不用卡尺,真正使用的监视测量设备却没有查。  发表于 7-4 13:5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1235

    回帖

    1万

    积分

    博士

    积分
    12086
     楼主| 发表于 7-4 15: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lionel 发表于 2022-7-4 13:43
    5 x( c0 B, i6 q" k5 w* N开具不符合是非常严谨的,这个不符合有几个点需要完善:第一,没有确定盐雾试验机是监视测量工具(比如查 ...

    / y- R: p3 `6 r感谢lionel老师,说的还是有道理的,校验/校准/检定用词该如何使用?比如盐雾试验箱用哪个更好?其次如果企业内部没有编制监视和测量资源程序、校准管理规定的情况下,也没有内部文件明确使用的各种计量器具的校准/检定周期的情况下,以这个用于产品出厂试验的盐雾试验箱为例,能不能开不符合?该引用什么文件?

    点评

    上面帖子,不是已经举了“盐雾试验箱”的例子了吗?  发表于 7-5 03: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6233

    回帖

    2万

    积分

    博士

    积分
    21687
    发表于 7-5 02:48:14 | 显示全部楼层
    牛角尖 发表于 2022-7-3 12:391 O; L) H. L' k# S( |
    这里说的是标识,标准要求需要时,应标识。因为不标识可能有混淆的可能,所以需要标识,需要标识就应标识 ...

    , T: r3 {' X& V: t$ Q  I开不符合项,没有必要去解释标准为什么制定这个规定,违反这规定会有什么结果;
    $ A: m' J" D* O7 I# s2 l+ I你违反这个规定,我就给你开不符合项,说你违反XXX规定。就这么简单。

    点评

    “需要标识而没标识才能判不符合”——这就是违反了应该标识的规定。审核员的工作职责就是搜集审核证据。  发表于 7-5 10:29
    标识这个例,还是要说明一下是否会造成混淆。这是先判定需不需要。需要标识而没标识才能判不符合。不是说没见到标识就判不符合的。  发表于 7-5 10:18
    通常不必解释。一般引用的规定如果是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时,不必解释;如果是企业自己的规定,更不必解释。可以在开具前的沟通时予以适当说明,但不符合报告不宜过多解释。  发表于 7-5 09:40
    基本概念要清楚,不要东拉西扯。  发表于 7-5 08:22
    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牛角尖,最大的问题是分不清体系咨询与第三方认证的界限,还到处秀自己的ZS能力。  发表于 7-5 05:25
    这样也行  发表于 7-5 05:1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9

    主题

    801

    回帖

    1万

    积分

    博士

    积分
    17974

    Medal No.1

    发表于 7-5 03: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niuge 发表于 2022-7-4 15:22" `3 o3 F5 ]* e) c
    感谢lionel老师,说的还是有道理的,校验/校准/检定用词该如何使用?比如盐雾试验箱用哪个更好?其次如果 ...
    & k: B$ k7 }' ^% P
    我这个不符合是假设有文件(包括法规),审核员不需要自己去找文件,被审核方不能提供文件支持,那么这份不符合就该这样写:" V' s1 E) @* i. o
    , w% C* \6 N1 Z0 V& _% r& q8 B. @
    事实与证据:现场审核发现检验员张三正在进行某产品试验某个产品特性,使用的LX-60盐雾试验箱(出厂编号:YIBO20180510),不能提供有效的作为监视和测量资源适合其用途的证据。3 \9 H9 p3 k3 ~- H" m
    上述事实不符合GB/T 19001-2016标准中7.1.5要求:组织应保留适当的成文信息,作为监视和测量资源适合其用途的证据。- p* Q0 V" C# v
    至于被审核方提供什么证据,这个证据依据什么来证明其适用,这事被审核方的事情。

    点评

    比如:测试标准件,方法很多。  发表于 7-6 02:46
    老师很严谨!但作为监视和测量资源适合其用途的证据,这个证据平常的除了校准与检定有效证书外还有别的形式吗?可否举1例?  发表于 7-5 09:3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主题

    5147

    回帖

    6万

    积分

    博士

    积分
    61541
    发表于 7-5 03:06:26 | 显示全部楼层
    lionel 发表于 2022-7-4 13:439 ~2 W& C- W5 j' s$ {$ ^
    开具不符合是非常严谨的,这个不符合有几个点需要完善:第一,没有确定盐雾试验机是监视测量工具(比如查 ...

    ! K  k; |, B3 _4 X: k, t' L: J你的方法可能是准确的,但不一定是可行的。我的做法是。首先查看产品标准(或其他方式的产品接受准则)。----找出出厂检验项目---根据出厂检验项目查检验方法----根据检验方式确定使用的监视测量设备。---审查这些设备(仪器仪表)的标识、检定/校准证据、设备完好等。如果自己做型式试验,其使用的检测设备也得这样查。当然开具不符合报告时要注意追溯性等。

    点评

    自己有没有能力做型式试验,看其需要检测设备是否齐备,是否按要求检定校准是个必要条件  发表于 7-5 09:48
    这是实用的,我一般也是先看出厂检验项目,涉及到的计量器具/试验设备,一般会要求提供校准/检定证书。  发表于 7-5 09:3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ISO爱好者 ( 鲁ICP备09041441号-1 )

    GMT+8, 2-4 00:5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