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用户名
 免费注册用户名
  • ISO爱好者祝广大坛友蛇年大吉!!!
    各版块官方QQ群号新手如何获得更多贡献值审核员注册挂靠推荐如何成为国家注册审核员新手入门必读-论坛版规
    查看: 2914|回复: 0

    七个非常重要的质量管理专用术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9-26 20:5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七个非常重要的质量管理专用术语6 p9 y1 l/ k& Y5 G# H  t+ W

    6 Y. x2 e( Y! a质量与认证 今天
    ; U" P2 p% P8 t6 l3 Y3 U
    7 \  p4 |$ `/ q  H3 D- j: a5 X! ~( ~/ j3 d* b; [; b
    1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七个非常重要的质量管理专业术语。

    3 @& O6 Q9 `' g2 M! ~& B$ @
    质量管理专用术语

    ) l4 z+ m8 ^6 J- u
      v' p2 n7 b/ x, c" q2 c* `& `( L
    质量方针
    3 r: B3 s# w; ]! E
    质量方针,是由某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颁布的该组织总质量宗旨和方向。企业的质量方针(有时又称质量政策)是企业各部门和全体人员执行质量职能以及从事质量管理活动所必须遵守和依从的行动纲领。不同的企业可以有不同的质量方针,但都必须具有明确的号召力。“以质量求生存,以产品求发展”,“质量第一,服务第一”,“赶超世界或同行业先进水平”等等这样一些质量方针(服务企业称之为服务宗旨)很适于企业对外的宣传,因为它是对企业质量方针的一种高度概括而且具有强烈的号召力。但是,就对企业内部指导活动而言,这样的描述、概括就显得过于笼统,因此需要加以明确,使之具体化。

    : [4 U  `+ i& `' Z; s2 C! R
    质量目标
    ' y( Z, Y* C; [% d) f- _$ |) ~5 y
    质量目标的定义是:“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从质量管理学的理论来说,质量目标的理论依据是行为科学和系统理论。西方著名的哲学家马斯洛(A.B.Maslow)提出人类的“需求层次论”,即人的需求可分层为:生理需求、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他认为当一个人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要都得到很好的满足之后,就逐步将关注的重点转向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等高层次方面的需求。到这个时候,作为企业的员工,希望能得到企业的认同和接受,希望自己能够胜任所担负的工作并能有所成就和建树,希望得到他人和企业的高度评价,获得一定的名誉和成绩,甚至能达到自我发挥和完成的境界。因此作为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和管理者,要调动和激励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就必须引导全体员工通过自身质量目标的成功实现而使其高层次需求得到满足。

    5 Q; l) J4 Y0 {9 s) a' d" D9 E
    质量目标就是以行为科学中的“激励理论”为基础而产生的,但它又借助系统理论向前发展。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一个企业是一个目的性系统,它又包括若干个带有目的性的子系统,子系统又包括若干个带有目的性的子子系统,子子孙孙系统无穷尽也。以系统论思想作为指导,从实现企业总的质量目标为出发,去协调企业各个部门乃至每个人的活动,这就是质量目标的核心思想。
    ! q" o5 @  |) V, m
    质量体系
    2 C' a' ^' `7 H( D) |7 J4 o, N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品结构愈来愈复杂,用户、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尤其是对产品的可靠性、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加之国际贸易频繁,贸易量增加,必然产生一系列的产品质量争端和产品质量责任等国际问题。为保证产品质量,促进和指导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87年正式发布了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我国于1988年等效采用,并于1993年1月1日等同采用了这一系列标准,即GB/T19000系列标准,以促进提高生产者质量管理水平和质量保证能力,适应国际贸易发展形势的需要。

    6 v! U" [- A. j) Y
    质量体系是指为实施质量管理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

    ) u( p$ s3 ?  e& O: x  {
    质量控制

    0 @: q2 _0 d$ V' W( a: v
    质量控制是指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这就是说,质量控制是为了通过监视质量形成过程,消除质量环上所有阶段引起不合格或不满意效果的因素。以达到质量要求,获取经济效益,而采用的各种质量作业技术和活动。在企业领域,质量控制活动主要是企业内部的生产现场管理,它与有否合同无关,是指为达到和保持质量而进行控制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方面的活动。质量检验从属于质量控制,是质量控制的重要活动。

    & `5 W& ^( w! k质量控制的步骤
    1.制订标准。确定产品所需要的质量成本、性能、安全性、可靠性等质量标准。
    2.评价符合标准的程度。
    3.必要时采取措施。对影响用户满意的营销、设计、工程、生产和维修等各个因素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4.制订改进计划。制订降低成本,提高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标准的计划。

    - }1 M0 Q& b* H9 d6 |
    质量保证

    / \0 [  A, W5 F4 x1 F$ L' S* K0 [; p
    为使人民确信某实体能满足质量要求,而在质量体系中实施并根据需要进行证实的全部有计划、有系统的活动,称为质量保证。显然,质量保证一般适用于有合同的场合,其主要目的是使用户确信产品或服务能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如果给定的质量要求不能完全反映用户的需要,则质量保证也不可能完善。

    : w; a; b+ G  Y  y6 a
    质量保证分为内部质量保证和外部质量保证,内部质量保证是企业管理的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取得企业领导的信任。外部质量保证是在合同环境中,供方取信于需方信任的一种手段。因次,质量保证的内容绝非是单纯的保证质量,而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对那些影响质量的质量体系要素进行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 评价活动,为取得企业领导和需方的信任而提出充分可靠的证据。
      n( r' F; ~! R3 m: m; D; G! ]; x
    当然,质量保证是以质量控制为其基础的,没有质量控制,就谈不上质量保证。有时,质量控制活动和质量保证活动又是相关的(见下图)。
    / O8 |7 S: A1 ]8 i3 J
    1 g7 e7 y1 c: t9 t1 A, L
    上图中正方形表示全部质量管理工作。要开展质量管理,首先应制定质量方针,同时进行质量策划、设计并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质量体系。而要建立质量体系,则应设置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其职责权限,然后开展质量控制活动和内部质量保证活动。质量控制活动是作业技术和活动,而内部质量保证活动则是为了取得企业领导的信任而开展购活动。二者之间用虚S形分开,这是说明这两种活动是很难明显区分开来的,而大小虚圆则是表示方形内的活动和工作都是质量管理。如用实圆就是把它们与质量管理割开了。
    , Q" j, Q! [) [9 X
    弧形斜线部分表示外部质量保证活动,它是在合同上或法规中有质量保证要求时,才发生的。这种外部质量保证活动的开展,是为了取得需方的信任。而弧形部分覆盖在方形上,则形象地说明了外部质量保证只能建立在企业内部质量管理基础上,也就是说,质量保证体系应建立在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上。离开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就谈不上质量保证。离开质量管理体系,也就不可能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8 A; [& V- v6 V. |
    通过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活动,发现质量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再采取针对性的质量改进措施,进入新一轮的质量管理PDCA循环,以不断获得质量管理的成效。
    & q9 d' @5 |% [  W  o* Q
    质量策划
    : c# n3 X6 r2 y
    质量策划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

    0 h. ]1 P/ D, [5 _8 c& r
    质量管理是指导和控制与质量有关的活动,通常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建立、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显然,质量策划属于“指导”与质量有关的活动,也就是“指导”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的活动。在质量管理中,质量策划的地位低于质量方针的建立,是设定质量目标的前提,高于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只有经过质量策划,才可能有明确的对象和目标,才可能有切实的措施和方法。因此,质量策划是质量管理诸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中间环节,是连接质量方针(可能是“虚”的或“软”的质量管理活动)和具体的质量管理活动(常被看作是“实”的或“硬”的工作)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 J- B. d' P  u6 Z  P
    质量计划
    4 l; p4 o$ G: \
    “质量计划”的定义是:“针对特定的产品、项目或合同规定专门的质量措施、资源和活动顺序的文件”。
    8 v8 m9 ?+ H8 E( e- A$ B5 y
    定义解释
    1.质量计划编制的对象是特定的产品、项目或合同。
    2.质量计划的内容,应规定专门的质量措施、资源和活动顺序。
    3.质量计划应与质量手册的要求相一致,可参照手册中适用于特定情况的有关部分。
    4.质量计划应形成书面文件,它是质量体系文件的组成部分。
    5.质量计划通常是“质量策划“的一个结果。是针对特定对象的文件,是“确定质量以及采用质量体系要素的目标和要求的活动”
    4 ]( \2 P: W! P
    质量计划的内容
    1.明确其范围和目的(所适用的产品、项目;特殊要求及有效期)及需达到的质量目标;
    2.组织实际运作的各过程的步骤(可用流程图或类似图表展示过程要求);
    3.在项目的不同阶段,相关职责、权限和资源的具体分配;
    4.采用的具体的文件化程序和指导书;
    5.适宜阶段适用的检验、试验、检查和审核大纲;
    6.随项目的进展进行更改和完善质量计划的文件化程序;
    7.达到质量目标的度量方法及所采取的措施。

    * M2 q3 S% V( r
    0 c2 s& f+ f8 W8 a) ^5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ISO爱好者 ( 鲁ICP备09041441号-1 )

    GMT+8, 2-4 06:3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