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优秀的管理者,必须学会“小题大做”
! Z5 e- T' O, U$ r, Q1 i1 f# J0 b6 }
驻厂咨询 朗欧企管 1周前 : P& I! {( T' V) Y' Y; }3 }
' u, P" a/ d' k& ~9 z
管理 导读:中国有句老话“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经常用来形容细节决定成败。在职场中,有些老员工对于工作,经常抱有侥幸心理,常常“经验大于制度”,认为犯一点小错,没什么大不了的。殊不知,他犯的小错已经引发了一种“破窗效应”,如果小错没有引起企业足够的重视,其他人就会受到纵容继续犯错,最终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1
6 T# `. i* C4 X) O, g6 J, }4 `; Y( `" b
9 ~8 [9 M& X4 d5 E
美国有位心理学家进行过这样一项有趣的试验: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分别停放在两个不同的街区,中产阶级社区和相对杂乱的帕罗阿尔托社区,停放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辆车是一辆完好无损的车,而把另一辆摘掉了车牌、打开了顶棚的车停放在帕罗阿尔托社区。
# |& T9 T& ^% u# m. X
结果怎样呢?停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一辆,过了一个星期还完好无损;而停放在帕罗阿尔托的那一辆,不到24小时就被偷走了。后来,这位心理学家敲碎那辆完好无损汽车的一块玻璃,结果仅仅几小时汽车就不见了。 ^# Z! y W/ s2 X1 Q" M% M
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以这项试验为基础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 破窗理论 此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2 r/ P$ y3 D8 N# j, ]3 N' n0 f
一幢有少许破窗的建筑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将会有破坏者破坏更多的窗户。最终他们甚至会闯入建筑内,如果发现无人居住,也许就在那里定居或者纵火。
/ ^6 q; p( o4 {$ E2 j
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条人行道有些许纸屑,不久后就会有更多垃圾,最终人们会视若理所当然地将垃圾顺手丢弃在地上。 6 F/ u ]+ H) f
% v+ G! T! k) g% C
“破窗理论”在企业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日本,有一种称作“红牌作战”的质量管理活动,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N) V+ A- `2 a
1. 清理:清楚区分要与不要的东西,找出需要改善的事、地、物。
' k) \7 T' I$ N9 z; G1 _- \# }! c
2. 整顿:将不要的东西贴上“红牌”,将需要改善的事、地、物以“红牌”标示。 ; P# R: B+ W, x6 H+ ]
3. 清扫:给藏污纳垢的办公室死角贴上“红牌”,办公室、生产现场不该出现的东西贴上“红牌”,清扫这些有红牌的地方。 ( u* j9 i) {8 C0 P3 z Y3 C% U
4. 清洁:减少“红牌”的数量。
# H& [* J8 [ n ~
5. 修养:有人继续增加“红牌”,有人努力减少“红牌”。
$ l5 z- ?0 G% Y+ T2 K
企业借助“红牌作战”的活动,工作场所变得整洁,工作环境变得幽雅,企业成员做事耐心细致。久而久之,大家都遵守规则,认真工作。
+ j) O5 u- j' Y6 }5 B9 L6 K: t
许多管理者认为,这样做太简单,芝麻小事,没什么意义,而且兴师动众,没有必要。但是,一个企业产品质量是否有保障的重要标志,就是生产现场是否整洁。这是“破窗理论”在企业管理领域一个直观的体现。
4 {# q; e% M+ N, a% `, T$ l
2 4 ~ Y- }2 J8 M! k
! {1 R4 ` _0 e* J3 S" \+ H
“破窗理论”更重要的在于企业对待“小奸小恶”的态度,特别是触犯企业核心价值观念的一些“小奸小恶”,小题大做的处理是非常必要的。
6 Z3 S8 q+ V! z) a5 H9 `6 M. B
有一家公司,规模虽然不大,但极少炒员工鱿鱼,名声在外。有一天,一位资深车工在切割台上工作了一会儿,就把切割刀前的防护挡板卸下放在一旁。没有防护挡板,收取加工零件会更方便、快捷一些,这样他就可以赶在中午休息之前完成三分之二的零件了。但是这件事情却让他得到了要将他辞退的处罚通知。 : S$ U8 h' M2 n/ Y* k0 c% a
总裁说:“身为老员工,你应该比任何人都明白安全对于公司意味着什么。你今天少完成了零件,少实现了利润,公司可以换个人换个时间把它们补起来,可你一旦发生事故、失去健康乃至生命,那是公司永远都补偿不起的……”
" f6 o, j( }+ _4 K9 d$ s
离开公司那天,这位车工很明白,工作了几年时间,他有过风光,也有过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从没有人对他说不行。可这一次不同,这次碰到的是公司灵魂的东西。 结语
' B& n4 ]" @& G' }. `
现实中,每个企业针对自身行业和业务特点出台了各项规章制度,对规范管理工作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总有第一个怀有侥幸心理的人破坏它。
, \5 J3 H$ e+ L) E$ z
如果是管理者破坏了规则,就为普通群众打开了一个“缺口”,群起效仿;如果是普通群众破坏了规则,管理者不及时采取有力的惩处措施,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久而久之,再完整的规章制度都将重蹈“破窗”之覆辙。 1 Y& J+ t& Z6 r$ b'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