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提高设备利用率的八大措施 0 |. g6 Y8 H& r3 G
d+ M9 f8 w8 ^+ N
导读:设备报废率高、维修费用多、检修频率大成为许多企业的沉重压力,设备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和资源,其竞争力的高低将直接决定了质量、效率和效益。各行企业已经切实意识到了“省下一分钱,就增一分利”的理念,严格控制生产成本,千方百计节支增效。
; [0 V' N1 X/ N2 M+ j0 @0 O如何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生产过程的损失呢?本文与你分享一二。 设备利用率 设备利用率是指每年度设备实际使用时间占计划用时的百分比。是指设备的使用效率。是反映设备工作状态及生产效率的技术经济指标。一般可以通过以下三个公式计算:
1 J" P& W: [: v) ^; {公式一: ; i+ X! ^* l& g
设备利用率=每小时实际产量/ 每小时理论产量×100% , `* [! A. ~ s8 t$ h
公式二:
" V0 ?; v8 f, n9 H6 k0 _& {9 H设备利用率=每班次(天)实际开机时数/ 每班次(天)应开机时数×100%
$ A" v3 b0 Z4 P$ w5 }5 M$ e% n9 ^公式三:
- S6 q0 q/ Z, Z5 \设备利用率=某抽样时刻的开机台数/ 设备总台数×100% # T5 S7 ~3 G! {+ T$ ?
也就是说,设备的利用率与设备本身和设备操作管理人员息息相关。 9 X& p! B& n, K+ g7 d
在一般的企业当中,设备投资常常在总投资中占较大的比例。因此,设备能否充分利用,直接关系到投资效益,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就是降低生产过程的损失,等于相对降低了产品成本。
, {8 w( @1 G2 j5 ~$ ^提高设备利用率的八大措施 1、采购管理“经济适用型”设备,抓好大型、进口、特种设备的管理
4 M u5 y; B) E% l! C: g图片
) p4 Z- z F* F, B设备采购应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有计划得采购,设备的选型和购置应合理,不一味求新、求大、求全。选购设备做到生产上适用、经济合理、运行可靠、维修方便。对大型、进口、特种设备,制定《大型、进口、特种设备管理办法》,实行特殊政策,进行特殊管理。 % `; ? l' O6 x' j
500万元以上或多人操作的设备实行机长负责制,选择优秀技术干部担任机长。其它设备的操作司机须经专业技术培训,考试后竞争上岗,转干和评聘工人技师都要给予优先。认真填写设备技术档案,确保各种技术资料的完备。 . k. b7 o7 j# c8 j
2、标准化管理现场设备,制定规范使用手册
3 Z9 g1 g$ {5 Y/ D: D+ e# o要制订一套科学有效的现场设备管理标准,给设备创造良好的作业环境。制定规范的使用手册,让操作人员了解设备的正确启动和使用方式等,实行设备有偿使用制度,有效避免设备盲目上场而闲置的现象。现场设备维修间、停车场或停车棚要按标准设置。作业道路、场地要平整,要有防洪、防火、防盗措施,设备操作规程齐全,各种标识要醒目。
* x h* h( F( l3 C% c) y7 Q: I3、合理配置设备,科学布局现场
. D- y# X: J" S( R$ }6 P根据工程任务量和工期进行现场设备配置,做到成龙配套,满足工程需要。要根据工程进度不断进行调配,适时组织设备的上场和下场,减少设备闲置,提高设备利用率。只有合理配置设备,实现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才能提高整体效益。
( O5 o/ v) l9 A4、推行承包责任制,实行经济管理 9 V3 a2 x- w$ `7 ~6 B5 V! M
实行定人、定机、挂牌制度和交接班制度,做到责任到人。要搞好单机核算,充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签订承包合同,定任务、定产值、定材耗、定安全、定利润指标。单位要定期组织进行经济技术分析和检查,加强薄弱环节的管理。 8 f* z- D3 y8 C
5、定期保养,减少设备损耗 % g5 H9 A/ a! _- e+ W9 Z+ w ~
操作人员应坚持做好班前班后的检查保养和每周的车场日保养,做好设备的运转和维修保养记录,按规定使用燃油和润滑油。发现设备故障要及时排除,严禁带故障作业,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坚持设备的定期维修、保养工作,延长设备寿命,提高设备利用率。
7 O h) V h0 m g6、加强设备安全管理,培养安全意识 % @' t5 C, ]5 k, M& Q' F1 ^ A
为了保证设备的安全工作,首先要控制人的行为,加强思想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其二要完善各种安全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设备操作规程;其三要加强事故易发点的检查控制,督促各项制度的落实,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2 v2 I8 M3 V: L" h! T6 ?/ f6 U7、完善设备管理,约束激励机制同在 " m8 W6 q% g0 e
有效运用约束与激励机制,是提高设备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运用两个机制过程中,要注意其协调性、公平性、时效性、可行性。既要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又要个人得到实惠。
- r4 c3 l$ P+ \( z4 i( F只要两个机制运用得合理,就一定能够促进设备管理工作的开展。设备大检查是促进设备管理行之有效的手段,使两个机制在检查中得到落实。设备检查要做到:年终检查与日常检查相结合;普查与抽查相结合;专业检查与群众性自查相结合。 $ b! g( ^! I# J( l5 @
目前各施工企业施工点比较分散,设备管理跨度大,给设备检查造成很大困难。设备检查既要抓住重点又要考虑覆盖面,大型设备要重点检查,其它设备要有目标地进行抽查。 , t4 s) ~1 ~; V1 V; I( T# N2 Q+ t
检查前要大造声势,搞好宣传教育工作。检查中要真抓实干不走过场,通过检查发现和解决问题,加强薄弱环节的管理。检查后要认真总结先进管理经验,评出设备管理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设备管理差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罚款和通报批评,以达到促进设备管理的目的。 # ~% e+ l% U7 D% U* D
8、加强人员管理,提高机械队伍的整体素质 / @0 m. {: b* x) K1 }" _/ C
在生产活动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是人,人是设备的管理和使用者。只有人的积极因素得到发挥,设备才能充分发挥其效能,否则再先进的设备也无用武之地。因此,要建立高水平的设备管理队伍,使人和设备两个生产要素达到完美的结合。加强人员管理必须做到:
3 X3 ?, ?- n4 H1 ]3 }一是要建立人才管理制度,创造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单位领导支持把关,落实培训经费和参训人员,鼓励职工学习技术的热情和积极性,保持技术队伍的相对稳定。 2 G) K9 X7 R2 E# j9 x* |+ U/ [
二是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工作,使之灵活多样化。如:以老带新在岗培训,请厂家派技术人员到施工现场进行指导培训,送职工到其他工厂或专业培训班进行培训以及内部组织的各种培训等,通过各种培训以达到提高技术素质的目的。 三是专业技术干部和各级管理人员要加强自身学习,不断学习新技术,吸取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多参加技术交流和培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管理水平。 * L/ y$ |3 ^0 ?: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