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k, U) W6 Y) w" t2 k" J$ V+ H
7 y7 X" O& i; M6 v0 J1 T
0 y! d9 V+ P# x6 m$ M, n质量人,为什么那么累?很多质量人经常抱怨。只会抱怨没用,面对问题,我们还是要反思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
老板们对产品质量不重视程度?不授权?质量人掌握的资源少?
可是静下来想想,质量在老板心中的地位难彻底改变,雇员也不可能随你左右。市场的选择会时刻影响他们,作为属下我们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提醒他们,但最终的结果不一定能完全如我们的意。各自所处的位置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思考问题的方法不同,最终的结果自然不会完全相同。
+ I, K. p) U6 F1 C3 t, D6 u
那么什么是我们能掌控的呢?自己的工作方法。
一个好的品控,除了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对工艺熟知对设备了解,工作方法也十分重要。一张罚单既可能教育一群人也可能激怒一片人。品控的工作是为产品质量保驾护航而不是开罚单的,更不是跟生产过不去。/ h! [7 H. Q! P+ u$ t; t8 G
下面,我就旁观的一个真实案例谈谈自己对品控工作方法的认识。
" _" Z$ ` J% x' j2 i( l; `
局部工艺:
4 d' x* ^8 S' \( R0 a0 n5 @
甲班手工操作把A+与A的混合物分离(需要说明3点:1、从市场销售价A+的价格高于A。2、A+与A的颜色和质感差异很大。3、混合物中A+的比例远低于A),放入周转箱内,其中A交由乙班称重、包装、成品入库。
" P1 F6 M3 t: S) `( ^
3 Z$ F" m- `& f% }: z* i" J& c8 v# F* {1 |
品控发现问题:. }+ L3 X. [4 I
; k% g1 S L% ^2 C) x
品控在乙班待包装的周转箱内发现,A中混有超标准比例的A+。
, ~+ \2 m' U2 F( ]$ d. _+ Z+ \' r: l, i; x& c0 j T
处理过程:
8 U: c$ Y- L( w% a9 [% {
品控发现问题后要求乙班停止包装,要甲班承担运输的人员做出情况说明。
; o f9 Q% x; S; p2 {
由于生产全过程可追溯,运输人员表示品控认为哪一箱不合格可退货返工。经检查整车共10箱全部不符合要求。品控随半成品赴甲班,逐箱返给操作工,全班情绪激昂,品控舌战群儒,未果,退出。
4 v8 {) n6 Q0 N& T/ \8 ?- M$ Y
我看局势已经失去控制,就私下问品控:是否因为A+与A价格差异而做出比较严格的要求。品控说不是,主要原因是订购A的客户有特别要求。我告诉品控:
& s9 q! N J# |5 o全面不符合要求是生产管理问题,责任在班长,应当找他。
n$ |& V" o% W" ^+ P
客户的特别要求需要让每个人清楚。
2 r. ~- ]+ w" f; ?9 L# ?此时,乙班停工待料。没多久,甲班再次运出一车半成品,同样存在问题,通过一番解释,品控同意放行。乙班开工,一片欢呼。
8 F: Y7 j! D" h& J F案例描述完了,下面我谈谈品控工作方法的个人理解。
0 Q; N9 Y* ?' s
方法一:职责范围清晰
6 r2 `* [( l2 N5 U4 ?' E, _" c% w
先从当时那个品控在现场对我私下说的一句经典名言开始说起吧——“好质量需要对全过程控制”。我很清楚,那位品控朋友是想给我灌输一种全过程控制质量的意识。其实你不说,我也一直信奉这个观点,这句话完全是真理,只是当时不便做解释了。但是谁来控制?怎么控制?这是个职责划分的问题。
/ @$ J$ D6 J* m" B9 I" Q本来是生产部门管的事,你跨过去,他正好想躲,一拍即合。但问题是有些事不是品控能管好的,结果是好心没办成事。当时那种情况,全体违规而你们连违规者的名字都叫不全,根本无需在现场一个个纠缠,直接找生产组织者。
; n; p% g( c" j1 U) G
, K2 o, [! p; b1 S8 c8 x' j' e事不关己,积极参与。这不是纠偏,这是生产管理有缺陷。; {2 @ | C) W9 f/ ^; I8 C' ~
# U7 |/ y# M. a2 f2 U! m; K方法二:认清形势,战术得当
3 S4 x# o# g) }4 K
品控的战场是别人的地盘。不要以为自己有尚方宝剑就可以驰骋全厂。老板希望的是“合格产品”——产品是主体,合格只是修饰产品的。所以,以智取胜,以巧取胜很重要。
# o: T, i3 Y6 J
$ q6 S- M& W8 W4 l; o
1. 善于培养同事之间的工作“感情”
0 ]! U5 h5 q" b. m4 j) o3 O0 Q0 V
品控工作需要培养同事“感情”,与关键岗位关键人搞好关系,工作上多指导一点,理论上多介绍一点,虽不一定都是份内事,但建立工作感情还是很有必要的。虽然对所有人都是:能口头警告的不开整改通知书,能不罚款尽量不罚款。对这些“感情”好的,应该还要多倾斜一点,多花点心思帮他们把错误(或者失误)造成的产品损失降到最低。
! d7 H& I; t3 h J; b% C: ~
& }5 v% F7 v; \( @2. 出手要快
9 e) @: k, ^! _) r
品控的最高境界是兵不血刃。要想达到这个境界就需要品控有威信,否则平时的劝告就没人听只有靠最下策——罚单了。不要把“罚款”挂在嘴上恐吓人,可以观察可以了解,一旦决定不要多纠缠。
* [8 ^/ F( t! d* K
8 ?( S+ s# z% ]( }2 w
3. 打蛇七寸,擒贼擒王
9 D) w6 g' r5 ]; _8 E
说一千道一万,品控的管理是解决问题的。一个人出轨了要把他揪回来,这就是打蛇七寸。万一没打准,那苦心经营的品控威信顿时损失不少,切记!都走错了,你不可能一个个揪,把车头拎一拎或者提醒一下就可以了,因为车头能看得更高更远,这就是所谓擒贼擒王。! T3 [/ i2 R- U6 j6 U; w: Y, @* ~( f
I- E' r1 b y' P9 i5 X+ H1 Q& e; Y4. 防微杜渐避免积重难返
7 L0 L) B9 O5 F
这其中既包括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又包括人员的行为。从前端延伸品控,解决小问题,避免大损失。对于人的行为管理也是如此,小随意可能演变成大违规,一个人可能带坏一群人,早警告能避免开罚单。
( o8 W0 d0 s8 B. Z, a; j: W9 y
5. 借力发力,四两拨千斤
) ^* O, \, _# f& R$ W, y
常言道:“好的产品质量需要全过程的控制”,作为一个品控更不要忘记:“好的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要保证产品质量,需要采购、生产、质量、技术和设备保障以及仓储和销售,全厂上下的共同努力。这里所说的借力不是广义的借助大家力量,而是品控的一种工作技巧。
' v( w$ @1 `$ @* m g# g6. 执法尺度的松紧
+ ~. X F4 L, W& Q. a$ g8 I
对于这个问题,看法各不相同。我认为,一碗水端平固然很好,但要做到很难。工艺要求在变;操作人员在变;疲劳程度在变;注意力在变;环境在变;思想在变。总之,变数太多。品控不能用不变应万变。品控在行使职权的时候应该考虑两个方面:生产顺畅和产品质量保证在一定范围内。同时要牢记:处罚是手段,教育是目的。
, u0 K- R; @5 I& X$ A- \1 _& Q+ j! M
7. 品控人员的心理调整
; n& @8 W& z9 l& V$ ~3 c! S) n1 Y
品控人员在工作中承受着多方压力,既怕没有尽责出现质量事故又怕影响产量和成本,自身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非常重要。
2 Q: i; p: d$ Y" v
U# g. u% O! w& i! ]# p8. 细节决定成败
6 i8 Y' x/ p4 {9 a. `# W+ @- j, G
品控主要工作是检查别人的执行规范情况,但自身的细节更重要。我们一个人看很多人,其实那些人也在看我们,不是因为我们工作服的颜色,而是因为我们的工作。在我们的工作中,细节包括很多,不同企业也不尽相同,这里就不详细说了。2 L- X' S; n p, R
& V0 T5 w* w5 h' w* u9. 向左?向右?
. O0 T# F! S, b# ^6 |
品控的目的是保证产品质量,工作内容是检查、指导别人的操作,对错误的行为提出批评并予以纠正,对严重的错误为了教育本人告诫他人可以进行处罚。简单地说,品控没有生产操作的工作职责,但如果遇到某些情况,是不是该小试身手呢?
0 q% j0 n' o) i9 \ I
我的观点是:言语加行动,既能提醒他人,又能减少矛盾。顺水推舟的事,一定要做;被请帮忙的时候,尽力去做;陷入其中的活,不能成为习惯。
4 ^7 N( n8 h; o
( R9 S7 B6 s1 J/ Q7 A3 Q
10. 踏雪有痕
% A$ r# X2 T/ J9 k- c) K( r9 `
开门看,闭门思。品控们,该出发了,你准备好了吗?首先,熟知工艺文件。其次,装束齐备。第三,巡检的内容根据企业的工艺、情况、要求不同时期,不同岗位侧重点不同。
0 [9 Z* k/ A2 ?" L
& J. A3 }9 A) S( o0 K7 q
品控是一门艺术,不仅要技术还需要技巧;不仅与物打交道还有与人沟通。品控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但压力并非都是坏事,在千辛万苦的品控工作中,只要你用心,定能学会很多!希望大家在做好工作的时候,好一点效果,多一份轻松!0 q7 E: M2 t' M* E$ d
3 @/ G& y* ]/ J+ d
来源:网络
* I/ m9 a: s/ _ R# c$ t4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