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d" U( c' T! Q# q
9月10日,《人民日报》19版刊发文章《高质量发展呼唤高标准认证》,现予以全文转发。
& y, o, n$ [0 L9 T2 }6 X0 Z/ i) D0 ^# z. g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标准认证,而要让认证产业好起来、旺起来,就得多方努力、形成合力。
+ F) v0 B/ A% N( A' u( w c1 b) T0 |
0 J0 ~8 F/ c/ _' g. b, k: H
1 Q9 I" b) n- H- s2 @
“国内的认证机构快快成长起来吧!”前不久,笔者到深圳搞调查时,一家芯片设计企业负责人告诉笔者,设计一款芯片,推向市场前需要进行认证,但目前具备相应能力的认证机构都在国外。到国外机构每做一次认证就得耗时1—2年,费用也颇为高昂,成为企业创新的新障碍。
+ X7 q$ ]$ e9 P* F5 U, I
认证机构跟不上企业创新的步伐、拖后腿的现象并非个例。尤其是在目前工业升级最需突破的新材料领域,由于国内机构不具备检测能力,企业连新物质注册都无法进行,更别提推向市场,大大消减了企业的创新热情。
/ W3 T6 Z( P y" s. F
随着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认证的需求将呈井喷式增长。从供给端看,企业想实现转型升级,推出好产品,如何证明自己?得靠认证这一市场经济的“信用证”,否则企业自说自话,难以在短时间内说服市场。尤其是在创新领域,企业投入大量研发费用,开发出新材料、新产品,如果没有机构可为其认证,往往无法推向市场。从消费端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者期待更多高质量的产品,如有机食品、智能家居等。可是怎么选才能安心?认证依旧是重要一环。
: ?7 H- X5 L! R, u5 b# T 与旺盛的认证需求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认证产业的结构性供给不足。截至2017年底,我国累计颁发产品认证证书89.3万张,位列全球首位,这其中强制性产品认证有60.1万张,占比超过一半,真正满足企业高端产品、核心技术创新的认证明显不足。换言之,我国的现有认证体系更注重“保底”功效,缺乏“拉高”功能,这与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还不匹配。
( p5 e; T' L& B3 Z0 l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标准认证,而要让认证产业好起来、旺起来,就得多方努力、形成合力。
9 N$ P% x; h8 a( }5 ] 对相关政府部门而言,进一步开放市场、鼓励投资必不可少。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内的一些检验检测机构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光靠“保底”认证就能旱涝保收,开发高端认证的热情及技术攻关的动力严重缺乏。这些年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进,各种类型的检验检测机构都被推向市场,认证量立即呈现高增长,高端认证也多了起来。可见,进一步开放市场、完善公平竞争环境十分重要。此外,有关部门不妨也像振兴实体经济一样,出台一些激励政策。须知,作为高端生产性服务业,认证产业在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中必不可少,也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
' }' q+ ?4 M4 S/ `. I# {9 e5 g
对企业而言,抢抓机遇、苦练内功是硬道理。认证产业无疑是块大“蛋糕”。若国内认证产品含金量、认可度能高起来,做到国内一次认证、全球认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便利度将大幅提升。谁能实时追踪全球最新法令和标准的更新,能研发针对新产品和新标准的检测方法,能提供满足需求的认证产品,谁就能站上转型升级的风口。鉴于目前我国工业分工十分细致,认证机构不妨握指成拳,对一些关键共性技术进行共同攻关,补上能力短板。
3 ^4 h& H! l, Y" d( R 我国认证产业尽快强起来,将成为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助推器”。
: q: y; X+ X% v" X& K3 ]- C
/ M% L7 \8 V. T$ u) b0 @8 u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