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没搞清这个,千万别招大公司的人
) d5 J/ K- E+ E! R+ C. w
朗欧企管 前天
: _' E: ?4 `8 o3 h+ Y5 t, N
$ G( e) v0 z) a! F: |
用人 导读:组织是企业发展的底层驱动力,组织管理解决的是人的问题,把人的问题解决了,企业的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半。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于组织能力也有不同的要求,需要企业要有针对性地应对,培养高管、建立文化、招募人才等等,但许多企业并没有完全做好这一点,比如,盲目地迷恋大公司出来的人。本文来源 正和岛(ID:zhenghedao)文/房晟陶 1.这个问题没搞清,千万别招大公司的人 # Y% J" ~1 k7 a; ~: O& x
2 E. P% G) V4 C/ ~4 a W
现在很多企业去招人,都想招一些曾经在“大厂”里面混过几年的人。 : A) ]3 Y* c7 @0 @4 y1 h) L
这种招人的审美就是僵化了,没有真正问自己,招来的人对企业当下是不是适合?
! T' M7 o/ M0 F' W# R* L( ~% P1 a, B
2005年的时候龙湖还是很小的公司。从大地产公司出来的人,很多地产公司当宝一样。 ! T# E0 F& f) l' P* \
但当时龙湖曾有3-4年明确要求,尽量不要招从大公司出来的人。为什么呢?
! W; }$ P% P+ H! O( E. a8 K
第一,当时那个阶段,大公司里最优秀的人往往不出来。 第二,大公司出来的,以为自己起点很高,总想着拿大企业的经验、流程、方式来拯救小公司。 第三,大公司的人,容易只管一小块。你让他职责跨边界一点,他就很不适应,而且经常说你不正规。
; o; @% J/ j2 u7 ^! m; n0 N+ V% ^
而且,现在很多在大公司工作的人,也没有在大公司待过太长时间,尤其是没有待过企业从小变大的那个阶段。招这种人更要特别小心。
- e2 ^4 { ]. s' w; B
这就像阳澄湖大闸蟹一样。有很多大闸蟹都是在外地养的,在卖之前去阳澄湖洗几个月澡,就变成阳澄湖大闸蟹了。 4 ]5 _& H4 S t0 A# j& k3 u
这些人的好处是什么呢?他见过几年大的组织和系统,有组织想象,这个是他唯一的好处。 - F4 h, u$ J! E+ @8 D7 q3 X
但总体来说,企业买到的还是普通螃蟹,但付的是阳澄湖大闸蟹的钱。
: L& Q; d7 T ]) b" u# \
所以,一直持续到2009年上市前后,那时候我们觉得公司足够大了,需要对大体系有理解的人,从大公司出来的人也更容易在公司里成活了,这个时候才有系统地从大公司引入了一些高管。 2.真正的高管,要有一把手的视角
7 q5 N" o4 @5 o5 y
4 h4 w$ W% ]0 m! T: |
现在,对很多公司来说,人才红利已经没有那么高了,你偷别人几个子,别人偷你几个兵,这种玩法,胜负不明显了。 1 e3 Y8 m; R' j4 P$ e0 {( c9 v
人才红利要向组织红利里面去转。 ) a! H4 g; q8 T) H5 ]4 p3 P, N5 T
对大公司来说,投资在高层人员的组织管理能力上,回报率远远大于中基层带人和带团队的能力。 ' |9 b3 R3 i0 }2 _2 a- T
对一把手来说,建组织是培养人的重要方式。 ) _. \* b5 S2 P* a9 Z! d
很多高层,只是名义上的高管,还停留在带人和管团队的层面,实际上就是一个中管。现在不少90后,有时候也不需要带,人家自己能把自己带得很好。
/ P+ G( i/ I% r) P* r J
既懂业务又懂人,已经是上一个时代的标准。新的标准是,既懂业务又懂组织。 * E0 E5 v7 x( ]7 Q: L
如果一个人在组织方面没啥感觉,这人也不值得你投资。真正的高管一定要有一把手的视角,把组织问题和业务放在一块考虑。
% ?8 `6 R, C7 M4 b& q3 D
这也考验了一个高管是不是对公司有真感情。组织、系统、文化这类事,没有几年时间看不出结果。所以,一个高管是不是愿意在这方面花功夫,很反映他对企业是不是真有感情。
# C' @' u) A0 V. x/ @1 o: o3 Y
做组织真的需要感情,一个人能不能在这种需要五年、八年的事情上花力气,能看出很多东西。
+ I' X4 S2 `8 m) O/ @1 O0 S
既懂业务又懂组织的一把手和高管,已经成为这个时代非常稀缺的资源。 3.成长期企业要招导弹员工,不是炮弹员工
0 `# ^9 w5 i6 z# |' C# I- U
2 E- I, ~" f: D7 g
原来我每次谈到组织,会讲三个策略,不断地重复地讲。 * J) \8 \! D5 u9 P, K3 J. b+ m: X
找到优秀个人,公司能做大。 建立优秀组织,公司能做强。 传承优秀文化,公司能做长
- y" q B8 R4 z' p- ], K6 L
这三个策略听起比较简单,但实际上它背后有一套逻辑。
. O& q* j: a4 g0 J
每个老板都希望员工尽职敬业。但是何为优秀员工,每家公司定义都不一样。 ! F' Q6 j: k- h, X' d
比如对于尽职敬业,不同公司就会有不同定义。
$ o- t/ O6 Z( n1 x
我们当时对于尽职敬业是这么定义的: 9 q, V& f) n( Q- m
第一句话,爱干活。 第二句话,勇于承担责任,注重工作方向和效率。 第三句话,对工作成果精益求精。 第四句话,以积极的心态克服困难和业务压力。 第五句话,为人诚实正直。 第六句话,对自己的长远发展负责。
' U. h& H- U1 ?5 W/ j
这个定义看似很平凡,其实是经过大量的设计和讨论出来的结果。要让当时优秀的员工觉得这种描述说的就是自己。同时,有那么一点内容又有新的要求。
6 x9 R+ G0 K2 U, B/ R
对中高层来说,我们说要招导弹员工,而不是炮弹员工。炮弹打出去,只能瞄准固定目标。导弹会随着目标的变化而变化。
- X. O( @# |9 j" Z' \# J! Z4 D$ v
导弹员工拥有很强的自适应力。
% K" g' A) S1 W8 h1 m0 w2 q1 D
自适应力如何定义呢?
: n( \) m' B4 v' C( Y
第一句,善于找到方向感和意义感。 第二句,主动寻找新目标并承担责任。 第三句,主动进行战略链接。 第四句,以积极的心态推动变革。 7 A* S4 _" o n/ E5 Z+ T" E
很多成长中的公司,在这个发展阶段,在人员能力层面,最需要补的就是这个“自适应力”,或者说是“主动设立方向”的能力。 4.不同发展阶段需要不同气质的人 . J/ O; i7 O5 x1 [$ v! h
1 ~. ~; [5 e/ c. u2 n
每个企业组织的进化和演变是非常有节奏感的。
2 S1 s* q. r8 e. ?9 O& p$ V0 i8 p% X4 j
作为创始人兼CEO要根据企业不同的阶段、不同的规模、不同的状态去配合这个节奏感。 * B* g6 v0 i ^- `+ R
企业创业初期,一般来说,英明的老板加上一批操心员工和操心经理基本就可以了。 / c) o$ P$ S! G0 j; p+ Y
规模变大之后,操心员工必须要保留和发扬,但是要加一批“有企业家精神的职业经理人”。一般职业经理人,很难跟创始人兼CEO合作好,非常容易失败。 $ `; q! v5 k- R5 d: ?% P
但在这个阶段,老板也不能不变,滞留在“英明的老板”这个阶段是不行的,老板要变成“有职业经理人气质的企业家”。这样,外面来的精兵猛将才可以活下去。
}( x) V/ d3 n C7 `
在组织层面,对于快速成长中的公司来说,做到“大公司,小组织”是非常重要的。
/ W F1 b$ @. P$ l/ e- K9 `
这个阶段,必须要保持小公司的灵活性。但是必须是志在做一个大公司。 $ U. h! A" Y) T$ T& r
小组织要有衡量。最重要的是你的管理层次有没有比竞争对手少? . O/ ~7 r+ @' [% R5 M
在这个阶段,在文化方面,也是真正开始需要使命愿景价值观的时候。
1 x1 T! q, f5 P$ ] _* ~* d7 `
很多公司会讲愿景,但是这个愿景实际上打造得不实。
6 H* F& v5 P( J
个人没有自我超越的愿望,没有学习成长的愿望,团队就不会有成长。 ! P* B2 \! n8 v: y2 g& P7 x. ~' ]
但光是个人学习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共同的前进方向,这就是愿景。
+ K/ s; ?$ Q& L* ^
优秀文化就是员工为公司的使命工作。 0 G4 [& H \2 L$ C4 ^) H
好的愿景能激发员工努力,一方面帮助他们个人成长,另外一方面是为了实现共同的使命。这个之间一定要有聚合。 5.高层没有组织思维,业务做不长久 " [/ U" }7 R; P" x: D
3 h( ]# e+ M+ }, g5 i+ Q" R& Y
组织这事有人具体干,得一代一代不断地传承,这就是组织管理系统。
( i% b1 T" r5 I
有的企业找咨询公司做个战略,花个500万、1000万。做出来的组织策略和方案可能本身很好。但是如果领导团队本身没有协同性,那这个一点儿用没有。
# \" x4 I6 F5 n! _
领导团队能聊到一起,能达成一致,能任务协同,这个的作用比组织策略和方案可能更大。
# S7 |) U) g2 @; l1 o5 J' W$ f3 S
一个组织成熟与否,坚强而团结的领导团队非常关键。
& x( x' M1 j5 A4 B/ @2 c1 z
如果高层认为组织管理不是自己的事,到最后大家都是一帮做业务的人。没有组织协同,那业务也做不下去。
# Y) \0 S% |3 q0 G- K, b- G& {" ~; l
任务协同,意味着核心业务流程要顺,做的事要顺。在1-10成长期事情没理顺,后面也会不顺。
7 Z6 P, }7 z: M1 J1 a$ t
10到100的时候,人才选育用留的系统很关键。组织里面永远有任务分解不到的地方,因为分解得越细,管理的成本越高,永远有边界有缝隙。 & l' I6 u' H, _* i' Q+ `/ O
这些模糊和边界的地方,就要靠人的力量。 6.只要初心正,出路自在眼前
" G% Y3 }6 x+ f7 V
) \ m7 ^0 o) `. ]; H* R/ N" X& |
组织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
3 L7 _- D! l M3 r. h5 \( Q
不管是创始人,还是CEO,都会有危机感和紧迫感,但最终还是要有耐心,还是要往天上看。 / p3 j* }/ N# U- |+ S9 p7 u' o8 w
既见树木,又见森林;既有雄心壮志,又能脚踏实地。
, y% p# v3 G5 z) d2 y; C3 U
Reinhold Niebuhr(雷茵霍尔德·尼布尔,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神学家、思想家)先生说:任何真正真善美的东西,在短期的历史环境下,看起来都不太合理,所以必须相信信仰。任何事情,不管多么高尚,都不可能独自完成,因此必须相信爱。 ! j4 q1 s% S- u+ z/ x l0 X$ F+ \
一把手的信望爱,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组织能不能成。
7 E" U% M8 |' t+ |8 N p o$ u5 J
只要初心正,组织工作的出路,自在眼前。
. I: ^7 z+ t8 ^"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