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1 J$ {9 p: e" s8 Z) }8 g; ]* e" d. w
人最重要的是生命,应急管理工作以保护人民生命安全为己任,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守护“生命”这个最重要的初心。当前,全国各地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作为应急人,在学习中一定要把自己摆进去,以自我革命的精神认真剖析问题,找出不足,补上理念、动力、思维、方法、能力和基层等方面存在的短板。
' |' g+ N" x) o9 d) |
% _, O) g$ a7 k0 D
+ C, D, b, B4 x9 X7 b一是理念。
) K) z+ ^! o' s3 s) p3 T
过去,应急管理主要是被动救援,是对突发事故和灾害的应对处置和善后处理,多在事故和灾害发生后才采取行动。因此,人们常有事故和灾难防不胜防的感觉。
" M- S9 k* C# [9 b: w/ ]在新时代,应急人要转变理念,树立主动防御观点,以风险和灾害治理为主,在事物发展全过程中,通过对风险的管控来防范和减少损失。在事故和灾害的萌芽、发展、爆发和消亡的各个阶段都要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力争让“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 ~" s) k7 U# X" @* S; D6 `/ W
9 P+ D- Z4 g2 s4 d" `5 E0 q: ^( B$ p/ K% A8 h! G. @
二是动力。
, Z1 {5 n) `0 N! F, m& ^
应急管理是呵护安全、拯救生命的伟大事业,需要内心强烈的驱动力量,需要无私奉献和不竭余力的牺牲精神。每名应急人都要反思,是不是真的把工作摆在如此重要的位置,是不是真的为了群众的生命安全而不懈奋斗、创新有为?
7 ]' e9 }/ ^/ r: j- ?) U3 Y$ T
显然,我们是有差距的。作为应急人,我们要换位思考,把每名群众都当作家人,把他们的安全作为自己牵肠挂肚的事情认真思考,始终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前行的巨大动力。6 P6 W! U" C4 H" n
- r; E3 h' |' v6 r! V2 P& |, F, h三是思维。
! @! Y$ K0 F+ }" ?. y& S- V以前,一些地方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工作往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哪里出问题就抓哪里,工作方式是“一刀切”“运动式”监管,千人一面、千企一面,常常是问题没有彻底解决,反而引发了新的问题。
! Y0 U/ z* u% l9 _. ]
% C) |0 ?* G2 I: r: c8 @) m: n0 Z
/ J, W/ ~" |2 m可见,问题的形成机理是很复杂的,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心理等方方面面,期盼用某单一措施解决问题的想法过于简单。我们要像中医一样,实施整体调节与辨证施治,强调问题解决思路、措施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调性。
`9 |/ {9 \7 L$ J+ L
四是方法。
' |' C9 l0 F+ g以往的安全监管和应急救援工作,主要依赖“人海战术”,其效率低、水平低。在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广泛应用的当下,我们要摒弃传统思维,主动向高科技要战斗力,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应用于事故和灾害的预警、预测和处置等工作。
2 r; \3 F6 D! {' ]
五是能力。
; x; Q* L, a4 ]4 R+ }过去讲干部能力,强调“站起来能说、坐下来能写、走出去能干”。在新时代,这远远不够,在面对新问题时,我们经常手足无措,本领恐慌成为一种新常态。
% s: y! I) z0 @0 o9 z+ p
/ Z. z+ B9 \/ y/ I/ Z1 c! [* m* n1 t
% i/ j: d" w/ i( Z' @1 c
可以说,应急管理干部能力水平不足已成为应急管理工作的最大阻力。重学习、会学习,干中学、学中干,是应急管理干部迅速成长的必然路径。要坚持差距导向,哪里不足学哪里,哪里不行补哪里,迅速弥补能力不足的差距。( \& O) P) m$ N8 P5 ~
- {! D* Y7 I4 e4 C$ F
六是基层。
S4 _8 T# V% J: g: f3 @. A6 p
当前,应急管理体系还未延伸到村(社区)、家庭,“最后一公里”尚未打通。但基层才是应急管理工作的主战场,要坚持将应急管理工作重点落在基层,加强以能力为核心的区县应急管理队伍建设,通过建设安全社区、减灾综合示范社区等,切实提升街镇、村(社区)的基层安全治理水平,建立包括小区、家庭在内的基层安全治理和应急自救、互救体系。
, R7 h) @% R1 y% y* U. I
有差距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差距和问题熟视无睹。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视差距、有的放矢,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迅速把各方面短板补起来。
5 q, L) g, D/ ~" B. I6 W本文首刊于中国应急管理报2019年7月6日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