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独家 | 检测实验室人员能力如何提升?
% j; j, O7 S4 `( w; l4 w; S原创: 吕清哲 质量与认证 今天
( s( R2 @% E" q) x( O! H) g( j
% D# O& X# F- Q为保障实验室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确保检测结果的可追溯性,需要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现有的技术能力、管理能力、运营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基础上,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信息化管理能力、风险防控能力,这些人员能力提升均可通过日常实验室管理进行。
{4 T* }) p- A! ?: j完善人员能力建设 提升实验室检测能力
6 h! P5 w: J4 P; n! u, A随着我国检验检测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实验室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实验室人员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实验室专业技术水平、质量水平,以及检测能力水平,故人员能力是实验室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需积极推进,完善发展。3 M |+ s# \# A% ~
* ~: e" w' h5 V" E' u* p* W
实验室人员需要具备的基础能力
" C9 L5 p. `, K3 P# _$ _实验室人员应了解国家主管部门对实验室的基本要求、实验室内部的工作流程、本职工作岗位的职责、上下工序的衔接要求,其中检测人员应熟悉各类检测设备,包括设备的基本原理、正确使用方法、维护保养常识等;熟悉被检样品,包括样品的基本结构、材料;基本掌握本工作岗位检测所依据的标准、规范,熟悉检测项目所需的环境条件;基本掌握检测数据的采集、记录、处理;基本了解检测项目的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和使用。1 b: Z; @4 D5 R- g( G9 B# j5 y
设备管理人员应基本掌握CNAS对设备管理的各项要求;基本了解实验室所用设备的适用范围和准确度要求;能对计量校准的供应商进行识别和评价;具备对检测设备的校准证书确认所需的技术能力;具备编制年度检测设备的周期校准计划表、台账、档案和供应商评价的能力。样品管理人员应基本掌握CNAS对样品管理的各项要求;具备编制样品台账、样品流转登记表的能力;掌握实验室的样品标识系统,并进行正确标识;掌握实验室样品储存所规定的环境条件;具备与客户进行良性沟通的能力。合同评审人员应基本掌握CNAS对合同评审的各项要求;全面了解本实验室的技术能力和各类资源;具备对样品的验收和评价能力;具备与检测部门和客户进行良性沟通的能力。文件管理人员应基本掌握CNAS对文件控制的各项要求;了解文件档案管理的基本常识;具备编制档案目录、档案分类的能力。市场开发人员应全面了解实验室技术领域行业的发展动态;基本掌握实验室技术领域的生产企业的分布、规模和市场动向;了解实验室现有的检测、校准能力范围和相应的资源;具备与企业各层次人员进行良性沟通的能力。1 A/ S$ G! `0 x8 t& Y" _, C2 i Z
& e8 j6 H- A4 {6 x4 y; c# |+ P" i实验室人员能力确认的步骤方法 0 R1 q. h& m; i' i1 k
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关于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中对人员、设施和环境条件、检测和校准方法及方法的确认、检测和校准结果质量的保证有更加明确细致的要求,其均为实验室人员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实验室新员工或老员工换岗后实习期满应进行能力确认。实验室人员能力确认方式可以根据工作的复杂程度、个人学历、经验水平等,采取专门的培训、实习、考核合格或简单确认。考核方法可以由相关领域技术负责人对上述人员进行应知应会考核,或参加相关领域检测机构的检测技术培训班,取得培训证书。实验室人员能力的简单确认适用于在原单位的相关岗位上从事较长的工作年限的人员,或得到相关岗位的各类合格证书的相关人员。相关领域技术责任人对考核成绩进行确认,实验负责人对相关岗位进行正式授权或任命。4 `# m1 _, i V& P4 N4 P1 v: f8 H
; B1 V q8 m% p% N& r# r& S
0 C6 z/ _! x% o& f
' [! e& h$ x% P: n/ K
通过日常管理提升人员能力
& v: C0 a9 W3 Q# E9 ?0 ?为保障实验室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确保检测结果的可追溯性,需要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现有的技术能力、管理能力、运营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基础上,提升科研创新能力,信息化管理能力、风险防控能力,这些人员能力提升均可通过实验室日常管理进行。
W& p+ o( Y4 r' f( K: t- [5 a7 {人员能力差异化培养。依据实验室质量手册中《人员》、程序文件《人员管理程序》,结合实验室岗位职责定岗定编后,人力资源部门按照人员特点择其长处推荐使用,勤学善思者由检测工程师向技术专家方向培养,埋头苦干者具有检测员有执行力高的特点,公道正派者作为质量监督员能够秉公办事,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可重点培养从事管理岗位。开展多元化学习与培训。面对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面对繁重的检测任务和市场化业务发展的需要,实验室从业人员的工作压力倍增,常疏于拓宽知识面,疏于参加培训和进修。实验室管理者从长远规划,将培训和进修纳入实验室培训计划中加以落实,通过参加标准研讨、行业论坛交流、网络课程培训等途径,鼓励员工在完成本职工作前提下,参与学历提升,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检测技术发展的需要。带教结合的方式提升人员能力。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水平与人员队伍的稳定性密不可分。在待遇留人、感情留人和事业留人等人力资源管理基础上,在实验室技术人员中选拔高学历,经验丰富的工程师组建技术专家队伍,通过理论和实践考核,选拔培养专业的培训师资队伍,实现角色转换,对人员培养形成良性循环。通过定期开展实验室人员的岗位考核和晋升,分析考评结果,调整梯队建设规划,制定专项培训计划,实现人员能力持续提升。激发科研创新能力。实验室拥有检测环境、检测设备、稳定的研发经费、行业技术人才等资源,易于形成创新和实践。实验室人员在检测技术创新、装备创新、产品质量提升创新、管理创新、构建服务平台等方面展现能力,形成应用成果转化。定期对人员从岗位履职、检测质量和科研创新成果、服务满意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公正评价人员工作业绩,使薪酬分配向关键技术管理岗位和高素质人才岗位倾斜,激发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创新能力,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 v- W5 \0 \
) ^1 h! ?7 X! s% H/ C) L. Z0 ~
y5 R( D9 Q1 a% V$ G8 y. `8 t; H4 i$ |9 i6 G& 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