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本帖最后由 wxsunhao 于 2020-1-16 15:18 编辑
4 g4 D/ a" O* t" d; N; _
5 r% s3 [# d9 b+ S* a企业决策总是老板“一言堂”, 升职加薪总是靠感觉,你的企业也这样吗?
+ F" @" y% Q5 R. L0 F
原创 张应春 朗欧企管
9 H0 D# i1 _# y' L( H( I) c, [
评价 导读:你企业是否存在这些现象?老板拍脑袋、靠感觉决定员工薪资、奖金,导致员工时常抱怨利益分配不公;企业发展的战略、重大事项依靠老板一人决策,出现决策失误也由老板一人买单;企业中谁是人才谁是庸才,也是凭感觉、靠经验;而员工呢?大都认为自己是企业的“雷锋”,觉得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因而感叹怀才不遇。 6 P) p) R1 b7 D. Z, E
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呢?归根结底是因为企业还是在靠领导做管理,而领导式管理往往靠个人感觉对员工工作行为进行评价,靠个人经验进行经营决策,而这种方式往往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公平性。 . E7 v& @8 X1 J$ o' `! K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企业需要建立一套组织评价体系。 ' r3 B1 k% m6 B( b" @
01 组织评价而非个人评价 , U9 u2 s/ C5 h# N
1 }8 L! e4 b( d! G+ x' d) U+ Z2 l
- b% X' M$ _3 m1 X! f9 u
) G+ h: s9 _# \! g" Y/ C' r
评价要通过组织进行,少做个人的价值判断和道德评价。 3 H) y- u, e) H" u0 s
很多企业还停留在“个人评价、领导评价”的阶段。到了年底,要分年终奖的时候,很多老板很“头痛”,因为企业没有一套对员工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只能靠领导评价,具体表现就是靠感觉、看“颜值”、看表现。
1 i% O( r$ }( ?: S5 p
我曾经在企业里面拿秒表测员工的工时效率。测试对象是2名操作工人,有一个工人的操作动作看起来非常快;另外一个工人则有条不紊,看起来很慢。测试结果令人意外,那个看起来很慢的员工比那个看起来很快的员工,实际效率要高出17.5%,如果我不是拿工具去测量,我很有可能就被感觉给欺骗了,这就是靠感觉评价的弊端。 7 Q& D# E g4 H" b/ f" A4 t# D8 }
组织评价是建立在组织规则之下,强调组织对人的评价而非人对人的评价,它是组织管人的方式而非人管人的方式。
1 J4 U) i% X* V/ @3 h% g
那么,企业如何开展组织评价呢? 02 成立非常规职能型组织
0 u$ C* t. U* e% Y. v0 I
% V/ x- _( }6 F) h$ d
2 ^7 ^, e) `( k y1 U6 |5 ~" K
2 N/ r/ o7 H0 d; q S3 K, @
要实现组织评价,企业需成立非常规核心组织。
' B/ ?1 s6 O% K+ I
非常规核心组织是针对企业常规组织而言的。常规组织,我们很好理解,比如,工厂里面的PMC部、稽查部、品质部、生产部、人力资源部、技术部等等。为了更好地开展组织评价,我列举了4个企业需要成立的非常规核心组织。
3 x8 p w* d! }; N, ? }
(1)绩效评定委员会 , |' e8 x* v% K
你也可以叫绩效评定小组,这个名称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理解其核心意义。
" R8 `! z- i3 t0 H6 T" C
让我们来回想一个场景:当你决定给你的下属升降职位、加减薪资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场景?绝大多数管理者对于“我该给他加工资吗”“我该给他升职吗”等等这些问题是不确定的,要么就是老板直接定,要么就是直接领导去定。
) ^* G& D8 U) z
其实,这些做法都是不科学的。因为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无论你为你的下属加了还是减了工资,升了还是降了职位,总有人会觉得不公平。那怎么办? F3 V8 o `9 h* A* @% H9 `
这就是成立绩效评定委员会的意义了,每一个月我们通过公司的核心层,对每一个管理者的绩效进行评定,评定的内容包括了他这个月的各项工作指标的达成情况、跟上司的配合情况、他团队成员管理的现状等各方面。
4 h% e4 e: U- l
绩效评定委员会的表现方式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可以召开一个月度的行政会议,针对某个管理人员的绩效进行评定。这个时候,他升职和降职与否,加薪和减薪与否,都不会因为老板一人决策而抱怨到老板身上,而是转化为个人跟组织规则之间的一种博弈。 5 ?' z1 v5 Z6 c
比如,我们的绩效评定委员会成员有六个人,老板的评价分值只占比15~20%,其他几个成员可能占10%的投票权。这样就把人对人进行评价变成了组织对人的业绩状况进行了评价了。 7 O" z5 {+ N% p4 _( q# d% p3 e1 B& ~
企业要懂得通过月度行政会议的方式,来发挥绩效评定委员会的职能。 ; B1 `+ U( L3 k& J% m
(2)人才测评委员会
7 O8 e3 d5 z! i/ y
一个普遍现象,绝大多数人在一个企业中会认为自己是企业的“雷锋”,认为自己很优秀,而且认为企业给回报跟自己的付出并不成正比。 8 F6 }, L% ]1 h
员工真的是“雷锋”吗?员工真的是怀才不遇吗?还是他高估了自己呢?这个时候,人才测评委员会就发挥其价值了。我们通过一个小组的方式,让企业的核心团队成员成为委员会的委员,来对每一个人进行评价,取代了直接领导对下属进行评价的方式。
& D/ H3 k+ t# ?3 F0 m g
你觉得你自己是个人才,但是我们人才测评委员会中6个委员都认为,你的业绩不达标、表现不太好,离我们公司某个岗位人才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那你究竟是不是人才这个问题上自然就有了公论。当然,被评定之后,你可以再提出申请,可经人才测评委员会再次进行研讨,最终来确定你是不是人才。
+ w3 s* M! s, l+ D1 |, G R
我们可以以人力资源复盘会议的方式来进行人才测评。比如,每个月进行人才的复盘,召开企业人才复盘会,看看哪些人在这一阶段进步很快、学习力很强、业绩很好?
B4 z+ l# \# g F! G
(3)战略决策委员会
. J* ^& V6 c1 U, e5 g/ H/ ?, K. e/ s
当企业要作出重大决策的时候,需要以一个相对正式的方式把它提出来,不要老板一言堂。 $ H9 [8 O7 P" l9 {1 Z/ Y5 T: i+ |# k7 D
一谈到战略决策委员会,很多人会觉得这个太高大上了,一般大企业、上市公司才谈战略。
6 p' G4 @% x& B1 X9 h2 d
其实,我认为我们中小企业更应该成立这么一个组织,因为中小私企的老板有足够的话语权,他的个人权力不受任何牵制,往往他在做决策、做战略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偏差导致决策失误。
8 i' f+ @1 h- A1 d# P
企业成立核心的战略决策委员会,当遇到公司遇到重大决策时,比如,企业产品线的调整、动辄上百万千万的技术设备的引进,都可以经过战略决策委员会进行讨论以后再做决定,以此降低战略决策的失误和风险。 ( u% w8 @7 |" ]1 J( l
战略决策委员会的体现方式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可以一个季度或者半年度召开一个战略决策分析会议,或者我们在遇到重大的战略调整和重大决策的时候,召集核心的管理人员一起来讨论决策的严谨性、正确性。
, s5 R* Q, {; a; q& E; Q
很多人会说,我们就三四个人,我平常也是跟他们讨论的呀!为什么要以这么一个委员会的方式,以这么一个正式的会议的方式来进行呢?其实,我们在管理的过程当中,很多时候大家要注意仪式感,仪式感的背后是使命感,使命感的背后是责任感。 6 P" n( k7 y, B
(4)发展改革委员会 : k7 k) h" c& l1 J
我们都知道有发改委,它为国家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规划生产力布局的建议等等。对企业而言,成立发展改革委员会也是非常重要的,商业环境无时不刻在变,企业也要不断地调整从而适应发展。
& @2 b( N2 m$ v& ]
比如,如何制定企业明年的年度经营计划?甚至企业中长期的发展目标、经营指标的制定。再如,企业需要进行精细化管理上的变革,要不要请咨询公司来做辅导呢?这个可以通过发展改革委员会核心小组的成员一起来探讨。
3 A) u. y' O& X5 W
发展改革委员会的体现方式是什么呢?它可以是季度的、年度的经营会议,经营会议由各个部门的负责人汇报经营报告,看一看公司的发展和改革需要从哪些方面来进行。 03 组织评价的要点
& `! J0 ^! g, J8 }1 p7 R. S+ j& {
) [+ Z8 M x7 ^+ B2 _
" t+ D( u, h" i6 m
2 ?' p% ~) p- m% q- h7 I& w' N; R
(1)组织评价要以事实为基础,用事实和数据说话
7 P8 A. l- W+ V, k: @2 Z: d
我们朗欧老师在企业里面做变革会有各种类型的组织评价。但无论是何种评价,一定是基于事实和数据。比如,达成了业绩指标的部门拿流动红旗;未达成业绩指标的部门则拿流动黄旗。每个评价的后面都有详细的数据支撑,把事实罗列出来,谁?什么时间?做了什么动作?开案例分析会的时候还要把损失算出来,要把背后的原因调查清楚,最后再来确定责任。 4 X3 d Z. ?" S
数据是事实的呈现,事实是服人的基本。如果企业没有理解到这一层,是做不好管理工作的,所以,很多管理者心力憔悴,睡不好觉。
8 Y6 c6 X; b$ a7 J w& S; Y
(2)组织评价要具备及时性和示范性
. N' w8 T0 E$ T9 g" W7 k$ O; T' \
A.及时性 6 t4 h; R$ R' ?. t c4 i4 y+ h3 A
佛家认为世间万物都是无常的,不是永恒存在、永远不变的。人心亦是如此,我们人跟人之间的感觉无时无刻在发生着变化,人对人的评价无时无刻在影响着能量场,这个时候要求我们的组织评价首先要具备及时性。 6 b3 Z, @' \& Y! w- N
很多企业的中基层的绩效考核是一年考核一次,这个及时性是严重滞后的。 * ]! @2 x Z6 ` W/ P$ V
中基层的考核一定要一个月考核一次,这叫及时性。 / I2 |$ x1 B7 I7 } p
如果企业要进行长周期的评价,首先要求企业的组织记忆一定要做好,这就得向伟大的党学习,它的组织记忆做得非常好,它能够一直查到你的所有的活动。所以,我们常说,“别看你平时闹得欢,小心到时候拉清单”。企业得有自己的“清单”,我们很多企业没这个“清单”,评价只能凭感觉。 0 g! w" x8 ]) R9 |) Y% H
B.示范性 6 B+ ]5 Q2 y% [. b# K* x$ ?
组织评价要有示范性是指企业要树立一系列好人、好事的榜样、案例库。 , J! D4 H0 |$ I% l
榜样、示范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从小就被灌输要学习雷锋精神,所以,做好人、做好事是我们中国人公认的行为准则。
) N0 l, z* P! W3 ]2 ]6 v/ `
什么是漂亮,什么是美?我们甚至无法定义。但我们几乎每个中国人都对“貌赛潘安、智胜孔明、巧越鲁班、艺超子龙”耳熟能详,这就是榜样、示范。我们知道貌赛潘安的人称之为美;智胜孔明的人有谋略、有大智慧;巧越鲁班的人,就是我们所说的工匠。
8 S) p, T! C, q0 t) y
同样,我们的管理就像美也难以被定义。所以,企业里面要通过组织评价树立各种榜样,起到管理的示范性作用。 ) }4 _/ `6 N. Q' H: y3 x$ G2 r
(3)组织评价要具备系统性和可塑性
. E& u' z+ s3 h# O5 r! L
管理学上的“可溯性”,最早出现于海尔OEC理论里面的品质可溯性。品质可溯性是指对公司的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包括从原辅材料的接收、工序生产、成品入库,直至出厂,都保持相应的记录,以确保在需要时对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实现可追溯。 / t0 H( M% q3 [. X4 W% P& g4 }
我们做组织评价也要具备可追溯性,最通俗的做法就是企业要建立档案库,建立每个员工的履历表。 ! f* D$ R4 [' \/ P+ E, _
这个履历表包括但不局限于个人基本信息、教育经历、培训经历、家庭成员、技能爱好、在职期间的工作业绩达标情况及荣誉或者处分,还包括不良行为或触犯法律的记录的调查情况、与原用人单位产生劳动纠纷的调查情况等等。
& P$ g& P) g! B6 {8 D/ C. \* A
曾经一个人社部的领导跟我说,他们也很想力所能及地帮助中小企业成长。我说怎么帮?他说给所有的人,只要一上班就给他建一份档案,就跟公务员系统的档案一样,你在哪个公司任职就一直跟着你走。这就是组织评价的可溯性。 - i' \4 d& ]% K8 ?. i) c
在国外很多国家,无论是求职还是求学,都要求有推荐信。比如,你想去中欧商学院学习,你必须得有一个名人给你做推荐,得看看你这个人的“分量”够不够,如果这个人的“分量”不够是报不了名的。推荐信其实就是人品的背书,人格的背书。 ; r3 H' A2 T3 d5 e# Q0 u# G
我们对员工的评价具备可塑性吗?它是我们做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 . f* ?% G# i+ ^; E+ Y( _
(4)要形成机制,原则上公开透明
/ @. C6 `6 [; h! Z, W N9 T
组织评价依托于机制建设,才能做到公开透明。如果没有形成组织评价的机制,很容易陷入“领导定调”的情境之下。比如,评价的时候老板先定调,“这个人我觉得这段时间是不是有点问题?”大家多心领神会,该打多少分每个人心里有了风向标。因此,组织评价要靠机制做保障,才能做到公开透明。比如,前文列举的各种非常规核心组织,必须要有具体的章程。 薪酬委员会章程 结语
B; p6 ?7 b/ ~- {# o
8 E( j0 E: A# f* F& N% p4 G5 ]
# a2 V0 l+ B8 e" R; ?
个人评价和组织评价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管理思维方式,前者属于领导式、“人盯人”式的管理,后者则属于组织管人的方式。 $ V* X2 P& E+ J; s% }4 _
企业要树立组织管人的思想,建立组织规则,开展组织评价。
4 ? e# _" z f+ }2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