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D' c- @$ {+ h
1
想必做过过程品质管理的人,都有因为产品判定,和生产部门发生争执的经历。
* m6 u s5 U: m) _0 w/ x( ]
) d( F; }$ ]/ ]$ F0 p
8 I( N) ]5 \4 j# p% b! T7 M- a; Z6 k. y这是一段典型的QA与生产的对话:
P' ]" p: c2 n; CQA:这个不行,你看这个色差很明显。
生产:为什么不行,我怎么看不出来?之间有过那么多,没跟QA讲,都放下去了,不也没什么事情。
QA:前两天,客户OOB的时候,就发现过这种不良。我说不行就是不行。
生产:凭什么你说不行就不行,你谁阿?我说行就行,继续往下做。
QA:不能做,把QC扯下来,不给他检了。
生产:找事儿是不是?
然后一场典型的“纠缠”就这么开始啦。面对这种情形怎么办?
1 \# ^, }: o# i+ s" h
本文整理了一下处理这类问题的思路,给各位质量人做个参考。QA对产品判定,与生产发生争议的时候,可以这么做。
" q H/ l- X* c* _$ e k
2 R8 B5 K& ~ H- M/ ~先谈标准
% ^# F" \, y5 @) P: [0 F$ b首先,了解一下公司有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这个标准一定要是多个部门都认同的,这样就避免部门之间扯皮。比如各个部门主管,会签过的《产品判定标准》。
9 x# O2 K6 r, }: Q3 k0 N& j! H' M标准还要分两点考虑:9 o" j, p9 ]- } [! Q& w% F
- 可以测量的尺寸,文件中会明确的描述规格值。
- 无法量化的特性,比如划伤的深度、色差、毛边、凹痕等等。要确认有限度样品,比对限度样品,进行产品判定。; }# u: X7 Q7 W' l( j2 t/ `
4 z( B; V% g$ N/ f+ [
有了这些,就拿文件或样品说话, 这就是法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j/ l' i/ {2 C& m% u
题外话,所以在项目开发阶段,制定产品判定标准的时候,要有意识的制定这类判定文件,或者限度样品。9 ~' {8 Q, v/ l! ]' r# Y- X
: S( Z3 ^, I: e1 M问题上报
9 h! Z& d0 c4 W* v5 w" ~3 Z标准文件有了,样品也有了。他也不看,就是耍无赖,就是不承认不合格品。针对这种人,拿着文件去找他的主管,主管如果也不认同,就再往上找。
& A& ]( u& G! ~* w9 U
这个过程中,要注意,首先要确认检验员,是完全按照文件执行时,否则事情闹到上面去,一看是检验员不会用量具,拿错了样品,就不好下台阶了。
" f4 ]/ w* h9 F% L- C6 X- s
- B* ~; @- G$ V9 \
制定标准
2 E+ h) C9 V! P. G: M; E
如果找到了上面的主管,找到了文件发起人,也觉得标准可能过时了,不适用了。那就坐下来,重新制定标准。大家坐下来,一起把灰色区域搞透明了。
+ c/ |$ ?: Q" W( i1 |
拉着生产、品质、工程等相关负责人,一起评审。必要的话,用这些被认为不合格的产品,来做一个小批量的试产,并对产品做相应的试验,看试验结果能够达标。
4 j; T1 c8 m! \) s z" A% S如果达标,则放行;如果不达标,则产品作为不合格品封存或报废。无论达标与否,都根据结果,重新修订新的判定标准。慢慢的,让“灰色区域”越来越明确,质量人员也会更有底气去判定NG和OK。质量人和生产、工程打起交道,也不会那么剑拔弩张。
2 b0 P& k2 i" \3 o总之,产品判定这个事情,还是要和其他部门配合,大家慢慢形成共识,工作才会更好做,部门之间配合的更顺利。
M$ X( u5 F& C# I3 @$ P: s) \- l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