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用户名
 免费注册用户名
  • ISO爱好者祝广大坛友蛇年大吉!!!
    各版块官方QQ群号新手如何获得更多贡献值审核员注册挂靠推荐如何成为国家注册审核员新手入门必读-论坛版规
    查看: 2469|回复: 0

    没搞清这个,千万别招大公司的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8-16 19:53: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没搞清这个,千万别招大公司的人
    8 O  v& h# m+ A* M/ u: b
    朗欧企管  前天
    8 Q7 V' _% H/ u
    & y; h( R7 f+ \/ E; h# u
    用人
    导读:组织是企业发展的底层驱动力,组织管理解决的是人的问题,把人的问题解决了,企业的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半。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于组织能力也有不同的要求,需要企业要有针对性地应对,培养高管、建立文化、招募人才等等,但许多企业并没有完全做好这一点,比如,盲目地迷恋大公司出来的人。本文来源 正和岛(ID:zhenghedao)文/房晟陶
    1.这个问题没搞清,千万别招大公司的人

    . N' j! p7 u4 t! Y
    , q8 y- k9 {8 v1 d
    现在很多企业去招人,都想招一些曾经在“大厂”里面混过几年的人。
    8 A0 i  [* [* n, a9 s0 E" Y% f$ ^
    这种招人的审美就是僵化了,没有真正问自己,招来的人对企业当下是不是适合?
      E+ B& E: G- k
    2005年的时候龙湖还是很小的公司。从大地产公司出来的人,很多地产公司当宝一样。
    / {) q1 t  U$ J6 J, D6 p
    但当时龙湖曾有3-4年明确要求,尽量不要招从大公司出来的人。为什么呢?
    $ h% }4 z3 m3 x2 v* ~4 S0 r
    第一,当时那个阶段,大公司里最优秀的人往往不出来。
    第二,大公司出来的,以为自己起点很高,总想着拿大企业的经验、流程、方式来拯救小公司。
    第三,大公司的人,容易只管一小块。你让他职责跨边界一点,他就很不适应,而且经常说你不正规。

    * j& {1 a; J$ y. e1 W
    而且,现在很多在大公司工作的人,也没有在大公司待过太长时间,尤其是没有待过企业从小变大的那个阶段。招这种人更要特别小心。

    1 }- p# E  b5 j
    这就像阳澄湖大闸蟹一样。有很多大闸蟹都是在外地养的,在卖之前去阳澄湖洗几个月澡,就变成阳澄湖大闸蟹了。

    & g/ d; Q; q" u
    这些人的好处是什么呢?他见过几年大的组织和系统,有组织想象,这个是他唯一的好处。
    + O5 G. Y- j- p0 f& W/ M$ P
    但总体来说,企业买到的还是普通螃蟹,但付的是阳澄湖大闸蟹的钱。
      \! @4 N( O0 s7 a8 w/ m
    所以,一直持续到2009年上市前后,那时候我们觉得公司足够大了,需要对大体系有理解的人,从大公司出来的人也更容易在公司里成活了,这个时候才有系统地从大公司引入了一些高管。
    2.真正的高管,要有一把手的视角
    ( B5 _' X( f6 Y/ w% b8 i

    # k- l# E* X+ j
    现在,对很多公司来说,人才红利已经没有那么高了,你偷别人几个子,别人偷你几个兵,这种玩法,胜负不明显了。

    ( ]( w2 Q7 g+ X- y0 p5 k3 t% v
    人才红利要向组织红利里面去转。

    7 `) T# |" D; L+ [
    对大公司来说,投资在高层人员的组织管理能力上,回报率远远大于中基层带人和带团队的能力。

    , t" A9 `$ x0 K# o8 y2 R7 N
    对一把手来说,建组织是培养人的重要方式。
    + e$ F. {0 ^6 G+ p- _0 V; t
    很多高层,只是名义上的高管,还停留在带人和管团队的层面,实际上就是一个中管。现在不少90后,有时候也不需要带,人家自己能把自己带得很好。

    9 L+ _- t) l4 f! X, ]# c
    既懂业务又懂人,已经是上一个时代的标准。新的标准是,既懂业务又懂组织。

    / i' N: [9 I  r" q. O# H
    如果一个人在组织方面没啥感觉,这人也不值得你投资。真正的高管一定要有一把手的视角,把组织问题和业务放在一块考虑。
    ' {3 y) D6 n# {3 x# h" g% Q
    这也考验了一个高管是不是对公司有真感情。组织、系统、文化这类事,没有几年时间看不出结果。所以,一个高管是不是愿意在这方面花功夫,很反映他对企业是不是真有感情。
    ' V+ S! U8 _8 v8 |- G1 w
    做组织真的需要感情,一个人能不能在这种需要五年、八年的事情上花力气,能看出很多东西。
    . {& ?, t4 F0 K8 u
    既懂业务又懂组织的一把手和高管,已经成为这个时代非常稀缺的资源。
    3.成长期企业要招导弹员工,不是炮弹员工
    8 L& ~, H& o1 s" J9 S4 E+ p$ Z
    0 e2 ?; F6 a5 |9 T5 `  u$ p7 E  I
    原来我每次谈到组织,会讲三个策略,不断地重复地讲。
    8 u' c4 l6 N5 \) f
    找到优秀个人,公司能做大。
    建立优秀组织,公司能做强。
    传承优秀文化,公司能做长
      d8 r3 h' }& \: B) c% I) T6 b
    这三个策略听起比较简单,但实际上它背后有一套逻辑。
    & p; Z# T9 i8 |* U
    每个老板都希望员工尽职敬业。但是何为优秀员工,每家公司定义都不一样。
    8 f  \3 b  ]  O0 _- a5 y
    比如对于尽职敬业,不同公司就会有不同定义。
    3 t5 V/ f) [3 s; p, W
    我们当时对于尽职敬业是这么定义的:

    ) k# \  d# z: J% x% D
    第一句话,爱干活。
    第二句话,勇于承担责任,注重工作方向和效率。
    第三句话,对工作成果精益求精。
    第四句话,以积极的心态克服困难和业务压力。
    第五句话,为人诚实正直。
    第六句话,对自己的长远发展负责。

    " m8 c! K2 h7 t# s- E, L; T
    这个定义看似很平凡,其实是经过大量的设计和讨论出来的结果。要让当时优秀的员工觉得这种描述说的就是自己。同时,有那么一点内容又有新的要求。
    ; v6 s4 G! D" |8 G6 F; m" I
    对中高层来说,我们说要招导弹员工,而不是炮弹员工。炮弹打出去,只能瞄准固定目标。导弹会随着目标的变化而变化。
    + ?" ~6 |% C9 c  v
    导弹员工拥有很强的自适应力。
    : I! L/ l/ G5 `+ N, _
    自适应力如何定义呢?

    . k8 D* A; v( Z) p7 \0 H4 n
    第一句,善于找到方向感和意义感。
    第二句,主动寻找新目标并承担责任。
    第三句,主动进行战略链接。
    第四句,以积极的心态推动变革。

    & x+ e* Y  `  \' @
    很多成长中的公司,在这个发展阶段,在人员能力层面,最需要补的就是这个“自适应力”,或者说是“主动设立方向”的能力。
    4.不同发展阶段需要不同气质的人

    9 w' _8 D. n5 [9 W5 e) [' [
    0 R* [3 Y, H+ v* Q; U; R
    每个企业组织的进化和演变是非常有节奏感的。

    ! d* ~  K, ?; b9 f1 l9 T6 e3 V
    作为创始人兼CEO要根据企业不同的阶段、不同的规模、不同的状态去配合这个节奏感。
    * Q+ P  z- A: X: P4 g
    企业创业初期,一般来说,英明的老板加上一批操心员工和操心经理基本就可以了。
    1 e0 v% x- q/ n6 d) l: O' g: W3 }  Y
    规模变大之后,操心员工必须要保留和发扬,但是要加一批“有企业家精神的职业经理人”。一般职业经理人,很难跟创始人兼CEO合作好,非常容易失败。

    , z$ p' h4 L  v" e* J" Y
    但在这个阶段,老板也不能不变,滞留在“英明的老板”这个阶段是不行的,老板要变成“有职业经理人气质的企业家”。这样,外面来的精兵猛将才可以活下去。
    5 C& i, r; U+ M4 t% C' s
    在组织层面,对于快速成长中的公司来说,做到“大公司,小组织”是非常重要的。

    2 [' e! l5 N' f; u
    这个阶段,必须要保持小公司的灵活性。但是必须是志在做一个大公司。
    ( \5 W$ B. S" E# C8 t
    小组织要有衡量。最重要的是你的管理层次有没有比竞争对手少?
    8 I, E% H# O4 d8 l. d9 i$ ~; }
    在这个阶段,在文化方面,也是真正开始需要使命愿景价值观的时候。

    + j$ ~. S9 o; h1 P) P, \, G
    很多公司会讲愿景,但是这个愿景实际上打造得不实。

    ; M# ?" H0 b  R' Q0 q% ~
    个人没有自我超越的愿望,没有学习成长的愿望,团队就不会有成长。
    & x4 L: C5 A+ t! d
    但光是个人学习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共同的前进方向,这就是愿景。
    8 ?' ?  H' }8 w
    优秀文化就是员工为公司的使命工作。
    8 z- R4 Z' k+ h& U, Z! G2 C
    好的愿景能激发员工努力,一方面帮助他们个人成长,另外一方面是为了实现共同的使命。这个之间一定要有聚合。
    5.高层没有组织思维,业务做不长久
    0 Y2 ~5 k' L8 A+ I3 p) r9 ^
    % r; E. K9 D# |, C. y
    组织这事有人具体干,得一代一代不断地传承,这就是组织管理系统。

    / R* z) [( l. F# M5 U
    有的企业找咨询公司做个战略,花个500万、1000万。做出来的组织策略和方案可能本身很好。但是如果领导团队本身没有协同性,那这个一点儿用没有。
    5 F' q7 X8 ]! j- h1 ]4 p1 b
    领导团队能聊到一起,能达成一致,能任务协同,这个的作用比组织策略和方案可能更大。

    ; n3 |4 v5 n2 p3 I- d, m
    一个组织成熟与否,坚强而团结的领导团队非常关键。

    " n3 `6 e- _* B- L& `
    如果高层认为组织管理不是自己的事,到最后大家都是一帮做业务的人。没有组织协同,那业务也做不下去。
    # |8 a! Y  K2 m$ `
    任务协同,意味着核心业务流程要顺,做的事要顺。在1-10成长期事情没理顺,后面也会不顺。
    * O7 G% \- p2 Z4 R' e, G
    10到100的时候,人才选育用留的系统很关键。组织里面永远有任务分解不到的地方,因为分解得越细,管理的成本越高,永远有边界有缝隙。
    3 t" v/ x( R/ ~% ~! M; N! V
    这些模糊和边界的地方,就要靠人的力量。
    6.只要初心正,出路自在眼前

    : x) R7 \8 z" W8 P
    . C6 O. q1 q9 N. F
    组织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
    1 j. m$ t/ \4 Z7 H0 c! m- ]
    不管是创始人,还是CEO,都会有危机感和紧迫感,但最终还是要有耐心,还是要往天上看。

    - l. X3 O6 H/ L% ]6 J
    既见树木,又见森林;既有雄心壮志,又能脚踏实地。
    5 G4 j- r, d! n; I% m' n
    Reinhold Niebuhr(雷茵霍尔德·尼布尔,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神学家、思想家)先生说:任何真正真善美的东西,在短期的历史环境下,看起来都不太合理,所以必须相信信仰。任何事情,不管多么高尚,都不可能独自完成,因此必须相信爱。

    / R; O0 L: {1 h* O, }
    一把手的信望爱,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组织能不能成。
    3 ^! u3 F( `; }  X, Z5 t
    只要初心正,组织工作的出路,自在眼前。

    ; U$ _( I2 F+ n8 [$ p0 V( r*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ISO爱好者 ( 鲁ICP备09041441号-1 )

    GMT+8, 2-4 06:5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