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用户名
 免费注册用户名
各版块官方QQ群号新手如何获得更多贡献值审核员注册挂靠推荐如何成为国家注册审核员新手入门必读-论坛版规
查看: 1167|回复: 1

学习,是对抗不确定的唯一方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5-6 13:54: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学习,是对抗不确定的唯一方式0 y7 x# ?( k+ F. M! F$ Z& Q
. Q+ D( c0 i4 X' h
朗欧企管 2022-05-04 18:08
; b) q! R! M* [4 _+ X& p* l
( B( k* w. F0 O: D$ J  N9 Z0 x

% Y  h5 n2 C4 r# x5 u2 n, }0 s; N7 Q: r  Z5 D
学习
导读:一个人平庸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一份学习的上进心。学习是一种获取意义的活动,而不仅仅是习得技能的活动,习得技能可能会带来疲惫,获取意义却真的能改变人生。所以,大多时候,学习对于我们不是需要,而是必需品。

6 M/ K) H" `9 [: [
作者:桑贾伊·萨尔马

) L! w" \) Q- @( [' V5 \, c
纪录片《成为沃伦·巴菲特》是很多企业家与管理者必看电影之一,它向人们讲述了身价净值超过600亿美元的沃伦•巴菲特传奇的一生。
$ C$ Z/ N+ l1 Q* Z
沃伦•巴菲特说:“我至今仍然每天花5/6个小时读书学习……我看的书是每个人都能从书店里买到的,每个人都能够阅读,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我。”
8 K' O; F) E6 N6 ?6 n
真正成功从不依靠捷径与投机,身处当下这个充满不确定与变数的时代的,学习更是我们需要去探究与追寻的永恒动作。

4 L1 |+ x- g0 I4 H
然而,面对学习,总是有太多人“面露苦色,不敢攀高峰”。
. Y/ Q9 l! K& L* Y5 ^) o
为什么我们总是觉得学习很难?
麻省理工学院开放学习项目(Open Learning)负责人桑贾伊•萨尔马在自己的新书《学习的本质》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6 E$ G0 J. }6 w' W6 H( P$ f% O
1991年,一群学生搞恶作剧,在校园里安放了一个饮水器,并在饮水器上面接了一条高压消防水带,以此向学生们提供饮用水。
, D, Q) H: _% A9 m& N
麻省理工学院最后郑重其事地将其打造成了一个永久性雕塑纪念品。装有高压消防水带的饮水器的雕塑,现在被放置在斯塔塔中心的入口,上面还配有一块解释高压学习的纪念牌。以此来暗示麻省理工的高压学习文化:
# V; N9 x/ y, ]. i6 [1 B- f. l" o
我们的学生拥有水滴石穿的毅力,再猛烈的知识洪流也打不倒他们。

/ B8 g2 `6 x, {
作为世界一流的技术教育学院,能进入麻省理工的学生,必然也是是世界拥有优秀拔尖的学生群体,很多人无法相信,就是这群令无数父母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坚持的认为:学习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 s: z& {+ [2 v4 [7 d
困难到他们设计了一个非正式的口号“IHTFP”,意思是“我讨厌这个该死的地方”,每当学生依恋惆怅的高呼这一口号时,我们就能判断他们的学习压力有多么繁重。
4 g( d0 p  v0 l
为什么人们习惯把学习与困难挂钩呢?
0 _. a6 P5 e4 A- K
记忆力——学习困难的第一道障碍
心理学家de Groot曾做过一项这样的研究:他找来了国际象棋大手和象棋新手作为自己试验对象,考察不同水平棋手对于棋盘掌握的能力。

6 E) d: q8 O- t6 ^
结果发现,国际象棋大师在观看真实棋局的棋盘几秒秒之后,几乎能准确无误的复盘,而象棋新手只能回忆3-4个棋子的位置。
! M8 x" c. S9 d& H$ M, W% }' b% B
然而,一旦棋盘上的棋子随机摆放、没有规律的话,无论是国际象棋大师和象棋新手都只能恢复几个棋子的位置。这是为什么呢?

* f- S. V9 u$ P
但对于随机摆上去的,一般棋手和象棋大师能恢复的棋子数都比较少。换句话说,乱摆出来的没有规律的棋子,大师和普通人能记忆的数量都差不多。原因是什么呢?

3 D: I5 n: a6 D1 m8 K
这是因为,大师对真实棋盘的记忆力不是单个去记棋子的位置的,而是分区域记忆的。大师对真实棋盘的记忆是依照7加减2的规则,将区域内的棋子的分部形状进行记忆。而这种方法一旦到了没又规则、随机摆放的棋盘上面,就无法复用了。
7 t0 j, t; C+ w) L
这也验证了桑代克100多年前的研究发现:一个人的知识是由一个不断膨胀的网络中相互联结的个体记忆组成。
) y, s: J" ~6 c: @1 P
记忆只需要储存信息,而学习则需要从这些信息中提取有意义的规则和模式,并将其应用于实践。
遗忘导致记忆失用?
在《学习的本质》中,桑贾伊•萨尔马提出:记住我们所经历的一切,这种想法无论是从精力还是信息存储方面都是极为奢侈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遗忘是不可避免的。

7 T. X$ O' F9 A0 r/ [7 J
但遗忘有时候也可以帮助我去记住更想记住的记忆。
: h; R3 ~  D# @. K! _: u
比如,你在聚会上遇见了一个聊的不错的人,你会在心里情不自禁地反复默念他的名字,因为这时记忆的提取强度很高。当你记住这个名字的那一刻,记忆的存储强度从零攀升到一个较低的程度,但重复默念这个名字并不能增加存储强度。

3 B; h" w9 W  y8 V2 S0 F  l9 P0 v% w
只有当记忆的提取强度受到干扰而下降时,比如因时间流逝或者混淆信息出现,你才有机会大幅度地增强存储强度。比如,你在聚会中记住了他的名字,一段时间后你遗忘了,之后又因为读到一句诗重新记起他的名字。
- b# A6 I, {9 l: v) x
这个忘记又记起的过程,就是在反复的提取信息。
! t; p( g# o) T4 {# T) \
提取信息的行为可超越被回忆的信息,从而改变记忆,记忆中提取信息的行为不仅提高了这些信息日后的可提取性,同时也积极地抑制了对不必要信息的回忆,直到我们找到新的关联信息,增强了这段记忆的储存强度。

2 ]6 d8 l3 X/ w2 I' r0 x9 L9 a' |5 X4 n8 b
记忆的存储强度是抽象的,失去提取强度的速度取决于存储强度的大小。
9 @( {1 ]0 R0 [8 N" [
当存储强度非常高时,提取强度减弱的速度就非常慢,甚至可能永远不会消失。哪怕记忆的提取强度开始减弱,只有存储强度仍然存在,就可以随时恢复提取强度。
* q! [  Z9 x5 j% r5 b5 W% O
信息爆炸,
并非造成学习困难的根本原因
有人说,信息时代,也是一个“学习焦虑”的时代。
7 J. z, b0 \: ^' a3 [1 X- C* f9 t6 M
信息爆炸让我们的学习不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飞速迭代的技术变革,使得我们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学习的工具越来越多。然而,我们的注意力也被分走的越来越多,缓慢获取知识带来的快感,也越来越多的被这些快速通道消解。
% g' N7 n7 n0 V3 r+ Z  d% B. ^
然而,造成学习困难的根本原因并非信息爆炸导致的焦虑。

& Q- _3 {6 u5 s# T8 \. f  c4 e
《学习的本质》中有这样一段讲述:

, U. C# z1 M! e; O; D  N
1913年,爱迪生对电影技术寄予厚望,他认为随着电影的普及,教科书很快就会“过时”,很快,收音机出现并迅速走进教室,变得像黑板一样常见。

3 K0 U$ v1 o- `+ ?" j8 x
20世纪50年代,电视机被称为“21英寸c教室”。1961年,《大众科学》杂志预测,到 1965 年将有一半的学生依赖自动电视满足学习需求。
, o+ I* y7 G1 v7 O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计算机成为技术行业的佼佼者。1984年,麻省理工学院教育技术先驱西蒙·派珀特a预言“计算机将充斥所有学校”。

6 p: W) G, P7 ~3 s
然而事实并非科学家们设想的那样:虽然自19世纪中叶以来,人类社会出现了一波又一波的技术变革,但我们大多数人学习所用的教室仍与150年前的教室没有太大差异。
# R, t- n4 r8 o* y1 V. `/ s
技术变革与信息时代的到来只是更换了我们获取信息与展示学习状态的工具,而影响我们学习的关键,更是在科技更替之外。
0 ?( C4 _1 {- o/ [% ^, G
更值得注意的是,信息爆炸虽然会难以避免的剥夺我们的注意力,但它同样能帮助我们取得“长时记忆”,这一切都依托于我们是否能够在狂涌而来的信息中找到自己的好奇心。

- [& K& _7 R9 l: c5 \6 {, c* O- x6 R
研究表明,大脑的记忆系统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工,即“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 U) A; P7 a9 `! `$ t' E
而无论是哪种记忆,都是“通过海马 LTP 分泌的多巴胺”而展开的过程。系统神经科学家认为,好奇心就像在大脑中形成 LTP的火箭燃料,对长时记忆的储存至关重要。
9 `% B7 C  A) _$ N9 {* A
好奇心会影响大脑的奖赏中心,使我们很快就能在这些知识和奖赏感觉之间建立联系。当你遇到大量信息,迫使你改变或重构先前的知识体系时,好奇心也就随之而来了。

% C- V6 Q5 s2 k8 {& K
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信息爆炸也不是件坏事,只有当感觉信息增强或挑战我们已知的信息时,才能激发我们的好奇心。
  ?6 m8 M- @$ L" m4 y0 p# o" \4 f
好奇的过程就是学习,是我们在广阔世界里没有太多限制的学习。

, p' u2 a! L. J6 K9 g
改变学习困难的3个长期有效的方法
急速发生的技术变革,虽然并不能改变学习的本质,但是却要求我们掌握一些既要与时俱进,又能永恒持久。
& `; N7 v+ X2 t: `( ^9 x. \% `
1.间隔学习

# ?8 h$ E3 x$ r0 H! t# I4 U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2 l& s. Y" G- B( l6 r$ J& A
“不要临考前才开始抱佛脚!”

* x- p. ~9 j1 T: o
几乎每个人在学生时代都曾听过上面的劝告。
9 c2 O1 J8 }$ \# \
2013年做的一项研究显示,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有一半的人表示,他们一般在考试前一两天才开始学习,不过绝大多数人也表示他们心里清楚,不应该临阵磨枪,应该早早开始学习。

) }0 c, r. Y4 b
那么,临时抱佛脚究竟有没有用?

0 Y$ `1 G& m1 I7 r* U9 d3 V
桑贾伊•萨尔马在《学习的本质》中明确指出:几天甚至几周学习一个单元要比一次性把所有单元全部学完有效得多。
, ^  O5 w+ @9 l0 K
这种有序安排的学习方法被称为间隔学习法,又称为“间隔重复法”或“间隔练习法”,是一种积极的日常练习。
% Q# m2 _" G+ k+ E0 O& s; G
桑贾伊•萨尔马说:“如果这种学习方法的效果如一剂良药,那么我们就应该每天按时服用。”

" X7 p1 i% V2 ~9 s7 s/ x
间隔学习法不仅适用于上至 76 岁的成年人及下至几岁的儿童,甚至还适用于婴儿;不仅适用于学术知识的学习,也适用于计划外的偶然学习,甚至还可用于运动技能的学习;甚至是医学外科手术领域。
; O$ \  @8 I0 h8 S! G. K$ I
2006年的一项研究显示,那些通过间隔数周的间隔学习法练习连接老鼠血管的外科医生,比那些集中练习(即无间隔时间)的对照组表现得更为优秀。事实上,在集中练习的对照组中,一些外科医生把手术弄得一团糟,最终不得不放弃他们的“小病人”。

* J' }1 Y8 u3 y. W( w+ u
关于间隔学习法,有一条比较好的经验法则:如果你打算重温一个知识点,但这个知识点你刚学不久,重温时无须费力思考,这就不算间隔学习,反倒更接近于集中学习。
5 p. [/ X1 g! O9 E
然而,一旦你对这个知识点有些遗忘,需要努力思考才能想起来,这就是一种有力的暗示,说明你走上了正确的间隔学习之路。
( H" c9 U( W2 P; \" |8 @
正确使用间隔学习法后,我们还可以运用交叉间隔学习的方法,增加学习的主题内容。即,用不同的内容来填补间隔学习时间的空白。这种方法还可以让我们在适当的情况下,使我们正在学习的不同内容相互联结,从而提高整体的理解力和记忆力。

% B+ `5 w& G, U( x& X( G
2.个性化学习

9 t. `9 D* \* |; {3 Q+ O
科幻小说《银河系漫游指南》的作者道格拉斯·亚当斯在该小说中给“生命、宇宙和万物的终极问题”提出了一个简单统一的解决方案——科学家们为了解决这一终极问题制造了一台超能计算机,计算机在思考了 750 万年之后,得出了一个简洁而令人费解的答案——数字42。
( P* Z0 j/ l' Q' |
故事里的42究竟有何含义至今不为人知,而现实中的42号编程学院,却凭借自己个性化的学习方法,为硅谷培养了无数的人才。
+ Z& S+ J, ^# M- o! w
42号编程学院的学生几乎都成功的进入了当地的知名科技公司。学校能取得这样的成功,与学院设置的的过关式学习结构有关。
1 S( ^. n9 c5 S  n+ x% J. i" O( i, R
过关式学习结构,即掌握学习法,是个性化学习的一种:只有当你完全掌握了概念A,才能进入概念B。在这里考试成绩不是一种比较的手段,而是一种决定你是否能够晋级的方法。晋级的标准很高,在一些掌握学习法的版本中,晋级需要达到 90 分以上或更高。
. ?$ c. s7 F! m; A' H5 X
今天,掌握学习法正在经历某种程度的复苏。截至2017年,仅仅纽约市就已经有40多所学校建立了以掌握学习法为基础的教学体系。
% x% g( {) q! `" v
3.近似学习法

' Z3 p7 |' r" ?: j
我们还可以采用相对更柔和的指标测量工作记忆的容量,比如一个人能够复述的一段文字的长度,或者他们重新描绘图像的精细程度。
2 A4 E! r; a, E8 `1 }
当我们遇到需要学习解决的复杂问题时:首先快速分析问题,得出一个近似答案,然后把全部工作记忆集中在解决问题的关键任务上。
$ }# Q0 r- u8 h6 D5 y0 Q
这种先行动再提问的近似学习法不仅适用于解决STEM问题,也适用于写作。无论怎样你都要先写一个糟糕的初稿。这与解决问题的步骤是非常相近的。随着更多的工作记忆被释放出来,接下来的写作思路就会明了。
& H& L9 T3 \& B" u$ w
学习的本质:获得意义
知乎有个被浏览3,839,393次的高热话题:看书学习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 Z/ l, m/ Z/ z% q
热评里有这样一条回答:读书学习的意义在于对一个人的塑造,让你成就更好的人生。
# C( a4 L& I; d0 m0 \9 j1 M$ W
长久以来,学习这个词汇总是跟随成绩、职业、变现、甚至个人价值一起出现,我们已经习惯了把他们划等号。

: ]& F3 ]# g1 _0 F$ |  x. J3 l0 j
职场表现不拔尖,必然是没有学习好职场技能;学习成绩不突出,必然是没有学习好书本知识;总是不被认可,必然是我学的东西不如别人……
$ j8 X- c3 C$ k6 N. w6 n4 N
渐渐的,学习就被我们牢牢的贴上了一个“难”的标签,并且坚持认为:真正学习必须得到有效技能反馈,否则就是虚假的学习失败。

+ D- U1 m5 n# A+ _/ l4 ?
但其实,学习是一件人类生来就会的事情。我们的学习能力是我们作为一个物种与生俱来的权利,是历尽万古千秋来之不易的自然选择。我们无需历经磨难、也没必要升级打怪,就可以从周围世界中获得有用的知识。

! i8 q3 }" o1 ^& B
它不仅仅是习得技能,而是一种获取意义的活动过程。习得技能可能会带来疲惫,获取意义却真的能改变人生。

* [  `' r+ N+ o/ v% J. ]3 o8 ~
相较于其他物质获取带来的快乐不同,学习带给了我们更高级的快乐体验——对于人的塑造。但倘若我们在学习中失去了这种“高级的快乐”,那么焦虑与压力就应运而生,学习的困难自然而来。

* S! m. }, I, g9 B2 c4 o/ a
记忆与遗忘只需要储存、抛弃信息,而学习则需要从这些信息中提取有意义的规则和模式,并将其应用于生活。

# q  b) d" o" _. p4 D
所以,大多时候,学习对于人类不是需要,而是必需,它是我们保持对生活抱有长久好奇心的“活力剂”。这也是我们去探究“学习本质”的真正价值所在。(全文完)
* L1 V# z( j' l& {5 X$ d' ]- p
版权声明:文章图片来源互联网,图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R1 P: Z% z% l5 @6 g) e) o. S8 P
5 m5 E7 x  K' u9 S* B" C( W# p

55

主题

6232

回帖

2万

积分

博士

积分
21685
发表于 5-8 09: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喜爱的知识学而不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ISO爱好者 ( 鲁ICP备09041441号-1 )

GMT+8, 4-19 13:0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