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分享 | 一文读懂QA的核心功能[url=]质量与认证[/url] 今天9 \! a0 d+ {) `7 }3 L
5 C! K6 R+ D: B. S6 w5 @5 H& o: Q
很多人都有这个疑问“QA到底干嘛的?”生产部门、设备部门、其他部门、基层员工、中层干部在问、高层领导也在问。有的时候,QA部门也在自问“QA到底干嘛的?”今天要分享的就是QA的核心功能。 7 k* v1 h' n& ]' `) |2 J# M
: ?7 K) B r7 d0 d
QA的核心功能 “更好的流程、更低的成本” # z! J7 w8 [' h) |
1、更好的流程是为了更低的成本
( }3 H8 [) K2 q6 k! S' h& z
) Y; L2 |1 g, N. |7 Q新建厂房永远比改建要省钱。因为所有的流程可以再造,可以针对以前的问题,进行彻底的改造。所以流程从本质上说是为了降低成本。虽然很多同行和我说“QA是花钱的部门,老板不重视”。其实还是看老板的。有的企业甚至于有三套文件/记录,操作人员们被训练成多幅面孔,导致在现场核查时的操作和文件规定操作不一样。QA们觉得很累,操作人员觉得很累,各个部门都觉得有沉重的心理负担。这样的流程,会比一套真实的流程更简单、成本更低吗?所以说好的流程一定是低成本的。; ?; A' A( n& ]2 F0 T% K
$ E# Q3 f9 k l w, u
2、企业利益是最高利益( j, B$ T+ S$ j9 A( i
+ W* D- m8 Y' K2 X% ]+ D3 g前提是企业利益是合法,合乎道德,合乎科学,合乎基本法规原则的。* i, ]' z. Q+ b; i. e9 M
# s9 @/ v5 O8 t+ I6 c
可能不同的国家、省份规定不同,在做任何决策时,当地法规的基本原则应该是首要考虑的因素,我们无法把其他省份的特例作为范例。在合乎基本法规原则的情况下,QA完善流程,把各项“技术”平台化的过程才是企业的核心价值,因为它降低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把人变成了生产过程中的工具,最终的目的是弱化人员操作差异,甚至去掉人员操作因素。" }. b8 U4 ^' p c) `0 _0 {5 e
: A3 j' C9 m2 T
当你能够降低风险,降低产品上市后的风险,这里的风险不仅仅包括产品质量还有供应商稳定性,运营稳定性等等,企业利益自然而然就涉及成本。7 @8 e& Q) M8 E$ u, V% O: G
& u7 m3 D2 y2 M3 \1 O. w* r3、最高的企业利益和质量利益从不矛盾
) X2 i4 L/ z! G3 _4 P2 G" o; k; c
多数QA说的几乎都是质量问题。没错,QA就是质量保证,好像定的SOP、文件,都只和产品质量有关系,可事实上,好的QA定的流程关乎的不仅仅是产品生产质量。
8 _) v' y) N' ^
0 h8 q, H4 I8 ^! o V供应商审计文件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之前,我国还没说什么原辅包关联审评审批,但有的企业已经开始做了很多工作,公司采购的SOP绝对不应该把流程和标准只以价格为准。从制定供应商审计文件,各类表格、信访要求,甚至是采购合同,质量协议开始,企业就要求了一系列的文件、数据要求。这些不是药监局规定的,应该是企业给自己留的保障:保障供应,保障质量,保障合作研究,最终保障了企业核心利益。# U# Q$ N) C* ~
5 }' _* ]1 I) p5 O0 F) X
很多人说,“要质量就没有企业利益”,那么说明这个企业太可怜了。它可怜到只能降低质量来谋求利益。这样的企业,产品显然是没有太大竞争力和谈判本钱的,只能以比低价来谋生。国内外的事情情况告诉我们,越有竞争力的产品,反而越注重质量,当万众瞩目的时候,它的风险和被揭发的可能性越大,它严密的质量保障体系不仅仅是为了应付监管,也是为了应付商业间谍、卧底谋害。有些企业降低质量、谋求利益,在老板眼中看来风险很小的,没人会在意他的产品,那么最终这样的企业消失的时候,可能也没有人在意它。
* D& W( b( _' @2 n" X* x4 k5 W! g: h5 f* F5 {7 {5 f5 m
质量利益从来就不是一个产品的质量,而是整个体系的质量。一个好的体系下,生产的产品好是个体情况。也许做普通药品的时候,它的价值体系不出来,也许在某个环境下,它的价值体现不出来,也许在“现在”,它的价值体现不出来,但是终究有一天体系的价值会体现出来。质量利益和企业利益一体同心。. E, E; Q$ F" M- t" G% x; U- `. B
4 N r% H* k$ a/ W" r, `前面讲了好的流程一定是低成本的,那么“好的流程”的前提是你要有那么一套流程。下面我们来讲讲流程。3 a( P' D7 ?* H9 h) d( ]. ^* s
9 Q5 u! ?/ q* m; q7 E9 I' y& I4、历史问题本来就该逐步解决
, q, h4 x H' L7 P3 b- G6 d
- V' |9 }6 L. \$ W有哪个QA说没有解决过历史问题?比如说工艺更新,设备更新,流程图更新,各种备案更新……从来就没有完美的文件,你也不可能接手一个完美的体系。时代在进步。对应的工艺、文件、SOP、表单、体系有问题,就应该逐步改善。不是你的前辈有什么不好,而是在他们的年代和能力范围内,已经尽到了工作责任。历史问题有多个原因造成的,但终究是要符合逻辑的,不合理、不适用的东西改进就好,也从来没人要求一步到位。4 I O( w* @. g) d* f3 |
: p8 m7 ~, g* Z$ M, N( [ x
5、QA不该相信“历史经验”
4 l: l" j6 ^ ? w5 @& s1 u, @/ I+ D1 y6 U
小时候的教育,我们读了很多故事。类似于说“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走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QA应该相信历史经验吗?/ x U- V: e7 A" O' x6 ?% u/ K$ f
/ d3 j2 I& K( ?% p6 z
一份好的SOP就是流程,一份好的SMP就是一个标准。我们是制药企业,是现代化工厂,是要有技术标准和流程的,QA本就不该相信“历史经验”的。SOP需要培训,培训需要分级。高管受训内容和基层员工肯定不同,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受训内容也应该不同。) u9 }& }! \. Z, t; o
- ^2 g) u5 O( r* c$ ]" x+ v
QA是一个要把技术可以沉淀在平台上的工作,受训人员可以按章操作是SOP的基本作用。如果一个操作步骤必须是一个老师傅亲自手摸摸凭感觉操作,所谓的老师傅老经验,那么也是一个失败的SOP。你可以说有些技术必须老师傅在,那么就是基础研究不够充分,研发部门应该把原因找出来的。
; g" I) z: p* Y, |9 y* w0 G: z; [' b E
现有技术限制下找不到的原因,其实在生产型企业并不会太多,至少在研发阶段就应该被发现和标记的,风险提示清晰,有预警和处理方案。一开始可能没有标准,后来“老师傅手摸摸的感觉”成了标准,现在可能“粒度”、“堆密度”是新的标准,所以一个好的体系,要把“历史经验”转换成好的技术语言,这个过程就是流程的改进和优化,而改进和优化,本身就是一个好的流程的基本要求,不能进化的流程称不上好的流程。1 |* ^ _* A. j
3 F; N& C3 `, \ O; J3 g; N# p; D
综上所述:好的流程,导向更低的成本。但这是一个静态的过程,今天是,明天可能不是了,所以才有今天分享的主题:更好的流程、更低的成本。/ U; T0 B+ n: m" q
" G# I; H: P& G |" a( \另外,关于QA管理延伸出的几个观念,我进行分享一下!
4 t; J3 K" ]0 E3 O4 `. o% c; ]- }5 g! x, Z
1、“改三处重抄”是最无能的QA' Q- Q2 |1 _, z3 H' [
8 \7 [% A8 Y% J2 ~
以前我们碰到过这样的QA,不论男女。他最大的本事就维持记录的“干净”,她做出来的批记录是最漂亮的,总被药监局现场核查的时候表扬的。, f2 n1 t1 P" n( T
& H. }2 R. k/ r' ~而我们对她的评价就是无能。一页纸改了三处要重抄,这么做有何意义?除了形式主义,只能说对于平台、流程、纠偏改善没有任何的好处。& O& s" v4 ^& s4 i4 E9 P) ]
; o% c# u+ N9 x9 R$ b6 W: t) b如果你真认为是表单设计有问题,导至操作人员经常容易在这页填写的时候发生错误,为什么不升级空白表单呢?
" U! n2 y: f. K! b
) e0 F/ O- s5 n重抄,让操作人员有了原始记录可以更改的机会和理念,这是一个QA在建立质量文化和质量体系的时候最不应该做的事情,这件事对于流程和体系没好处,但破坏了原始记录不得更改的基本理念。这样的QA建立的体系也会被整个公司看不起,被所有人认为“QA就是改错别字”的、“批记录不写没事儿,以后可以补,可以抄”……真实和看起来完美,你觉得哪个更重要?可溯源,永远有原始记录才是最重要的。你可以不算好,但不能假。
) k) w6 n; L1 D4 w* Z6 s0 o" ]) p% i( f# j; X$ p1 K
2、隐瞒是最高级别风险/ z: |- H3 |& Y
+ A7 u- Z7 r" {% k7 [; f( @# L6 T3 |3 d有人问,报喜不报忧是不是QA喜欢的?但我告诉你,隐瞒是最高级别的风险。你可以做错,可以违规操作,可以有失误,可以经验不足,可以偷懒……但是,你不能隐瞒,因为隐瞒,一旦有问题,企业在溯源找原因的时候,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成本代价,甚至于查不到原因之后,变成一个不定时炸弹,给企业造成一个毫无预警的损失。所以,隐瞒才是最高级别的风险。( q! P0 }2 J/ b' j8 U5 O1 z, f- w
. w9 c1 T" X) h( P4 G4 p8 j3、接受不完美,然后去完善
" I: t) k+ V- z' i: F% r; C2 C9 J: h4 Y
追求完美是好事。可是QA部门不仅仅是力求完美,更重要的是接受不完美。
: Z ~* ], b) A7 h# y1 K& E7 g, T3 g
没有人是可以做到完美的,往往是表单发下去了,才发现有几行的行距有点不太对;往往是办公软件使用和文件倒换的时候就会出现意料之外的问题;各种空白样张记录就需要不停地升级……尽可能要求完美,更要接受不完美,然后去努力纠偏追求完美。5 `6 g0 K9 e4 w) @$ A0 r
: V+ K% m: k ]1 B9 b+ B
4、有偏差是正常的
2 `/ y( j7 f! A' f! V+ m" _" Y1 N6 A6 l& ^( V" _1 J# [6 f
很多人认为偏差不应该给药监局看的,偏差多说明企业不好。这个理论上是对的吗?偏差分类,风险要评估。一个活着的企业,有各种偏差有什么好意外的?运营过程中的各种偏差出现,记录,纠偏吧,有什么羞于见人的呢?" A8 v/ B7 e D: m/ ~5 P0 P
$ c; e2 d: N, l, S5、QA的核心价值就是让企业脱离个人
! n/ p1 F& |2 R4 Q0 M5 Y6 N8 S$ H, M2 g f
依靠个人的体系是一个糟糕的体系。好的体系就是黄埔军校,任何一个行业都要接受这个事实。事实就是,好的平台并不强求员工终身忠诚,它只追求你在职期间的恪尽职守。 6 w. n2 Q0 l% h6 Z6 p: U y
& M' o: M# o" S; l2 h- F+ l
" U% O2 R k, F: u* d
8 O, n' X! o. O8 C Y7 Z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