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用户名
 免费注册用户名
  • ISO爱好者祝广大坛友蛇年大吉!!!
    各版块官方QQ群号新手如何获得更多贡献值审核员注册挂靠推荐如何成为国家注册审核员新手入门必读-论坛版规
    查看: 1505|回复: 0

    分享 | 从五个馒头的故事读质量人的品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17 09:5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用户名

    ×
    分享 | 从五个馒头的故事读质量人的品质!/ i/ A' R' T# s
    [url=]中国认证认可[/url]
    # l8 V+ s! j! C1 ^

    身为质量人,要更好的适应质量工作的需要,必须要培养优秀的品质和职业素养。那么,哪些品质是质量人必须具备的呢?

    " ?# C: o' B  k4 Y; s
    首先我们先看看下面的“五个馒头的故事”:【第一个馒头】

    情景一: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得救者走到农夫家里,发现农夫家里一无所有。感动得热泪盈眶,长跪不起。此后,他身怀感恩,把爱带给他所遇到的需要帮助的人。


    : {. K( L- t2 _4 N+ t: o

    情景二: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得救者走到农夫家里,发现农夫家里摆着很多好吃的。感恩很快被愤怒替代。他举刀杀了农夫,因为,他发现农夫还有那么多没有给他。


    * E: E" j% B% l  x/ C$ f- X

    思考1: 同样的行为会得到完全相反的结果——看到自己得到的,会感恩;看到自己没有得到的,会仇恨。7 U! I# Z/ B$ P

    2 x7 ]0 [+ M2 ?2 @  f1 w' [* z4 ^

    思考2:救人命的是农夫奉献的馒头和水,与农夫自身拥有的并无关系。但现实的教育,更注重农夫一无所有情况下的慷慨,那意味着更高尚。这不自然改变了人们心中的标准和预期。实际上,爱心存在于生活的每一点,都平常得不能再平常,每个人都可以献爱心,而不是期待一个像A农夫那样的人出现。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救世主。每个人都可以力所能及地帮助身边的人。

    # K' M% C. l  z* t- q

    思考3:感恩或者仇恨,往往都由一些细节决定而非本质决定。从本质上看,A和B两种情况下,结果都应该是感恩的。但只有正常而理性的人才能在两种情况下都保持同样的感恩心态。

    : _8 D( l/ @) k+ h- S! u

    思考4:在感恩和仇恨之外,是否还可以有另外一种心态存在?


    ! d/ ~- C4 v: p2 u
    ' Z; D7 a# B4 F7 b
    【第二个馒头】# ]9 L$ H8 y: n- Q

    情景一: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但后来,人们发现这个被救者是个被通缉的盗贼。于是,很多人仇恨农夫,认为他助坏人。

    0 o. c) z+ G6 [( N9 r* W

    情景二: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但后来,人们发现这个被救者是个曾经多次助人的善人。于是很多人称赞农夫做了一件大功德事。


    " k1 _" t1 S  H6 x

    思考1:当救人于难要视身份救人,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标准决定应该救什么人,应该不救什么人。于是很多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见什么人都不救了。, v/ ]+ @/ q0 u+ M& d5 e, W

    * w+ g3 e/ d. k+ J( d$ V8 t

    思考2:如果人们在两种情况下,都能对农夫身怀敬意,爱心或会茁壮成长。反之,则在势利、戒心等等的影响下,爱心会丧失。

    2 {6 `$ Z1 f7 |# W* ~6 m

    + i  [4 B& I: T% Y* T
    【第三个馒头】
    ) t( w# ^( @2 Y

    情景一: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这位农夫,指着另外一个农夫的家说:“看,那家就是曾施舍馒头和水救人的人,你去求他吧。”饥饿者艰难地走到那个农夫家门口,农夫开开门,抱歉地说:“我没有吃的了。”于是,全村的人都仇恨这位农夫,而没有人指责那位从来不帮人的农夫。


    : Q7 ]7 L( V* f. ?2 i

    情景二: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这位农夫,指着另外一个农夫的家说:“看,那家就是曾施舍馒头和水救人的人,你去求他吧。”饥饿者艰难地走到那个农夫家门口,农夫开开门,说:“我只有半个馒头了。”于是,全村的人都鄙视这位农夫,而没有人指责那位从来不帮人的农夫。
    5 p+ b0 n  Q; |/ i4 w# [

    . T* l& ]( f- e( u1 O

    思考1:对于有爱心者,人们的标准会不由自主地抬高。


    : H+ ]) j( w+ T  J# z6 y) i6 h/ I2 y

    思考2:对于自私者,人们会把期望值降低到最小,因而也不会失望。


    9 Y; k' p$ \* P# W

    思考3:不同道德标准是驱逐爱心的强大力量,会导致所有的人在面对饥饿者时都关上家门。


    ) d* D* C$ D$ K9 u! I
    + I9 u/ U0 z7 |+ N
    【第四个馒头】
    9 ?2 {; r* {4 y! b- E- P' d

    情景一: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得救者走到农夫家里,发现农夫家里一无所有。感动得热泪盈眶,长跪不起。此后,他身怀感恩,把爱带给他所遇到的需要帮助的人。同时,对于农夫的任何行为,他都不问善恶,全力支持。农夫失去镜子,认为自己一切都是对的。后来,因犯大错破产。


    9 ]1 t# N9 X% O4 Y& j2 l

    情景二: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得救者走到农夫家里,发现农夫家里一无所有。感动得热泪盈眶,长跪不起。此后,他身怀感恩,把爱带给他所遇到的需要帮助的人。但是,对于农夫的行为,支持其善,直言其错,农夫辛勤耕耘,并不断改进,渐渐兴旺,广施爱心。
    & @; P/ E  r  B2 X% r


    7 m' X( ^, F1 H! |1 C/ o

    思考1:感恩的方式不同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 ^* o3 T! W- b" l  @

    思考2:正常的思维什么时候都要保持,直言、批评往往是更好的方式。


      h8 B! E: `2 R

    思考3:其实,吃完馒头、喝碗水后,转身离开,也是一种感恩。很多时候,帮助人的人,只是怀着一颗平和、感恩的心在做,并不刻意希望得到赞美或者回报。

    3 Y6 O* Z/ U4 a
    , P9 ?. t  s9 e/ J- a; b
    【第五个馒头】
    ; ]" x/ ?5 i6 M

    情景一: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村里人逢人见到农夫就夸他,做了一件善事。后来,即使遇到自己力不能及的事情,农夫也主动伸手相助。

      t, Z7 h0 t8 k# v4 d8 B6 R: {

    情景二: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有人怀疑农夫作秀,甚至怀疑这个饥饿者就是农夫自己找人扮演的。于是,农夫遇到求助者,就躲得远远的,恐怕再遭诋毁。

    " e' N3 r8 v* B8 R

    思考1:赞美或者诋毁,往往会影响一些人的行为——一些心智不够成熟者的行为。, g! K/ H6 W( i# s

    ! }; W2 o/ y, R, T3 i5 A

    思考2:如果祈求某种行为得到一致的评价,只会让自己走火入魔。


    4 C7 [* G% {5 g

    思考3:遇到诋毁就逃避的人,永远只能当懦夫。


    ) ?3 m" x* m5 o  @6 h2 S* W" }

    思考4:农夫应该迅速忘记那个馒头和那碗水,并忘掉人们所说的,平静地做自己的事情,做一个快乐的农夫。

    3 V: V& V$ m, w/ V# S; U6 H

    & O( \/ |( B: T7 ]% q
    * n, Z% Q$ m0 |# o, K再看看咱质量人的品质特性
    1.原则
    3 c+ y; I) q( H9 C

    做质量的人,必须要有原则;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这是前提,没有原则性的人,不适合做质量。

    , T" K" l- L/ E4 r7 u
    2.谨慎

    我们现在在大谈特谈所谓的风险管理,其实这个东西不是凭空出现的,是我们日常都每天在运用的,用我们自己的话就是,做事一定要评估风险,谨慎!做质量的一定要谨慎,不能马虎,不能做差不多先生;日常工作中,事情一定要了解分析透彻,评估风险大小后,才能做决定。

      L5 \9 B" W2 a$ b2 E
    3.执着

    执着就是坚持,就是不服输,就是要进取,就是奋斗。为了质量,那怕道路多曲折,那怕要吃多少苦,都要执着,坚持。因为做质量的人,必须将质量视为生命,尊重质量,执着于质量。有时候,这会被称为偏执。但我想说一句,唯有偏执狂才能成功。

    , ^6 _  E+ {# q( |2 n) C
    4.好学) a" m9 @* ~8 Q; C+ p- f7 l; b

    为了好学,因为我们每天都在讲质量意识;质量意识的高低,除了道德外,更重要的取决于你的眼界,就是看质量的眼界。质量意识高的意思就如同高超医术的医生,在疾病萌芽期,就能发现并采取措施。做质量一样,要具备高超的质量意识,看的深,看的远,消灭隐患于萌芽。

    而你的眼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你是否好学,不断的学习质量管理理论。因为我们要记住一句话,我们现在碰到的质量问题,我们质量前辈早就碰到过了,并且提出了很好的解决办法,形成了管理理论;我们应该积极的拿来用。记得有个同行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做质量是一个理论性很强的职业。
    , c1 Q' T1 K/ G, K1 g
    5.变通

    其实,在我们心目中,既然讲了质量人应该有原则性,就不应该再讲要学会变通。我们说,凡是要讲中国特色,而变通,或说妥协,就是中国特色质量管理的核心。变通,要把握三个点:第一:大是大非面前,关乎病人生命安全事件面前,不变通。就是原则性的问题,不变通。第二:小问题,非原则性的问题,也要将积极的变通。变通,妥协后,我们还要积极的管理,抓起来,不能说,既然变通了,那就不管了,破瓶子破摔不行。变通,往往要限定数量限定条件限定时间限定对象等等,就是讲条件的变通。第三:变通是暂时了,时刻做好准备,时机一到,就要原则下去,整改过来。

    " S- j2 Q+ D- e: y& \0 r- A1 P( {
    6.忍耐

    讲了变通,就必须要提忍耐;现今不管身边的同事,下属,都有一个体会,就是做质量真的太难了。这是实话,同时这种现状改变需要时间。所以,为了质量,我们很多时间要选择忍耐。不能选择抱怨,不能选择放弃,因为这是消极的。

    0 t, V/ w& {# H

    7.懂管理

    懂管理,我这里不说理论了,理论在‘好学’一部分已经提到了他的重要性;我这里讲实践,就是说做质量的人,归根到底,还要在做管理;所以你一定要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接着上面提到的一句话:做质量,理论性很强,同时实践性也很强。


    2 t1 f! m8 l) d1 O& E
    来源:网络
    ( y3 D+ z) U. y( G/ n/ v( g% X! O; t

    ( Z! D6 k' S8 y/ T0 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用户名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ISO爱好者 ( 鲁ICP备09041441号-1 )

    GMT+8, 2-4 09:5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