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绩效是企业综合管理的结果!# w- ^& i7 p/ E( V' M3 E( @) |) g
安全绩效是管理者领导力的体现!
2 S# n( E0 R2 M/ Y X本人认真研读了吴宗之司长主编的《重大工业事故预防控制技术与方法论文集》第三章:建立重大事故预防控制技术体系的思考。
本人小结如下:
第一,危险源是指危险物质和能量,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量化和可控的。
第二,重大危险源的主要特点是设备、设施、场所中存在或固有的危险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量。
第三,隐患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或管理上的缺陷。隐患产生的根源是因为生产活动中存在能够伤害人体的能量和危险物质。
第四,一个危险源可存在多个隐患。
第五,事故是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造成的。
第六,存在超过一定数量(临界量)的能量或危险物质是事故发生的根源和前提条件。
以下内容引用于《建立重大事故预防控制技术体系的思考》:' n7 V2 k$ k" H8 o" N+ \$ U( D
重大危险源与事故隐患和事故预防的关系
重大危险源是指工业活动中危险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量的设备、设施或场所,也即是指能够造成重特大事故的设备、设施或场所。工业活动中火灾、爆炸、毒物泄漏等重特大事故,尽管其起因和影响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其根源是存在大量的易燃、易爆、有毒物质或具有引发灾难事故的能量。
事故隐患是指可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管理上的缺陷。
重大危险源同重大事故隐患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前者强调设备、设施、场所中存在或固有的危险物质或能量的多少。重大工业事故隐患是重大危险源中存在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或管理上有缺陷。隐患产生的根源是因为生产活动中存在能够伤害人体的能量或危险物质;隐患产生的途径和原因是劳动场所(包括设备、设施、环境)或劳动工具没有达到本质安全状态,或是劳动者的操作行为不安全。很多隐患是隐蔽的,难以被发现或确认,设备、设施或场所只要存在一定量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就有危险性,随时都可能产生隐患。有隐患而不知道其存在是最大的隐患。因此,为有效地预防事故,必须对重大危险源持续监控和管理,以防出现隐患,导致事故。危险源(危险物质和能量)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量化和可控的;隐患既有客观存在的,又有主管和行为上的,既有可发现的隐患,又有不易被发现的隐患。一个危险源可存在多个隐患,“隐患险于明火”。
事故的能量转换理论认为,事故是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作用于人体(或结构)的能量超过了人体(或结构)的抵抗力,或是人体与周围环境的正常能量交换收到了干扰(如窒息、淹溺等)。由于物质与能量的互换关系(E=mc2),物质的危险作用可认为是能量危险作用的一种形式。
一起事故的发生是危险源(能量源)与引发因素(隐患)共同作用的结果。存在超过一定数量(临界量)的能量或危险物质是事故发生的根源和前提条件。这里“一定数量”或临界量意味着超过该数量的意外释放能量,超过了人体(或结构、设备、设施)的抵抗力或抗干扰的能力,从而会导致伤害、破坏和损失。