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为什么很多企业家有钱却不幸福?企业家,你幸福的源泉从何而来?
( X" [; Q# x" u9 M9 H9 k, O$ h! b0 \% V
: y2 C8 h0 n* K8 S9 ?! M, o
! ]' ]+ R% v4 t, R1 H0 C
( g F. L2 `: o) O
/ M3 m% S% x/ z* X2 h& B
3 @% l8 h. u) a9 A$ l/ [/ F幸福
/ c) u) T9 i# L+ ]+ `! D导读:“你幸福吗?”“我姓曾。”以上两句不是冷笑话,而是央视曾推出的《走基层百姓心声》特别调查节目。今天,我们不是谈基层百姓,而是谈一个特殊的群体——企业家。; D6 E: M# {7 m- S9 J( s
+ B" s9 @, {8 f8 H* Y+ U1 [
4 G; }: G* j0 r7 X企业家处在金字塔顶端,掌握着财富,但是身上却背负着巨大的压力。“你幸福吗?”这个问题也值得每一位企业家思考。对于什么是企业家的幸福,虽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在我看来,也是有一定的标准。
' w8 e2 E0 _* p9 t7 j8 n2 E6 p8 J6 h4 \% |( T
& S$ S( }! a! x由于工作的关系,我经常会跟制造型企业老板沟通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真切的感受到很多企业家内心充满焦虑和不安,有着非常多的痛苦和烦恼。那么,企业家究竟怎样才能够获得幸福感呢?我想这是企业老板在经营企业、管理企业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去深度思考的一个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也进行了思考和总结——企业家3个幸福法则:2 }' M2 L# [+ ^! [7 {# u. A
追求经营幸福指数,而非追求规模经济
% s6 U) u* V* E6 T. h* T. H/ l& ^ G; N& Q- q t& L
3 V4 p, Z9 T+ P0 t
3 }( m, R7 E7 @1 }
/ D9 f* P! n. m0 @当下的企业家,我们要追求的是经营幸福指数,而非追求规模经济。& |- Z/ D+ D$ ^& o/ ?' c- X3 Q- o
. r% E6 S" t" l: }
3 b6 i% r' `0 U9 w企业如何关注经营幸福指数?从具象化上来讲,就是要关注企业的利润率。
2 ~; L% w' U" z6 C$ I' h
5 ^& x: i2 b5 `) @: A1 a; D) V; d: I7 i c* i! f0 l; q
在八九十年代,那个时候,如果要想了解对方企业的规模,一般会问,“你企业有多少人?”“我企业有300人,我企业有500人……”如果企业有1000人,那不得了,是个大企业。但是到了00年左右,我们更多的是问“你企业一年做多少产值?”到了现在,一般会问“你的利润是多少?”7 U" D6 A9 D/ ~! k* V, d* q
/ G& B( A$ [" J( `
! W) b5 N+ E$ f0 p( y( B企业已经不再追求规模经济,而是关注能够生存、能够发展并且有可观的利润率。我们发现,一些先进制造大国的企业,如德国、日本,这些国家的制造型企业99%以上都是以中小企业为主,因为对大企业的各种条件和管控,未来只会越来越严格。经营幸福指数我们把它拆开来看。% g" n% o# [& k# V8 D4 u: r
企业家的幸福的源泉从何而来?+ o: s8 m' f6 g/ {: a
3 v8 U1 P: G2 |. G( A) B1 j# l, N7 l* ^# l/ q P- r3 G4 l4 I
, @: j. |& e! j0 @; P5 I4 D+ l9 i
) X2 ]) c1 W* B2012年的时候,央视做了一个节目叫《走基层百姓心声》。“你幸福吗?”“我姓曾。”这段神奇的对话出现在节目中。这名务工人员看似文不对题,却令人遐想连篇的回答在网络火速走红,被网友们封为2012“神一样的回复”。
- t1 S2 l% I# V6 c/ o
l o) t, I0 v0 F6 K s. q8 E4 ~
幸不幸福?同样,也是值得企业家思考的问题。很多企业家物质上通过多年的积累已经非常优越了,我们上面谈到经营幸福指数从具象化上来讲就是利润率,那么,企业家幸不幸福跟利润率相关吗?好像企业的利润率未必是企业家幸福的充要条件,因为我见过太多有钱却不幸福的企业家了。
A- P5 n5 t" s. P* b; M7 C8 `; j- H% G8 }. S m# N
! C! O# F1 R' B/ Y! Y
企业家幸福的源泉来于哪里?我觉得来源于三个方面:被需求、被认可、可赋能。8 O3 p8 g& V$ s2 D
" G) p% S9 }7 b& u9 Z, c- R; ?8 a+ d1 }: P# z# r
我创办朗欧多年,我也是一个企业的老板,我谈谈我内心的一些感受。这么多年来,我踏踏实实地带着朗欧团队,常年在企业里面做实战咨询,我每天不是在这个项目企业,就是在去另一个项目企业的路上,因为我们所有签约的项目企业,我每个月都要亲临企业现场,听取驻厂老师们的现场工作汇报(我们每个月还有2天的集中汇报)以及给企业方高层、全员做内训课程,也很辛苦。几乎每个跟我签约的老板,都会劝我一句话:“张老师,你这个咨询项目不要做那么多了,少做几家。”# n$ y3 D6 f; D! w. M! ]
7 T8 l* P. ?) J; f( g, C) u. t
S7 @* N: g! m4 g我有时候也会想这个问题,做那么多项目干什么呢?把自己搞得那么累,操心费力的未必能讨得好。讨得好,也跟我们没多大关系,但是为什么,包括我们老师还是那么兢兢业业呢?其实也是因为这三个因素激励着我们:被需求、被认可、可赋能。
$ I" X$ m$ u. Z7 k5 |% i$ [
* B9 P0 W# L3 m( r+ q
9 ?: \# A$ k# [( s' U0 @. X(1)被需求
# g2 x% P5 H: C: e U# j8 T, P3 Z5 c, K* `
4 U/ m4 K9 u& f& Q% O墨子的《商之道》有言:“我有利,客无利,则客不存;我利大,客利小,则客不久;客有利,我无利,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客我利相当,则客久存,我则久利!然双赢!”从做生意的角度讲,要互相成就,互为贵人。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做任何事情,我们所拥有的技能;我们做企业,我们生产的产品;我们做服务,我们为别人提供的服务等,都是能够帮助别人解决问题,能够满足别人的需求。
$ d* \0 p1 Y$ r: J/ H! {# y2 D; I i- \9 p
* R+ k& w$ W, l) I& F" g: [只有成为被需求的人,我们才能够有所建树,才能够取得成功。可能很多人一讲成功,就是从物质层面上来讲,但是,“被需求”会让我们每一人有成就感,人在这个社会生活当中,不只是物质上的激励,还有支撑着我们一直走下去,坚持下去的“被需求”的这种状态给我们带来的成就感。4 f% v2 U4 Z# L0 T* X9 q& Y
9 u8 e) s2 p4 A9 p" V8 F7 ~
0 R H+ P8 U* p8 L0 w能够让别人需求,这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1 Q& n/ F8 K1 P2 [& }9 P) }) o. a* v/ g
' U P/ T. |) i5 {3 S( `9 ~
% F+ ]# g& O ]: p. j( N, L [% |# G+ |(2)被认可
( n% \' A% z R( p: R3 {3 a8 W- a: z
! f2 V/ i, w7 {" v. h我偶尔也会有静不下心来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会看看我们朗欧辅导了那么多企业,这些老板录制的感言视频,这个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激励,对我们整个朗欧团队也是一种激励,我们通过实战落地咨询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效果,我们被认可了。
% s1 E" V t' a1 h, Y. z
5 D' ^' g" p# ^6 u# t: f* `0 P8 s' T _0 i6 \1 t
(3)可赋能
0 E3 [$ C5 z3 x5 n" F4 @. j
, @) D+ i" I" l% [: \ f
5 L- Y% ~! w7 M3 P% T8 {! Y+ a赋能,顾名思义即赋予能力或能量,它最早出现在积极心理学中,旨在通过言行、态度、环境的改变给予他人正能量,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才智和潜能。赋能是双向的,它包括了自我赋能和赋能予他人。
5 `5 L$ z& d* [. o3 m2 ^3 I" p
) B) Z @6 w2 M$ P) y8 g- s
* w% S# w( `5 v% Y那作为企业家,如何做到被需求、被认可、可赋能呢?
+ d2 d1 @5 s7 F8 a3 Q: F) S J# t+ d5 I7 f l
$ Q6 Q0 @ c1 w/ l被需求,首先是要求企业家回到客户需求这个点上来。
! @$ w7 b2 u y4 y5 c {, E1 l& {3 C6 [+ K+ a
$ \$ `/ F# W+ s% m7 A* {# ~7 A; h; a企业家要去了解、研究客户,究竟该如何发现、引导和满足客户的需求?比如,我认识一个老板,他是生产油漆的,但他天天不研究油漆,他去研究门,他这就是回到客户的需求。他比门厂的老板还要了解门的特性,还要清楚这个市场的走向。作为企业家的你,有没有深入到现场,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考虑“客户需求”这个问题呢?" n7 }8 @2 C1 g, I
$ L2 ^! ~6 s6 J9 _! X5 O
. U0 Q$ F: b0 r9 f4 l Y) r7 x4 P. I所以,你要回到客户需求,才能够成为一个被需求的人。) ]" t3 ~, j$ b9 W
' X2 r. \8 k$ J( _+ P. X1 m( W* e8 M; G) ^
被认可,要求企业家要回到工作现场。
8 q7 Q9 ]; i$ w5 y; ?& f3 n7 S$ w# k( O x3 {) i2 z3 W% ^
3 }: b% D b/ G8 w/ {* t一个企业家你要想幸福,你只有到现场去,你才能够觉得幸福,当你到车间,别人叫你一声老板、总经理,你会觉得被认可;供应商需要你帮助解决问题,你会觉得被认可。
# j- q2 w1 }6 C! w- B( h, K9 }: P6 X4 \+ W; G
" k% P" ?+ v1 K; ]# b( e
可赋能,指的是企业家要回到心性土壤。什么是心性土壤?就是你的心要能够静得下来,你要能够聚焦自己的能量,能够给团队,给企业建立一个企业文化,能够给大家传递一种正能量的价值观,能够给下属指引方向、指点迷津。哪怕你的下属去创业了,你也能够去帮助他实现创业梦想。
- B6 [5 _5 |, o' d; Y, L
. {1 z! n! W7 M
" [5 v7 V. n: o& C我觉得这就是企业家的幸福法则:被需求、被认可、可赋能。
, u( W0 m4 V- X' I结语
. y" }7 `) P: s* p# L% b3 K1 w4 x" R( [
1 B' M6 {8 R% }$ ^: A
要想做一个幸福的老板,不妨对照“被需求、被认可、可赋能”这三个方面进行转变,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然后就从哪里入手提升自己的幸福感。只有老板幸福了,才有可能打造幸福的企业,营造和谐的组织氛围。
* t: b& G! K: v% n
7 W5 E6 ~' F' |6 \2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