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液氮罐阀门锈蚀严重却不更换?员工:“换需要钱啊”! 5 \6 T+ B) ^5 }: S2 U
安全微课堂 昨天
3 ?( K' r5 {8 U- @
8 N+ z. c5 i* Z% D, Y2 P" O
' P1 U; ~+ ?4 Y. O# |
“一闻二看三观察。”面对如何判断氯气泄漏的问题,江西蓝恒达化工有限公司的巡检工很快给出答案,首选用鼻子去闻。
5 Q- z, y7 o' E* E5 V
5月29日,第二轮全国化工行业明查暗访组第三组来到该企业,发现员工对于重大危险源的风险意识不强,对于有毒有害、易燃易爆作业环境场所危险认识不深刻,高危作业场所未按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个人防护和应急防护救援装备,现场管理较为混乱。 0 ~3 X5 r* Z$ w+ J
) S4 T! S1 T/ x w) p* E
员工对风险告知“没注意”; 液氨罐区未配备空呼器
. H4 G4 k4 T0 u5 j9 J. `7 W
# I- x4 _& ?' L$ ?6 C2 X( f
在重大危险源液氯罐区,明查暗访组人员发现,该企业巡检工在没有穿戴任何防护装备的情况下,直接进入罐区。被问及如何判断氯气泄漏时,这位巡检工不假思索地说“先用鼻子闻”,在看到墙上挂着的危险提示警示告知标识牌后,才补充说要观察现场的报警仪,应该佩戴防毒面具通过便携式检测仪进行检测,并报告上级。 & `, Z0 x; H: }$ C" k
在液氯罐区,明查暗访组同样遇到了“心大”的操作工。被问到所在岗位风险是什么时,操作工答有“爬楼梯摔伤”的危险,而她对于不远处张贴的岗位风险告知卡上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描述,表示“没有注意”,而且直言在岗位上从没有戴过防毒面具。 2 s. e5 Q9 K( m4 _8 {# F0 k
& P3 L% l, t. p6 [5 t
) l* W- i5 X0 m) q% c7 O
除了员工安全意识淡薄,该企业在应急物资配备上也存在不小差距。明查暗访组专家打开液氨罐区控制室的应急柜发现,里面杂乱无章地摆放着防毒面具、胶带、金属锤等工具,没有防护服和空气呼吸器。
. b4 a' D+ V& S' H# z
此外,2个液氨罐上所有阀门锈蚀严重,现场缺少喷淋装置。 专家问员工阀门锈蚀如此严重为什么不更换时,员工立刻说:“更换需要钱啊!”
' T! t3 K1 r* n& |5 R
据专家介绍,液氨(氨气)为易燃、易爆、有毒化学品,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具有腐蚀性且容易挥发,一旦泄漏非常危险。2013年8月31日,上海翁牌冷藏实业公司冷库发生液氨泄漏事故,造成15人死亡、7人重伤、18人轻伤。 6 K- A4 Q, I, s* D+ u
事故的惨烈场景还历历在目,而这家企业重效益、轻安全,对长期存在的突出隐患问题视而不见,令专家连连叹气。
5 N" K% w+ U" h- x4 O" f# c: f
# Z4 Z) g T; i }" |7 J. s
企业多轮排查隐患;员工安全意识淡薄
- h: N( ?! @4 ?
- `# R; Q# g5 n$ R# G# Y- d" h
与员工“心大”产生鲜明对比的是,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的“心细”。在明查暗访组现场组织的管理人员安全知识考试中,几位管理者都得了80分以上。据企业负责人介绍,江苏响水“3·21”事故发生后的第二天,企业就组织开展自查,并在此基础上聘请江西省级专家来帮助企业复查。 / a* Q, n! q! \" O
企业虽然开展了多轮隐患排查治理,但反观一线员工,其安全素质、风险意识却存在较大差距,企业安全生产没有落在实处。
' g* h# q& U) u$ q& S
“危险岗位员工的安全意识如此淡薄,是对自己生命不负责任,直接反映出企业对员工安全培训不到位、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的问题。”明查暗访人员说。 6 |; A3 t* b' D$ M' F* j* h+ P5 T
据了解,该企业于2007年投产,目前是安全生产三级标准化企业,主要生产烧碱、液氯和高纯盐酸,涉及液氯、液氨等重大危险源。 , ^, H# z* Z/ g% n
3 T1 r! E" S+ ^' H
0 z; t! {4 @0 Q9 P4 e8 O# q1 `
“不能因为过去没有发生事故就凭经验做事,一定要按照法律要求,把现场管理落实到位,尤其要重视危险岗位员工培训,把安全生产落在实处,要对员工生命负责,这是一家企业最基本的底线。”明查暗访组人员说。(记者 田硕) 1 _, j3 S; Q6 ~9 ]9 Z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