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计划》明确,在完善产业支撑体系方面提出,建设冰雪装备器材检验检测和认证机构。支持重点地区和企业开展冰雪装备器材检验检测及评价研究,鼓励建设冰雪装备器材检验检测和认证机构,加强与国外冰雪装备器材检验检测和认证机构的合作,推动认证国际互信互认,促进冰雪装备器材产品质量提升。
以下为行动计划全文:
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2019-2022年)
, Q% S! b" I2 }
冰雪装备器材产业贯通冰雪竞技与群众冰雪运动、连接冰雪运动各方参与者,其发展繁荣对提升我国冰雪项目竞技水平、推动冰雪运动广泛开展意义重大。为加快培育发展冰雪装备器材产业,保障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体育消费需求,助力制造强国和体育强国建设,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 v& o) E# A+ \+ Z
(一)指导思想
. W, c8 {5 K9 i I b% c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开发大众冰雪装备器材,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加快推动冰雪装备器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促进寒地冰雪经济发展和培育国内强大的冰雪消费市场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科学引导。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顶层设计,精准分类施策,做强存量、做优增量、做大总量,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需求牵引,创新突破。聚焦冬奥办赛参赛和大众冰雪推广亟需,依托重点企业和科研机构,整合优势资源,创新组织方式,突破重点产品,稳步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夯实基础,强化支撑。建立健全标准体系,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培育市场主体,促进产业集聚,打造知名品牌,培养专业人才,营造产业发展良好环境。
开放合作,融合发展。按照“制造商+用户”模式,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鼓励企业“走出去”,加强国际合作,积极进行全球供应链整合,不断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三)行动目标
到2022年,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年均增速在20%以上。开发一批物美质优的大众冰雪装备器材和北京冬奥会亟需装备,大幅提升供给能力。建立较为完善的综合标准化体系,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知名品牌,创建若干特色产业园区,初步形成具备高质量发展基础的冰雪装备器材产业体系。
二、重点任务. _0 Q$ f$ l3 [# B- l3 D$ l1 U
(一)开发大众冰雪装备器材
% l6 J6 u6 l9 S6 L' {" n+ G
紧扣“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需求,开发物美质优的冰场、雪场专用装备和设施,有效降低冰场、雪场运营成本;研制安全性高、功能性强的冰刀、滑雪板、滑雪服等大众普及型个人运动器材,丰富细化品种,带动新材料创新应用,提升大众冰雪装备器材供给能力,促进大众冰雪消费市场有效释放。
专栏1 重点大众冰雪装备器材
/ ?8 J) o# N ~& `5 h |
冰场设施装备:绿色环保制冰主机、智能电动清冰车、冰壶专用清冰车、防撞垫等冰场设施。 雪场设施装备:索道、缆车、魔毯、拖牵、造雪系统、造雪机、造雪机塔臂、造雪枪、压雪车、吹雪设备、网杆及安全网等雪场设施。 场馆配套设施:智慧能源管理系统、票务管理系统、门禁系统、安全防护系统、灯光系统、高速智能跟随摄像无人机、音频(含公共广播系统)、视频系统等场馆运营配套设施。 个人运动器材:冰刀、冰鞋、冰壶、滑冰服、冰球服、冰球杆、滑雪板、雪鞋、滑雪杖、滑雪服、头盔、护具、雪镜等大众普及型个人冰雪运动器材。 冰雪休闲装备:高分子仿真冰板、可拆装移动式人工制冷冰场、室内模拟滑雪机、可移动式滑雪跳台、人造雪草、雪地摩托车、全地形车、雪地方舱等用于冰雪休闲的装备。 应急救援装备:推雪车、雪地救护船、多功能除雪车、混合动力型可移动救生舱等用于冰雪场地应急救援的装备。 维修保养装备:冰刀养护设备、雪板养护设备、雪鞋烘干除臭设备等维修保养设备。 |
t; p1 X. W% E围绕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办赛参赛亟需,在竞赛装备器材及服装、训练装备及系统、医疗康复装备、办赛装备器材、维护保障装备、超高清视频制播系统等重点领域,引导和支持制造企业、科研机构与体育部门组建联合体,采取“揭榜挂帅”机制,整合国内外创新资源,研制开发一批亟需冰雪装备器材,满足训练备战需要,为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提供有力支撑。
4 ]" l$ E% e! q" I& _专栏2 北京冬奥会亟需装备器材 |
竞赛装备器材:冰刀、冰鞋、冰壶鞋、滑雪板、雪鞋、雪杖、安全气囊衣、钢架雪车、雪车、雪橇、头盔、雪镜等冰雪项目运动员竞赛装备器材。 竞技竞赛服装:短道速滑、速度滑冰、冰壶、冰球、单板滑雪、自由式滑雪、高山滑雪、越野滑雪、雪车、钢架雪车、雪橇等冰雪项目运动员竞技竞赛服装。 智能训练系统:短道速滑/速度滑冰轨迹分析及投影领滑系统、室内多自由度模拟滑雪训练系统、越野滑雪智能领滑系统、跳台滑雪运动智能分析管理系统、雪车雪橇模拟训练系统等智能型训练系统。 辅助训练装备:弹射牵引装置、安全气囊、夏季推车(进)滑道、冰壶决策支持等用于辅助训练的装备。 医疗康复装备:等速肌力测试训练系统、冲击波治疗仪、加压冷疗系统、上肢测功仪、有氧功测试功率车、无氧爆发力测试功率车、超低温冷疗系统、反重力减重跑台、下肢循环加压恢复仪、多功能大型运动康复水疗系统、平衡测试仪、有氧测功仪、冲刺功率训练车等医疗康复装备。 办赛装备器材:制冰系统、冰场用护垫及挡板、冰球项目用板墙、索道、缆车、造雪系统、压雪车、雪地摩托、全地形车、雪上项目用安全防护网及防护气垫、灯光系统、竞赛计时计分系统等办赛装备器材。 维护保障装备:数控冰刀磨床、数控雪板磨床、雪车雪橇项目赛道维护工具、冰雪项目指挥系统等维护保障装备。 赛事制播设备:4K/8K超高清高速摄像机、8K超高清转播车、超高清航拍无人机、超高清VR/AR视频制作设备及显示设备、5G网络传输设备、4K/8K超高清电视等赛事制播设备。 |
; U G; w4 i8 W: a7 i3 W4 E
(二)实施精品示范应用工程
开展“南展西扩东进”冰雪装备器材示范应用。围绕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的需求,在我国南部、西部、东部地区选择30个条件基础较好、推广体系健全、示范意愿强烈的示范单位,推动一批物美质优的造雪造冰设备、高分子仿真冰板、人造雪草、模拟滑雪机等适宜“南展西扩东进”的大众冰雪装备器材示范应用。
促进“冰雪运动进校园”装备器材示范应用。按照“冰雪运动进校园”总体要求,引导学校、企业、科研机构等组建产学研用联合体,开发适合青少年特点的冰雪运动装备器材,打造精品课程,提供“产品+服务”的系统解决方案,鼓励中小学校采购使用安全系数高、训练效果好的普及型冰雪装备器材,与冰雪场馆或冰雪俱乐部合作,促进青少年冰雪运动普及发展,降低青少年冰雪运动人才培养成本,完善“冰雪运动进校园”条件保障体系。
推动智慧冰雪运动场馆示范应用。引导和鼓励人工智能、大数据、可穿戴设备、数据挖掘等高科技手段应用于冰雪运动场馆建设,着力提高场馆的能源管理和节能降耗水平。在全国遴选30个智慧冰雪运动场馆,总结示范经验并向全行业推广。
打造冰雪休闲旅游综合体。积极推动建设若干“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旅游+冰雪装备器材”的冰雪休闲旅游综合体,兴建一批复合型冰雪旅游基地,营造浓郁的冰雪文化氛围,提供完善的冰雪运动休闲设施,满足大众冰雪消费需求,促进冰雪装备器材推广应用。
开展冰雪赛事超高清制播示范应用。推动超高清视频等新技术手段在冰雪赛事中的应用,开展2020年高山滑雪世界杯、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等冰雪赛事4K直播和8K制播试验,不断验证、完善超高清视频拍摄、制播、传输、接收、显示等相关技术和系统设备,丰富超高清节目内容供给,拓展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空间。
(三)完善产业支撑体系
组织实施冰雪装备器材标准领航项目。结合冬奥办赛参赛亟需、大众冰雪消费升级需要,对标国际先进标准,引导重点企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联合制修订一批亟需的冰雪装备器材团体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建立较为完善的冰雪装备器材综合标准化体系。
建设冰雪装备器材检验检测和认证机构。支持重点地区和企业开展冰雪装备器材检验检测及评价研究,鼓励建设冰雪装备器材检验检测和认证机构,加强与国外冰雪装备器材检验检测和认证机构的合作,推动认证国际互信互认,促进冰雪装备器材产品质量提升。
建立产业发展平台。指导和支持中国冰雪产业联盟发展壮大,搭建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合作交流平台,建立支持“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数据分析体系,积极提供产需对接、统计分析、信息咨询、国际交流、人才培训、会展论坛等公共服务。
(四)加强企业品牌培育
做强做大龙头企业。鼓励通过跨地区、跨行业、跨领域的联合、兼并、重组、上市等方式,积极培育技术创新能力强、综合实力过硬的冰雪装备器材龙头企业,构建全球性的研发、生产和经营体系。
积极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若干细分冰雪装备器材领域,培育一批市场前景佳、成长性好、市场占有率高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引导企业分工专业化、产品梯次化,专注于细分产品市场拓展、产品质量提升和名优品牌培育,积极打造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培育冰雪装备器材知名品牌。支持和引导冰雪装备器材制造企业增强品牌意识、加强品牌管理,强化品牌拓展延伸与宣传推广,不断提高冰雪装备器材品牌的知名度。鼓励企业利用冬奥会契机,提高国际化品牌运营能力,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冰雪装备器材品牌。
创建冰雪装备器材特色产业园区。在有条件的地区打造一批冰雪装备器材特色产业园区,支持和引导重点园区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重点项目为带动,加快产业集聚,提升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现代服务等全产业链发展水平,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三、保障措施6 L" {& K; ?& N
(一)加强组织领导
* r" K& c, M1 A. L, B& U
加强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发展有关部门的统筹协调,共同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事项和重大问题。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推进央地合作,调动各方资源,形成产业发展合力。成立冰雪装备器材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对重大问题和政策实施情况提出咨询建议。
(二)加大政策激励
统筹利用现有渠道,整合各类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专项行动任务落实。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加大对冰雪装备器材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示范应用的支持。充分利用政府采购、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进口税收政策、科技创新奖励等政策措施加快冰雪装备器材的研发应用。
(三)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加强对冰雪装备器材产业重大问题和政策的研究,编制并发布年度冰雪装备器材产业白皮书。鼓励金融机构、产业投资机构加大对冰雪装备器材企业的支持,引导冰雪装备器材租赁市场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冰雪装备器材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开展并购重组,加快做强做大。鼓励冰雪装备器材企业、科研机构等积极申报专利、商标或软件著作权,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支持冰雪装备器材行业信用体系建设。
(四)推动高水平开放合作
引导国内企业“走出去”,积极开展合资合作,建设研发创新中心、工业设计中心、检测认证中心、生产制造基地等,积极拓展国际市场。鼓励国外知名冰雪装备器材企业在华设立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综合服务基地。定期举办国际性冰雪装备器材产业高层论坛、博览会,加强对冰雪装备器材企业和品牌的全方位推介。积极向国际奥委会及各单项赛事国际组织推荐冰雪装备器材产品。
(五)加快专业人才培养
通过校企联合、定向委培、现代学徒制、产需部门合作等方式,结合地方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加快冰雪装备器材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施冰雪装备器材高技能人才国际培养计划,定期选拔技能人才到冰雪装备器材产业领先国家培训学习。加强冰雪装备器材高技术人才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建设由高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高级管理人才等组成的多层次、复合型冰雪装备器材专业人才队伍。
( i) r" o" _8 W+ `' v
) G* \# E6 z0 c) g%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